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1下列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蓝藻和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中的碱基数目均符合 A=T、C=GB. 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 CO2 的场所不只在线粒体基质中C. 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答案】B【解析】蓝藻的遗传物质是双链 DNA,其中的碱基数目符合 A=T、C=G,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 RNA,其中的碱基数目不符合 A=T、C=G, A 项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 CO2 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 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 项正确;同一生物体的不
2、同功能细胞都是细胞分化的产物,由于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C 项错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方式不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D 项错误。2如图为某动物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变异与基因突变都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 B. 变异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C. 染色体上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一定正常 D. 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答案】B【解析】对比分析图示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和着丝点的位置可知,其中一条染
3、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但基因突变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A. 项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因此变异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B 项正确;由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加之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性状(表现型)的变异,所以染色体上虽然没有基因缺失,但表现型不一定正常, C 项错误;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图示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D 项错误。【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抓住“图示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和着丝点的位置”这一解题的信息和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围绕所学的染
4、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并与减数分裂建立联系,即可准确判断各选项。3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叶绿素含量B. 由图中曲线可知,经低温和暗处理的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C. 纸层析分离上述叶片色素提取液,第 4 组由上到下第一二条色素带会明显变窄D. 若在光照低温条件下,适度升温或遮光处理均可减少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损失【答案】D【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和温度的不同,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A 项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经低温和光处理的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5、下降最为明显,B 项错误;正常情况下纸层析的实验结果为,滤纸条上的 4 条色素由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因第 4 组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所以纸层析分离上述叶片色素提取液,第 4 组由上到下第三、四条色素带会明显变窄,C项错误;对比分析 1 组和 4 组、3 组和 4 组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若在光照低温条件下,适度升温或遮光处理均可减少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损失,D 项正确。4乙酰胆碱(图中以“A-C”表示)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冲动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 突触前神经元中可合成乙酰胆碱C. 乙酰
6、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需要消耗 ATPD. 如 D 酶失活,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答案】C【解析】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 项正确;图示中的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内,而突触小体是由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而成,因此突触前神经元中可合成乙酰胆碱,B 项正确;乙酰胆碱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乙酰胆碱在试卷第 3 页,总 8 页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 ATP,C 项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
7、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题图中的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D 项正确。【点睛】本题以“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识别突触的结构,找准隐含的信息:如 A-C 在 D 酶的作用下水解为 A 和 C,C 被回收到突触小体内,再度参与 A-C 的合成;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 A-C 释放到突触间隙等,以此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结合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知识作答。5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酸(BrdU )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TdR)结构类
8、似。细胞增殖时,BrdU 可取代 TdR 掺入到新复制成的 DNA 子链中。用 Giemsa 染料染色,双链都掺入 BrdU 的 DNA 分子所形成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浅;而 DNA 分子中仅有一条单链掺入 BrdU 所形成的染色单体着色深。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放入含有 BrdU 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用 Giemsa 染料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第一次细胞分裂中,每条染色单体间均无颜色差异B. 第二次细胞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中都有 3 条 DNA 单链含有 BrdUC. 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D. 第一、第二两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染成深色【答案】D
