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些建筑基本常识类别:引用 评论(3) 浏览(114) 2010-09-17 15:29 标签:建筑 http:/ 在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同时,根据有关规范和规定,综合解决各专业工程技术管线布置及其相互间的矛盾,从全面出发,使各种管线布置合理、经济,最后将各种管线统一布置在管线综合平面图上。根据各种管线的介质、特点和不同的要求,合理安排各种管线敷设顺序。地下管线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地段,特殊困难情况应采取加固措施,方可在车行道下布置检修较少的给水管或排水管。地下管线应避免将饮用水管与生活、生产污水排水管或含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如并列敷设应保证一定的安全间距。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
2、排列在一起。地下管线发生交叉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1离建筑物的水平排序,由近及远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煤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2各类管线的垂直排序,由浅入深宜为:电信管线、热力管、小于 10kv 电力电缆、大于 10kv 电力电缆、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地下管道均可以敷设在绿化地带内,但不宜在乔木下。管线敷设发生矛盾时应本着临时性管道让永久性管道;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可以弯曲的让不可弯曲或难弯曲的;新设计的让原有的;有压力的让自流的;施工量小的让施工量大的原则进行处理。建筑模数 建筑物及其构配件(或组合件)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并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称为建筑
3、模数单位。在建筑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为 100mm,符号为 M,即 1M100mm,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以此为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值称为扩大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称为分模数。模数是一种度量单位,这个度量单位的数值扩展成一个系列就构成了模数系列。模数系列可由基本模数 M 的倍数得出。模数系列在建筑工业化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借助于它才可能分割某些部件或半成品不剩零头,并把它们的尺寸准确地送进机器中去。模数可以作为建筑设计依据的度量,它决定每个建筑构件的精确尺寸,它决定体系中和建筑物本身内建筑构件的位置。模数在建筑设计上表现是模数化网格。网格的尺寸单位是基本模数或扩大模
4、数。在建筑设计中,每个建筑构件都应与网格线建立一定的关系,一般常以建筑构件的中心线、偏中线或边线位于网格线上。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建筑构件如承重墙、柱、梁、门窗洞口都应符合模数化的要求,严格遵守模数协调规则,以利于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定位轴线 确定主要结构位置的线,如确定建筑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除定位轴线以外的网格线均称为定位线,它用于确定模数化构件尺寸。模数化网格可以采用单轴线定位、双轴线定位或二者兼用,应根据建筑设计、施工及构件生产等条件综合确定,连续的模数化网格可采用单轴线定位。当模数化网格需加间隔而产生中间区时,可采用双轴线定位。定位轴线应与主网格轴线
5、重合。定位线之间的距离(如跨度、柱距、层高等)应符合模数尺寸,用以确定结构或构件等的位置及标高。结构构件与平面定位线的联系,应有利于水平构件梁、板、屋架和竖向构件墙、柱等的统一和互换,并使结构构件受力合理、构造简化。工业厂房定位线的确定应遵守有关规定,使厂房建筑和构配件逐步达到统一,提高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和施工机械化的水平。体型系数 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F0),除以该建筑物的体积(V0),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为了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临空面的面积大而造成的热能损失,节能建筑标准中对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做出限定,限定不同地区的住宅体型系数应在限定值以内。建筑的耗能量随着体型系
6、数加大而增加,体型系数小,建筑物耗能效果好。为了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在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点:1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的长度。2加大建筑物的栋深。3加大建筑物的层数。4加大建筑物的体量。住宅使用面积 住宅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住宅套内使用面积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餐厅、过厅、过道、前室、贮藏室、壁柜等的使用面积的总和;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
