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85922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

2、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1、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4、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2、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3、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四、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

3、“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五、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六、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4、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1、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2、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3、生死而肉骨 使复生4、惊天动地 使惊奇;使感动5、可烧而走也 使逃走七、动词为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八、动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儿惧,啼告母 啼,哭着九、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1、晓看红

5、湿处 红:红花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3、常在于险远。 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十、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2、富国强兵 富、强:使富、

6、强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苦、劳、饿:使苦、劳、饿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2、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3、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动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十四、数词用作形容词1、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2、二三其德 二三:不

7、专一,不忠诚(形容词)十五、数词用作名词其一犬坐于前 一,一只狼(名词)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4)介宾结构后置详述:(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

8、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 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

9、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二、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三、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

10、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四、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五、 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

11、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12、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

13、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3、用“者“表判断“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4、 用“为“表判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5、用“乃“表判断“是乃狼也。“(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

14、科技用具)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

15、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

16、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

17、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18、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 o 曹判论战)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同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

19、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竖子不足与( )谋。(同上)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

20、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7、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帖:通“贴“。 火:通“伙“。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 争:通“怎“。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 见,通“现“。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通“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通“现“。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

21、“,牵,引。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

22、通“讵“,岂。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

23、通“谪“。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4、)曾:通“增“。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 通“欤“,语气词。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

25、也)乡:通“向“,从前。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古今异义例词 例句 古义 今义1 居 居十日 过了 居住2 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跑 走3 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又4 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5 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差;次数6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 暴戾7 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8 寻 未果,寻病终 不久 寻找9 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

26、察 案件 监狱10 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坐下11 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 它(他) 水渠12 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微小13 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官吏调职 迁移14 形 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 形状15 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卑鄙16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质低下17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祭祀用的物品 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 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缘亲属19 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20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21 绝境 同上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22 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27、 条件关系连词23 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数学学科之一24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开业25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集商议 财务人员文言文考查重点:1.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2.考查文言文翻译例如:周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准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例如: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说明文阅读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 16 世纪初创作的

28、蒙娜丽莎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所有收藏中最令人着迷的珍品。2004 年初,该馆声明,近 500 年来,蒙娜丽莎画布上越积越厚的清漆膜无法清除,其画面变黄变暗,正在失去光华,而传统的润色处理方法也无法阻止“蒙娜丽莎”迅速老化。幸运的是博物馆的专家们得到了美国航天局的援助。也许读者会问,航天局有什么技术能够修复博物馆的珍品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蒙娜丽莎”似乎无关的话题。在距离地面 200500 千米的大气层申,广泛分布着单原子氧,这种单原子氧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在近地卫星轨道上(距离地面 200 一 300 千米)运行的早期航天器,在天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少不了要与大气层中的单原子氧“亲密接触”,那些

29、高强度的工程塑料涂层外壳,就会像刺洋葱一样,被一层层地腐蚀掉,对航天器造成损害。所以,在近地轨道上运行几年后,航天器就会坠入大气层烧毁。由此看来,性质特别活泼的单原子氧,有推卸不掉的责任。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 美国航天专家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古油画做实验。当技术人员制取到足够的单原子氧后。便把它们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室。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氢之间的耦合,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膜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

30、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当然,要不要对蒙娜丽莎实施“单原子氧清污手术”,以及什么时候来实施,还有一些技术以外的问题需要考虑和论证,毕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价值连城。不过,从技术上说,让“蒙娜丽莎”焕发青春,让她的微笑更加灿烂是大有希望的。议论文阅读要点:论点、论据、论证善于舍弃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能得到,当然是最理想的,但这种可能往往是最小的。一般情况下需要在鱼和熊掌中做出选择,即使仅得到鱼。也是一种成功;如果哪一个都不愿舍弃,盲目地追求鱼和熊掌“二者得兼”。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

31、那才是悲剧。舍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号称“飞禽之王”的欧洲金雕,一窝只生两只幼鸟。有时由于食物不足,两只幼鸟就会“手足相残”,强壮的一只便把弱小的一只挤出巢穴,摔死在崖下。金雕妈妈面对饿死两只幼鸟,还是保全一只幼鸟的现实,别无选择,只能容忍这种残酷的“舍弃”。东北狼被猎人的铁央央住后,面对断腿和丧失生命的两种选择,毅然把被夹的那条腿咬断,然后逃生。东北狼凭着这种痛苦而果断的“舍弃”,保存了生命。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教学。在研究和教学中。他发现自己有创作科幻小说的天才。于是他对自己作出了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不大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我可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幻

32、小说家。阿西莫夫毅然告别了大学课堂和实验室,回到家里,专门从事写作。阿西莫夫这一聪明的舍弃,成就了他一生创作 480 部科幻著作的辉煌业绩,也为他赢得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家的荣誉称号。舍弃有时是痛苦的。但如果不能忍受一时的痛苦,就有可能招柬终生的痛苦。阿西荚夫当时选择合弃自己朝夕相处的实验室和讲台内心无疑是痛苦的,但正是因为他挺住了一时的痛苦,而成就了后来的大业。不做出舍弃,那可能会造成阿西莫夫终生的痛苦和悔恨。也是世界的一个遗憾。阿西莫夫聪明的舍弃,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读者和世界的幸运。阿西莫夫的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你本来在某些方面没有优势,却一再地坚持,总想将弱势变成优势,就很有可能一

33、事无成。舍弃自己的短项,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长项,从而让自己更接近成功的目标。在人生征途中。有迂回曲折的坎坷,也有峰回路转的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需要你慎重思考,该舍弃时就舍弃,不能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一片森林。每一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关于成语试题还是在整体试题中占有一定的分数的,所以要把握住成语的规律也是很重要的。1、成语的使用其实就是看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是否协调。这种协调就是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彩、搭配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2、成语的考查着重于使用,“使用”意味着要动态地掌握成语的意思,即必须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考察成语的使用。3、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一是准确而全面地

34、掌握成语;二是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4、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5、从历年中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轮美奂、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中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6、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忽略另外的含义导致判断失误。以前考过的,后来的中考题仍然可以考,其他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能出现,所以中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