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单反相机入门知识.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914587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反相机入门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单反相机入门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单反相机入门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单反相机入门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单反相机入门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数码单反入门教程2010-05-12 15:26:11 技术 | 评论(1) | 浏览(225) 随着网际网络的普及改变了我们阅读及知识交流的习惯,影像的数码化变成了一股不可挡的趋势,于是 DC(数码相机)快速的取代了传统的底片相机,我们的摄影习惯也跟着这一波新潮流开始有了大的改变。在高阶的部分,SLR(单反相机)一直都是专业工作者及进阶业余者所必须使用的主要摄影器材。之前数码化的单反相机因为技术问题,一直很难普及到一般的使用者手中,但是这两年 DSLR(数码单反相机)的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成本压低及大量生产的状况下,我们现在可以用很合理的价格来购得一部中阶的DSLR 了。想要成为进阶的

2、摄影爱好者,一部可以让我们控制许多摄影变量的单反相机,几乎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在数码时代,准备一部 DSLR 更是我们作战杀影像的利器。这一个专栏的系列文章,正是要带领新手来进入进阶摄影领域,那么,从这篇文章开始,你就可以开始准备采购 DSLR 的相关设备,然后跟着我们进入数码摄影的进阶领域了。选购机身首先,我们要选定一部适合自己使用的数码单反机身,在入门到中阶的产品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对象,依目前的行情来说,大约落在两、三万到四、五万元的这个价格带,价格越高的的产品功能性就越强、同时机身结构相对的也比较坚固、有质感。选购机身,通常最直接要考虑到的是镜头的搭配。这一等级的 DSLR 都是使

3、用APS 尺寸的感光原件(除了 Olympus 使用的是另一种四分之三的系统),所以我们购买的镜头焦距都要在乘上 1.51.6 后,才是真正的数值。对于喜欢作望远摄影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好的优势,因为平白的多出了0.5 倍的焦距来运用。但是对于喜爱广角摄影的人就头痛了。举例来说,在传统时代我们最常用的 28mm 广角镜,用到 DSLR 上面时,就会变成了 281.5 = 37mm,而传统最常用的广角变焦镜 1735mm 就会变成(1735)1.5=2552mm,平白的损失了不少在超广角的焦段,所以在选择厂牌时,要注意一下原厂的镜头支持情形,是否合乎你的拍照需求。最后我们要来注意一下自己对机

4、身像素的需求,目前中阶机种已经做到了 800万像素,一般也有 600 万像素的实力,这对输出到 A4 以上的尺寸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很多刚入门的人常常会有高像素的迷思,但其实如果不是专业输出的需求,600 万像素对我们来说已经相当够用了,实在不必去为了要考虑输出多大的图、而去为像素作斤斤计较的功夫。镜头镜头跟机身是绝对息息相关的,每一家厂牌的镜头都有他自己的特色,像是Canon 的 USM 超音波技术,是习惯快拍人的最佳利器,Nikon 的调子也是许多老摄影人所津津乐道的,Pentax、Minolta、Olympus 也都各有其特殊的色调,我们在选购机身时,别忘了自己喜欢哪一家厂牌的镜头特色。除

5、了原厂本身所出的平价镜头之外,我们还可以选购由第三厂商推出的副厂镜头,比较知名像是 Tokina、Sigma、Tarnom 等,他们的镜头保有低价的优势,在技术规格上也不会跟原厂相去太远,初入门 DSLR 的同学如果预算有限,不妨就以副厂镜头开始下手。通常对于初学者来说,1870mm 这个范围的变焦镜是一个相当好用的焦段,转换成 DSLR 变成 27-105mm,这个焦段涵盖了广角及中望远的部分,已经可以应付一开始大部分的拍摄情况了。大光圈的镜头的散景相当迷人,对初学者来说更是一个很难抵抗的魅力。但是大光圈的变焦镜一只动辄四、五万,如果预算有限又想享受大光圈,那么副厂镜头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像

