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姜瘟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特征】:病株初时叶片失水,呈凋萎状,向叶背卷曲,病叶由基部向上发展,最后整株青枯而死,不倒伏。地下茎基部和肉质茎发病,初呈水渍状,变软,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用手挤压有污白色黏液流出。根被害也呈淡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致病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单生或双生,极生鞭毛 13 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姜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种姜不仅是下一生长季的初侵染源,也是病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带菌种姜种植后长出的姜苗就会发病,成为田间中心病株,靠雨水、灌
2、溉水、土壤、地下害虫等传播。病菌多由植株的茎基部或子姜的自然裂口和机械伤口侵入,从薄壁组织进入维管束即迅速扩展,终至全株枯萎。 病害在 15以下很少发生,25以上适于发病,潜育期 68 天。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大极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药姜、竹边姜、铁秆青、细肉姜等。(2)从无病地选留种姜,或种姜消毒,用 40%福尔马林 100 倍液浸,闷种 6 小时,或30%氧氯化铜 800 倍液浸 6 小时,姜种切口蘸草木灰后下种。(3)重病地与粮食作物或非茄科蔬菜进行 23 年轮作,最好进行水旱轮作。(4)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块,深翻后每 667
3、 平方米施石灰 100150 千克,起垄或高畦栽培。(5)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适量灌水,雨后排除田间积水。(6)发病初期对零星病窝及时灌药,可用 5%硫酸铜液,或 5%漂白粉液,或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倍液。发病较普遍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4000 倍液,或 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姜软腐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特征】发病初期地际部茎叶处现黄褐色病斑,继之软腐,致地上部茎叶黄化萎凋后枯死,地下部块茎染病呈软腐状,失去食用价值。一般结群腐霉引起的根腐病先引起植株下部叶片尖端及叶缘褪绿变黄,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并逐渐向上部
4、叶片扩展,致整株黄化倒伏,根茎腐烂,散发出臭味,别于由青枯细菌引起的根腐病;细菌引起的根腐现青枯状,不倒伏,剖开根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黏液;生产上由青枯细菌和结群腐霉菌复合侵染的,叶片向叶背卷曲,叶尖,叶缘黄化,茎杆基部主益缩,呈水渍状倒伏,维管束褐变,致近土面的根茎腐烂,散出臭味。【防治措施】 防治策略及措施跟姜瘟病的基本相同,都要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抓好选留健种、种姜消毒,实行轮作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环节。由于本病由腐霉属真菌侵染所致,故药剂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即选用对病菌毒性专一的选择性杀菌剂,特别以本病为主的地区或回块,可用 70%百德富可湿粉 500600 倍液或 64
5、%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72%克露可湿粉剂 600 倍液,也可用 80%乙磷铝可湿粉 400 倍液浸种加闷种(尼龙膜密封)各 1 小时,然后晾干下种;在出苗后至始病期,再选用上述药剂浇灌,每灌对好的药液丸,隔10 天后再灌一次。姜白星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特征】:叶斑近梭形,黄白色,边缘分界不明晰,叶片斑点细而多,以横径 25 毫米居多,病斑可连合为斑块,后期斑面病征表现为小黑粒(分孢器)。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密布,斑中部变薄,易脱落成叶片穿孔,全叶星星点点,故名“白星病”,相当触目。【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及无性子实体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遗落在
6、土壤中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接种体,依靠雨水溅射传播侵染,完成病害周年侵染循环。高温多雨的年份和季节有利于发病,植地连作,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偏施氮肥,往往发病较重【防治措施】 注意寻找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避免在低湿地种植,实行高畦深沟栽培,注意开沟排水,雨后尤其应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促植株稳生稳长,可减轻发病。及时喷药预防控病。可结合防炭疽病一块进行。防治好炭疽病也兼治了本病。姜立枯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特征】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幼苗,初病苗茎基部靠地际处褐变,引致立枯。【防治措施】 姜种用噻菌酮 500 倍消毒或浸泡 6 小时后再种
7、植。发现病株,及时挖除烧毁。用恶霉灵消毒种姜土壤,开始发病时用噻菌酮每 7-10 天喷雾防治一次,连续防治 3-5 次。姜斑点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特征】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斑黄白色,梭形或长圆形,细小,长 2-5 厘米,斑中部变薄,易破裂或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全叶似星星点点,又名白星病。引起生姜斑点病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和再侵染源,以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温暖高湿、株间郁闭、田间湿度大或重茬连作地块,均利于该病发生。【防治措施】 避免连作,实行 2-3 年以上的轮作。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不要在低洼地种植。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不要偏施氮肥。发病初,叶面喷施噻菌酮或甲基硫菌灵
