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第一节 概 述,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为人 类生存发展活动产生经济价值,增益造福的那部分 自然环境的总合。分类按性质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自然资源管理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广泛性紧迫性艰巨性意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是保护环境的需要,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土地与土地资源广义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陆内水域, 不包括海洋狭义土地概
2、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部分,不包 括水域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土地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的部分。,土地资源的功能与作用人类离不开土地具备供所有动植物滋生繁衍的营养力是人类社会立足的载体为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提供生产资料一些土地类型,自然和人文景观奇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类型复杂多样: 南北距离5500Km,跨越49个纬度,热带-亚热带-温带 东西距离5200Km,跨越62个经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 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人均土地只有1.01hm2,仅为世界平均1/3 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hm2,仅为世界平均1/4山地多、平原少: 山地 69%,平原 31
3、%农用土地比重小,分布不平衡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可利用土地1.25108hm2 可开发为农地和人工牧草地0.33108hm2,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土地面积144亿亩。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我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
4、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难以开发利用,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
5、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从草场资源看,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的荒漠、半荒漠草场有9亿亩,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场约有20亿亩,草质差、产草量低,约需60-70亩,甚至100亩草地才能养1只羊,利用价值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署统计,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36108hm2土地资源受到土地退化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
6、达423亿美元。 水土流失过度樵采、放牧、毁林、毁草开荒、破坏植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0世纪50年代153104Km220世纪90年代179.6104Km2耕地:45.4104Km2; 表土丧失:50108t,土地沙化是指地表在失去植被覆盖后,在干旱和多风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景观的现象。任何破坏土壤水分的因素都会最终导致土壤沙化。土地沙化的大面积蔓延就是荒漠化,是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地球上有20的陆地正在受到荒漠化威胁。,目前我国沙 化土地已有 174万Km2,影响土地沙化的因素气候变化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升高。开荒 在荒漠化相对集中的
7、西部地区,大量草地和林地被开垦为耕地。自19952000年,其中因开垦草地增加的耕地面积占69.5%,因开垦林地增加的耕地面积占22.4%。,过度放牧目前西北地区超载过牧日趋严重,其中新疆、广西、宁夏、内蒙古超载率较高,超载率分别达到了121%、81%、72%及66%。不合理的中药材采挖和砍伐树木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根据有关研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要维护其生态环境,地下水埋深维持在24米较为合适,否则不能满足天然植物正常用水。,土地盐渍化是指土地中易溶盐分含量增高,并且超过作物的耐盐限度时,作物不能生长,土地丧失了生产力的现象。如果由于灌溉不当等人类活动原因引起一些非盐渍化的土地发生盐渍化,则称为
8、次生盐渍化。我国盐渍化土地面积:81.8104Km2原生盐渍化土地面积:44.9104Km2,盐渍土可分为含硫酸盐为主的松盐土和含碳酸盐为主的碱盐土 在我国,除滨海半湿润地区的盐渍土外,大致分布在沿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喜玛拉雅山一线以北广阔的半干旱、干旱和漠境地区。,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下降是由于土壤结构破坏,养分减少、水分和空气不协调的结果。当前,我国有36.6%的耕地普遍缺磷,22.9%的耕地缺钾。有50%的耕地土壤有机质仅在0.5%2%之间。,土壤污染受污染耕地土壤面积:2000104hm2 酸雨影响面积:1985年
9、 : 175104Km2 增加:1993年 : 280104Km2,城乡建设用地逐年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减少: 4273104hm2开荒造田增加: 2633104hm2,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原则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标,合理调配土地利用方向、内容和方式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目标,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开展调查与评价土地类型的划分和空间分布根据水热条件分,如湿润南亚热带、半干旱温带根据海拔高度分,如高山、丘陵、平原根据植被情况分,根据土壤类型
10、分,红壤、棕壤、褐土、黑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分类 耕地、园地、草地、居住与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湿地、水面以及未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分析土地利用评价制定各个层次科学、合理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制订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保护和政策体系、运作机制和相应制度体系制订、完善并有效推行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法律、法规体系,第三节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水资源 专指自然形成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总称水资源的特点 循环再生性和总量有限性 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功能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不稳定性及利弊两重性,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
11、全国河川径流总量达2.711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就水资源与国土面积、耕地面积对比而言,则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耕地亩均水量只及世界水平的3/4,远低于印尼、巴西、日本、加拿大;而人均水量仅及世界人均水量的1/4强,是美国的1/3,前苏联、印尼的1/7,加拿大的1/50,属于贫水国家之列。,根据世界公认的标准,凡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低于5000立方米的国家为贫水国,低于2000立方米的国家为严重贫水国,在世界上近百个缺水国家中,中国是公认的贫水国,人均淡水拥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排在世界人均数量的第100位以后,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世界12个最贫水国家的黑名单。,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
