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究家校沟通的艺术 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班级工作除了要靠班主任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虽然自己是一个不大善于和别人特别是陌生人沟通交流的人,但迫于班主任这个岗位,不得不经常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经过这次知行中国的培训,感受颇深,将习得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一、变“说”为“看”经常会有家长问起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一般情况下我总是如实回答说还好,有进步,如成绩进步了,学习习惯变好了,字写得工整了,或者最近上课爱做小动作,不大专心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家长听了,表面上是满意了,可有时也会随口说:哦?是这样吗?我想他可能心里在嘀咕: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老师的托词。我觉得为了让
2、家长彻底放心,完全相信老师的话,不妨变说为看,在家长来访时,准备些学生的资料,如让家长看看孩子的作业,看看孩子的测试卷,像现在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等,请家长到学校里来,让家长亲眼看看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些真凭实据要比教师的“一面之词 ”的可信度高的多,也更能让家长信服。二、变“被动 ”为“主动”以往,无论是教师请家长来,还是家长主动找上门来,教师都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请家长到学校来,肯定是有某种原因,而这种原因往往是不太好的,或是学生作业未完成,或是学生犯了错,这时候请家长来,教师显得很被动,家长在赶来的路上,早已充满了怨气,这时和老师碰面,往往是“话不投机
3、半句多”,教师和家长很难沟通。要想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教师应变被动为主动出击,平时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在接受新班时,先进行普遍的家访,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平时经常通过家庭访问、书面或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家长交流、沟通次数多了,处理有些问题相对就容易多了,而不能等出了问题才想起请家长。我班中有这样一位孩子,成绩比较优异,父母平时表现得比较高傲,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开学没几天,孩子因为参加演出回家比较晚,她妈妈到学校里来接他,当时教室里只有两个学生,还有我,孩子上厕所去了,一般情况下,父母肯定
4、会询问老师,孩子哪里去了,但是他妈妈就站在门口不发一言,一直等到孩子回来把孩子接走,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教师节征文时孩子的一篇赞美校外舞蹈老师的文章也让我心中五味杂陈,和这样的家长打交道,作为年轻老师,我的心里是没底的,也有些胆怯,这次普访,在施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决定去她家里家访,在去之前,施老师先对我进行了指点,该以怎样的态度介绍些什么内容,这次家访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后来再次碰到,他妈妈的笑脸相迎让我感慨万分,这位家长的态度转变,应该说得益于这次家访的主动出击,谢谢施老师的“ 战前指导 ”。三、变“训”为“导”有些家长从来不愿意到学校里来,说是怕丢脸,这恐怕也跟我们的沟通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5、,家长来了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弄得家长脸上挂不住,下不了台,于是就变成老师训家长,家长训学生。有时说急了,恼怒的家长还会动起手。有时老师说得急了,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这样一来,家长再也不愿意到学校里来,因为来了每次都弄得灰头土脸的,憋着一肚子气回去。我想,改变一下方式,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家长,变训斥、抱怨为引导,如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引导家长看一些成功教育孩子的书籍等。曾经教过这么一位很特殊的孩子,性格怪癖,惹是生非,还经常不做作业。我接班后,多次想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他们始终回避。有一次在路上遇上了孩子的父亲,我先把他的孩子在校表现好的方面向
6、他汇报,表扬他的孩子很聪明,很纯朴诚实,然后,又宛转地提出这位同学的不足之处,告诉他,我会尽自己的努力教育好孩子,也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还指导家长在家庭中怎样有效教育他。这位家长听了,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还作了自我批评,说自己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从此,这位对学生的关心也多了,还经常在放学时候到学校来,让我把孩子未完成或有困难的作业告诉他,他自己把孩子带回家,督促他做完拖拉的课堂作业。在相互的配合中,孩子的成绩也明显进步了。四、变谈“问题 ”为谈解决问题的 “方法”孩子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和家长就出现的问题多联系交流,而在沟通中除了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外,我想,更主要的是老师要和家长一起努力研究怎样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逻辑思路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家校共育中。家长们不但关心孩子在校是否认真学习、是否遵守纪律,表现如何,而且更想了解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更好更快地改正缺点,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相比大多数家长,我们老师对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的更多一点。那么,不妨心平气和地多和家长交流一下,也可以听听家长们的经验与心得,让家庭和学校的对话变得更富成效,也更有意义。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一下,改变一下与家长的交流方式,相信我们会与家长沟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