8、,隔 7-10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姜炭疽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病原】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 Penz, 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ller et Bisby【寄主作物】姜、辣椒、茄子、番茄等。【症状特征】为害叶片。多先自叶尖,叶缘出现病斑,后向下、向内扩展。病斑初时为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展后病斑近圆形、棱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黄褐色,中央灰白色,斑面云纹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小黑点。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干枯。如叶鞘先感病,严重时叶片下垂,但仍为绿色。 致病菌为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前
9、者分生孢子盘具周生刚毛,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微弯或一端稍细,单胞,无色;后者分生孢子盘刚毛丰富,分生孢子镰刀形,单胞,无色。【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在南方,分生孢子终年存在,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为害,只要遇到合适寄主便可侵染,无明显的越冬期。病菌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昆虫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遇适宜条件极易暴发流行。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发育适温 2528,要求 90%以上相对湿度。分生孢子扩散传播需叶面有水滴存在,雨滴崩溅对分生孢子扩散十分重要。【防治措施】 (1)高畦深沟栽培。密度要适宜,避免栽植过密。 (2)施足腐熟粪肥,避免氮肥过多,增施磷、
10、钾肥。定期喷施植宝素等生长促进剂,使植株壮而不旺,稳生稳长。 (3)科学灌水。做好清沟排渍,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4)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5)发现病株立即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 40%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或者氧氯化铜悬浮剂 800 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800倍液,或 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姜细菌性叶枯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病原】Xanehomonas campestris pv. Zingibericola (Ren
11、 et Fang) Bradbury.【寄主作物】姜、薄荷。【症状特征】主要为害叶和根茎。叶片发病,病斑多从叶尖向下发展,尤以沿叶缘扩展更为明显。病部初时淡褐色,透明,水渍状,后变为深褐色透明条斑,边缘清晰,病健界限分明。茎基部和根茎发病,病部水渍状黄褐色,逐渐失去光泽,姜从外部向内部软化,后腐烂仅剩下表皮,内部充满灰白色黏稠汁液,具明显硫化氢臭味,病茎、病根病部初时水渍状,淡黄褐色,后颜色加深并腐烂,致使病部以上叶片黄枯,早期脱落。 致病菌为油菜黄单胞杆菌姜致病变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多单生,具 12 根单极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在种姜
12、内随贮藏在窖内越冬。带菌种姜是田间重要初侵染源,并可随种姜的调运使用而远距离传播。在田间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在地上可借风雨、农事操作人为接触传播。病原菌从伤口或叶片上水孔侵入,沿维管束上下蔓延,引致根茎腐烂或植株枯死。 病菌喜高温高湿,土温 2830,土壤湿度高易发病。特别是降雨与病害发生密切相关,阴雨多发病重,尤其暴风雨后病害明显加重。【防治措施】 (1)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土质肥沃地块种姜。低平地块应高垄或高畦栽培,并整修好排水系统。 (2)种姜要严格挑选,剔除病姜,最好种姜栽种前药剂浸种消毒,方法可随姜瘟病一并处理。 (3)重病田与粮食作物进行 23 年轮作。 (4)
13、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科学灌水,严防病田的灌溉水流入无病田。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病植穴要用石灰消毒。 (6)彻底防治地下害虫。 (7)发病初期及时浇灌 72%农用硫酸链霉素 4000 倍液,或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 30%绿得保悬浮剂 4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 800 倍液,或 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 800 倍液,或 12%绿乳铜乳油 1000 倍液。姜腐烂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特征】又称姜细菌叶枯病或烂姜,主要为害根茎,初在茎基部或根茎上半部现黄褐色水渍状病变,逐渐失去光泽,姜从外部逐
14、渐向内软化腐败,仅留表皮,内部充满灰白色具硫化氢臭味的汁液。病茎、病根染病初呈浅黄褐色至暗紫色病变,后亦变成黄褐色腐烂,致叶尖或叶脉呈鲜黄色至黄褐色,叶缘上卷,病叶凋萎早落。【病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zingibericola 称油菜黄单胞杆菌姜致病变种(姜细菌叶估柄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杆状,大小 04 一 07X07 一 18 微米,单生为主,两端纯圆,具 12 根单极生鞭毛。适宜生长温度 25 一 30,最高 3039C,好氧。革兰氏阴性。本菌常与周毛杆菌混合侵染,混合为害。【发病规律】病原细菌主要在贮藏的根茎里或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带菌
