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一直在努力为 2009 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实用阅读知识清单淮中 09 届级高二语文组 12009 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 94编者:孙秋玲 2008/03/26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提纲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的文本内容要点。列提纲有助于全面把握文本内容,有助于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列提纲要抓住文本的主干和重点,文字必须简练扼要。请列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问的提纲。二、下面是文中苏轼概括历代仕途的五句话,请筛选组合文中语言,从选官制的角度对这几句话分别作出具体说明。我们一直在努力为 2009 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实用阅读知识清单淮中 09 届级高二语文组 2
2、(1) 三代以上出于学: (2) 战国至秦出于客: (3)汉以后出于郡县吏: (4)魏晋以来出于中正九品: (5)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三、阅读文章第五段,理清作者介绍科举制的思路,说明介绍顺序。我们一直在努力为 2009 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实用阅读知识清单淮中 09 届级高二语文组 32009 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 94编者:孙秋玲 2008/03/26班级 学号 姓名 四、提纲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的文本内容要点。列提纲有助于全面把握文本内容,有助于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列提纲要抓住文本的主干和重点,文字必须简练扼要。请列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一问的提纲。一
3、、总说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二、分说1、选官制的雏形,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初期(夏、商)2、世官制 鼎盛(西周) 世代承袭官职 衰弱(春秋战国) 产生与确立(秦、汉) 官吏察访推荐3、察举制 规范(西汉后期、东汉) 按郡国人口率察举发展(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初创(隋、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4、科举制 发展(两宋、元) 科举必由学校鼎盛、衰亡(明、清)三、总结选官制度历经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五、下面是文中苏轼概括历代仕途的五句话,请筛选组合文中语言,从选官制的角度对这几句话分别作出具体说明。(1) 三代以上出于学:三代,指夏商周;学,指学校教育。这一
4、时期产生的选官制是“世官制” ,官职原则上代代相袭,而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我们一直在努力为 2009 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实用阅读知识清单淮中 09 届级高二语文组 4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2) 战国至秦出于客:客,是指门客。战国时期,世官制已经开始衰弱,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新的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惟功惟贤”,而寄食于贵族豪门的门客则最有机会得到提拔。(3)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汉武帝以后,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逐渐向规范化发展,按郡国人口率察举,每年举荐“孝廉” “秀才”两科,这样,推荐的权利就主要集中于郡县官吏。(4)魏晋以来出于中正九品:魏晋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做法是“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政府据此以授官职。(5)隋唐至今出于科举: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换言之,就是说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吏的唯一途径。六、阅读文章第五段,理清作者介绍科举制的思路,说明介绍顺序。答:思路:先说明什么是科举制,再介绍科举制的基本特点,接着介绍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科举制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的先进性以及这种模式的弊端,最后提及了科举制的终结。顺序: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