7、计入使用面积;3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计入使用面积;4室内使用面积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5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与楼面的净高低于 120 米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 120210 米的空间按 12 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 210 米的空间全部计入使用面积;6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单独计算,不得列入标准层使用面积和标准层建筑面积中,需计算建筑总面积时,利用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反求。阳台面积应按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单独计算,不计入每套使用面积或建筑面积内。使用面积系数 使用面积系数一般作为住宅建筑设计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它等于总套内使用面积(平方米
8、)被总建筑面积(平方米)除,再乘以百分之百,用百分数表示。使用面积系数愈大,标志建筑的公共交通及结构面积越小,也就说明建筑的使用面积大,建筑的经济性好。由于建筑的类型不同,建筑方案、建筑层数不同,其使用面积系数也不一样。建筑的结构及墙体材料不同,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面积多少,在评价建筑的经济指标时,也不能单纯看使用面积系数大小而决定其是否经济,应根据建筑方案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衡量建筑的经济性。平均每套面宽 住宅建筑单元长度除以单元内服务的户数所得的值称为平均每套面宽。平均每套面宽是住宅建筑技术经济指标内容之一。在建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平均,每套面宽愈小,其栋深就愈大。栋深加大对于节约建筑用地和
9、建筑节能都有利。为了减少建筑面宽,一般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可采取三进深、四进深平面布置,使栋深加大。还有的住宅设计采取内天井、内楼梯等形式加大建筑栋深,减少建筑面宽。采用平均每套面宽这一指标进行住宅设计方案评价时,相比较的方案应具有基本相同的套型和建筑面积才能具有可比性。否则不具有可比性。平均每套良好朝向卧室、起居室面积 住宅每套中卧室和起居室良好朝向的面积是住宅建筑建筑经济技术评价中项目之一。它是衡量住宅冬季获取日照的房间面积的多少而确定住宅居住质量的一项指标。房间日照多,阳光充足,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所谓良好朝向一般指南向偏东、偏西 15。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偏南向为最好朝向,各地区由于地理
10、位置、气候情况不同,可能对良好朝向的理解有些差异。各地可以根据地区情况,确定良好朝向的位置。套型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以下的规定:一类住宅,居住空间 2 个,使用面积 34 平方米;二类住宅,居住空间 3 个,使用面积 45 平方米;三类住宅,居住空间 3 个,使用面积 56 平方米;四类住宅,居住空间 4 个,使用面积 68 平方米。上述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套内空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卧室与起居室。(1)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
11、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双人卧室为10 平方米;单人卧室为 6 平方米;兼起居的卧室为 12 平方米。(2)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2平方米。(3)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 3 米。(4)无直接采光的厅,其使用面积不应大于 10 平方米。2厨房。(1)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一类和二类住宅为 4 平方米;三类和四类住宅为 5 平方米。(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
12、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 210 米。(4)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 150 米;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 090 米。3卫生间。(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 2 个或 2 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 3平方米;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 250 平方米;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 2 平方米;单设便器的为 110 平方米。(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