6、Sigma 就有 18-50mm F2.8 EX DC 这样的焦段设计。储存媒体传统相机使用底片来记录影像,数码相机使用的则是记忆卡。目前依厂牌的不同,大家使用的记忆卡规格也都会有一点差异,不过共通的就是几乎所有的 DSLR都会支持 CF 这个规格的记忆卡。CF 卡的缺点是体积大,但是它拥有价格低、容量大以及速度快的优势。我们建议新手一开始就买一块 1G 容量的 CF 卡来使用,尤其是最近新款的 DSLR 动辄就到 800 万像素的分辨率,1G 的大小会是蛮合适的选择。目前制造记忆卡的厂商很多,大品牌及终身保固是必须要去考虑的一个因素。最后在选购一个 USB 2.0 传输接口的卡片阅读机,在跟

7、计算机作档案传输时会比较便利。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二课 器材准备篇(二)滤镜当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后制功能来做出各种效果后,滤镜在摄影中的角色就变得不是那幺的重要,以前需要滤镜做出来的一些效果,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可以用计算机来后制完成。对于专门使用 DSLR 的摄影者来说,我们建议只要购买下面介绍的滤镜就好。偏光镜:不管有多强大的后制能力,也比不上一张原本就拍的清澈干净的图。偏光镜可以帮助我们避掉不当的光线折射,并且有纯化拍摄物颜色的效果,是一定要准备的滤镜之一。现在 DSLR 所使用的偏光镜都属于环形偏光镜(CPL),要注意不要买了早期设计形式的线性偏光镜(LPL)。在选购给广角镜头用的偏

8、光镜时,要注意镜片的厚度,不要因为过厚而拍出了四周有暗角的照片。一般来说大厂都会为超广角镜头推出超薄型的偏光镜,不过价格较高,常用广角镜头的人这笔预算是不可以省的。ND 镜:ND 镜是减光镜,用来在光线过强、或是环境光不允许使用大光圈拍摄时的情况使用,不管是拍摄风景、生态或是人像都有机会用到 ND 镜。ND 镜的形式有很多种,它提供各种不同的减光系数让我们依拍摄环境不同来搭配。有的 ND 镜也会设计成渐层减光的形式,非常适合在晨昏摄影的状况使用。保护镜: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另外在每颗镜头前面另外加上保护镜,除了有保护镜头前端镜片的功用外,还可以在拍摄时滤除紫外线(保护镜需有 UV 防护功能),提

9、高拍摄画面的清澈度。目前市面上滤镜的厂牌主要以德系、日系两个国家为主,一般来说像是 B+W 这种德系厂牌的产品,不管是功能或是制作品质都有相当好的成绩,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较高。最近日系品牌的品质也有了一定的水准,加上各项规格齐全、价格也平易近人,对预算不丰厚的的人来说,日系品牌是一个值得投资选择。脚架脚架是一定要准备的周边器材,它可以在长时间曝光的状况下稳定机身,帮助我们拍出清楚的照片。对于喜好风景摄影的人来说,准备一支稳固的脚架,跟准备一台适合使用相机是同样重要的事。脚架有三脚架跟单脚架两种,绝大多数的状况我们都是使用三脚架来拍摄,如果你常需要机动性高的情况中稳定机身,那幺就可以考虑选择购买

10、单脚架来使用。以碳纤维制作的脚架重量都很轻,对于需要登山涉水、或是四处奔波的摄影者来说,可以购买碳纤脚架来减低装备的重量,不过炭纤维制作的脚架价格不低,我们可以衡量自己的需要作选择。通常购买脚架的预算从三四千元起跳一直到数万元,初学者常会因为贪便宜去买廉价的脚架,但这种脚架通常都不符合比较进阶的需求。所以我们建议在采购摄影器材时,尽量还是不要省掉购买这笔预算比较好。快门线快门线主要的功用是要减少在拍摄时,因为按触快门钮而产生机身震动,通常快门线通常搭配着脚架一起使用,为的就是球拍出一张清晰而稳定的照片。自从单反相机电子化以后,传统的快门线几乎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不同接头的电子快门线。这

