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指標(educational indicators)可以量化的描述教育現況並據以診斷教育問題。請就教務、學務與輔導三處室的相關業務,各列舉兩項指標,說明其內容與重要性。 (一) 教育指標的意義:教育指標是作為教育運作預期結果的具體項目,及描述教育系統重要特徵 的具體事項。優質學校教育指標的建立,是以輸入過程輸出系統模式作思考,從學校行政領導開始,透過全校成員參與運作,形塑學校文化,進而達到優質學校之目標。(二) 學校教育指標向度:1. 輸入要素:領導(道德領導、趨勢領導、整合領導、專業領導)2. 過程要素:行政管理、校園營造、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專業發展、資源統整。3. 輸出要素:學校文化
2、 (共塑願景、全員參與、團隊合作、合諧溫馨、持續創新、永續發展)(三) 教育指標在學校的重要性:1. 教務方面:(1) 註冊率:可以得知目前學校經營方向與社區需求關係。(2) 學生整體學習成就平均數:可以確切了解學生學習狀況。2. 學務方面:(1) 教育經費:可以了解目前軟硬體設施狀況。(2) 人力資源:藉由資料整合經濟效率的人力資源。3. 輔導方面:(1) 社會經濟背景:落實社會正義、教育機會均等。(2) 男女比例: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何謂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請問如何有效推動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以提升教師的教學品質? 答:(一)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立論背景:1. 後現代主義思潮,強調教師和學校的主體性及
3、自主性。2. 教師領導新思維,授權教師以領導角色協助校務發展、提升教學品質。3. 教師規劃學校本位課程,表現教師專業自主。4. 教師行動研究,展開自我批判專業問題探究。5. 試推教師評鑑,改進教學品質和服務績效。(二)教學視導意涵:1. 觀察、分析、輔導與改進的歷程。2. 教學視導對象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3. 目的在提升教學效果,充分達成教育目標。4. 由有教學視導權能者實施之。(三)教學視導的重要性:1. 提供教師教學回饋。2. 強化教師專業知能。3. 協助教師因應時代變遷。4. 適時反映教師心聲。(四)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意義:對學校根據其學生需求、教師專業、社區特色所發展出來的課程,為了
4、達成教育目標,提升教學品質,針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由有教學視導權發展同儕視導,有系統地蒐集其規劃、設計及實施等資料,進行價值判斷、批判反思及改進的過程。(五)有效推動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具體策略:1. 行政方面:(1) 溝通相關理念,使教師熟悉實施程序與模式,鼓勵教師充實專業學能,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形塑專業發展文化。(2) 成立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委員會,發揮同儕視導功能。(3) 鼓勵教師成立專業成長小組,以同儕合作方式,協助專業知能成長。(4) 健全軟硬體設備,支援科技媒體,協助資料收集。(5) 規畫專業社群平台,建立專業對話機制,發揮專業知識的螺旋性。2. 教師方面:(1) 鼓勵教師自我導
5、向學習與成長,建立追求專業成長的態度。(2) 培養自我批判與省思的能力,正確評估教室行為。(3) 強調自我檢核能力,實施自我診斷視導。(4) 妥善規劃個人知識管理,進行教學相關行動研究。(六)結語與反思1. 學校本位視導的基本精神是認同校長與教師具有視導的能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有能力提供相關的經驗知識,輔導新手教師或同儕提升教學效能,達到視導的目的,因此學校本位視導是以校長及教師扮演視導人員的角色,發展同儕視導模式。2. 教學視導的主要目的在協助教師教學專業的成長,藉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確 保教育品質。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案 中提及:教職必需被視為專業。其中專業化的