13、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4)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建筑平面图 表示建筑物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内容及其组合关系的图纸为建筑平面图。由于建筑平面图能突出地表达建筑的组成和功能关系等方面内容,因此一般建筑设计都先从平面设计入手。在平面设计中还应从建筑整体出发,考虑建筑空间组合的效果,照顾建筑剖面和立面的效果和体型关系。在设计的各阶段中,都应有建筑平面图纸,但其表达的深度不尽一样。在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平面图应达到如下深度:1承重和非承重墙、柱(劈柱)、轴线和轴线编号、内外门窗位置和编号、门的
14、开启方向、注明房间名称或编号和房间的特殊要求(如洁净度、恒温、防爆、防火等)。2柱距(开间)、跨度(进深)尺寸、墙身厚度、柱(壁柱)宽、深和轴线关系尺寸。3轴线间尺寸、门窗洞口尺寸、分段尺寸、外包总尺寸。4变形缝位置尺寸。5卫生器具、水池、台、橱、柜、隔断等位置。6,电梯(并注明规格)、楼梯位置和楼梯上下方向示意及主要尺寸。7地下室、地沟、地坑、必要的机座、各种平台、夹层、入孔、墙上预留孔洞、重要设备位置尺寸与标高等。8铁轨位置、轨距和轴线关系尺寸、吊车类型、吨位、跨距、行驶范围、吊车梯位置等。9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沟、通气竖道、管线竖井、烟囱、垃圾道、消防梯、雨水管位置及尺寸。1
15、0室内外地面标高、楼层标高(底层地面标高为0000)。11剖切线及编号(一般只注在底层平面)。12有关平面节点详图或详图索引号。13指北针(画在底层平面)。14平面尺寸和轴线,如系对称平面可省略重复部分的尺寸,楼层平面除开间、跨度等主要尺寸,轴线编号外,与底层相同的尺寸可省略。楼层标准层可共用一平面,但需注明层次范围及标高。15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应绘制复杂部分的局部放大平面图。16建筑平面较长时,可分区绘制,但需在各分区底层平面上绘出组合示意图,并明显表示出分区编号。17屋顶平面可缩小比例绘制,一般内容有墙、檐口、天沟、坡度、雨水口、屋脊(分水线)、变形缝、楼梯间、水箱间、电梯间、天窗及
16、天窗挡风板、屋面上人孔、检修梯、室外消防梯及其它构筑物,详图索引号、标高等。建筑立面图 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的图纸称为建筑立面图。建筑立面图为建筑外垂直面正投影可视部分。建筑各方向的立面应绘全,但差异小、不难推定的立面可省略。内部院落的局部立面,可在相关剖面图上表示,如剖面图未能表示完全的,需单独绘出。建筑立面图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两端轴线编号。2女儿墙、檐口、柱、变形缝、室外楼梯和消防梯、阳台、栏杆、台阶、坡道、花台、雨篷、线条、烟囱、勒脚、门窗、洞口、门头、雨水管、其它装饰构件和粉刷分格线示意等。外墙留洞应注尺寸与标高(宽高深及关系尺寸)。3在平面图上表示不出的窗编号,应在立面图上标注。
17、平、剖面图未能表示出来的屋顶、檐口、女儿墙、窗台等标高或高度,应在立面图上分别注明。4各部分构造、装饰节点详图索引,用料名称或符号建筑剖面图 表示建筑物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组成关系的图纸称为建筑剖面图。剖面设计图主要应表示出建筑各部分的高度、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层次、做法等。剖面图的剖视位置应选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部空间比较复杂、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墙、柱、轴线、轴线编号。2室外地面、底层地(楼)面、地坑、地沟、机座、各层楼板、吊顶、屋架、屋顶、出屋面烟囱、天窗、挡风板、消防梯、檐口、女儿墙、门、窗、吊车、吊车梁、走道板、梁、铁轨、楼
18、梯、台阶、坡道、散水、平台、阳台、雨篷、洞口、墙裙、雨水管及其它装修等可见的内容。3高度尺寸。外部尺寸:门、窗、洞口高度、总高度;内部尺寸:地坑深度、隔断、洞口、平台、吊顶等。4标高。底层地面标高(0000),以上各层楼面、楼梯、平台标高、屋面板、屋面檐口、女儿墙顶、烟囱顶标高,高出屋面的水箱间、楼梯间、机房顶部标高,室外地面标高,底层以下的地下各层标高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形态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物质形态。建筑形态构成是在基本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基础上探求建筑形态构成的特点和规律。为便于分析,把建筑形态同功能、技术、经济等因素分离开来,作为纯造型现象,抽象、分解为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空),探讨
19、和研究其视觉特性和规律。建筑形态构成的要素主要分为点、线、面、体四大要素。点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如体与面上的点状物、顶点、线之交点、体棱之交点、制高点、区域之中心点等。点的不同组合排列方式产生不同的表情。点在构图中有积聚性、求心性、控制性、导向性等作用。线分实存线和虚存线。实存线有位置、方向和一定宽度,但以长度为主要特征;虚存线指由视觉?心理意识的线,如两点之间的虚线及其所暗示的垂直于此虚线的中轴线,点列所组成的线及结构轴线等。线在构图中有表明面与体的轮廓,使形象清晰,对面进行分割,改变其比例、限制、划分有通透感的空间等作用。面分实存面和虚存面。实存面的特征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状,有规则几何图形和任
