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及熔化凝固一、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如; 0的水和 0的冰一 样 冷 )2、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温度计的使用六步骤:(估 计、 选择、测量、读数、 记录、整理)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注: “量程 ”:是指能 测 量的温度范 围 。“分度 值 ”:是指最小一小格所代表的温度 值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整理器材4、温度计的读数步骤:第一步:知道刻度的位置并且知道“分度值”第二步:看液柱的位置(液柱在刻度下 时 ,则读 数 为 “零下
2、 ”液柱在刻度上 时 ,则读 数 为 “正 ”从 0刻度开始数一直数到 ”液柱 ”,则数的格数 X分度 值 =温度的度数) 第三步:读数 (写数并 标 明 单 位 )【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 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5、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注意: “烧 杯壁和 烧 杯底部接触 时 所 测 温度 ”高于 “所 测 液体温度 ”)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体温计:测量原理:“
3、 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量程:3542;分度值:0.1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 这 就是 “只升不降 ”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 读 数的原因 )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 度。7、右图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温度随时间降低的先快后慢 。注意:温度最后水平线为室温。8、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粗细 ”决定了温度计的精确度 。内径越细液柱变化越长,越粗液柱变化越短,但温度数字相同【例题】有甲、乙两支完好的温度 计,下端玻璃泡的容
4、 积相同,而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一样甲粗、乙细,把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测量温度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示数清楚,容易看精确 B.温度变化时,乙中的水 银长 度变化大,示数精确度高C.甲、乙 读数都一样精确 D. 温度变化时,乙中的水 银长度 变化大,因而乙的示数大9、图A 该温度计是根据“测温 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来工作 。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用一根很细的毛细玻璃管注意: 液柱 上升 ,表明气温 高 ;液柱 下降 ,表明气温 低 图B是加利略发明的温度计,根据“测温气体热胀冷缩” 规律来工作。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
5、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用一根很细的毛细玻璃管注意: 液柱 上升 ,表明气温 低 ;液柱 下降 ,表明气温 高熔化(吸热):固态液态;凝固(放热)液态固态1、冰、石蜡熔化实验:冰、石蜡要 弄碎实验效果好 水浴法: 使受热均匀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和物体状态变化2、固体分类:晶体、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有固定的 凝固点如:冰、食 盐、明矾、石膏、水晶、各种金属、铜矿石等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没有 固定凝固点如:松香、玻璃、沥青、橡胶、塑料、蜂蜡等3、晶体熔化图像(“加热”过程)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A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
6、过程。 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 晶体熔化过程熔化特点: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D段物质处于液 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B点表示达到熔化温度,但 没有熔化,物质处于固态;C点表示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 吸热T点:表示此晶体的熔点t1表示经过t1 分钟晶体开始熔化(即熔化前所用的时间)t2-t1表示 BC段熔化过程所用的 时间 、晶体凝固图像(“冷却”过程) ( 注: 晶体凝固和晶体熔化相反) 晶体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C段物质处于 液态,表示晶体放热降温过程。CD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凝固过程凝固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 变DA段物质
7、处于固态,表示液体放热降温过程 C点表示 达到凝固温度,但没有凝固,物 质处于液态;D点表示刚好完全凝固,物质处于固态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 放热T 点: 表示此晶体的凝固点t1表示经过t1分钟晶体开始凝固(即凝固前所用的时间)t2-t1表示 BC段凝固过程所用的 时间4、非晶体熔化(“加热”过程)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 续上升。5、“熔化”与“溶化”的区别:“熔化”:指物质由“固态”转化成“液态”,这是个状态之间的转化,要吸热即要加热。所以“熔”用“火”旁。 (如:冰化成水,这是水的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要吸热。)
8、“溶化”:指固态物质在 另外一种液态 中溶解,消失不见。这个过程需要另外一 种液体,不要吸热。所以“溶”用“”旁。 (如:糖在水里溶解)6、熔化、凝固有关的几个知识点: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水凝固成冰,体积会膨胀“迎福 ,全国用 南极 酒”解释:“迎银”、“福沸”、“酒酒精温度计”测量沸腾的水用水银温度计(迎福 ),在全国各个地方和南极可以 测量温度用酒精温度计。(全国 用南极酒 )注意: 测量沸腾的水用水银温度计而不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水银的沸点高,酒精沸点低;在全国各个地方和南极可以测量温度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低在北方地窖为防止菜不被冻坏常常放几桶水是因为水凝固
9、放热“下雪天在公路上撒盐” 能降低水的凝固点, 从而使雪熔化后的水在夜间不会凝固。“冬天为了防止车箱里的水凝固,驾驶员师傅常在水箱里加些酒精,因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凝固点低温度熔化凝固练习1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C乙盆水的温度可能比甲盆的高 D不能判定,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能知道2如图为意大利伽利略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是由长颈玻璃瓶倒插在液槽里的液体中构成的。当外界温度改变时,可由玻璃管中的液面高低来标记温度。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0、 )A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管中的液面升高 B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玻璃管内液面降低C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它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成因是 ( )A. 豆腐冷缩而成的 B. 豆腐膨胀而成的C. 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 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4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如图),。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_热量。5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
11、,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和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填“晶体”或“非晶体)6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温度 4 3 2 1 0 0 0 0 0 1 2 3 4(1)该物质的熔点是_。(2)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_。(选填“固”或“液”)7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
12、并回答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 98 91 85 80 79 69 79 75 71 67 64 61(1)错误的数据是_.(2)该物质凝固后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3)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你写出一条_8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人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_9某温度计示数是39,而粗心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甲、乙两病人的体温,体温计先后的示数是39和39.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是39,乙
13、的体温是39.5 B甲的体温低于39,乙的体温是39.5C甲的体温不高于39,乙的体温是39.5 D因为体温计没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10.多选题下图是两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 图甲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 图乙是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C. 图甲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从外界吸热D. 图乙表明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不断向外界放热11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说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 )A37.5、
14、37.5 B37、38 C37.5、38 D37、37.512图中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哪个是晶体凝固的图像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13如图所示,各点各线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1)AB线段:表示物质处于_的阶段。BC线段:_过程,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固液混合态。CD线段,表示物质处于_的阶段。(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温度:例如加热到3分钟时,在横轴上找到表示3分钟的点,作过这个点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交图线上AB线段于K点,可知此时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K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于温度是40的点,可知此时海波的温度是_。(3)从图线上判定晶体的熔点。图线上BC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保持熔点不变。可从B或C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标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从图上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14如图所示,_图是晶体的熔化图,_图是非晶体的熔化图,_图是晶体的凝固图,_图是非晶体的凝固图。1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请回答:熄灭酒精灯时,有图19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_。请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画出实验记录表格。(注:不需填入数据)图20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下的点。请在坐标纸上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象。根据熔化图象,可得出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该物质的熔点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