6、七個基本必要條件為:專業知能、專業訓練、專業組織、專業倫理、專業自主、專業服務及專業成長。後現代主義課程學者,William E.Doll,Jr.認為後現代課程有四種基本的標準:豐富性(Richness)、回歸性(Recursion )、關係性(Relations)、嚴密性(Rigor),也是後現代主義課程的基本原理,簡稱 4RS。試說明 4RS 之意涵及其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啟示。(一)前言:後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邏輯理性思維、主體性原則及重視效率工具理性的反撲,在經過工業革命後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同時,思潮轉而重視多元、解構與建構、個別差異、革新與批判。後現代主義的教育目的是為了拓展課程與教
7、學的思路,強調感受性、歷史背景,情境意義以及自由的實踐。(二)Doll 的後現代主義課程觀:Doll 試圖建立以混沌理論和無限宇宙觀為基礎的課程理論,他認為後現代課程必須強調開放性、複雜性和變革性,並提出 4R 的課程標準:1. 豐富性:為了促使老師與教師的轉變與被轉變,課程應具有適當的不確定性、模糊性、複雜性以及生動的經驗。2. 回歸性:旨在發展能力與組織的結合,以探究啟發性的運用能力。重視對話及反思,由反思引起的對話,才能提升教育品質。3. 關係性:包含教育聯繫與文化聯繫。教育聯繫賦予課程豐富的模組或網絡;文化聯繫形成課程賴以生存的大模組。4. 嚴密性:意指不斷探索課程,破除框架及原始假設
8、,尋求新的組合、解釋與模式,對不確定的複雜性和解釋性,予以重新組合,建立一個批判性且支持性的組織。(三)學校本位課程:1. 意義:透過學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利用,考量學校的主客觀條件、學生需求、教師專長與家長期望等因素,從事的課程設計,發揮學校辦學特色。2. 目的:提供學校及教師更多彈性教學的自主空間,設計符合學生需要的教材及教學活動,以減少對教科書的依賴,充分而完整的結合課程與教學評量。3. 特色:(1) 統整學科知識成為學習領域取代分科教學。(2) 落實教師專業自主,提供發展課程設計及彈性教學空間。(3) 以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基本能力為教育核心。(4) 加強學校及教師的績效責任。(四)後
9、現代主義課程對學校本位發展的啟示:1. 採行多元文化教育,進行統整建構性教學。(1) 主張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2) 尊重個人個別差異與提升各文化價值和強度。(3) 重視人文社會科學,強調生命經驗與世界觀。(4) 善用建構式教學,推行統整式學習。2. 採行民主權變行政領導,強化教師專業自主與績效責任。(1) 引進各方教育資源,擴大參與層面。(2) 提供多元教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反思的能力。(3) 成立教師學群,建立教學評鑑常態化。(4) 規劃彈性、開放的教學空間,配合教學和人性化考量。3. 健全知識領導制度,建構學習型學校。(1) 設立學校知識長,統籌擬定教師專業成長計畫。(2) 規劃知
10、識地圖,發揮知識的螺旋效應。(3) 運用 SWOT 分析,融合學生需求、社區發展、教師專長妥善設定學校願景。(4) 鼓勵教師進行行動研究,推動組織學習。4. 倡導創新教學經營願景,營造溫馨人文終身學習環境。(1) 實施組織再造,進行全面品質管理與績效評估。(2) 鼓勵創新思維教學,轉型學校經營方向。(3) 發展學生能力檢核機制,掌握學生學習績效。(4) 發展人文教育,建立學校良好形象,兼顧學校傳統文化及創新文化。(五)批判及反思1. 鼓勵家長參與課程設計,建立良好教育夥伴關係。2. 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及批判精神,建立學習評鑑機制,增強學習能力。3. 鼓勵教師開創多元、開放、反省的教學理論研究思維
11、,成為轉化型知識份子。4. 肯定多元人才,建構兩性平權,尊重邊緣文化,正確社會價值觀。創新經營校務可以活化校園組織文化,亦可以帶動學校跳脫僵化模式或瓶頸,最近已成為教育界競相討論的課題。試闡述學校創新經營之積極策略為何? (一)前言:學校是知識密集的組織且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知識爆發後的知識經濟時代,將知識轉換為可資利用的資產,成為學校教育一項重要的教育價值。在發展與改革的不斷衝擊之下,學校必須對教材、教學、課程結構、設備、環境、行政等更新與改革,甚至組織成員也必須落實終身教育,才能建構學習型組織的學校。(二)組織文化的意涵:是指學校組織成員所共同分享的一組感覺、關係、信念、價值,並共同創造
12、學校的意義。(三)創新經營校務的意涵:組織創新本指組織生產、設計新優質產品,或為新構想、新程序、新服務的產生、接受與執行。而創新校務經營可定義為學校組織為滿足成員需求、提升外在環境競爭力與強化教學效能,在組織各層面經營上所對應的改變與創新的作為,包括行政管理、知識共享、運用資訊與科技、教學與教材等方面。(四)學校創新經營的積極策略與實際作為:1. 創新經營行政管理,建構學習型組織學校願景:(1) 運用變形蟲組織,打造教育資訊共享平台資料庫。(2) 由下而上溝通觀念建立共識,擬訂妥善計劃,建立合宜獎勵制度。(3) 採行轉型領導,結合次級文化,擴大參與層面,提升學校效能。2. 提昇教師專業知能,共
