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G室内外覆盖解决方案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汇报提纲 3G室内外协同覆盖特性 室内外协同覆盖关键点 室内外协同覆盖案例,室内数据是提升3G运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DoCoMo统计表明,3G室内业务使用量高达70%,而且多数是富有3G特色的新业务 数据业务能促进用户ARPU值的提高,弥补语音ARPU值的下滑 数据业务成为移动运营商开展差异化业务,提高ARPU值的关键驱动力,根据日本一家移动通信商(NTT DoCoMo)从04年开始加大了室内覆盖建设的力度,截止到2008年,室内基站数占总基站数的37%,而且比例还在不断扩大。,室内覆盖对网络质量非常重要,覆盖方面,由于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
2、收作用,造成了无线电波较大的传输衰耗,形成了室内信号的弱区或者盲区。 容量方面,建筑物诸如大型购物商场、会议中心,由于移动电话使用密度过大,局部网络容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无线信道发生拥塞现象。 质量方面,建筑物高层极易存在信号干扰,服务小区信号不稳定,出现“乒乓效应”,话音质量难以保证,出现掉话现象。,室内覆盖对网络质量非常重要,从覆盖及容量两个方面来考虑,完善室内覆盖是3G网络建设的关键所在。,室内外协同覆盖特性分析,1、室内、室外一张网,共同分担全网的覆盖和容量 2、共2G室内覆盖系统,快速建设3G室内覆盖系统,信号干扰和泄漏 共室内分布系统 话务分担 平滑过渡,3G室内覆盖考虑因素,汇报
3、提纲 3G室内外协同覆盖特性 室内外协同覆盖关键点 室内外协同覆盖案例,室内外协同覆盖关键点,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 2/3G室分系统改造 室内外组网策略,室内外协同覆盖关键点,当基站架设在待覆盖的大楼楼顶时,其室外信号在大楼内的信号分布特征如下: 楼顶基站对室内高层比低层信号覆盖强; 靠窗区域信号较强,信号随建筑物的内部深入而迅速衰减。 地下室隔离较好,基本属于信号盲区。 大厅如为玻璃顶层,将收到室外信号的较强的信号。,楼顶基站在顶楼的信号分布:RSCP覆盖为-85dBm以上的区域占88.48%。,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的特征分析,当基站不是架设在待覆盖大楼楼顶,而是通过周边站点信号进行室外穿透
4、室内覆盖时,由于实际组网中基站天线挂高多控制在30米左右,此情况下,待覆盖的典型建筑物(如30F建筑物,楼顶无基站)的楼层信号分布特征,通常表现如下: 高层(一般认为20F以上)靠窗区域,属于信号弱区; 中层(一般认为7-20F)靠窗区域,属于信号杂乱区; 低层靠窗区域,属于信号弱区。 其他区域属于信号弱区或盲区。,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的特征分析,不同于传统的2G,WCDMA采用了自干扰的码分多址技术,其无线网络的覆盖、容量、服务质量等方面体现自相关的特性。因此,室内覆盖中,必须充分考虑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的信号特点,采取合适的室内覆盖方案。建议: 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形成较强信号分布时: 1
