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文言实词、翻译及 文本分析复习,1、虽有槁暴2、輮使之然也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有,通“又” 暴,通“曝”,輮,通“煣”,知,通“智”,生,通“性”,通假字,劝学,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2.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使动用法即使暴:通“曝”,晒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靠近,接近砺:磨刀石,重点字词,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日:每天,名状参:检查 省:省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片刻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跂提起脚后跟 7.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强,指声音宏大彰:明显,清楚,8.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借助,利用致:到达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名动绝:横渡 1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12.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舍:停止 13.蚓无爪牙 之 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上(下):向上(下),名状一:专一,古今异义词,1、輮以为轮 以为:古义_ 今义_ 2、金就砺则 金 :古义_ 今义_ 3、蚓无爪牙之利爪牙:
3、古义_ 今义_ 4、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_ 今义_,把做成,金属制的刀剑,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金子、黄金,认为,蟹腿,跪下,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古义_ 今义_,多指理想或感情托付于具体的人或物,寄居、藏身,6、用心一也 寄托:古义_ 今义_,因为 / 心,花心思,7、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寄托:古义_ 今义_,自我得意,自然得到,1.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资质并不与一般人不同,只是善于利用客观
4、条件(善于学习)罢了。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远的目的地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如果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文本内容: 一、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二、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三、学习的方法:积累、坚持、专一。 写作特点: 设喻:反复设喻、正反设喻,七月既望,望:农历每月十五。农历每月十六,致意,引申为“劝酒”,任凭,往,越过,举酒属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同“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使起舞,小船,正襟危坐,端正,向西,名状,同“缭”,连结,盘绕,攻下,名动,向东,名动,方其破荆州,下
5、江陵,顺流而东也,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疑问代词,哪里,本,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假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飘荡,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多么广阔浩瀚,我们像在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要飘向何方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击败的地方么?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是一世英豪,如今却又在哪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们将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向大
6、海里的一粒小米。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实际未曾消失;月亮时圆时缺,但月亮本身最终没有损益。,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从不变的一面看,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因而还羡慕什么么?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东西。,思考: “托遗响于悲风”,悲从何来?,1写曹操赤壁之战“横槊赋诗”,目的是什么? 2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体现了怎样的感情? 3“知不可乎骤得”表现了怎样的一种苦闷?,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伤今,悲,怀古,人生短暂 生命渺小 功业无成,蜉蝣天
7、地 沧海一粟 吾生须臾 长江无穷 遨游长终 不可骤得,对比,思考:苏子是怎样应答,体现怎样的人生情怀?,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通过对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本来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4.小学而大遗
8、5.句读之不知 6.今之众人,(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 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 等);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古)小的方面;(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古)句子停顿。(今)看字发声。,(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古今异义,师说,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而耻学于师 3、小学而大遗 4、位卑则足羞 5、吾从而师之 6、吾师道也,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师,意动
9、用法,以为师,师,名词作动词,学习,词类活用,文本内容: 一、教师的职能,择师的标准和原则 二、正反对比论证,抨击“耻学于师”的人 三、举例、引用论证:圣人都有老师 四:交代写作目的,自余为僇人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通“戮”,受刑戮的人,罪人,通“趋”,往,赴,通假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入深林,穷回溪 望西山,始指异之 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下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故为之文以志,重点实词,空闲 穷尽,动词 以奇异 ,意动用法 像簸箕一样,名状自然穷尽记,记载,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10、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这样以后)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和小丘实非一类。,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我的神思悠悠然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攒蹙累积,莫得遁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游于是乎始,古今异义, (古)未尝 (今)没开始 (古)重叠,积压(今)积累 (古)这样以后 (今) 转折连词 超出一般 (古)从此,从这时 (今)承接 , 连词,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西山:,怪特 怪异 特立,游记散文,高旷 开阔,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尺寸千里,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写景抒情 托物言志,对比,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景,情,物我相融、物我同一,登山之难,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山势之高,山之个性,视野之广,摆脱贬官带来的郁闷,与自然融为一体,获得旷达、超然的心境,从而获得精神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