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原始阶段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采用牛耕技术。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 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 周礼考工记中国有六职(妇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 (3)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4)明代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经出土有小件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
2、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 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 c、独特技术唐三彩 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 有
3、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 “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宋代的汴京,清代苏州、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 3、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 “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影响:“重农抑商”
4、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了解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经济的变动 鸦
5、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农村的家庭手工业破坏,城市手工业受到沉重打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3、 了解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著名
6、企业:1866 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1873 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了解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原因:一是辛亥革命的推动,二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三是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2)主要的部门: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面粉业是当时的第二
7、大工业(3)民族工业的特征:以轻工业为主,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力量十分薄弱;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中国的民族工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2、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1)发展的原因:国民政府于 1935 年实行币制改革和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2)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使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又艰辛。 3、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抗日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原因有: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繁重的捐税、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中美友好
8、通商航海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4、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中国资本主义在经济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政治领域中处于无权的被压迫地位。 (2)作用:中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领导和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批判封建的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促成了近代思想的解放潮流。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1、了解三大改造(19531956 年) (1)含义:是指对资本主义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
9、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平赎买(与苏联相比是创举)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2、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两对) ,这是此次大会的最大的贡献。 (2)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 年 (2)原因: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下,中共发
10、动了大跃进运动,接着在农村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 (4)影响: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折,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是造成三年困难局面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
11、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了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三)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主要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主要内容:以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2)作用:国有企业改革使城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
12、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上海浦东的史实: (1)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过程: 1980 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为经济特区(首先) 1985 年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984 年决定开放大连、连云港、南通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 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此后内地开放。 (2)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了解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决定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主要决定有: (1)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会议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