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论文摘要:美国作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国家的关系也就成为了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发展状况和走向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美两国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总体而言,中国视中美关系为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美国只是把中美关系看作美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在建交以来,冲突摩擦不断,但是各项合作又在稳步实施。到底是什么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因能力有限,只做浅论。关键词:中美关系、冲突、合作、发展、意识形态正文:说到中美关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两个国家的社会性质。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2、,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同,就注定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当代中美关系,受到影响的因素第一个当属新中国建立后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当时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最大的原因是:意识形态的不同。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感情上对苏联更加亲近,人民也都对苏联感到十分亲切。而作为资本主义的美国,一直扶植共产党的天敌国民党,这在感情上,已经成为新中国执政党的中共当然不会同意。所以,在内战即将结束时,米高扬【1】和司徒雷登【2】几乎同时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但是,中国共产党还是选择了倒向共产主义阵营的苏联一边。于是,从新中国建立到文革时期的 1971 年,中美是处于对峙和僵持的
3、阶段的,美国对中国经济封锁,中国国内是一片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口号。至此,我认为中美关系应该分以下几个阶段。一、【1971 年到 1978 年】中美从破冰走向建交。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演变。美苏争霸,愈演愈烈,美急于从越战泥潭脱身,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而中国因为与苏联关系的破裂,与苏联联合下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的尴尬关系,需要同美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正如毛泽东主席对基辛格所说:中美要共同对付苏联,有时我们也要批你们一回,说“帝国主义去你的吧!”不讲不行呢。中美两国领导人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勇气,把握历史机遇,做出改善两国关系的战略抉择,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形势产生
4、深远影响。1972 年 2 月 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2 月 28 日,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上海公报”,双方表明将“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并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在台湾问题上,美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3】二、【1979 年至 1989 年】中美建交,双边关系开始发展1979 年 1 月 1 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美方接受与台湾“断交、撤军、废约”,在建交公报上美利坚
5、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紧接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建交和邓小平先生成功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至此,中美关系朝着健康、合作、稳定的方向发展。里根总统执政初期,中美以台湾问题上有过激烈交锋。经过艰苦谈判,两国政府于 1982 年发表了著名的“八一七”公报,就分步解决售台武器问题达成协议。美方表示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将逐步减少售台武器,并经过一段时间最后解决这一问题。【
6、4】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启动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80 年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三、【八十年代末至今】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八十年代末,东欧剧变,我国政治风波,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1992 年,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美国置“八一七”公报于不顾,向台出售 F-16 战机及各种武器装备,经济上,美国对我国进行制裁等,使中美关系跌入低谷。我国抵住压力,向美国提出强烈抗议,并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之后中国关于人权方面以及西藏问题向美
7、国提出严正交涉,最终,在我国的严正交涉下,美国做出“三不”承诺。但 1994 年美国公然要求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并不顾中国的强烈抗议,允许李登辉访美,造成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倒退,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重挫中美两国的关系基础。到了 2001 年初,布什总统在竞选过程中及当选执政初期,把中国看作战略竞争对手,加上“撞机”等事件,中美关系一度面临困难。经过一段时间,布什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9.11”事件促进了过程,中美关系改善进程加快。2001 年 10 月和 2002 年 2 月布什总统在不到半年时间里两次访华。中美领导人就发展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共识。江泽民主席 2002
8、 年 10 月访美并与布什总统在克劳福德牧场举行了重要会晤。03 年以来,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两国高层交往密切。两国还在经贸、反恐、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拉克重建等重要领域开展了磋商、协调与合作,这扩大了两国共同利益,为中美关系增加了积极因素,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但是中美关系的消极面依然存在。美国不断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美国国会仍在台湾、香港、人权等问题上不断提出议案干涉中国内政。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和美国国会议员一再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政府一再向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由上可见:两国的国际地位、人权与民主问题、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
9、因素。首先,美国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自二战结束以后,没有遭受太大损失的美国迅速称霸全球,并与苏联展开冷战。在冷战结束以后,继承了其冷战思想,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权国家;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在各方面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中国政府也多次宣示中国永远不称霸,但是中国的规模大、文化底蕴深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所以成为美国所看做的继续称霸世界,实现霸权的主要威胁和挑战。于是,美国在各个方面遏制中国的发展,各届领导人也都十分重视遏制对华政策。其次,美国作为最发达的国家,一直以自身民主制度为标准制度,并妄图强加在别国制度之上,肆意批评别国人权,尤其是针对中国的人
10、权评估。【5】美国不断拿中国新疆和西藏的人权做文章,并试图干涉中国内政,引起中国强烈不满和抗议,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情绪。再次,美国作为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是继苏联解体之后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价值观上,二者存在极大的分歧。两者之间的斗争和竞争具有强大的历史惯性,是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双方人们和领导人对对方缺乏更加正确的认识,美国又习惯于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别国之上,导致双方关系一直难以有所突破。最后,台湾问题始终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台湾问题始终是我国内政问题,保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国所达成的共识,但美国试图在对台军售方面给中国施加压力,以获取在华最大利益
11、,这种为了自己利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一直都是是我国所强烈反对和抵制的,也是中国人民绝不允许的。美国每次总统换届,都要拿对台军售来换取更多的民意支持,但只会对中美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事实证明,中美要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就要做出正确合理的处理。纵观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这些因素总是同时作用于中美关系,维持霸权与反对霸权的国际权力之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较量、解决内政与干涉内政使两国趋于对抗,而现实的国家利益追求又使两国趋于合作。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冷战后的中美关系始终沿着非敌非友、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中轴上下波动,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种规律
12、性的波动,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仍然会继续下去。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曾用了一个经济专有名词“利益攸关方”来定位中美关系。 “中美双方不仅是利益攸关方,而且更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 。 【6】 两国之间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贸易问题、防止武器扩散问题等地缘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不断地凸显出来。但是,又不断地被中美两国联手压下去。中美关系几经跌宕起伏,总体上却在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经贸关系有了飞跃性的进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美的手一直努力托着两国关系的底盘。两国领导人能够从中美国家利益出发,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追求共同发展的目标,不搞对抗,坚持对话,善于妥协,争取双赢,这样中美关系将会始终
13、朝着和平稳定的发展方向前进。注释: 【1】米高扬:前苏联政治家,曾于解放前秘密到达西柏坡了解中共的方针与政策。【2】司徒雷登:解放前,美国驻中国大使【3】摘自国际先驱导报【4】摘自新华网【5】中国人权报告【6】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席对“利益攸关国”的诠释附录:1、 中苏关系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孔寒冰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1973 年 2 月 17 日毛泽东同基辛格的谈话3、 布什与中国4、 论新中国初期“一边倒”政策的提出 孔寒冰 百度文库5、 中美关系的轨迹 王景弘 世界日报社6、 当代中国外交 颜声毅 复旦大学出版社 7、 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张历历,上海人民出版社8、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百度文库9、 重走尼克松访华之路 国际先驱导报10、 影响中美的重要因素 刘建飞 学习时报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