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有感我是于一个下午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后来的几天又零零散散重读了其中的几段,感触很深。虽然是 200 多年之前发生的事情了,但因为在这本书里,马克思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晰,最后还有详细的总结(第七章) ,所以并不是很难懂。这本书从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入手,为我们解读了 1848-1849 年法国大革命的经验。 1848 年的二月革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并打压无产阶级,迫使“六月起义”爆发,随即无产阶级被迫退出社会舞台。1848 年十二月,路易波拿巴当选总统,联合大资产阶级“秩序党”打压资产阶
2、级共和派,自己则好似“退隐” 。此后的政治舞台逐渐被“秩序党”操控,终于用“立法会议”代替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制宪会议。而“秩序党”上台后,内部争权夺利,实力削弱,最终败给波拿巴的“十二月十日会” 。波拿巴于 1851 年 12 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随时间的推移,历史事件的发展,逐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此事件加以解读,深刻地分析了革命前前后后各种势力的产生、发展、交叉、抗衡,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剖析了各方势力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冷静客观地指出了无产阶级在此次社会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失败的原因。这篇文章给我以深深的启发。(一)在文章的一开篇,作者就说:“人们自己创造
3、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课本上我们学过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指出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初源泉;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个人的思想观念、理性或“绝对精神”、 “神”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4、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文章中这句话,说得简单一些,就是人们要基于历史客观情况来创造历史,而人们创造的历史有会反过来对人们的行为生活产生影响。马克思还尖锐地指出, “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为他们效劳” ,人们在革命的过程中,由于怯懦,往往打着过去的旗号,但实际上物是人非,新的历史环境早已改变。同时“法国人在从事革命的时候总不能摆脱对拿破仑的追念” ,人们的惰性使得大家总是希望上天能降下来一个“救世主” ,而不愿亲自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权利。我想这一条对我们国家也是适用的。柏杨先生曾说:“中国人总是需要一个皇帝。 ”中国的老百姓要求不高,只要
5、“坐稳了奴隶” ,就能安居乐业。却忽视了自己本身具有的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二)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在 1848-1849 年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在这次大革命中的两次起义均告以失败。二月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窃取,而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则遭到了国民议会的残酷镇压。从革命的其他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教育水平的不足,眼界的短浅,人民在革命的过程中还犯了很多错误。我在这里举两个文章中的例子。第一个例子,六月革命的失败,除了社会原因和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也有无产阶级领袖缺乏斗争经验, “无产阶级中有一部分人醉心于教条的实验,醉心于成立交换银行和工人团体,换句话说,醉心于这样一种运动,即
6、不去利用旧世界自身所具有的一切强大手段来推翻旧世界,却企图躲在社会背后,用私人的办法,在自身的有限的生存条件的范围内实现自身的解放,因此必然是要失败的。 ”这充分体现了年轻的无产阶级之天真,忽略了斗争的残酷和严峻。在 1850 年 3-5 月,巴黎人民完全可以趁着革命的东风,进行一些实际的斗争。但是由于当年是法国工商业少有的繁荣,当时巴黎的无产阶级有充分就业的机会, “贸易繁荣,工厂开工,粮价低廉,食品丰富,储蓄银行每天都收到新存款” “面对着这样的事变,他们却让民主派来驾驭自己,为了一时的安逸而忘记了自己阶级的革命利益,他们放弃了作为致胜力量的光荣,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并且表明,1848 年
7、6 月的失败使他们长期丧失了战斗能力,最近的历史进程又要撇开他们而向前发展。 ”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人民有的时候是很短视、很狭隘的。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作一个警醒,当代的大学生比如我们,很多人将来都要从事政治工作,我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而我们中的很多正是对人民抱有错误的理解。认为现实社会的“人民”也如同教科书上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先进性,具有智慧、勤劳、朴实的美德。但是实际上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绝大多数民众是不具有长远的眼光的。这并不意味着人民是软弱无能的。通过马哲课,我们学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
