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姓名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1.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 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2.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B. 人的作用突出,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C.有机物基本上保持在系统内部,基本上实现物质的自给自足D. 抵抗力稳定性低,易受旱涝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2、,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例 2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2009 年潍坊模拟)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的生物) ,请据表分析回答:植物 食植昆虫 食虫昆虫 蛙 食虫鸟
3、鼠 蛇 鹰食植昆虫 食虫昆虫 蛙 食虫鸟 鼠 蛇 鹰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 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 2107 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 。(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条。(4)蛇和鹰的关系是 。(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1.绿眼虫是一种原生生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取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它 ( )A.是生产者 B.是分解者C. 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3.如图所示,A、B、C、D、E、F 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
4、是 ( )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 C 种群获得的能量占 A 种群能量的 10%20%C.若 D 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 E 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D.E 和 F 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4.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在树上有飞翔的小型益鸟、猫头鹰,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小岛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 小型益鸟是第三营养级C.在该岛上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D.这个小岛上的分解者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5.在一条食物链中,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
5、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 a、b、c 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6.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紫金山上所有中华虎凤蝶的幼虫、蛹和成虫 江心洲的全部生物 玄武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将军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A. B. C. D.7.科学家在水深约 3 200 m 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
6、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B. 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D. 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8.(2009 年聊城模拟)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 2 -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9.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细菌与狐之间
7、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A. B. C. D.10.(2008 年广州模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1.如图所示和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消耗 O2量的变化曲线图,和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最可能的情况是 ( )A.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B.是生产者,是消费者C.和既可是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D.只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12.请据图回答:(1)图解表示一个 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
8、物类群是 ,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 。(3)蛇占有 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 ,原因是 。(5)动植物尸体是由图中的 通过 和 这两种作用分解的。第 36 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 D.流入到狐的体内2.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 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 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
9、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 aD.若 c 所含能量为 5.08109 kJ,d 含 1.3108 kJ,则 a 至少约含 4.5107 kJ5.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从能量关系看+C.一般情况下,为的 10%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6.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
10、( )营养级 A B C DPg 15.9 870.7 0.9 141.0A.16.2% B.5.7% C.11.3% D.15%1.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 10%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某一营养级约有 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B.某一营养级约有 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C.最顶部的消费者的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 10%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 10%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 )- 3 -A.a B.b C.c D.d3.(2008 年烟台模拟)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A.在森林中
11、,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4.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2/5 来自于兔子,2/5 来自于鼠,1/5 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 20 g 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A.600 g B.900 g C.1 600 g D.5 600 g5.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 ( )A. B. C. D.6.(2009 年珠海模拟)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
12、得这四种生物a、b、c、d 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m1、m 2、m 3、m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 a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 b 种群数量增加,则 a 种群数量下降,d 种群数量增加C.若 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 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 c 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7.(2009 年黄冈模拟)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 (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 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10.
13、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C.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 a 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为 50aD.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 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 m2,则 Mm 1+m211.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示意图。由于呼吸的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部分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以下对图中“呼吸”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B.指生物进
14、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C.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分解者通过呼吸从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得到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12.(2009 年南京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 kca1/(m 3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 1%左右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 A 中的所有能量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A. B. C. D.1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效率为
15、 5%10% B.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沿食物链传递C.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草食动物的同化作用 D.能量流动始终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14.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这个食物网包括 条食物链。(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哪几个营养级 ,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 。(3)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 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 。(4)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 300 万千焦。按10%能量流动效率,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
16、群获得的能量是 万千焦。(5)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 2/3。计算人类干预- 4 -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 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 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 。第 37 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C. 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例 2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
17、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由 (填字母)构成生物群落。(2)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 、 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进入 中,并以 形式沿着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写出食物链)这条食物链进行传递。(4)在某一段时间内,假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 m1,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为 m2,则 M的能量除提供给 m1、m 2外,还有的去向是 。若图中 B2增加能量为 a 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最少为 。1.(2007 年广东理科 基础
18、,5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 B. C. D.4.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的图解,正确的是 (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009 年南京模拟)右图表示 a、b、c 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 )A.abc B.cbaC.c=ba D.ac=b变式训练1.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
19、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冻原分解达 95%所需时间(年)0.5 2 14 100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2.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 )A.A 是热带草原,B 是热带雨林 B.A 是热带雨林,B 是温带草原C.A 是冻土苔原,B 是热带雨林 D.A 是冻土苔原,B 是温带草原- 5 -3.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则字母 X 最可能代表 ( )A.生物因素 B.共生关系 C.非生物因素 D.物质循环4.关于生态系统
20、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B. 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 CO2形式存在D.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 CO2形式进行循环的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是生产者,B、D、E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D.E 每增加 1 kg 的体重,至少需要 25 kg 的 A8.在一个用钢化玻璃做成的封闭水缸内,如果养的是鱼、虾、水蚤等水生动物,还有一些水草和藻类以及一些微生
21、物,开始时它们正好达到了生态平衡状态。后来为了取得一些实验结果,进行了遮光处理,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氧气含量减少 B.二氧化碳含量减少C. 厌氧微生物数量增多 D.动物数量减少9.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 C 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 CO2 C.燃料中的碳 D.生物环境中的碳10.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 (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A. B. C. D.12.如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 为生产者,B 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是光合作用 B.过程可以有分解者参与 C.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
22、用 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1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 10000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3)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 44 mg 的 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 64 mg 的 O2,经过 10 h 光照可积累葡萄糖 mg。(4)分析 AD 和 EB 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5)若由于某种原因,E 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其他各种群数量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6)人类
23、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 要是 。第 38 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1.下列食物网中, 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 )- 6 -4.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便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B. 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D. 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上的联系5.为观察不同水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制作了小生态瓶。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 ( )A.不
24、输入太阳能 B.应封闭而不开放 C.缺少分解者 D.水进行物质循环例 2 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 B.a 为恢复力稳定性,b 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D.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1.要使动物长时间存活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的生态缸中,必须提供 ( )A.氧气 B.水 C.足够的有机物 D.太阳能2.(2009 年青岛模拟)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
25、正确的是 ( )4.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 ( )A.禁止过量采伐森林 B.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C.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 D.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5.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7.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
26、A 与物种 B 的关系,则物种 A 与物种 B 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 A 传递给 B B.信息只能由 B 传递给 AC.A 与 B 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 与 B 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9.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 ( )A.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B.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C.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D.包括 B、C 两项10.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