9、【解析】依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DNA 分子完成复制后,由每个亲代 DNA 分子经过复制所形成的 2 个子代 DNA 分子,都有 1 条链含有BrdU,一条链不含有 BrdU,这两个 DNA 分子分别存在于同 1 条染色体所含有的 2 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在第一次分裂中,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均着色深,无颜色差异,A 项正确;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 均有 1 条链含有BrdU,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位于同 1 条染色体的 2 条染色单体上的 DNA分子,其中 1 个 DNA 分子的双链都含有 BrdU,而另 1 个 DN
10、A 分子只有 1 条链含 BrdU,所以第二次细胞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中都有 3 条 DNA 单链含有 BrdU,在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B、C 项正确;综上分析,第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染成深色,第二个细胞周期中,1/2的染色单体被染成深色,1/2 的染色单体被染成浅色,D 项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DNA 分子复制过程的掌握情况。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 DNA 含量的变化规律,且抓住“在染色单体中,DNA 只有一条单链掺有 BrdU 的染色单体着色深、DNA 的两条单链都掺有
11、BrdU 的染色单体着色浅和将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 BrdU 的培养液中培养”这一前提,结合 DNA 分子复制的过程,分析细胞中染色体与 DNA 的关系。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细胞分裂和 DNA 复制相结合的知识以及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理解不透:染色体是 DNA 的载体,1 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复制 1 次所产生的 2 个子代 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 2 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凡是新形成的 DNA 子链都含有 BrdU,每个子代 DNA 分子都是由 1 条模板链和 1 条子链组成。6家猫体色由 X 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Y 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
12、黑猫,只含基因 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雌猫和雄猫的体色分别各有 3 种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 50%C. 玳瑁猫可交配,后代中有 25%的雄性黄猫D. 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最大比例地获得玳瑁猫【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雌猫的体色有 3 种:黑猫(X BXB) 、玳瑁猫(X BXb) 、黄猫(X bXb) ,雄猫的体色有 2 种:黑猫(X BY) 、黄猫(X bY), A 项错误;玳瑁猫(X BXb)与黄猫(X 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 25%,B 项错误;玳瑁猫都是雌猫,不能交配,C 项错误;用黑猫和黄猫杂交,即 XBXBXbY 或 X
13、BYXbXb 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 50%,比例最大,D 项正确。7图 1 是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产生的赤霉素( GA)诱导 - 淀粉酶在糊粉层细胞中合成、分泌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表示过程。图 2 为胚产生的 GA 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相关酶合成进而调节代谢,促进种子萌发示意图。请回答。(1)图 1 中,过程的模板是_ ;过程中,丙在 mRNA 上移动的方向是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过程反映生物膜具有试卷第 5 页,总 8 页_的特点。图中细胞器乙的功能是_。(2)图 2 中,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钝化的 -淀粉酶活化后,氨基酸数目将_。种子萌发时,胚发育所需的能源物质由_(
14、填种子结构)提供。(3)若要验证糊粉层是合成 -淀粉酶的场所,可选取等量_ 的去胚大麦种子,用_ 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胚乳中是否有-淀粉酶。【答案】 DNA 分子(-淀粉酶基因)的一条链 ab 流动性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减少 胚乳 有糊粉层和无糊粉层 等量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解析】试题分析:围绕“基因的表达、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实验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理解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的机理,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准确定位图中甲、乙、丙所示结构及、所示生理过程的名称,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 图 1 中,过程表示以 DNA 分子(-淀粉酶
15、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 淀粉酶 mRNA 的转录过程。过程表示以 -淀粉酶 mRNA 为模板合成 -淀粉酶的翻译过程,丙为核糖体,根据肽链的长度可推知,核糖体在 mRNA 上移动的方向是 ab。过程表示 -淀粉酶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反映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细胞器乙为高尔基体,其功能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2) 图 2 中,由于 -淀粉酶的活化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水解掉了部分氨基酸,所以钝化的 -淀粉酶活化后,氨基酸数目将减少。大麦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因此大麦种子萌发时,胚发育所需的能源物质由胚乳提供。(3)若要验证糊粉层是合成 - 淀粉酶的场
16、所,其自变量是糊粉层的有无,因此可选取等量有糊粉层和无糊粉层的去胚大麦种子;依据图 1 信息,赤霉素可诱导 淀粉酶的合成,因此两组种子均需用等量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胚乳中是否有 -淀粉酶。如果有糊粉层的去胚大麦种子含有 - 淀粉酶,而没有糊粉层的去胚大麦种子中无 -淀粉酶,说明糊粉层是合成 - 淀粉酶的场所。8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TNF-、IL-4 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 B
17、 细胞增殖分化为_,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2)研究人员为研究 RA 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 RA 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_,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_。表中数据显示,RA 的发生可能是_导致的免疫失调。针对 RA,下列治疗思路正确的是_(多选) 。A.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B.使用乙类细胞因子拮抗剂,促进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C.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甲类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D.降低靶细胞上甲、乙类细胞因