5、、当引入WCDMA室内信号主要是为了解决室内信号弱场问题时,建议采取同频组网方式,并在信号弱区有针对性的增强室内信号。如在某些居民小区中,就可以采取这种形式。 2、当引入WCDMA室内信号主要是为了解决室内容量需求的时候,为使室内用户减少对室外小区的容量消耗,建议专门建设室内覆盖系统,并采取异频组网方式,有效吸纳来自室内的话务。如某些开放性很好的重要办公大楼,场馆等场所等。 室外信号穿透室内,但是覆盖不足。此时引入室内覆盖,建议采取同频组网的方式,可有效满足覆盖和容量需求。可应用在封闭性较好的区域如隧道、地铁、一些商场。,室内外协同覆盖关键点,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 2/3G室分系统改造 室内外
6、组网策略,2G/3G室分系统改造原则,2G/3G共室内分布系统,投资少,建网快。2G/3G改造的总体原则是:确保原有网络(主要是GSM网络)在改造后仍能达到覆盖要求,尽量利用原分布系统的设备和器件,控制改造成本。 2G/3G室分系统改造是主要的室内覆盖建设方式:建设室内覆盖的最大困难就是获取物业的工程施工许可。因此对于任何已经建设2G室内覆盖的站点,3G共2G室内覆盖系统就成为第一方案。,2G/3G室分系统改造方法,精打细算建3G室分系统:共室内覆盖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系统隔离和各系统信号允许路损大体平衡。对3G共室内覆盖,必须精打细算才能完成3G共室内覆盖建设,需考虑: 结合室外信号穿透覆盖
7、室内的效果而合理采用同异频组网策略 采用指标良好的合路器,满足2/3G系统隔离 结合原2G系统布线特点,选取合适的合路点,必要的话需进行一定的合路改造。 采用光纤传输的RRU完成2/3G信号的合路,有效补偿WCDMA高频段带来的高损耗,保证WCDMA室内信号覆盖强度。 BBU+RRU是3G室内覆盖的主流信源:BBU集中放置,RRU采用光纤拉远减少馈线损耗。多RRU单小区技术使得组网灵活,可以代替干放,保证网络性能。,室内外协同覆盖关键点,室外信号穿透覆盖室内 2/3G室分系统改造 室内外组网策略,室内外组网方案分析,同频方案分析全同频组网方案: 优点:提供了良好的平滑过渡性能 缺点:受到室外信
8、号影响大,实际能支持的最大路损大为减少,降低信号源的实际覆盖能力 应用场景:适用于建筑物穿透损耗较大、无线环境较为封闭的室内环境,如地铁、北方众多的地下室 低层同频高层异频组网方案: 优点:吸取同频组网的优点,高层采用异频提供良好的覆盖和容量 缺点:受电梯工程布线的限制,电梯和高层将发生大量的异频硬切换,对用户主观感受影响较大;该方案在原2G室内覆盖系统共用上,受到原方案设计影响大,工程上很难快速实现2/3G共用 应用场景:受室外干扰信号影响较小,且楼层规模较小的楼宇,室内外组网方案分析,异频方案分析全异频组网方案: 优点:解决室内外信号的干扰和泄露,快速共用2G系统;有效分担室外网络负荷 缺
9、点:室外小区起压模,影响容量;室内外硬切换,成功率下降 应用场景:外墙多玻璃结构,室外信号干扰较大但在一楼入口信号衰减迅速的情况 一层同频全楼异频组网方案: 优点:全异频组网方案的全部优点;解决室外小区因起压模测量而消耗容量的问题;一层同频小区(即过渡小区)可以提供良好的切换区域控制 缺点:需新增一楼同频小区 应用场景:适合高层,玻璃结构,室外信号在室内(含一楼)信号干扰大的情况,室内外组网方案特点,同频组网,最大的优点是提供了良好的平滑过渡性能,但是受到室外信号影响大,容易导致室内覆盖系统实际能支持的最大路损大为减少,而降低了信号源的实际覆盖能力。 异频组网方案能够可以提供更高的容量,但必须
10、规划好室内外出入口如正门口、车库等区域的硬切换。 在室内区域,异频组网时,室内不受室外信号的影响,完全由室内小区提供信号覆盖和容量,因此,信号质量好,切换少。,汇报提纲 3G室内外协同覆盖特性 室内外协同覆盖关键点 室内外协同覆盖案例,室内外协同覆盖应用案例,室内外环境介绍 BBU+RRU组网优势 室内外协同组网推荐,某联通大厦周围环境,以某联通大厦作为应用案例 某联通大厦位于商业中心区,这里建筑物密集,楼层高,平均都在20层以上。,某联通大厦周围环境,某联通大厦楼顶基站共4个小区,天线挂高约为70米。周围最近基站为电信枢纽楼基站,距离联通大厦355米,对联通大厦有较大影响。,可知,某联通大厦