11、些新形式的快门线有着丰富的功能,像是定时激活、间隔重复曝光拍摄、LCD 显示屏等。对于喜欢拍夜景的人来说,建议购买功能比较丰富一点的快门线,在这方面需求比较少的人可以选购简单的设计。现在的电子快门线每一家厂商的接头设计都不同,价格也比传统快门线高出许多。计算机既然身处数码时代,使用的又是数码相机,最好是要准备一部计算机了。对于一般的影像处理来说,CPU 为 Pentum 4 以上等级的计算机就蛮好用的了,内存至少要把它加到 512MB,这样跑图才会比较顺畅一些。屏幕的部分买个大厂牌的 LCD 来用,暂时先不要去考虑屏幕校色的问题,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初学者倒是先把基础摄影先学好比较重要。输出的

12、部分我们倒是不建议买太好的打印机,因为现在打印机印得再好、也不会比你拿到相馆直接作数码输出来的棒。自己输出在纸张及墨水上的支出也不便宜。影像处理软件这儿推荐两个 Adobe 的 Photoshop、及 Ulead 的PhotoImpact,这两套软件都是目前最热门的,同时也有中文版本,市面上有不少的工具书作教学介绍,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使用。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三课 光圈 光圈是数码相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部件,数码相机毕竟还是相机,再好的镜头如果没有好的光圈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这跟高级相机装上低级胶卷也不会照出好照片是一样的道理。光圈通常位于镜头的中央,它是一个环形,可以控制圆孔的开

13、口大小,控制曝光时光线的亮度。当需要大量的光线来进行曝光时,就将光圈的圆孔开大;若只需要少量光线曝光时,就将圆孔缩小、让少量的光线进入。光圈由装设在镜头内的叶片控制,而叶片是可动的。光圈越大,镜头里 的叶片开放越大。所谓最大光圈,就是叶片毫无动作,让可通过镜头的光源全部跑进来的全开光圈。反之光圈越小,叶片就收缩的越厉 害,最后可缩小到只剩小小的一个圆点。光圈的功能就如同我们人类眼睛的虹蟆,是用来控制拍摄时,单位时间的进光量,一般以5、5 或 1:5 来标示。以实际而言,较小的值表示较大的光圈。光圈的计算单位我们称为光圈值(f-number)或者是级数(f-stop)。首先我们来谈谈光圈值。标准

14、的光圈值(f-number)的编号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其中,f/1 是进光量最大的光圈号数,光圈值的分母越大,进光量就越小。通常一般镜头会用到的光圈号数为 f/2.8f/22,光圈值越大的镜头,镜片的口径就越大,相对提高其制作成本跟难度。级数是指相邻的两个光圈值的曝光量差距,例如 f/8 跟 f/11 之间相差一级,f/2跟 f/2.8 之间也相差了一级。依此类推,f/8 跟 f/16 之间相差了两级,f/1.4 跟f/4 之间就差了三级。在职业摄影圈里,有时称级数为档或是格,例如

15、f/8 跟 f/11 之间相差了一档、或是 f/8 跟 f/16 之间就相差了两格。在每一级(光圈号数)之间,后面号数的进光量都是前面号数的一半。例如说 f/5.6的进光量只有 f/4 的一半,f/16 的进光量也只有 f/11 的一半,号数越后面,进光量越小,并且是以等比级数的方式来递减。光圈号数与进光量的关系除了考虑进光量之外,光圈的大小还跟景深有关。景深是物体成像后,在相片(图档)中清晰的程度。光圈越大景深会越浅(清晰的范围较小)、光圈越小景深就会越长(清晰的范围较大)。左边是大光圈、右边是小光圈,可以明显的看出两张图的景深明显不同大光圈的镜头非常适合低光量的环境,因为它可以在微亮光的环

16、境下,撷取更多的现场光,让我们可以用较快速的快门来拍照,以便保持拍摄时相机的稳定度。但是前面有提到大光圈的镜头不易制作,必须要花较多的花费才可以获得。好的数码相机会根据测光的结果等情况自动计算出光圈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快门速度越快光圈就越大,以保证有足够的光线通过,所以也比较适合拍高速运动的物体,比如行动中的汽车、落下的水滴等。光圈大比较容易使用较快的快门外。 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四课 快门 快门是相机中的一个机械装置,大多设置于机身接近底片的位置(大型相机的快门则是设计在镜头中),藉由控制快门的开关速度,来决定底片接受光线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说,在每一次拍摄时,光圈的大小控制了光线的进入量、快门

