1、无砟轨道铺轨测量与精调技术 王建华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 4 5 0 0 1 6 )1 概述无砟轨道是以整体道床代替碎石道床的一种新型轨道,其平顺性、稳定性、精度和标准要求高,传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已不能满足设计和运营的要求。这种新型的轨道结构,其静态几何状态中线为 2mm,高程 2mm,轨距1mm,检测方法为全站仪配合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检测。对于无砟轨道要求的高标准性,施工中一般是采用全站仪配合静态轨检小车对已铺设成型的线路轨道进行测量,人工配合进行线路调整。使用全站仪配合轨检小车进行轨道几何状态测量是一项费时细致的工作,再加上没有成熟的调整顺序和方法,会出现调整过一遍后,再进行复测时
2、又出现线路的几何状态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进行反复测量反复调整。不仅影响铺轨精调的整体进度,而且给钢轨和扣件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大的问题是不能保证联调联试的正常进行。在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下,如何在保证精调精度的同时提高铺轨精调的速度,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寻求一种快速的精调作业方法,提高铺轨精调的速度。合武铁路的大别山隧道位于墩义堂至麻城之间,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全长 13.256km。在隧道两端分别设置 25m 的过渡段,设计线间距 4.6m。隧道终点有一半径 7000m 的曲线伸入隧道内,伸入长度 799.93m。隧道内无砟轨道正线采用专用的双块式轨枕,按 1600 根/km 布置。正线铺设 60
3、kg/m U75V 无螺栓孔新耐腐蚀钢轨,隧道内正线采用 pandrol 直列式扣件。2 轨道几何尺寸要求21 轨道动态几何尺寸要求轨道动态几何尺寸的检测是通过大型轨检车进行的,利用轨检车试运营来检测轨道在负重情况下的几何状态参数,依列车运营时的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为标准来衡量。为此,在进行静态轨道调整时,也要以线路的平顺性和相对关系为重点对线路进行静态调整。轨检车在时速 160km 情况下的轨道动态检测指标如表 1 所示。22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要求 轨道静态几何尺寸是指在线路不受外力的作用下,通过检测手段得到的线路平面位置、高程与设计值之间的差值,静态测量值可以显示出建成结构物的绝对位置。由于
4、各种原因,施工后的轨道结构物不一定完全达到设计线路平顺性的要求,规范要求的轨道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允许值如表 2 所示。轨道静态情况下要满足线路平顺性要求,就需要检测各点在某一线路方向或高程方向左右的游离,这个方向就是需要拟合的线路正确方向,轨道各检测点相对于拟合方向的线路偏差的限差,规范中做了规定如表 3 所示。在进行轨道精调时着重控制的技术指标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轨道绝对位置的正确是线路符合设计要求的保证,而轨道的相对位置是行车安全和乘车舒适度的保证。在此基础上进行轨道静态相对位置的调整,才能保证列车运行时的安全与乘车舒适性。23 现场实施控制的轨道静态几何尺寸要求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无砟
5、轨道设汁速度为 250km/h,规范规定的静态检核尺寸的限差为:10m 弦长的高低和轨向为 2mm,水平为 1mm,轨距为1mm。精调后进行列车动态检核时又发现轨距、轨顶面的高低存在一定的误差。这说明进行列车动态检核更能体现出轨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轨道的几何尺寸的变化率。规范规定的 10m 弦长对轨道高低和轨向的控制实际上是对这 2 项指标的变化率的控制,故对轨道水平和轨距也应该用变化率来进行控制。大别山隧道无砟轨道每 2 根轨枕间距为 0.625m,对于每根轨枕都作为静态几何尺寸的检查点,相邻 2 检查点的数据与设计值之差作为这 2 点的变化率。从现场的检测情况看:无论是轨向、高低,还是水平、
6、轨距这个变化率都应控制在0.5mm 以内,且这个变化率应该在某一个定值上游离。3 轨道精调31 确定基本轨在轨道的 2 根钢轨中选择 1 条作为基本轨,一般在一段线路中选择没有曲线超高的一条钢轨作为高低基本轨;在曲线地段的外轨作为轨向基本轨。基本轨是轨道几何尺寸调整的基础轨,也是轨道调整的基本线,轨向基本轨的确定标志着线路中心线的确定,在合武铁路大别山隧道中选择左轨作为高低基本轨,右轨作为轨向基本轨。因为在隧道出口处有一左转曲线,右轨具有曲线超高。32 轨距的调整轨距是轨道的重要几何尺寸之一,也是最基础的控制要素,在钢轨铺完后就应对轨距进行检测。轨距的检测方法采用带有毫米刻度的道尺,读数应读至
7、0.1mm,并做好记录,为下一步调整做好准备。调整按照 1435.5mm 的标准轨距进行,2 根轨枕间的轨距变化不应超过0.5mm,对已经调整过的地段重新进行轨距检测,保证在 14351436mm 之间,其变化率不应大于 0.5mm。33 精测与调整轨距调整完成后即可用轨检小车进行轨道静态几何尺寸的测量,测量是进行轨向、轨顶面高程调整的基础和依据。静态测量数据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线路的精调质量,测量时要严格按照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在大别山隧道无砟轨道精调测量中采用德国的 GEDO CE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和天宝全站仪以及配套的 GEDO CE 测量软件。33 1 精测方法3