11、周围无线环境复杂,更能体现密集城区下室内外协同覆盖对于干扰、容量等的严格要求,可作为典型的应用案例。,某联通大厦周围环境,某联通大厦楼顶基站共4个小区,天线挂高约为70米。周围最近基站为电信枢纽楼基站,距离联通大厦355米,对联通大厦有较大影响。,可知,某联通大厦周围无线环境复杂,更能体现密集城区下室内外协同覆盖对于干扰、容量等的严格要求,可作为典型的应用案例。,某联通大厦内部环境,联通大厦地面建筑高达24层,共计总建筑面积39483.9平方米。 联通大厦玻璃幕墙结构,整体室内场景复杂。 B1层:地下车库,封闭性好 1F:大厅,中空,13F共用空间,顶棚为玻璃结构,室外信号可通过顶棚直接覆盖到
12、大厅 5F:机房,整体是大开间。,某联通大厦内部环境,联通大厦室内场景:14F:办公层,有天井平台,可供茶歇、桌谈19F:办公层,开放性较好24F:顶层,CEO办公层,室内外协同覆盖应用案例,室内外环境介绍 BBU+RRU组网优势 室内外协同组网推荐,某联通大厦内部环境,组网灵活 BBU具有集成度高,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BBU可集中放置,实现基带容量共享,适应话务分布不均匀的室内覆盖场景,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 RRU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灵活的显著特点。RRU与GSM室内分布系统共用,由于RRU利用光纤作为传输,有效的减少了馈线损耗,等效弥补了2GHZ高频段带来的损耗,使得RRU具
13、有和GSM信源同等的覆盖能力,因此2/3G共用合路改造简便。BBU+RRU组网可实现覆盖和容量独立规划,网络扩容十分方便,无需再次改造室内分布系统,充分适应3G系统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多RRU小区合并,有效扩展小区覆盖范围 BBU+RRU组网支持多RRU单小区合并技术,室内覆盖时单小区支持1至6个RRU,这极大的扩展了单小区覆盖范围,而且可实现多栋建筑物的拉远覆盖,该方案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室内覆盖场景。,某联通大厦内部环境,工程量小,运维成本低 BBU+RRU组网采用光纤代替馈缆,布线简单,施工方便。RRU可胜任各种场景下的覆盖需求,不依赖干放,实际组网中可不采用或者少量使用干放,从而避免过多干
14、放的引入造成覆盖质量的下降。 由于BBU集中设置,OMC可集中管理,集中监控。传统的微蜂窝组网方案则需要针对使用的干放进行另外监控。 共用改造容易 BBU+RRU方案可根据GSM覆盖区的话务分布,合理而灵活的进行小区划分。而后续的扩容可通过后台网管软件设置完成,无需作硬件上的再一次改造。 BBU,RRU都可以实现挂墙安装,方便室内覆盖的工程实施和应用。,室内外协同覆盖应用案例,室内外环境介绍 BBU+RRU组网优势 室内外协同组网推荐,室内外协同组网推荐,某联通大厦玻璃幕墙结构,受楼顶基站和周围基站影响大。室外信号入侵,对联通大厦室内靠窗区域形成沿窗户的自上而下的浅层强信号覆盖,但是室外信号难以到达建筑物内部深处。 某联通大厦容量需求大,为保证室内信号不受周围强信号的干扰,采取异频组网方案,室内外异频,楼内同频。 某联通大厦大厅中空,因此引入过渡小区,以保证切换成功率,避免发生室外小区到室内时发生电梯硬切换。 考虑到工程实施的便利性,可将低层所在小区,配置成双载频:室内和室外载频,使该小区同时成为过渡小区。当用户进入室内时,软切入室内同频小区,并盲切入室内异频小区。当用户出室内时,触发压缩模式,从室内异频小区过渡到室外小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