17、的速度决定光线进入的时间长短,这样一次的动作便完成了我们所谓的曝光。快门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 1/16000 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快门以秒作为单位,它有一定的数字格式,一般在像机上我们可以见到的快门单位有: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上面每一个数字单位都是分母,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分别是:1 秒、1/2 秒、1/4 秒、1/8

18、秒、1/15 秒、1/30 秒、1/60 秒、1/125 秒、1/250 秒(以下依此列推)等等。一般中阶的单眼相机快门做到 1/4000 秒,高阶的专业相机则可以到 1/8000秒。B 指的是慢快门 Bulb,B 快门的开关时间由操作者自行控制,我们可以藉由快门按钮或是快门线,来决定整个曝光的时间。我们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快门之间数值的差距都是两倍,例如 1/30 是 1/60 的两倍、1/1000 是 1/2000 的两倍,这个跟光圈值的级数差距计算都是一样的。与光圈相同,每一段快门之间的差距也被之为一级、一格或是一档。光圈级数跟快门级数的进光量其实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光圈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

19、其实就等于快门之间相差一级的进光量,这个观念在计算曝光时很重要,我们会在下一个章节跟大家讲解。前面我们提到光圈决定了景深,快门则是决定了被摄物的时间。当我们拍摄一个快速移动的物体时,通常需要比较高速的快门,才可以抓到凝结的画面,所以我们在拍动态的画面时,通常都要考虑可以使用的快门速度。有时我们要抓取的画面可能需要连续性的感觉,像是拍摄像是丝缎般的瀑布或是小河时,就必须要用到速度比较慢的快门,延长曝光的时间来抓取画面的连续动作。左边的图用了比较慢速的快门,可以看到两片叶片有明显的晃动,右边使用了安全快门,所以可以拍到凝聚的画面。除了时间之外,快门也决定了我们拍摄的稳定度,一般以手持相机拍摄来说,

20、快门必须要高到一个值,拍出来的画面才不会晃动,这个能拍出稳定画面的快门速度,通常称之为安全快门。安全快门有一个简单的计算方式:1 / 使用的镜头焦距 = 安全快门如果我们现在使用 50mm 的镜头拍摄,那么能让我们拍出清晰相片的安全快门就是 1/50 ,大约是 60 的快门。如果使用了 200mm 的镜头,那么安全快门就要提高到1/200 大约是 250 的快门。由此可知,焦距越广的镜头安全快门就比较低,但是长焦距的镜头所需要的安全快门就高许多。快门时滞时间相机在不使用对焦锁定功能同时保证在自动对焦工作状态下,从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到开始曝光的这段时间称为快门时滞时间。快门先决曝光模式 由我们先自

21、行决定快门速度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自动选择适当的光圈 f 值( 可为无段式的 f 值) 以配合。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数码相机,通常都会在转盘上刻上s字母来代表快门先决模式。快门先决模式适合于需要控制快门的摄影。利用高速快门可凝结动作,利用慢速快门可令行驶中的车辆变成光束。 快门延迟相机按下快门,这时相机自动对焦、测光、计算曝光量、选择合适曝光组合进行数据计算和存储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快门延迟。数码单反入门教程 第五课 曝光 曝光英文名称为 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AE 锁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

22、也就是说应该通多少的光线使 CCD 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曝光量与通光时间(快门速度决定),通光面积(光圈大小决定)有关。我们如果想要得到一张色彩漂亮、明暗分明的影像,就要让感光体(传统时代的感光体为胶卷,DSLR 时代则为 CCD 或 CMOS 感光原件)得到适当的曝光。而所谓的曝光,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让感光体受到一定光量的投射。曝光的计算方式为:曝光 = 光量(光圈容许进入的光线强度)X 时间(快门允许进入的时间长短)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曝光程序,是由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门的时间搭配组合而成的。所谓的标准曝光值,以现在的测光表设计,都是把整个画面曝光量平均到中间灰,也就是 18的灰值。中间灰的