8、3 1 1 CP控制网布设形式大别山隧道无砟轨道 CP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后方交会法施测,其测量布网形式如图 1 所示。CP控制测量完成后利用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程的后处理软件进行平差,平差后的相邻点位中误差应小于 1mm。CP控制点水准测量按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CP 控制点高程测量在CP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且一个测段不应少于 3 个水准点。33 1 2 GEDO CE 测量系统原理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利用后方交会的测量方法和多对 CP联测得到点位精度小于 1mm 的全站仪设点三维坐标;全站仪测量利用轨检小车上的棱镜得到高精度的棱镜坐标,通过小车的固定棱镜得
9、到坐标值和高度值,计算得出线路的倾斜数据。将得到的测量数据结合小车传感器数据,计算得出线路中线数据、超高值(测量)和倾斜高(测量 );再将计算出的中线数据、超高值、倾斜高和线路设计值进行比较得到差值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轨检小车计算原理如图 2 所示。33 2 测量大别山隧道无砟轨道铺轨精调采用 68 个 CP控制点的后方交会法进行全站仪设站,设站所测点残值都应满足小于 2mm 的系统要求,站点的坐标中误差应小于 1mm。全站仪架设在 4 对 CP(左右线各 4 个) 中间并保持与小车棱镜在同一条钢轨上方;全站仪架设要最低,保持小车从小里程到大里程运动(也可以从大里程到小里程运动),小车棱镜安
10、置方向应与固定端相对应,固定端安置在轨向参考轨上。设站时全站仪与小车的距离在 80m 以内,每次精调测设范围最好控制在10-80m。每测设完 1 站后移动 1 对 CP,重新设站,全站仪倒退,每 2 次设站必须保持一定的重叠段(以 10m 为宜) ,测量布设如图 3 所示。33 3 数据整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要求轨道线路平顺性指标主要用 10m 弦控制,轨向和高低 10m 弦的最大偏差为 2mm。10m 弦的含义为:在线路上任意选取(或测量 )3 个点,组成一条弦最大偏差不应大于 2mm。在大别山隧道无砟轨道测量中,GEDO CE 测量系统的后处理软件也列出了这几项指标,该系
11、统能自动生成一个包含这几项指标在内的实测数据文件表格,生成的数据文件中有 10m 弦和 30m 弦 2 种(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义) ,大别山隧道主要以 30m 弦 2mm 这项指标控制。铁道部最新颁布的铁建函2009674 号文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中规定轨道静态平顺度高低、轨向 30m 弦均为 2mm。现场测量中根据实测形成的数据文件,对线路上的超限部分进行数据分析,并重新对线路轨向、高低进行拟合,形成一条满足线路平顺性要求的内业拟合方向线,再依据这条拟合的方向线对各实测点的轨向和高低确定调整量,对测量点的钢轨进行调整。下面以表 4 为例具体说明。以表中 6053 测量点
12、来说明具体数据分析调整方法:首先看轨顶高低的30m 弦数据(测量数据可以形成 10m、30m 弦,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这里采用30m 弦 2mm 的限值),在整个 30m 弦轨顶高低偏差值项没有大于 2mm 的检核点,这说明该段线路在轨顶高低平顺性中是平顺的,满足规范对线路高低平顺性的要求,所以对本段轨顶面高程不需要进行调整。而在本段的轨向(中心线)上可以看出对应的 30 弦偏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限(表中的加黑方框部分) ,不难发现这几点的水平中线与前后相比有明显的偏离(前后的中线方向都在一 1 之上) ,调整时需要将这部分轨道中心线调整到相对平顺的位置上(表 4 中加黑方框内粗线数据即为具体调
13、整数据) ,才能使弦差不超限,保证线路的平顺性。33 4 轨道调整轨道调整在轨距调整完成后的段落进行,减少因轨距调整对方向和高程的影响,有效避免反复测量和调整。首先调整轨向:根据软件形成的资料,由专人复核,并到现场按里程将需要调整的数据标记在钢轨对应的轨枕上(注意调整方向)。调整时需有技术人员指导对钢轨进行调整,首先用道尺量出调整处的轨距,并做好记录;松开扣件按照要调整的方向和数据将基本轨调整到位;再用道尺按照记录好的轨距将另一根钢轨调整到位。基本轨轨顶面高低的调整:根据整理的测量资料由技术人员到现场将调整数据标记在钢轨对应的轨枕处,并指导工作人员对钢轨进行抬升或降低。对于既存在超高又需调整基本轨的测量点,首先将高低基本轨调整到位,再根据超高调整另一根钢轨到位。无论是曲线地段还是直线地段都应该按照里程前进方向进行测量调整(保证调整方向的一直性)。在进行轨顶面高程调整的同时对调整部分的前后进行空掉板项的检查,发现空掉板应即时进行处理,保证线路几何状态在重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做完第一遍调整后,重新对轨道数据进行测量,作为第二遍轨道调整的依据,依次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