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篇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 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 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 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阅读背诵这些精神财富,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提升专业素养,领悟做人的道理。、本学期的经典诵读分为两个部分:先秦文学经典背诵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典背诵。其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古人真正的思想精华。在深入研读和背诵这些经典后,我感悟颇深,感觉对专业的学习,对语文的理解更上了一个层次;对我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首
2、先,我想谈谈我背诵诗经篇目的感想。诗经是我国先秦文学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 311 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通过阅读和背诵,我进一步认识到其不仅有很重要的文学价值,更有重要的社会研究、历史研究的价值。在背诵过程中我感受到了 丰富的情感内容: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以及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透过字里行间,我似乎看到了三千年前周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
3、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其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诵读此篇,使我感受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真实表现了先民的爱情生活。与这首诗类似的有蒹葭,反映了主人公爱而不得的感情邶风 谷风是一首婚恋诗,是遭到丈夫遗弃的女子写的诉苦诗。本诗塑造了鲜明的文学形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感;语言凄恻而又委婉,并善用对比和比喻
4、等修辞手法,凸现丈夫的无情和弃妇被弃的凄凉,通过了解弃妇的遭遇,使我认识到,古代妇女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处在弱者的地位,充当着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卫风氓所述的内容也与此相似,表现了一个背信弃义抛弃妻子的丈夫形象。伐檀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通过诵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我觉得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与之类似的还有硕鼠,同样谴责了剥削者。国风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反映了周代早期
5、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这首诗,深刻的描写了周代底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接下来我想谈谈屈原赋。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其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
6、次诵读篇目精选了七篇屈原优秀作品供我们研读。说起屈原,其最有名的作品当属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他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离骚的字句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他遭谗被害的苦闷和矛盾的心情,体会了他为国献身
7、的精神,和与国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诗人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党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先秦部分同时还收录了左转,国语,孟子的部分篇目,前两者描写了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事例,以揭露某些道理;后者则以议论的方式对儒家道理进行深刻阐述。使我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典这一部分,主要选取了一些著名的诗人及其作品。曹操,曹植,陶渊明,以及数首乐府民歌。先来说说曹操。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
8、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 20 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阅读这些诗,我感受到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并体悟到雄伟气魄,慷慨悲凉的氛围。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短歌行。然后是曹植。他是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其七哀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他和
9、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曲折地吐露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怨愤心情。曹植以弃妇自比是其后期诗歌的特色之一。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在写下这些字句时的苦闷与无奈。陶渊明的诗收录了十首。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2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出仕,后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其六);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陶渊明的
10、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我由此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我从他的诗中感受到其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表明陶渊明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此外我还诵读了其收录的数首乐府民歌,深刻感受到了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社会生活状况。如木兰辞敕勒歌。这次的“百篇经典诵读”,极大的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经典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一再的诵读经典这一我们五千年文化的精粹,我们泱泱大国的灵魂;极大的提高了我的认知水平,提升了道德修养,大大加深我对专业的理解和掌握。我更有自信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学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和践行者,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