23、辉度(反射光线的强度)接近人类的肤色或是天空的蓝,我们可以藉由观察灰卡,来知道中间灰它大概的表现。一般来说,现在我们要得到一个正确的曝光,通常都是藉由相机内建的测光表来帮我们计算合适的光圈快门组合。测光表藉由不同的测光方式,将所测得的现场光平均成中间灰,然后调配光圈快门来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依左至右分别为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量,就需要正确的快门与光圈的组合。快门快时,光圈就要大些;快门慢时,光圈就要小些。快门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光圈优先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

24、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拍摄的时候,用户应该结合实际环境把使曝光与快门两者调节平衡,相得益彰。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 F5.6、1/30 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 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 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在 DSLR 中内建的测光表,一般都具有下列的测光方式:平均测光平均测光将整个画面的现场光作平均计算,然后求得中间灰值。中央重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为主要加权部分,然后佐以四周的现场光,再计算出中间灰

25、值。点测光点测光只截取画面中央约 35的范围作计算,求该点的中间灰值,这对复杂环境光的拍摄相当方便。分区测光每一家像机厂商都会研发出自己独特的分区测光方式,来因应各种不同现场光的曝光计算,例如 CANON 的 21 区分区测光、或是 NIKON 的 3D 矩阵测光。这些测光程序会依据环境的不同作变化计算,求出最适合的曝光量。CANON 的 21 区分区测光(图片来源为日本 CANON 网站)让人像变得更立体 逆光摄影拍摄技巧2010-04-10 12:57:52 技术 | 评论(3) | 浏览(75) 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的一种手段。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

26、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 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 1/3,背光面占 2/3。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 2/3 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 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在逆光的场景下,人物的发丝会更明显、更漂亮,身体的边缘线也会呈现出来,整个人物会变的更立体。这也就是在摄影领域中,许多人喜欢逆光进行拍摄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下,我们再针对逆光的拍摄,做

27、一整理及说明。以拍摄人像为例,太阳(或光线)在人像的后方,整个场景的光线分布,人像的脸部、正面,会呈现相对较暗的情况,这便是所谓的“逆光拍摄”。 大部份的相机会预设以全部的取景画面做为测光的依据,由于逆光环境,人像的后方光线已相对较强,在平均计算之后,相机便会认为人像的正面之阴暗情况是正常的,这也就是逆光环境,会拍出“大黑脸”的原因。解决方案:1. 我们可以使用“曝光补偿”的观念,来处理“逆光的摄影”,也就是增加曝光量来让脸部更亮一些,但是这种方法,会提升整张相片的亮度,所以不但脸部变得亮一些,背景也会跟着变亮,而导致背景的细节有所丧失。2. 比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

28、。例如上图,由于光线从模特儿的后面射入,我们在模特儿的前面以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便可以轻易地达成脸部的光线,为正常的曝光情况。反光板的选择在艳阳下,可以使用白色的反光板,以求光线的柔和,在阴天,则可使用银色或金黄色的反光板,以求反射更多的光线。 事实上,你也可以自制反光板,利用保丽龙板,银色的纸,剪贴成自制的反光板。 逆光的摄影是一常用的手法,妥善地应用反光板或其它的补光器材,会让拍摄结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1500 元左右的镜头介绍2010-04-07 13:54:25 技术 | 评论(1) | 浏览(53) 【以下是载至各路网站信息】在购置了数码单反机身和常规标准变焦镜头之后您就

29、可以在日常弄影中一展身手了,但是随着摄猎题材的愈加广泛,多数摄影爱好者往往还会在光影艺术的诱惑下“理所当然”地迈出第二步,这就是再添置一支长焦变焦镜头以应付远距离影像撷取的需要。目前各大品牌麾下都有一些重量级的长焦变焦精品,如佳能的“小白”、“爱死小白”、尼康的“小竹炮”、“小钢炮”、索尼的“大 G”、适马的“小黑”等,他们均采用了 F2.8 恒定光圈设计,光学素质堪称一流。但是,这些光学宠儿自身也存在身价昂贵,体积较大,重量惊人,外观张扬等不足之处,因此未必适合入门影友选用。本文按照入门影友的实际需求,以突出性价比提倡实用性为原则,按照 3000 元预算为标准,对市售中各大品牌门内的那些长焦

