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居民点建房基本知识讲解 对新农村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的理解,白泥河49户,迎春2150户,前 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村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特色。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提纲目录,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五、常用规划术语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的基本原则,三、村
2、庄选址要求及注意事项,四、村庄布局规划,六、住宅单体布局,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1、因地制宜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2、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3、突出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
3、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三、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的基本原则,1、新建村庄,为易建村,多结合防灾移民、生态移民、工程移民、拆小并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进行。要科学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和目标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标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引导散居民农户和村落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2、旧村整治要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挖潜,合理整合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1)中心突出、稳步推进。村庄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改善基础设施,抓好“三清”(清垃圾、淤泥、路障)、“五改五通”(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
4、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信)、公共环境、发展村级公共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应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经济发展实力、自然条件等状况,探索不同整治模式,抓好试点示范,积累经验,以点带面,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三、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的基本原则,2、旧村整治要充分利用存量土地挖潜,合理整合现状资源,立足原有基础进行改造;,(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以农民满意不满意、需要不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不强迫命令。,(4)规划先行、节约土地。通过科学规划
5、,抓住移民迁建、迁村并点、项目建设、农民自建房等机遇,引导农民建房相对集中,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5)政府引导、民主管理。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径,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整治与管理,巩固整治效果,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四、村庄选址要求及注意事项,1、村庄选址,村庄建设用地宜选择自然环境良好,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适宜建设的荒山、岗地、坡地及其他非耕地,避开各类保护区,避开噪间源、蓄滞洪区、山口、高压走廊、水库下游和易发山洪、内涝及地质灾害地带。,(1)交通便利,安全可靠。 村庄应与生产作业区联系方便,村民出行交通便捷,村庄对外有两个
6、以上出口,避免被过境分路、高压线穿越。靠近铁路、公路、堤防建设的村庄,应按相关规定后退防防护距离。,2、注意事项,(2)设施齐全,配套完善。 村庄要重点解决给水、供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加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四、村庄选址要求及注意事项,2、注意事项,(3)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人口规模 村庄人口规模可结合实际情况和完善配套设施需要确定。一般大型村不低于300户,中型村不低于200户,小型村不低于100户。条件受限的山区村庄应逐步改变过于分散的现状。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行集井。村庄配套设施内容和标准应与规模相当。,用地规模:村庄用地规模宜按人均90120平方米控制
7、,一般不超过100平方米为宜。撤并扩建村庄,现状人均低于80平方米的可适当调高1015平方米,现状人均在100120平方米之间的可适当调整,人均不宜超过110平方米;现状用地大于120平方米的应调低到120平方米以内。若按宅基地测算,每户必须有明确的院落界线(包括前后院),户均用地140180平方米,使用耕地的应取下限,使用非耕地的可取上限。 1,五、村庄布局规划,1、公共设施配套,注:表在应设置的项目 条件许可时设置的项目,村庄规划要配置村委会、文化中心(站、室)、中小学(根据需要设置)、幼儿园、商业服务网点、医务室等公共设施和村民从事体育、休闲与社交活动的场所。除中小学、幼儿园外,其他公共
8、设施可以集中设计成综合楼形式,结合集中绿地布置。,五、村庄布局规划,1、公共设施配套,五、村庄布局规划,2、基础设施完善,(1)道路规划,道路级别:四级以上标准。道路红线:7-9米,3-5米。道路硬化:90%以上。道路标高:低于两侧宅基地。道路纵坡:不小于0.3。道路横坡:13之间。,五、村庄布局规划,2、基础设施完善,(1)给水规划,水源保护。干管成环。,(2)雨水规划,雨水排放可根据实际采用明沟或暗渠方式。使雨水及时就近排入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体。排水沟渠的最小纵坡0.3。,五、村庄布局规划,2、基础设施完善,(3)污水规划,一般情况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氧化塘、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生物工
9、程;分散式:三格式化粪池、双层沉淀池、沼气池等简易设施。,有条件的村庄管道收集管材选择:塑料管、混凝土管等;管道铺设:最小纵坡、成环成网;污水预测:用水量的70%、管径大小;污水处理:污水处理厂等。,五、村庄布局规划,2、基础设施完善,(4)电力规划,电源。一户一表。安全间距。线路布置。,(5)电信规划,电话普及率。广播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五、村庄布局规划,3、环境整治规划,(1)公共环境 公共厕所的建设垃圾集中收集道路环境改善,(2)自家环境 改圈:人畜分离改厨:厨房良好改厕:厕所改造,(3)节约资源节能灯、可再生资源的运用(沼气池等),五、村庄布局规划,4、综合防灾规划,(1)消防规
10、划 消防站、消防栓,(2)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3)抗震规划 指挥中心、救护中心 疏散通道、疏散场地,(4)人防规划 防空地下室 防空警报覆盖率 “三防”知识教育,五、村庄布局规划,5、传统建筑文化保护规划,(1)贯彻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规,继承和发扬当地建筑文化传统,丰富环境文化的内涵。(2)对始建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建筑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和祠堂、庙宇、亭榭、牌坊、碑塔和堡桥等公共建筑物和构筑物,均要悉心保护,通过技术论证后予以整修。(3)对古树名木不得随意砍伐、移植出售。(4)保护历史标志性环境要素,历史标志性环境要素包括街巷枢纽空间、古树、古井、匾额、招牌、幌子等物质要素和街名、传
11、说、典故、音乐、民俗、技艺等非物质要素两大类。后者可通过碑刻、音像或模拟展示等方法就地或依托古迹遗存等公共场所集中保留。,五、村庄布局规划,6、住宅布局规划,(1)建筑选型公寓型和村湾型公寓型:适于移民搬迁非农业生产的新建村庄住宅选型,以46层为主,平均每户建筑面积80120平方米,容积率1.51.8,建筑密度不大于30%,层高不超过3米;村湾型:适于农村农民住宅选型,以23层为主,平均每户建筑面积140180平方米,容积率为11.2,建筑密度不大于40%,层高不超过3米。(2)建筑朝向:住宅朝向宜在南偏东、偏西1520之间选择,(3)建筑间距:南北间距不小于1:1.2;东西间距不小于6米。(
12、4)尊重当地的传统生活习俗,考虑晾晒台和大型农机具停放场所。(5)宜设置水冲式卫生间。(6)建筑风貌:立面格调宜传承地方文化与民居风格,比例协调、造型简洁,整体风格相对统一。(7)建筑结构:简单、牢固、符合规范等安全要求。(8)沿街立面:主要干道两侧建筑进行立面修整和粉刷。,汪拐村38户,白泥河49户,迎春2150户,北京塝3576户,总用地面积,净用地面积,二、常用规划术语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道路中心线总用地面积含净用地面积和代征道路面积,2、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净用地面积,建筑红线(米),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开发强度,二、常用规划术语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建筑红线可以建设的区域,4、日照间距南北向建筑的间距,6、总建筑面积、容积率,5、建筑占地面积、建筑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