20、意图形;虚存面是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如点的双向运动及线的重复所产生的面感。面在构图中有限定体的界限,以遮挡、渗透、穿插关系分割空间,以自身的比例划分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以自身表面的色彩、质感处理产生视觉上的不同重量感等作用。面的空间限定感最强,是主要的空间限定因素。体也有实体和虚体之分。实体有长、宽、高三个量度。性质上分为线状体、面状体、块状体;形状上分为有规则的几何体和不规则的自由体,各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方向感、重量感、虚实感等。虚体(空间)自身不可见,由实体围合而成,具有形状、大小及方向感,因其限定方式不同,而产生封闭、半封闭、开敞、通透、流通等不同的空间感受建筑形式 是指建筑的内
21、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此,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即所谓建筑功能。使用功能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从这一观点来说,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形式。然而对同一功能要求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满足,也就是说有多种方案来适应一种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建筑形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反过来对功能起到更新、发展的作用。建筑形式往往不是简单的建筑功能的反映,人们还从建筑艺术和审美观点的角度去对建筑形式进行创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会影响建筑形式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
22、筑就是建筑技术发展的反映,也赋予了新的建筑形式。因此科学技术对建筑形式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从建筑历史发展来看,建筑形式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例如从封闭到开敞、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纤细、从对称到非对称、从有规律到无规律等等,而且这一现象还会出现反复、周期性的变化。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这也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筑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反映,一种建筑思潮的出现并非孤立的,它往往是社会发展的反映和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需要,反映了建筑发展阶段螺旋式上升这一规律。统一与多样是艺术形式应具备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也同样有美的要求,也应遵循统一与多样这一形式美的法则。当然,建筑艺术与其
23、它艺术(绘画、书法、音乐等)有原则区别,建筑艺术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受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如果脱离开功能、技术、经济条件,建筑艺术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统一与多样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任何造型艺术在体形上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各部分组合应有和谐的秩序,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不能杂乱无章,这样才会使人感到美。只有统一没有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千篇一律,不能唤起人的美感。只有变化没有统一,会使人感到无秩序、杂乱,同样也不会使人认为是美的。只有统一变化,方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美学规律。如何达到建筑的统一与变化,可
24、以以多种创作手法来实现,如主从与对比、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这些处理手法都可以达到统一变化的目的。独院式住宅 一幢住宅不与其它建筑相连,独立建造,并有独立的院子,称为独院式住宅。独院式住宅的特点是:环境好、干扰少;平面组合灵活;朝向、通风采光好;有自己独立院落,可以组织家庭户外活动,绿化。一般独院式住宅标准比较高,房间比较多,层数在二至三层,也有些做地下或半地下室,用做车库、仓库等,底层一般为起居室、餐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用房,二层为卧室与卫生间,并有阳台、屋顶活动平台等。独院式住宅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建筑外墙比较多,市政设施投资较高。因此,目前我国除少数面积较大,标准
