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系统的组成说课稿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初级中学郑国晓2010 年 7 月2消化系统的组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郑国晓,来自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初级中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消化系统的组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及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 9 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之后的继续深入,本节内容又为后面“消化和吸收”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因而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好本节课,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因此,本节内
2、容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农村孩子质朴、善良,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性,视野不够开阔,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再加上这个年龄的孩子持久性差,容易出现疲劳这一共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充分借助直观教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从活动中感受、分析、归纳,获取知识。生物新课标指出: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3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出示幻灯片)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
3、备以及教学设想等.教学目标(出示幻灯片):1知识目标: (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2)概述牙齿的结构。2能力目标(1)通过龋齿调查,让学生初步具备调查能力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的能力。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难点(出示幻灯片):1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通过童话故事、拼图游戏与 flash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突出教学重点)2难点:龋齿的形成(通过学生的龋齿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观看龋齿形成动画等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难点)课前准备(出示幻灯片):1教师准备:(1)人体模型、牙
4、齿模型、自制消化系统图片。4(2)多媒体课件(3)学案2学生准备:实践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龋齿发生率调查表。教学设想(出示幻灯片):根据我校的“四.八”教学模式:“情景诱导合作释疑展示收获反馈提升” ,以及“体现课堂原生性、教师主导性、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思路,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任务驱动,学案导航。3合作交流,展示提升。4归纳总结,考查巩固。二、教学过程 (出示幻灯片):教学过程我将从获取新知、归纳总结、反馈测评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获取新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根据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把知识内容划分为以下三个环节进行(出示幻灯片):知识环节一:消化道的组成知
5、识环节二:牙齿的结构、龋齿的形成及预防知识环节三:消化腺的作用及位置下面我对这三个环节的教学逐一进行详细阐述: 5知识环节一:消化道的组成(出示幻灯片):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本节课首先由学生讲“西瓜子历险记”故事导入(展示课堂实录) 。运用情境唤起法,创境激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导入新课(展示课堂实录) 。2任务驱动,小组交流:风趣幽默的童话故事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教师适时追问:“西瓜子丢丢都到过哪些地方?”从而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学生饱含好奇的目光中,教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疑问,结合学案,自
6、读教材,完成对消化道组成的初步了解,然后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展示课堂实录) 。3成果展示,能力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时教师应该把握时机,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完成对消化道组成的初步认识(展示课堂实录)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我特设一拼图游戏:教师出示杂乱的消化道器官图片,让两组同学上台按西瓜子丢丢的路线进行粘贴(展示课堂实录) ,对于出错的地方,让其他同学进行纠正。通过拼图游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消化道的结构顺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西瓜6子丢丢的动态路
7、线,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本环节知识由点到线的深化,从而圆满完成知识环节一的教学。教师进一步提问:消化道的起始部位是哪里?口腔里有哪些器官?牙齿和舌在人体消化食物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引入知识环节二的教学。知识环节二:牙齿的结构、龋齿的形成及预防(出示幻灯片):.体验感知,巧设疑难:在此,我设置了一个体验活动:请学生品尝食物。在品尝的过程中,体会牙齿和舌的作用(展示课堂实录) 。这样,巧用朴实的生活体验来辅助教学,体现了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接着教师循序渐进,提出问题:“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你知道它的结构吗?龋齿又是怎样形成的?根据课前的龋齿调查情况,你
8、能说出怎样有效预防龋齿吗?”2任务驱动,小组交流(出示幻灯片):教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学案,紧扣教材,在小组成员的相互讨论和争执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展示课堂实录) 。在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3成果展示,动画感悟:先由小组代表讲述牙齿的分类及结构(展示课堂实录) ,接着由各小组展示龋齿调查表,并讲述龋齿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展示7课堂实录) ,通过课前的龋齿发生率调查,以及课堂上对调查结果的交流、展示,培养了学生对数据的归纳、分析能力。然后,教师播放龋齿形成过程的动画(播放动画) ,生动、形象,又略带夸张的动画带给学生的视觉震
9、撼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观看让学生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同时也达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从而圆满完成知识环节二的教学。知识环节三:消化腺的作用及位置(出示幻灯片):1回顾旧知,另置新疑: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通过提问: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否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引出消化腺。教师顺势过渡,提出新疑:“你知道人体有哪些消化腺?它们各分泌什么消化液?你能指出它们在人体的位置吗?”2任务驱动,小组交流 (出示幻灯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就有了思考的动力,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教师及时向学
10、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小组中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展示课堂实录) 。3成果展示,能力提升: :请学生展示小组交流成果(展示课堂实录)之后,教师出示人体模型,让学生在人体模型上指出各个消化腺的位置,并尝试对照模型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消化腺在人体的位置。本着“理论联系实8际,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而不僵”的教学原理,在此,我设置贴图游戏(展示课堂实录):教师出示消化腺卡片,让学生将它粘贴在消化道的相应位置。形象、直观的卡片,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
11、展。 ”此处,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贴图游戏,完成了消化道和消化腺知识的整合,再次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也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二)归纳总结:消化道: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腺 肝消化液:唾液 胃液 肠液 胰液 胆汁 牙齿的结构:1、分类;2、形态结构。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三)反馈测评:本节课的反馈测评以知识挑战赛的方式进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利用学生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向各小组明确出题范围,让小组成员自行研究出题,
12、并选择挑战组(展示课堂实录) 。这样,命题即为考查,答题亦为巩固,检测题的随机性及不确定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出题热情,又打破了教师出题的局限性,同时也完成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考查和巩固。消化系统9三、教学特色分析 (出示幻灯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案、人体模型、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来辅助教学,加强了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在知识的呈现形式上,我采用童话激趣、动画感悟、体验感知、拼图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上,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兵教兵,兵帮兵,兵练兵”的学习形式,平衡了不同程度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可以总结为:创境激情,设疑激趣。小组探究,合作共赢。资源挖掘,课程整合。以人为本,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