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单式折线统计图备课教师:董莲轩 李靖 郭英教材分析:材选择了两个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为课程资源。素材一,教材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了某地 2006 年月平均气温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读图、交流了解到的信息和想到的问题。接着,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全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并在“议一议”中提出三个问题。素材二,教材选择了某水文站 2005 年 8月份 16 日下午 2 时水位测量的数据,用汛情公告和水位变化统计图呈现出有关信息,并给出警戒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的数据和标志线,设计了四个问题。 (1)图中的两条虚线表示什么?使学生了解用统计图表示具体事物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哪天的水位超过了历史的最
2、高水位?水位从哪天开始回落?使学生体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价值。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地区 8 月 1 日6 日汛情的变化情况。给学生创造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表达的空间。 (4)气象台预报该地区 8 月 7、8、9 三日将有大雨,你认为水位会怎样变化?使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学会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及用途;基本掌握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易于看清事物发展
3、变化的情况,并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培养统计观念。教学目标:1.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2.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3.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并掌握其特点。难点: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简单分析或预测。教学准备:教师将图例制作成课件。集体备课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然后出示某地2006 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4、2.让学生读图,交流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关注每天的天气,那谁知道咱们这儿在一年中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师:老师这里有一幅某地 2006 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大家请看。出示条形统计图。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说一说它是什么统计图?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学生可能回答:这是一幅单式条形统计图。2006 年 1 月的平均气温是 9.7,2 月的平均气温是 12.8, 3月的平均气温是17.42006 年 1 月的平均温度最低,是 9.7。8 月的平均温度最高,是 34.4。2006 年的 5 月和10 月的平均气温一样,都是
5、25.5。2006 年的月平均气温从 1 月份到 8 月份逐月上升,从 8 月份开始,逐月下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手机数学信息的能力。二、认识折线统计图1教师说明:2006 年的月平均气温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表示。2提出“议一议”的第(1)个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很好!同学们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了解了 2006 年的月平均气温除了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表。出示书上第 98 页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师: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折线统计图师: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
6、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反学生可能会说: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用一个圆点表示。用一条折线把每个月的平均气温连起来。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回答:相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表示的是某地2006 年的月平均气温。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长条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是用一条折线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气温的变化情况。教师直接出示并介绍折线统计图,再让学生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便于学生尽快认识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但是折线统计图统计图。体验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价值。
7、3提出议一议的第(2)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4提出“议一议”的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2003 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三、读折线统计图1让学生读课本映数据的变化情况。师:现在,我们看折线统计图,说一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 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师:谁能说一说 2月份的平均气温 12.8在统计图中是怎样确定的?师:观察折线统计图,谁能说说这个地区2006 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师: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每年的七、八月份既生:折线统计图中的“圆点”表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生:横格和竖格
8、的作用是为了准确标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学生可能会说:12.8超过 10,不到 15,在 10到15这个格中。再看12.8比 12.5多0.3,这个点就标在10到 15中间往上一点。学生表达不清,教师参与指导。生:2006 年 1 月到8 月的平均气温是上升的,从 8 月到 12 月是下降的。生 1:3 月到 4 月的平均气温升得最快,上升了 5.2。生 2:10 月到 11月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下降了 6.9。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作图的特点,学会作图。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跟特征。给学生充分的99 页某市2005 年水位
9、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又是降雨最频繁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洪水或地质灾害,所以我们进入雨季时要随时关注降雨量和河流水位的变化。请大家看书第 99 页,这是某市 2005 年水文站公布的汛情公告。师:通过读汛情公告,你知道了什么?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汛情公告上是 8月 1 日6 日的水位变化。警戒水位是 32米,历史最高水位是32.6 米。8 月 1 日的水位是 32 米,8 月 2 日的水位是 32.9 米,8 月 3 日的水位是 32.4 米,8 月4 日的水位是 32.6 米,8 月 5 日的水
10、位是 32.2米,8 月 6 日的水位是31.8 米 。学生可能说到:(1)统计图中第一格表示 0 到 31 米,后面用 5 格表示 1 米,一格就是 0.2 米。读图时间,亲历自主读图过程。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积极体验,考查学生能否解答读懂统计图。3提出书中的第(2)个问题。4.提出书中第(3)个问题。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两条虚线时,教师可引导提问:师:你知道这两条虚线分别表示什么吗?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同桌互相说一说,哪天的水位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位?水位从哪天开始回落?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地区 8 月 1日6 日汛情的变化情况?(2)8 月 1 日到 2日的水位上升最快,上升了
11、0.9 米。8 月 2 日到 3 日水位下降最快,下降了 0.5 米。(3)8 月 2 日的水位最高,8 月 6 日的水位最低。(4)8 月2、3、4、5 日的水位都超过了警戒水位,8 月2 日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5)统计图中有两条虚线。生:下面的一条虚线表示这条河流的警戒水位,上面的一条虚线表示历史最高水位。学生互相说,然后指名回答。生:8 月 2 日的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水位从 8 月 4 日开始回落。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1)8 月 1 日河流体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给学生创造对5.提出书中第(4)个问题。师:气象台预报该地区 8 月 7、8、9 三日将有大雨,你认
12、为水位会怎样变化?大胆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预测结果,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水位已经达到警戒水位,2 日水位快速上涨,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32.6米,达到 32.9 米,3 日水位下降至 32.4 米,4日继续上涨达到历史最高水位,5 日水位开始回落,6 日水位 31.8 米,下降至警戒水位之下。(2)8 月 1 日河流水位是 32 米,2 日水位快速上涨, 3 日水位下降,4 日继续上涨,5日水位开始回落,6 日水位最低。学生可能会说:我估计水位会上涨,因为气象台预报 8月 7、8、9 三日将有大雨,有可能突破警戒水位。我认为水位不仅会上涨,而且到 9 日还有可能再次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13、。认为水位不会上涨多少。因为在 6 日河流水位已经降到了最低,而且在警戒水位之下,即使下 3 天雨,水位仍统计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表达的空间。使学生体会数据统计的意义。6提出兔博士问题,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四、课堂练习1课本第 100 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 (2)两个问题。2 (3)(4)题,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师:大家说得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那你们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呢?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100 页的“练一练”,这是某地 2006 年每个月的降水量统计图。观察统计图,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同桌交流。师:我们看第(
14、2)题,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月份?谁来说说“集中”是什么意思?师:第(3) (4)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独立完成。师:你能根据统计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吗?然不会上涨多少。学生可能会想到:当河流水位上涨到历史最高水位时,我们需要做好防范工作。我预测虽然不会上涨多少,但也要做好各种防汛工作。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情况。生 1:“集中”就是降水比较多的时候。生 2: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7 月份和 8月份。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可进行个别指导。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一人提问,全班同学解答;或者同桌进行也可。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考查学生读折线统计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图中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特点: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