13、創有效學習與有效能教學:(1) 以支持肯定,激發教師潛能,建立合諧關係。(2) 以資訊科技,增進教學技能,建立知識網絡,發揮知識螺旋效應。(3) 以資源共享,成立教師學群,發展協同教學,提昇教師專業自主。(4) 辦理各項研習、讀書會、成長團體,落實終身教育學習目標。3. 健全學習環境,發揮境教功能,建立有效率的知識使用環境。(1) 善用親師生等教育資源,規劃具經濟效率性的教學空間及軟硬體設備。(2) 設立學習步道及班級學習角,常態學習情境佈置。(3) 積極規劃土地轉型利用,以節能、環保為設計主軸,建構學校環境。(4) 提升校園空間品質,建立永續校園。4. 培養多元智慧,配合社區風土民情,發展學
14、校特色。(1) 強調多元智能,規劃學校總體課程計畫。(2) 激發學生潛能主動樂觀學習,提昇教育品質。(3) 尊重學生個別差異,實施適性教學。(4) 引進社區資源,共創親師生三贏局面。5. 持續創新改革,建立評鑑機制,擬定改進計畫,實施改進作為。(1) 遴選評鑑成員,建立評鑑規準,整合評鑑資料。(2) 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提昇教師專業自主,強化教師績效責任。(3) 編選教材內容,加強課程改進,提升學習成效,進行評鑑後檢討。(4) 促進教學反省,厚植教師基本能力,協助學生養成十大基本能力。(五)結語校務創新經營是時代所趨,並需建立學校總體計劃,活用企業經營技巧,明定具體辦法、配套措施、實際作為,發展
15、行動研究,定期進行評鑑、檢討,並且須進評鑑後的改善、更新。如此方不會為了創新而創新,也不會毛無目標、頭緒。有效學習與有效能教學 學校教育的成效無法僅以學生在各學科學習後所獲得的分數成績,就足以代表其過程中的學習成果與實際獲致的能力。因此教師想發揮學習成效,必先了解有效學習的涵義及條件,並建構教學的專業架構下,進行具有效學習的有效能教學設計。一、學習的定義:根據心理學對學習的定義,個人從其所獲得的資訊及經驗中,經其獨特的認知、思想及情感過濾後,所建構出來具有意義行為改變的過程。二、教學的涵義:(一)、文化的傳承:將複雜的知識以有效溝通的方式,讓僅具有限知識的學生能充分了解並進而吸收,建構成為自己
16、有用的知識。(二)、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發展歸納、分析、綜合、評鑑、省思批判及問題解決等系統能力。(三)、培養天賦潛能的發展:不管在家庭或學校社會化的過程中,都能使學生的天賦、性向、前能超越在自然情境下所發展出來的能力水準。(四)、觀念的改變:讓學生所獲得的知識重新再塑造成為自己獨特的新知識。三、有效學習的條件因素:(一)、就學習內容面向而言:1.對學習者個人具意義性。2.讓學習者具挑戰意願。3.符合學習者發展程度及發展模式。(二)、就學習安排面向而言:1.讓學習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並且在自己掌控下進行學習。2.讓學習者能運用自己已知知識去建構新知識。3.讓學習者能有社會互動的機會。4.讓學習者
17、能有學習回饋的機會。5.讓學習者能有運用學習策略的機會。(三)、學習環境:1.讓學習者經驗到積極的氣氛。2.支持有目的的學習。四、教學的專業架構:(一)、計畫與準備:1.充實學科知識、先備相關知識與教育方法學等相關內容。2.掌握學生知識、興趣、次級文化,並能針對差異性採用適當的學習方法。3.選定具價值性、清晰性、可行性、適切性的教學目標。4.充分利用學生、家長及教學等方面的教學資源。5.設計符合教學需要的學習活動、教材與資源、教學團體、教學單元結構等。6.設定評估學習成果的規準與標準,在符合教學目標下,能將評估結果運用在教學計畫中。(二)、班級環境面向:1.營造尊重、和諧等親密關係的班級環境。
18、2.建立積極學習氣氛的班級文化。3.企業化管理班級經營。4.妥善處理學生行為。5.安置便於學習且安全的空間資源。(三)、教學知能面向:1.建立多元且精確的溝通。2.加強提問品質、提升討論技巧、鼓勵學生參予。3.鼓勵深度學習、強調問題中心學習,適度編組,強化學生對學習的投入。4.提供及時且高品質的學習回饋。5.表現彈性與適當的回應。(四)、專業責任面向:1.提升教學的精確自我省察能力,並能運用於未來教學的改進。2.建置教學紀錄及學生學習紀錄。3.鼓勵家長參予教學計畫活動情形,熟悉學生學習狀況,加強對學生、家庭的溝通。4.參予學校研究計畫,加入學群、成長團體等專業進修。5.參予和提升教學效能相關研習或研究活動,輔導新進教師,提升學科領域知識與教育方法學知能的進步6.表現具專業水準、國際化的教學品質。五、具有效學習的有效能教學設計:1.建構具建設性的班級文化。2.塑造良好教學形象。3.親師生購同擬定教學計畫。4.營造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