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2005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 06.03一、选择题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 ( )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2、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 A、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3、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 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4、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因素是
2、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各国变法运动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6、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7、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8、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
3、朝 D、唐朝9、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 ) 2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10、中国瓷器外传的最重要路径是 (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阿拉伯商人 D、波斯商人11、中国的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两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12、西汉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从根本上说得利于 ( )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D、实力雄厚大商人的出现 13、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四川地区 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
4、展的结果 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 14、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 )A、邸店 B、柜坊 C、飞钱 D、典当1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16、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7、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5、 18、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 )A 原始灌溉 B 松土挖土 C 锄草培土 D 开沟播种 19、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千耦其耘20、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是在(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十年内战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21、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 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 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刺激作用3C 有利于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2、19 世纪 6090 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6、( )A 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中上游一带 C 京津地区 D 通商口岸23、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包括(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出国 A B C D24、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洋务派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其培养方向主要是A 封建官吏 B 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C 外语人才 D 军事、商务两用人才25、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体现在( )A 制造枪炮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 对外努力维护中外和好的局面C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D 生产的产品占领了中国一部分市场26、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A 镇压太
7、平天国 B 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C 发展资本主义 D 维护清朝统治27、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A 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 B 初次尝试了“师夷长技术”的思想C 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 D 促成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 28、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只重军事不重经济 B 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C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 没有大力宣扬西方思想文化2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 明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B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 洋务运动的诱导30、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 )A 西
8、方技术的传播 B 重商思潮的影响C 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 改良思想的推动31、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 )A 洋务运动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后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32、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4A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 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 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 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33、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发展局面形成有利因素,不包括( )A 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 B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C 民族资产阶级的倡导和努力 D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矛盾34、1914 年至 1919 年的历史事
9、实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是( )A 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 B 帝国主义的侵略C 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D 国民素质低下35、抗战期间,下列不属于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经济掠夺方式的是( )A 委托经营 B 军管理 C 租赁 D 战时体制36全国解放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原因有( ) 多年战争的破坏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工农生产急剧下降 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A. B C. D. 37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有(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其基本内容之一 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其基本任务之一 到 1957 年超额完成任务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A. B C
10、. D 38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A.反映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的客观实际 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C强调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39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 ( )A 片面强调公有制 B 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C 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 D 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40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
11、政府背信弃义 41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局面是在( ) A.1971 年 B1973 年 C1974 年 D1975 年 42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针对( ) 5A “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 “两个凡是”问题 D “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43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各项重大问题 B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C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方针 D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4我国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 )A坚持党的
12、一元化领导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手段相结合45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对这句 1978 年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B C D46下列不同形式的所有制经济中,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有 (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中外合资经济 C D4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由政策性调整阶段发展到制度创新阶段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B十二大以后C十三大以后 D十四大以后48
13、下列沿海港口城市从北向南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连云港 烟台 北海 南通 B C D4920 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对 这一战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适应了加入 WTO 后的形势C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D其基本含义是加强商品输出50当今,被誉为“进人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海南岛 B深圳 C上海浦东 D广州51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有(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成熟完善A B C D52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6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金融
14、体制改革企业所得税 改革社会保障体系 C D5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中国 美国 日本 印度54、1958 年,总路线和大跃进这一失误的思想根源在于( )A 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B 夸大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 C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违背了经济发展应综合平衡的原则5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B.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C.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56、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是( )A 上海浦东的开发 B 海南建省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15、和发展 D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57、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 )土地所有制 经营管理方法 生产经营的权利 产品的分配原则A B C D 5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 )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A B C D 59、19 世纪末的门户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A 开放的领域不同 B 开放的对象不同C 开放的方式不同 D 开放的前提不同 6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
16、作用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6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7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1) 陈亮的观点
17、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62 材料一:下表表明 1956 年各个经济成分比较 1952 年的变化 经济形态 1952 年 1956 年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4公私合营经济 0.7 7.3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个体经济 71.8 7.1材料二 下表为 1952 年、1957 年和 1965 年我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 品种 1957 年产量 比 1
18、952 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1965 年产量粮 1.95 万吨 19 30 2.14 亿吨棉 164 万吨 26 93 233 亿吨钢 535 万吨 296 580 1223 亿吨煤 1.3 万吨 96 210 2.3 亿吨电 193.4 亿吨 166 320 676 亿吨原油 146 亿吨 235 38.94 1232 亿吨材料三 下表为 1992 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 项目 1992 年 比 1978 年增长 比 1949 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 24000 亿元 7.18 倍 51 倍国民收入 17400 亿元 5.78 倍 48.6 倍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
19、化。(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说明了什么? ( 3 )材料三的成就通过实施什么政策实现的?说明了什么? ( 4 )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8三问答题:(两题共分)63假如你是“一战”期间中国的一名商人,你会选择在此时的中国投资于哪些行业?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在创业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一些什么困难? 64 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请回答:1、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2、中国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提示
20、: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江安中学周练(二)参考答案15 BDBCA 6-10 CADDB 11-15 DADBD 16-20 CCBAD21-25 ADDBD 26-30 DACAC 31-35 CADBC 36-40 CDABC41-45 BCBAB 46-50 BDCDC 51-55 BAABC 56-60 CDADC61 (16 分) (1)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1 分) 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2 分)(2) 农工商皆本;(2 分)重农抑商。 (2 分)(3) 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
21、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为维护封建统治。 (4 分)(4)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2 分)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 (3 分)62 (18 分) (1)1956 年我国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成分,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2 分)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 分)说明合理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 分) (3)改革开放政策。 (3 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也必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以促进社会经济更
22、快发展。 (4 分) (4)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发展、强大。 (4 分)63.(12 分)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代表的轻工业。 (2 分) “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2 分)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 (2 分)9资金、技术、人才困难;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阻挠;军阀割据混战带来的政局动荡。 (6 分)64 (14 分)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 分)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 分)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方向发展;(3 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