15、根茎成为田间主要初侵染源,并可通过根茎进行远距离传播,在田间病菌靠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蔓延。在地上借风雨、人为等因素接触传播,病原细菌从伤口或叶片上的水孔侵人,维管束向上、下蔓延。引致根茎腐烂域植株枯死。土温 28 一 30C、土壤湿度高易发病。【防治措施】 (1)选用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耐沸品种和无病种姜,必要时切开种姜用1:1:1(111 倍式波尔多液浸 20 分钟,也可用草木灰封住伤面,以避免病原菌从伤口侵人。(2)选择两饿、通风好的们块种姜,低洼地应做畦或起高拢,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在机肥刊草木灰,发现病株马上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病穴撒施石灰消毒,严防病田的灌溉水流入
16、尤柄州中。(3)有条件的应与水稻等禾不科作物 2 一 3 年轮作。(4)发病初期浇灌 72或 68农用硫酸链霉索 4000 倍液或抗菌剂 401 水剂 800 一 10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6110 倍液、27铜筒尚悬浮剂 600 倍液、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浮剂 400倍液。此外,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5)种姜收获后,先晾晒几天,后放在 20 一 33温度条件下热处理 78 天,促其伤门愈合,同时发现病姜及时剔除后,进行贮减,窖温控制在 12 一 15为宜。姜花叶病毒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出现淡黄色线状条瑚,系统花叶。【病原】Cucumbermos
17、aicvirus 简称 CMV,黄瓜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球状,传播途径和发病 【发病规律】病毒在多年生宿根植 物上越冬,靠蚜虫进行传毒。【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育和换种抗病高产良种。(2)加强检奄,于当地蚜虫迁飞高峰期及时杀蚜防病,同时挖除病株,以防扩大传染。(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395%病毒必克 600 一 800 倍液、20盐酸吗琳双孤胶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 500 倍液、0.5抗毒剂 l 号水剂 25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l 次,视病情连续防治 2 一 3 次。姜枯萎病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症状特征】 又称姜块茎
18、腐烂病,主要为害地下块茎部,块茎变褐腐烂,地上邯植株草估萎状。核病与细菌性姜瘟病外观症状常易于混淆,但细加比较仍不难把两病区分开来:姜瘟病块芋多呈半透明水渍状,挤压患部溢出洗米水状乳由色菌脓,镜检则见大量细菌涌出;姜枯萎病块茎变褐而不带水渍状半透明,挤压患部虽渗出清液但不呈乳白色混浊状,镜检病部可见菌丝或饱子,保湿后患部多长出黄白色菌丝;挖检块茎,表面长有菌丝体。【病原】包括 Fusarium oxysporum 称尖镰饱菌和茄病镰饱,均属半知菌类真菌。两菌均可产生大型和小型分生饱子。小型分生饱子无色,单胞或双胞。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两菌均以菌丝体和厚垣饱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带菌的肥料、姜
19、种块和病土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部产生的分生饱子,借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侵染。植地连作、低洼排水不良或土质过于粘重,或施用末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易发病。【防治措施】 (1)选用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耐涝品种。(2)常发地或重病地宜实行轮作,有条件最好实行水旱轮作。(3)选高燥地块或高厢深沟种植。(4)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5)注意四间卫生,及时收集病残株烧却。(6)常发地植前注意精选姜种块,并用 50 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0 一 500 倍液浸姜种块 12小时,捞起拌草木灰下种。(7)发病初期于病穴及其四周植穴淋施 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 800
20、倍液或 10混合氨基酸铜(万枯灵)水剂 400 倍液、7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300 一 400 倍液。防治 1 一 2 次,以控制病害蔓延。姜纹枯病【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称丝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症状特征】又称立枯病。主要为害幼苗。初病苗茎基部靠地际处褐变,引致立枯。叶片染病,初生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扩展后常相互融合成云状,故称纹估病;茎仟上染病,湿度大时可见微细的褐色丝状物,即病原菌菌丝;根状茎染病,局部变褐,但一般不引致根腐。【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遗落土中或以菌丝体、菌核在杂草和田间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筒核萌发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菌
21、丝又倍攀援接触进行冉侵染,病害得以传播蔓延。高温多湿的大气或植地郁蔽高湿或偏施氮肥,皆易诱发本病。前作稻纹枯病严重、遗落菌核多或用纹枯病重的稻草覆盖的植地,往往发病更重。【防治措施】 (1)前作稻纹枯病严重的田块勿选作姜地;(2)勿用稻纹枯病重的稻秆作姜地覆盖物。(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4)选择高燥地块种姜,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 i 发病初期喷淋或浇灌 20甲基立枯磷乳油 1000 倍液或 40拌种双悬浮剂 600 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 300 倍液、50田安水剂 500 倍液、25禾穗宁可湿粉 2000 倍液、农抗 120 水剂 200 一 300 倍液,隔 10 天