25、较高,供特定对象使用的住宅之外,一般较少建造。而国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独院式住宅建造量很多联排式住宅 将独院式户型单元拼联增到三户以上,各户间至少能共用两面山墙时,即为联排式住宅。联排式住宅一般设前后院子,如二层可以上下各为一户,分别前后出入口,独立各用前后院。联排式住宅的单元拼联不宜过多,一般长度在 30 米左右为宜。联排式住宅可以有前后院、单向院、内院等三种。前后院一般前院可以做生活院,后院做家务院,这种形式多用于一二层联排式住宅,每户独立,前后通风、采光条件比较好。单向院主要用于上下两层为不同的住户时,每层住户有不同的方向对院子开口,每户各用前后两个院子,互不干扰。在北方严寒地区,为避
26、免寒冷季节北风吹入室内和节约用地,往往只在入口一侧设单向院子。内院主要是利用房间围绕院子布置而形成内院。内院一般面积不大,比较安静、隐蔽,可用于组织生活和家务活动。夏季内院日照时间短,较阴凉,可改善室内气温。冬季在北方还可以起到防风沙作用。在我国传统的民居中有不少内院式组合的住宅,如两合院、三合院、四合院等梯间式住宅 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的单元式住宅称梯间式住宅。这种住宅一般一梯可以服务二至四户,其特点是平面布置紧凑,公共交通面积少,户间干扰少,但一梯服务多户时难以保证每户都有良好的朝向,且服务的户数也受到限制。目前常用的梯间式住宅有一梯二户、一梯三户、一梯四户等形式。在北方寒冷地区梯间式
27、住宅可以适当加大进深,减少占地面积,并有利节约能源。如一梯二户梯间式住宅将楼梯间及厨房布置在北向,可以使大部分居室有好的朝向,而且每户较容易组织交通,布置房间。因此,在每户面积较大,居室较多的情况下,多采用一梯二户形式。如果每户面积较小,且为小室户户型,一般可采用一梯三户或四户形式,其楼梯的利用率较高,每户都能有好的朝向。但有些户通风条件较差,一般南方地区较少使用。一梯四户形式住宅常用于东西向,每户朝向也可以满足要求点式住宅 是几户围绕一个楼梯枢纽布置,四面均为外墙,可以采光、通风。其特点是建筑布局紧凑、集中;分户灵活,一般每户能获得两朝向;建筑外形处理比较自由,建筑轮廓挺拔;可以丰富建筑群体
28、;建筑占地小,便于因地制宜地在小块零星地插建。在风景区及主干道两侧,为避免建筑成片的单调感和视线遮挡,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点式住宅,同时也丰富了街景。点式住宅外墙较多,经济性较差。对一梯服务多户或面积较大的多室户住宅,较难布置,且易出面朝向差的房间,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应予以注意,尤其要注意不得使一户住宅所有房间均为不好朝向。点式住宅设计时应在满足平面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力求使建筑体型简洁,结构整齐、合理,外墙少,暗面积少。一般点式住宅平面形式有方形、T 形、Y 形、风车形、十字形等台阶式住宅 是指住宅楼在不同的层面上依次作退台处理,使之在形体上出观台阶状。台阶式住宅是近十余年国内外兴建较多的住宅类型之
29、一。这主要是由于居住在楼层的居住者希望获得阳光、空气和绿地,希望有户外活动空间?露台。也由于为了追求提高居住密度,减少日照间距,希望作成北向退台。再由于有的小区住宅选择作些台阶式住宅以打破千篇一律的“方盒子”,丰富小区空间形态。还由于台阶式住宅对地形的适应性强,可以结合地势修建,坡度大于 50也可兴建,为住宅开拓新的用地领域,还可以保留自然环境。台阶式住宅分为二类:一类是自然台阶,主要指在山地修建的。另一类是人工台阶,它是在平地上依据设计作出各个层面的台阶。台阶式住宅设计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在各层面作退台时,不能光考虑外部形态,而要与各套型空间相协调。2层层收退给建筑结构设计带来复杂性,要注意
30、使结构合理。3对于北方地区来讲,每一个局部屋顶都要作好保温防水构造处理。4层层收退,易造成户与户之间的视线干扰,设计时要作好遮蔽处理。5层层收退,注意垂直交通的位置设置要合理。6每户露台的尺寸确定要综合结构、经济的合理来确定。7设计中注意露台与住宅单元的不同组合,创造防尘、遮阳、视线干扰小的户外活动空间。外廊式住宅 外廊式住宅是采用靠外墙的走廊来进入各户的住宅形式。外廊式住宅可分为长外廊和短外廊两种。长外廊式住宅一梯可以服务多户,分户明确,每户均有较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其缺点是每户均需经过一个公共走廊进入,因此对每户有视线和声响上的干扰。长外廊住宅在寒冷边区不易保温防寒,在南方地区使用较多。
31、短外廊住宅是为了避免外廊的干扰,将外廊服务的户数减少,缩短外廊。一般短外廊一梯每层服务三至五户。外廊式住宅按其朝向有南廊和北廊两种。南廊有利于在廊内活动,但南向外廊对居室干扰较大,且在北方对南向房间采光、日照有遮挡。北廊可靠廓布置辅助房间或小居室,可以减少对主要居室的干扰,一般采用较多内天井式住宅 是在单元内部设置天井,利用天井解决各类用房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内天井的井壁实际上是内向的外墙。内天井式住宅由于增设天井使得栋深加大,面宽减少,可收到节约土地的效益。内天井式住宅依据天井面积大小可分大天井和小天井式两种。1小天井的面积最好大于 7 平方米,天井尺寸应大于 27 米27米,这样可解决四层以
32、下用房的采光问题。从天井内相对两窗防火安全距离要求,天井尺寸宜大于 33 米33 米。2大天井又有封闭式大天井和环廊式大天井两种。内天井式住宅设计时应注意如下方面:1从防火安全考虑,小天井式住宅在井内不应设挑阳台;靠天井的房间门应为内开;小天井底设有固定的进气口或进气门;与小天井相邻的楼梯间不宜设朝向天井的门窗洞口;小天井出口处不应设挡火板或遮阳板。2在天井里不宜设开向居室的窗子,以避免视线干扰。3井壁应光滑刷白,以利光线反射,加大反光系数。4在北方为了防止西北风干扰,可将西北二侧各设 05 米高的矮墙。5井内要设雨水排除口。但对于大天井内不应设排水口和垃圾道,以免造成不卫生。6天井式住宅存在户间干扰大,防火差,采光差等问题,所以一般在旧区改造、青年公寓或老年公寓中易选用。还有对于日照要求不高的地区易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