12、境问题水量、水质、水能 河流、湖泊面积日益缩小、水文条件改变较大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下水量日渐枯竭、地面沉降现象屡见不鲜 水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五万亩的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容量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 围湖造田,湖泊数量、面积大幅度减少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污染加重,耗水量增大,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原则 保护水源 严禁在水源地和水源补给区砍伐森林、硬化路面、排放有毒、有害废水和生活污水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合理分配用水鼓励节约用水,提高水量利用率综合整治受污染水体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水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3、,水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组织机构,加强统一管理树立水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观点全面实行排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行许可证制度,实现水量与水质并重管理大力发展资源化处理利用系统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发新水源,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还拥有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长度来看,中国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辖的海域面积与大陆面积之比,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
14、.94,中国仅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超过11,朝鲜是2.17,越南是2.19,菲律宾是6.31,都大大超过中国。至于人均海洋面积,世界沿海国家平均为0.026平方公里,而中国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数字的十分之一,而与我国相邻的海洋国家的平均数都超过中国的10倍以上。,第四节 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海洋资源的概念与特点海洋资源 狭义的海洋资源 是指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运动(如波浪、潮汐、海流等)所产生的能量,海水中储藏的热量,深海底蕴藏的矿物资源,以及在深层海水中形成的压力差和海水与淡水之间的浓度差等。 广义海洋资源
15、除狭义海洋资源所指的物质能量之外,还把海洋上空的风,海底的地热,海上航运能力与景观以及海上设施等包括在内。,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多,储量大地球上的生物量,海洋占有43%;矿物量,每立方公里海水中大约含有3750104 t;煤炭储量,1970年估计海洋的储量为整个地球上陆地全年开采水平的230倍等。开采技术难度高地域差异性利弊两重性 风暴潮、海浪、海岸侵蚀、地震、海啸和海平面上升,我国海洋资源概况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优越,拥有多种多样的海洋资源。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互相连接,海水交通运输极为便利潮下带浅海水面宽广,近海水域拥有众多渔场 大陆架中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拥有举世闻名的潮汐和众多风景
16、秀丽滨海地区近海因地域差异,生态系统多样 河口生态系统、 港湾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 海域海洋生物物种已鉴定的达20278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过度捕捞降低了海洋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传统的捕捞对象的群体结构明显出现低龄化、小型化、劣质化大黄鱼1934年产22104 t,1985年2.6104 t鳕鱼1934年产4104 t,1959年2.8104 t, 目前 只产 3000 t盲目围海造地破坏了海涂生态系统河口、港湾的海涂围垦后,纳潮量显著减少、潮流变弱,沿岸泥沙流不断发展,港口航道日趋变浅,无节制的污染物排放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入海 石油约 1000104 t
17、多氯联苯 2.5104 t 铜 25104 t锌 390104 t铅 30104 t汞 3000 t污染严重海域,许多生物资源明显衰退,致使许多鱼场外移,或形不成鱼汛,不少滩涂养殖场荒废损害海滨环境,影响沿海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原则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原则1988年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达“国家海洋局三定方案”指出:“海洋不仅需要各类开发活动的管理,更需要从权益、资源和环境整体利益出发,实行综合管理,从而达到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目的”。协调各部门、单位需求,合理安排开发活动原则海上、陆地开发活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18、原则,环境管理方法加强对海洋资源储量、功能调查,建立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合理利用和精心保护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逐步发展外海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立海洋污染监控网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控制陆地开发行为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截至1993年,有林业用地面积39.43亿亩,森林面积20.0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13.92;活立木蓄积量117.85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01.3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到1995年6月,全国森林面积
19、累计达1.34亿公顷,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3300多万公顷,居世界首位。1998年3月,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结果,中国森林面积1.34亿公倾,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居世界第五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列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列世界第位。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2001年3月12日,中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66.7万公顷,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20、16.55%.,中国的森林资源量中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比重大,其面积占全国林分面积的70%以上,人工林中的幼龄林比例高于85%。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量为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世界人均拥有的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2000年,中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达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量为10.
21、1亿立方米,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中国森林资源的消耗根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全国林木年均净增长量为4.58亿立方米,年均净消耗量为3.71亿立方米,林业资源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中国森林面临的问题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中国宝贵的天然林面积大量减少。在占中国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在中国,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上百万公顷。2000年,中国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874万公顷,森林火灾受害面积为
22、8.84万公顷。,清查结果显示 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124.5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53亿公顷,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我国森林资源呈现六大变化: 一是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596.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1%,增长了1.66个百分点。 二是森林蓄积稳步增加。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森林蓄积量净增8.89亿立方米,年均净增1.78亿立方米。 三是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每公顷株数增加了72株,蓄积量增加了2.59立方米,林木平均生长速度加快。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例增加了3个百分点。龄组结构、树种结构发生可喜变化。 四是林种结构渐趋合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面积比例上升了21个百分点,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已初见成效。 五是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森林面积中,非公有制达20.32%;未成林造林地中,非公有制达41.14%。 六是林业发展后劲较大。未成林造林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统计2001年以来每年增长造林面积800万公顷以上。中幼林比例已达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