30、变焦镜头进行一次择优推荐。 便携第一:尼康 AF-S DX 55-200mm f/4-5.6G 这是尼康门内最轻便的变焦镜头产品之一,其镜桶最大直径 68mm,镜头总长79mm,体重仅有 255 克。AF-S DX55-200mm f/4-5.6G 属于 DX 幅面的小像场镜头,他是 2005 年 4 月伴随尼康 D50 同时发布的,在他 13 片 9 组的片组构成中含有 2片 ED 低色散镜片。他的最近摄距为 0.95m,可以使用 52mm 的滤色镜片,尼康为这支相当轻巧便携的长焦镜头装配了 SWM 超声波驱动马达。出于减轻重量和压缩生产成本的需要,尼康 AF-S DX 55-200mm f

31、/4-5.6G 使用了大量的塑料材质,但是为了保证其光学和机械性能方面达到应有的技术标准,尼康为其加载了 ED 玻璃镜片和 SWM 马达。作为一支数码单反专用的长焦镜头,尼康AF-S DX 55-200mm f/4-5.6G 色散控制和紫边抑制效果表现不俗,色彩再现准确,但其 200mm 焦距位置时画面边缘锐度略显不足。在 55-180mm 焦距区段内,这支镜头保持了尼康光学产品一贯的硬朗风格,画面通透,刻画生动,但在所摄画面对比度较大时存在暗部细节丢失的倾向。SWM 静音超声波马达明显提高了尼康 AF-S DX 55-200mm f/4-5.6G 的驱动效率和声嘲控制水平,不过在快速跟焦过程

32、中会偶尔出现焦点漂移。防抖主义:尼康 AF-S DX VR 55-200mm f/4-5.6G IF-ED 2007 年 3 月 6 日,尼康推出了在这款普及型的长焦变焦产品,在他身上我们看到 VR 光学防抖技术已经日渐成为尼康镜头的基础标配功能。AF-S DX VR 55-200mm f/4-5.6G IF-ED 的片组构成为 15 片 11 组,其间含有 1 片 ED 玻璃镜片,他最近对焦距离 1.1m,使用 52 mm 口径滤色镜片,身材为 7399 mm,重 335 克。综合看来 AF-S DX VR 55-200mm f/4-5.6G IF-ED 是一支素质优良的光学镜头,尼康的 V

33、R 抖动补偿系统为其提供了相当于提升 3 档快门速度的增益效果,这极大提高了他的手控能力和结像质量。在所有焦距区段上这支镜头均有良好的锐度表现,镜中视野纯净明晰,仅是 200mm 焦距在使用 F5.6 最大光圈时存在轻微的色衰现象。除了常规的扫街和风光题材之外,这支镜头还能适当兼顾体育、舞台、人像等摄影任务,应当说,这是一支轻便而用途广泛的中档长焦产品。由于使用了 SWM 超声波马达,尼康 AF-S DX VR 55-200mm f/4-5.6G IF-ED 的对焦过程迅捷而宁静,但在被摄主体反差较小时会出现拉风箱现象。【物有所值:尼康 AF 70-300mm f/4-5.6G 这支镜头拥有一

34、个“小纸炮”的雅号】【微距魅力:腾龙 AF 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1:2 】腾龙早在 2000 年 9 月就推出过一支廉价的 AF 70-300mm f/4-5.6 LD MACRO 以满足低端市场需要,2006 年 2 月 15 日腾龙为适应数码单反机型的特性,在对老款镜头进行数码化升级后推出了眼前这款 AF 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1:2镜头。顺便提及一下,腾龙的 Di 系列镜头可以同时满足胶片和数码单反需要,而最新的 Di II 镜头产品则属于小像场专用镜头,只能用在 APS 幅面的数码单反机型上。这支腾龙 AF 70

