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哥发展的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
2、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4.三大工人运动:1831 法国里昂工人运动、1838英国宪章运动、1844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历史舞台。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3.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
3、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 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6.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7.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和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8.什么是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
4、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提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0.什么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11.为什么说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的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的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12.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
5、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食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3.如
6、何正确认识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4.什么是辩证否定观?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5.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是客观的。1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什么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7.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
7、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8.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9.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20.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1,如何正确把握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
8、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是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23.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9、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2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关系: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2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可观相符合其次,从时间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
10、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26.价值及其特点?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27.马克思两大突出成就: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2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9.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
11、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30.政治法律思想在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3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第三,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32.社会意识表现?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
12、。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33.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基本要素: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劳动对象和劳动者(首要因素、最活跃因素) 。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3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规律原理的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
13、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36.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生产关系的总和。37.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3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第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39.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4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41.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
1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史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3.辨析:革命史历史的火车头。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其次,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最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44.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45.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6.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5、?第一,人们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7.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现象,只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虽然也能使具体历史事变的外貌活某些后果改变,但终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如果看不到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割裂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就势必会夸大个人的作用,进而否定或歪曲历史发展的规律。48.资本
16、主义出现: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三是农村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49.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笑,社会分工底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50.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
17、比例。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5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52.抽象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53.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54.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
18、是劳动的社会属性。55.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影响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生产中的应用;自然条件;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56.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是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57.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5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59.价值形式演进的四个阶段:简单活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活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60.价值规律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色社会生
19、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6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作用?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和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6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63.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64.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65.相对过剩人口:一是流动的过剩人口,二是潜伏的过剩人口,三是停滞的过剩人口66.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67.垄断价格是否否定了价值规律?从全社会看
20、,整个社会商品的价值,仍然是由生产它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所以,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68.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一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69.价值增殖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70.不可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固定资本和统计资本的区别?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
21、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7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就是根据这两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行区分的。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72
22、.资本的有机构成?社会总产品的划分?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 c:v表示。社会总产品划分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家孩子,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73.工资的本质以及剩余价值的瓜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74.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
23、的实质是生产过剩。75.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76.垄断条件下竞争特点: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77.国家垄断主义形式: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78.经济全球化表现:1.生产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金融的全球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79.简述 20 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
24、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们,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80.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81.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82.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事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83.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