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 课 题 11 核舟记课 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2018.4.18教材分析核舟记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优生约占30%,基础较差的学生约占25%,中等生占大部分。从班级整体学生的知识情况看: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对文言文的学习也缺乏兴趣,文言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帮
2、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想办法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1、通过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等形式,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3、理清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初步感受微雕技艺的精湛。重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重 难 点难点:理清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初步感受微雕技艺的精湛。学 法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按照课文内容进行完善。这
3、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课 时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朗读、朗读配乐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个性展示导入新课1知识链接: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2 微雕作品欣赏* 一位叫潘启慧的微雕大师把诗仙李白的静夜思雕刻在了普通人的头发丝上。在显微镜下,字字清晰可见。* 作品上10只3毫米左右的螃蟹落在白色的沙粒上。* 作品上六只平均0.7毫米的熊猫放在绣花针针孔里。* 石
4、刻微雕作品红楼梦的第一回,在这块高15至18 厘米、宽约10厘米的印石上刻有 5400个字* 浙江宁波的微雕大师李期慈,在一颗普通米粒大小(毫米毫米椭圆)的象牙片上,刻出了从美国第一届总统华盛顿到第41届连任的总统布什在内的共 42位美国历任总统肖像。作品放在20倍的放大镜下观赏, 42位总统的头像形貌清晰可见。(通过欣赏,增强学生对微雕工艺的视角感染,初步感受微雕技艺的精湛)* 蚊子腿上的微雕作品埃菲尔铁塔 3 引出新课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你对微雕艺术的感受!嘻!技亦灵怪矣哉!今天我们要领略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核舟的奇异之处。预习检测预习检测一:走进作者作者简介:魏学洢(
5、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预习检测二:字词过关器皿 罔不因势象形 尝贻 八分有奇二黍许 箬篷 髯 石青糁之不属 诎 椎髻 舟楫 篆(听范读,练习朗读,配乐朗诵)(落实字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生的自学能力;重在朗读,提升学生的文言语感)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一:整体感知1 读文,思考:课文每一段围绕核舟讲了什么?(相对来讲,本篇文言篇幅较长,班级60%的同学阅读困难,所以我先引领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脉络,让学生对文本有个初步认识,来消除其抵触心理)第1 段:简介核舟雕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 核舟的来历。点明“核舟”主题:_。 第2
6、 段:说明核舟大小,结构布局,依次写了_、船篷、_ 、栏杆和_。 第3 段:介绍_部分,着力表现苏轼、和_三人的动作、神情。 第4段:介绍_部分,着重刻画了_的动作、表情。 第5 段:介绍船背上的_和_。第6 段:总结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窗和其他物品的_,以及所刻文字的字数,赞叹雕刻者的技术。 2 归纳总结自主学习二:疏通文意(小组合作)(重点点拨: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作业设计思考:想象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利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较长篇幅的文言,应该会增强时效性)1 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2 参考注释和工具书翻
7、译全文3 重点句子准确翻译: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佛印绝类弥勒,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教后反思:这是一篇语言比较平实的具有说明文性质的记物文言文,在理解上难度不算太大,因此主要以学生们预习和讲解为主。在本堂课中:1、我尽量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自我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针对预习中的难点和疑惑,彼此交流,从而达到初步理解课文的目的。2、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们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他们的表述,及时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也以委婉的语气提出其中的不足,并作出鼓
8、励。不足:1、课堂的流程安排不够紧凑,从上课刚开始就没有把握好课堂节奏,导致课堂多断裂,衔接生硬。2、课堂上的讨论进行得比较僵硬,没有活跃好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这主要与我在预习过程中没有对他们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有关,导致他们的预习过于散漫,达不到理想的高质量的预习效果。(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预习安排中,必须明确学生的预习目标,最好能够进行相应的检测,达到比较好的预习效果。)3、课堂的容量太少,整节课实际意义上只完成了文学常识、通读课文和理清思路的任务,进度太慢。4、单纯地翻译全文过于单调,可以适当拓展知识,增强他们知识的积累与融会贯通的意识。总的说来,讲课于我还是一门需要潜心研究的艺术,如何上好课,上出有内容的课,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多进行自我的反思和学习,更需要向别的老师同事们请教,让我的孩子们能够真正地享受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