22、左右一次,连喷 2 一 3 次,注意喷匀喷足。提倡施用 95 原绿亨 l 号精品 3000 倍液。此外担菌灵、纹枯灵、纹枯利和灭锈胺也有较好防效。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ra (Jones) Bergey et al. 寄主作物姜、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蔬菜、白菜、萝卜、莴苣、胡萝卜等多种蔬菜。 【症状特征】主要为害地下块茎。块状肉质茎发病,呈水渍状溃疡,用手挤压有乳白色浆液溢出。因地下部腐烂,可致使地上部迅速湿腐,病重时根、茎呈糊状软腐,致使全株枯死。病株散发出恶臭味。 致病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病原细菌菌
23、体短杆状,周生鞭毛 28 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在 PDA 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变形虫状。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病菌主要经由伤口侵入,侵入后病菌分泌果胶酶溶解中胶层,导致细胞分崩离析,致使细胞内水分外溢,引起软腐。病菌在田间主要借雨水、灌溉水传播,再侵染频繁,田间病害发展迅速。 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病菌在 240范围内均可发育,最适温度 2530。病菌繁殖需要高湿度,传播和侵入需有水存在。 【防治措施】(1)选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一般地块应高畦或高垄种植。 (2)精细翻耕土壤,整地并施足充分腐熟的粪肥。 (3)选用无病健康种姜,适时栽种,精细栽种,尽量减少伤口产生。 (
24、4)注意地下害虫的防治。农事操作不要伤及土中肉质块茎。 (5)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田间湿气滞留。 (6)发现病株及时拔(挖)除,烧毁或深埋。病植穴石灰消毒后填新土封实。 (7)发病初期及时喷布 30%绿得保悬浮剂 500 倍液,或 30%氧氯化铜悬浮剂 800 倍液,或 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000 倍液,或1:1:160 波尔多液。姜眼斑病【症状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初为褐色小点,后叶两面病斑扩为梭形,形似眼睛,故称眼瑚或眼点病。病瑚灰白色,边缘浅褐色,大小 510X3 一 4 毫米,病部四周黄晕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两
25、面生暗灰色至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饱子梗和分生饱子。【病原】Drechslera spicifera 称德斯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饱子梗多单生,揽黄色,正直不分枝,基部细胞膨大,顶端色浅,产饱细胞多茁芽殖,合轴式伸长;分生饱子长椭呈圆形,两端钝圆,单生或顶侧生,正直,浅揽黄色,具 27 个隔膜。【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饱子丛随病残体在土中存活越冬。以分生饱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冉侵染。温暖多湿的天气有利本病发生,植地低洼高湿,肥料不定,特别是钾偏少,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防治措施】(1)加强肥水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清沟排溃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抵
26、抗力;(2)缚剂防治可结合防治姜其他叶斑病进行。重病地或田块可喷 27铜高尚悬浮剂 600倍液或 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 300 倍液或 30氧氯化铜悬浮剂 600 倍液飞 0 可克瘟散乳油800 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姜叶枯病【症状特征】 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病叶上初生黄褐色枯斑,逐渐向整个叶面扩展,病部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子囊座,严重时全叶变褐枯萎。【病原】 Mycosphaerella zingiberi 称姜球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子囊座黑色,球形至扁球形,大小 60120 微米;子囊圆柱形或棍棒状,大小 50 一 75X10 一 16 微米,内含子囊饱子 8
27、 个;子囊饱子无色,椭圆形,双细胞,大小 1316X4 一 5 微米;无性态分生饱子器与子囊壳类似,分生饱子无色,椭圆形至卵形,大小 56X2 一 3 微米。【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座或菌丝在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子囊饱子,借风雨、昆虫或农事操作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连作地、植株长势过密、通风不良,氮肥过量、植株徒长发病重。【防治措施】(1)选用莱芜生姜、密轮细肉姜、疏轮大肉姜等优良品种。(2)重病地要与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进行 3 年以上轮作,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量浇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3)秋冬要彻底清除病残体,田间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40%百菌清悬浮剂 600 倍液或 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64 原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隔 710 天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