35、-300mm f/4-5.6 Di LD MACRO 1:2 采用了 13 片 9 组光学构成,最近对焦距离 1.5m,体积为 76116mm,重 435 克。在 70-200mm 焦段内这支镜头表现出色,而 300mm 焦距锐度不足影调偏灰,事实上许多 70-300mm 或 100-300mm 规格的廉价变焦产品的 300mm 焦段都难以保证结像质量,这几乎就是一种通病。1:2 的微距能力是腾龙 AF 70-300mm f/4-5.6 Di LD MACRO 1:2 的主要卖点之一,实际测试显示其微观影像摄取能力令人惊喜,细节描写和景深控制均较为出色。明显的塑料感和平庸的对焦能力是“龙头一族

36、”一贯的弱势项目,这支镜头也无例外,特别是长焦区段的明显声嘲和频繁的拉风箱现象令人烦恼。在色彩还原方面,该镜头色阶丰富饱和度较高,但存在轻微的色彩偏暖倾向。【有限重生:适马 AF 55-200mm f/4-5.6 DC HSM 】与 2003 年 10 月上市的老款适马 AF 55-200mm f/4-5.6 DC 相比,眼前这支镜头仅是加装了 HSM(Hyper Sonic motor)超声波马达后就又以新品的面目重新出场了,因此他的重生再造是相当有限的。发布于 2007 年 6 月的适马 AF 55-200mm f/4-5.6 DC HSM 使用了 12 片 9 组的光学结构,他最近对焦距

37、离 1.1m,使用 55mm的滤色镜片,7187mm 的身材和 310 克的体重使他显得十分轻巧。除了在 200mm 焦端使用最大光圈时解晰能力令人失望外,适马 AF 55-200mm f/4-5.6 DC HSM的整体光学表现还算均衡优异,其中 70mm、105mm、和 135mm 焦距位置时画面明锐度相当出色,即便在低照度下也有不错的细节刻画能力。这支镜头的色彩还原给人留下了良好印象,不仅饱和度极高而且色调冷艳明澈,对红色和绿色的色彩再现尤其精准。加装 HSM 超声波马达是适马 AF 55-200mm f/4-5.6 DC HSM 获得重生的最主要理由,事实上这是因为尼康的 D40/D40

38、X 只能使用超声波镜头所致,可以说是为了满足 D40/D40X 用户的需要适马才推出了这支 HSM 版本的廉价长焦镜头。在HSM 马达驱动下这支镜头迅捷轻快,极少有对焦迟疑状况发生,但声嘲控制效果一般。【红圈诱惑:适马 AF 70-300mm f/4-5.6 APO DG MACRO 】2005 年 11 月 22 日,适马发布了这支廉价的红圈镜头,镜桶前端的外饰红圈表明其镜组内含有超低色散镜片以抑制远摄过程中的色彩衰减。其实这并不是一支全新设计的镜头,他是从老款 AF 70-300mm F4-5.6 APO Macro Super II 基础上升级而来的,在他 14 片 10 组的光学结构中

39、含有 3 片 SLD 超低色散镜片。适马 AF 70-300mm f/4-5.6 APO DG MACRO 的最近对焦距离是 1.5m,在微距模式下可以进行0.95m 的近距拍摄并达到 1:2 的微距摄取能力,他使用 58mm 的滤色镜片,体重 550克,体积是 76122mm。这支镜头的 300mm 焦距端锐度较差,收缩光孔也无明显改善,70-200mm 焦段范围总体像质令人满意,其中 105mm 时拍摄人像效果颇佳,不仅背景虚化极为柔顺而且肤质刻画相当细腻。适马 AF 70-300mm f/4-5.6 APO DG MACRO 的微距摄影表现值得称道,其 1:2 的最大放大倍率和实拍结果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微距弄影需求。色彩再现方面适马镜头一贯有优良表现,这支镜头色阶丰富视觉明艳纯净,仅是远景拍摄时存在轻微的色调偏冷倾向。由于没有使用超声波驱动技术,因此对焦过程中噪音明显,而且在光照环境阴郁时拾焦显得比较犹豫。适马 AF 70-300mm f/4-5.6 APO DG MACRO 如今的市售价格为 1400 元,考虑到他的红圈身份具有一定的亮骚资本,其微距表现也相当出色,因此这个身价还算厚道。不过,他那 300mm 焦段的光学表现确如鸡肋,这令人未免堵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