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经济法导论,第一节 经济关系及其法的调整模式第二节 法对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调整,本章内容,第一节 经济关系及其法的调整模式,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二、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模式 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需求,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有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种关系的总称。,二、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模式,历史发展过程:“合分合” 1、古代综合调整模式 2、民法调整模式 3、行政法调整模式 4、现代综合调整模式,1、古代综合调整模式,模式:诸法一体,刑民不分,以刑为主 时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原因:生产力低下,自然
2、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关系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整,2、民法调整模式,模式:民法作为独立部门法进行调整 范围: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经济关系日益纷繁复杂,客观上提出了单独调整的要求 特点:确立了公民权利一律平等原则,调整社会商品经济关系为,以保护个体的财产权利为核心,以保障经济个体利益和自由意志为内容 行政法以约束或限制政府权力为核心,政府一般不能也不应干预经济运行 发展:适应规范资本主义商事组织和商事活动的发展需求,形成了以民法为基本法、商法为特别法调整经济关系的民商法调整模式。,3、行政法调整模式,范围:苏联以及受苏联影响的社会主
3、义国家 原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全面干预经济关系 特点:靠通过行政系统,依靠行政权力、运用行政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手段 发展:当时起了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最终变成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僵化模式 评价:特定国家范围、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现代综合调整模式,模式:民、经、行(以及刑法)综合整模式 原因: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生产高度社会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内外市场网络化,经济矛盾复杂化,提出了综合调整的需求 表现: 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私法公法化”的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公法私法化”的趋势 新的部门法经济法产生,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
4、需求,(一)市场经济的特点 (二)市场机制的弊端 (三)政府干预的缺陷 (四)市场经济对法的调整需求,(一)市场经济的特点,(1)平等性 (2)竞争性 (3)契约性 (4)开放性 (5)法制性,(二)市场机制的弊端,“市场的失灵” 表现在: (1)无法克服市场主体行为的外部效应问题 (2)无法有效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资源的利用 (3)无法解决垄断行为和自然垄断现象 (4)无法解决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均衡现象 (5)无法克服分配不公现象,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6)无法解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实现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7)不能应付社会突发事件,(三)政府干预的缺陷,(1)政府居于市场之外,没有随
5、时会受到市场惩罚的压力,这导致政府调控市场的行为缺乏效率和责任心; (2)政府难以完全掌握市场信息,不能保证对经济现象作出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并科学决策; (3)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会导致决策的非理性化和执行的非法性、有欠公正性; (4)官僚化和政策效应递减,导致效率低下。,(四)市场经济对法的调整需求,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法律制度加以确认并提供保障 克服市场的缺陷,发挥政府的作用 避免政府的缺陷,彰显市场的作用,第二节 法对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调整,一、法调整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 二、法调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 三、调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
6、法律体系 四、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一、法调整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一)社会经济调节机制二元化,调整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增多 (二)经济立法强调社会公益和对弱者的保护 (三)由调整国内经济关系向调整国际经济关系延伸,二、法调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一)经济法对经济关系的调整范围广、强度大 (二)调整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几乎同时产生,三、调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一)市场主体法 (二)市场运行法 (三)经济调控法 (四)社会保障法,(一)市场主体法,市场主体法是规定市场主体的设立、组织、活动、解散及其对内对外关系的法。
7、,(二)市场运行法,市场秩序法,是指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形成的旨在确保交易和竞争顺利进行的一系列的规范交易主体行为的法律制度和习俗惯例的总和,以及这些制度和惯例的现实表现形态。,(三)经济调控法,经济调控法是调整国家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协调、监督、检查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四)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包括两部分:静态的社会保障立法和动态的社会发展法。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人口法等。,四、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1)宪法规范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规章 (7)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其他有权解释,思考题,1、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经历了哪几种模式? 2、简述市场经济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的原因。 3、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调整各有什么特点? 4、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包括哪些? 5、简述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