8、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9、但是我们同时还学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条件即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以及归根到底由此决定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条件。人们既不能任意地选择这些条件,也不能在自己所处的条件下随意地创造历史,而只能首先适应和接受这些条件,以此作为自己活动的起点。这并不是说,人们在现实条件下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适应和接受现存的条件正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更好地发挥自觉能动性,积极推动历史前进,表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随意的。在文章中,马克思指出,首先二月革命就不是由无产阶级有组织、有预谋地发起,而是由于革命
10、的风云卷到了这里,民众自发地组织起来战斗而引起的暴动。这场斗争本来就不在无产阶级的受教育水平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在这之后,无产阶级没有注重建立统一战线,从而落得被所有党派孤立,继而绞杀的结局。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六月起义的失败是由于资产阶级飞反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缺乏理论指导这两条共同的结果。即便如此,也不能抹杀六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首先,“无产阶级至少是带着进行过世界历史性的伟大斗争的光荣而失败的” ,震动了整个欧洲,这场伟大的斗争给之后的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次, “它揭示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里是表示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 ”向世人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痼
11、疾和资产阶级的凶残。在这里我还有一点看法。我们古代有“得民心者的天下” ,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代一代的伟人,成功地启发了麻木的国民,发动了群众的力量,最后甚至将它演变成一种艺术,达到“我是人民的儿子” “军民鱼水一家人”的境界。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种做法,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办事,尊重人民的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才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三)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整体,就是资产阶级共和派镇压无产阶级,而自身又在其中大伤元气,最终被“秩序党”取代,而经过一系列斗争, “秩序党”又败在由波拿巴组织的、更加流氓无耻的“十二月十日会”手中。但是将马克思的文章一路看
12、下来,我们却能够找到另一条主线,即无产阶级由懵懂到成熟、由弱小一步步壮大的过程。比如“农民的一切希望都落了空,他们一方面比任何时候都苦于粮价低落,另一方面又苦于赋税和抵押债务日益加重,于是他们在各省开始骚动起来。他们所得到的答复是迫害教师,使他们服从于僧侣,迫害镇长,使他们服从于县官,最后是施行控制一切人的侦探制度。在巴黎和各大城市,反动派本身具有自己时代的特征,挑衅行为多于压制。在乡村,反动派卑鄙龌龊,琐碎小气,可恶可厌,一句话,就是宪兵。显然,受过牧师制度祝福的宪兵制度三年来对愚昧的群众的腐蚀该是多么深。 ”在马哲课上,我们学到: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关系和生
13、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并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其它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受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或影响。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无产阶级具有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但是他们自己对这种力量毫无知觉,并且只有在被逼的无路可退之时才会奋起反抗。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这最黑暗的时候,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反而能够看到光明。而对此更为理性的解释可以表述为,从 1850 年开始,无产阶级并非一上来就是坚定的、革命的、支持暴力的,而恰恰是资产阶级的一系列举措,使得中
14、产阶级倾家荡产,农民失去土地,手工业者走投无路,从而大大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并且一次一次的“政变” ,一次一次的流血事件,使本来怯懦的人民一步步清醒、坚定起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资产阶级赋予了无产阶级反抗的力量。总结:这篇文章是马克思的经典之作,其中处处体现着这位伟人的思想精髓,我才疏学浅,无法深刻领会,更无法一一表述。但我读文章的时候,随时都能联想到很多老师上课讲的哲理。比如在第七章,作者详细阐释了法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由此可以联想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深刻作用,让我获益匪浅;再比如,通过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一次次失败,却一次次愈加增加了力量,可使人想起书本上“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行和复杂性” 。这篇文章改变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我原先以为马克思只会讲道理,但通过这篇文章,我看到了他对真实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和敏锐解剖。 “读史使人明志”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指导生活,可以使我们活得更加清醒。通过此文我还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人民” 。作为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量,只有认识人民,才能认识社会;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获得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只有“为人民服务” ,才能长久“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