18、子受体的数量(3)糖皮质激素(GCS)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途径(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相似)调节 GCS 分泌,其中 X、Y 分别代表_。GCS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 RA 的药物之一,RA 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 GCS 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_ (增强/减弱) ,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段补充_,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答案】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TNF-、IL-6 IL-4、IL-10 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 A、C 下丘脑、垂体 减弱 ACTH【解析】试题分析:从题意中提取关键信息:RA 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
19、、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正常机体调节糖皮质激素(GCS )分泌途径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相似等,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点,围绕“特异性免疫过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等相关知识点,对比分析柱形图中健康人与 RA 患者血清中各细胞因子 水平的相对值,分析糖皮质激素(GCS)分泌调节途径,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1) B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和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 已知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柱形图显示:RA 患者血清中 TNF-、IL-6 水平相对值明显高于健康者,而 IL-4、IL-10 水平相对
20、值明显低于健康者,据此可推知:TNF-、IL-6 属于甲类细胞因子,而 IL-4、IL-10 属于乙类细胞因子;RA 的发生可能是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或者是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甲类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可以减轻免疫炎症反应,有利于 RA 的治疗,A、 C 项正确;使用乙类细胞因子拮抗剂,会抑制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可能使免疫炎症反应加重,不利于 RA 的治疗,B 项错误;降低靶细胞上甲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可以减轻免疫炎症反应,但降低靶细胞上乙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可以增强免疫炎症反应,D 项错误。(3) 由题意可知:正常机体调节糖皮质激素(G
21、CS)分泌途径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相似,据此可推知图示中的 X、Y 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RA 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S,会导致患者血液中的 GCS 含量过高,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功能增强,引起下丘脑所分泌的 CRH 和垂体所分泌的 ACTH 减少,进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弱。由于 ACTH 具有维持肾上腺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而引起的严重后果,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段补充 ACTH。9柯斯质粒是一种人工建构的含有 噬菌体 cos 序列和质粒复制原点(ori)的新型载体,它同时兼具两者特性,长度一般为 5-7kb。 噬菌体末端酶能识别并切割两端由 cos 位点包围
22、着的 DNA 片段,凡两端具有 cos 位点且长度相当于噬菌体基因组的任何 DNA 分子都可以同外壳蛋白结合而被包装成类似 噬菌体的颗粒。该载体不包含 噬菌体的全部必要基因,因此不会形成子代噬菌体,而 ori 的存在可以保证其在宿试卷第 7 页,总 8 页主细胞中稳定复制保存。图 1 为应用柯斯质粒对某真核基因克隆的方案,图 2 为不同限制酶及相应的切割位点。请回答。(1)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包括 噬菌体衍生物、_等。人工合成的柯斯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条件包括:分子量小、具备自我复制能力、_等。(2)图 1 表示柯斯克隆方案,宜采用_对真核目的基因进行酶切,采用_ 对柯斯质粒
23、进行酶切。(3)连接后,图中_(a/b)会被包装进 噬菌体外壳蛋白,用该类似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者能够在含_的培养基上生长即为转入成功。【答案】 动植物病毒 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 Sau3A、Hind BamH、Hind b 氨苄青霉素【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及其操作程序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图和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 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包括 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人工合成的柯斯质粒是一种人工建构的新型载体,它具
24、备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条件,即包括:分子量小、具备自我复制能力;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等。 (2) 图 1 显示,切割下来的真核目的基因插入到柯斯质粒的 cos 序列的右侧,这就需要酶切后的目的基因两侧与柯斯质粒的切口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柯斯质粒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中存在 Pst的酶切位点,真核目的基因中存在 EcoRI 的酶切位点,因此不能选择 Pst和 EcoRI 进行酶切;目的基因的两端有 Sau3A和 Hind的酶切位点,柯斯质粒的 cos 序列的右侧存在 BamH和 Hind的酶切位点;分析图 2 可知:Sau3A与 BamH酶切后产生的黏性末端,因此在图 1 表示的柯斯克隆方案中,宜采用 Sau3A、Hind对真核目的基因进行酶切,采用 BamH、Hind对柯斯质粒进行酶切。(3)已知 噬菌体末端酶能识别并切割两端由 cos 位点包围着的 DNA 片段,凡两端具有 cos 位点且长度相当于噬菌体基因组的任何 DNA 分子都可以同外壳蛋白结合而被包装成类似 噬菌体的颗粒。连接后,图中 b 的两端都有 cos 序列 ,但 a 的两端没有cos 序列,因此 b 会被包装进 噬菌体外壳蛋白。b 中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 r) ,所以用该类似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者能够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即为转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