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1.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3.探 究 同 种 物 质 的 质 量 与 体 积 的 关 系 , 体 会 利 用 比 值 不 变 反 映 的 数 量 关 系 来 定 义 物 理 量 的方 法 。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 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5.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注意:正确理解密度公式(1)明确密度 、质量 m、体积 V
2、 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 m 和 V 的比值不变即 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 一般不同。(2)m/V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 与 m 及 V 无关。物质 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它表示 。说明:密度 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 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 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 立方厘米(cm 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 3)。关系:1 gcm 31.010 3kg/m3新课
3、教学一、常见物质的密度1、密度表: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 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 ,状态变了,其密度是否变化了?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特别强调:记住水的密度)2、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2)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密度可能不同(例如水);(3)气体的密度要比固体、液体的密度小得多。二、密度知识的应用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人们往往感觉密度大的物质“ 重”,密度小的物质“轻”一些,这里的“重”和“轻”实质上指的是密度的大小。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密度公式
4、= m/V)出示:体育 课上用的 4kg 的铅球。提问:大家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一个铅球的质量是 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 0.57dm3 。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 m=V 算出它的质量。(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 m=V)小明和同学一起参观烈士陵园。他们观察到一块花岗石纪念碑,经测量得知,高 4m,宽 80cm,厚 50cm,计 算这个纪念碑的质量是多少(=2.610 3kg/m3)。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密度公式的变形:求体积 V
5、=m/)请估算一个中学生的体积。(中学生的质量约 50kg,人的密度与水的相近,即为水的密度)4、判断空心实心: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 316g,体积是 60cm3,试通 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大?(铁的密度为 铁 =7.9103kg/m3)5、运用密度进行的综合计算:(1)有一个瓶子装满煤油后的总质量为 1100g ,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 1260g,则该瓶子的质量与容积各是多少?( 煤油 =0.8103kg/m3)(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 3:2,体积之比是 1:3,则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多少?课堂归纳小结1、鉴别物质:密 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6、,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密度公式 = m/V)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 m=V 算出它的质量。(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 m=V)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密度公式的变形:求体积 V=m/)板书设计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1.密度表(1)知道常见物质的密度值。(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2. 利用密度知识进行计算(1)利用密度知识求质量。(2)利用密度知识求体积。(3)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我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再 通过观看本节课 PPT 课件,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研究密度与温度的 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