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之路.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81383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化之路(开一区 赵林)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是典型的职工劳动强度高、从业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三高行业” ,在煤 矿企业里安全自然就成了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然而,职工和企业一方面对安全的渴求,一方面在高额利益的怂恿下矿难频发,二者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一直在困扰和制约着煤矿经济的发展。只有杜绝重大事故,减少零打碎敲事故,才能创造宽松的安全环境,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因此,实现本质安全化是煤矿企业的一条漫长而艰辛的征程,同时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矿井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矿井的本质安全化,是人的行为本质安全、物的状态本质安全、系统管理本质安全的有机统一,

2、本质安全化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人本管理思想在安全实践中的运用。它是本质上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矿井本质上的安全,取决于人本质上的安全,这就需要人的思想、业务、管理、操作等素质体现“安全第一” 的根本,从思想到言行都符合“ 安全 为天” 的基本要求,从而 实现 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标。中国煤矿目前安全生产的现状 已经过去的几年中,“矿难” 这个词在各种媒体上的 频繁出现,矿难造成公民生命与财产巨大伤害和损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心理恐慌,甚至导致局部性社会危机的灾难性社会事件。分析其特点就会发现,中国的矿难具有三大特点:1、发生频率大 从 2001 年到 2004 年 10 月底,全国煤

3、矿共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的特大事故 188 起,平均 7.4 天一起;其中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 28 起,平均每50 天一起,零打碎敲事故天天都有。这些仅仅是被公开报道的,而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在一些矿难发生后,煤矿主为逃脱责任喜欢掩盖事实,因此,在现实中,或许大大超出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有报道说中国平均每两小时就有一位矿工葬身井下。矿难就像一个“传染病” ,在我们身边不断蔓延,并以惊人的速度夺去矿工兄弟的生命,我们似乎无能为力,很多人甚至陷入了习惯性的麻木,这也正说明我国矿难事件发生频率之大。2、死亡人数多 2004 年全国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 3639起,造成 6

4、027 人死亡。我国每年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约为 1800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建造两个三峡大坝的费用。在这个黑色的年度里,煤矿事故有增无减,死亡人数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百万吨煤炭矿工死亡率是美国的100 倍、南非的 30 倍。难怪有的报道说中国 2004 年矿难工人死亡率是美国伊拉克战争死亡人数的几倍,如此比喻不正说明因矿难而死亡的矿工人数之多?3、人为原因多 纵观 2004 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矿难事故,人为因素造成的占了绝大多数。10.20 河南大平矿难正是因为检测管理存在漏洞,安全应急措施启动不及时,才导致灾难发生;死亡人数达 166 人的陕西铜川矿难,陈家山矿矿长就是为挣 4

5、0 万元的超额奖不顾四一五工作面起火的危险环境强令矿工下井工作,结果导致瓦斯爆炸;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2.14”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冲击地压造成 3316 风道外段大量瓦斯异常涌出,3316 风道里段掘进工作面局部停风造成瓦斯积聚、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的自然因素。但如果没有工人违章带电检修临时配电点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产生电火花的人为因素,事故也不会发生。还有很多矿难或者因为矿主贪婪,或者因为矿工无知,或者因为追逐利益而违反安全规定作业,或者因为官煤勾结致使监管不严众多的事实使我们不难发现,导致矿难发生的人为原因居多。导致煤矿安全生产无法保证的原因

6、 1、违法现象严重 不少小煤窑连安全生产许可证都没有,根本不具有从事煤炭开采的法律资格。一个本质违法的生产者连至高无上的法律都无法约束,他还会遵守什么?唯一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只有运气了。但只要学过概率统计的人都知道,只要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发生机率再小的事件也一定会发生。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只要还没有发生足够严重的事故他就会继续生产;而缺少了各种安全管理机构的制约使得存在的隐患又如此之大,由此可见这类小煤窑发生事故已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采煤不像诈骗,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过程,生产时间太短恐怕连投资都收不回来;一个违法者在同一地点长时间从事违法活动却得不到制止。可见对煤炭生产

7、的管理控制程度了。煤炭作为商品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商标。有商标的商品,可以从商标判断真伪,并通过它的流通渠道找到他的违法生产者;而煤炭因为没有商标,你无法通过产品本身判断它是否为非法商品;其次每个商品流通环节都应该能证明进货渠道和交易记录,而又有几个经营者能说出自己所卖的煤是那个煤矿生产的呢?2、生产工艺不可靠 有些国有煤矿同样发生这样的恶性事故是什么原因呢?生产工艺不可靠。在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有突出危险或高瓦斯煤层都是不允许开采的,并不是因为没有瓦斯抽放的技术和设备,而是因为理论上的可行性不等于实际操作上的可靠性,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决定所采用生产工艺的可靠性。有些高瓦斯矿井由于管理较严

8、格保证了自身的安全生产,却不能证明开采有突出危险或高瓦斯煤层的技术已经成熟,因此有突出危险或高瓦斯煤层应由这些技术、管理较为成熟的矿井进行开采。3、安全投入不到位 例如在薄煤层炮采工作面支护,尽管许多煤矿都使用了单体液压支柱,由于其点、线支护的特点,工序间衔接过程,如前面出煤,移溜放顶、局部构造等极易造成顶班空顶,很有可能使工作人员受到突然冒落的顶板伤害。其实不仅是投入的不到位,现有投入的安全设施设备也存在着安全保护设施制造质量不合格、维护维修不及时造成不灵敏、不可靠等,达不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等等。再加上安全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使原本就不充足的安全设施,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保护功能。这样,

9、矿难的频发就再所难免了。 4、人为因素 人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可以这样说解决矿难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因素,人的问题解决了煤矿安全也就有了保障。通常人不经意间的违章操作就导致事故发生。这主要取决于人的心理因素和物理因素。心理因素:1、由于家庭、单位的原因,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中心不在焉,身在岗位,心在外,注意力分散或情绪波动大,思想不集中,带着情绪上岗;2、文化素质低,基本安全知识缺乏,技术不熟,处理现场安全隐患经验不足,或对出乎意料的险情,惊慌失措,不能正确地采取措施;3、思想麻痹、冒险蛮干,马虎、凑乎、不在乎,看惯了、习惯了、干惯了,“三乎、三 惯” 作风作祟;物理因素:人的听力、视力不良,

10、难以发现不安全隐患;条件反射能力差,动作迟缓,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体力因透支,精力因体力消耗过大而分散。有关统计表明,在煤矿发生的事故中,80%以上是由于职工的违章操作、违章作业造成的。时间也证明了,人的心理的物理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一大原因。 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的手段与途径 1、采取有力措施关停违法煤矿,恢复煤炭行业正常经营秩序,保证合法企业的利益,使这些企业的安全投入得到确实的保证。煤碳流通环节的管理,使非法企业生产的煤没有合法身份,无法在市场上流通;对于买、卖非法煤炭的单位进行处理。2、加大安全投入,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关键 安全投入是提高煤矿的安全装备水平、

11、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监管水平的一个重要前提。具体的说还应该改善煤矿通风设施,瓦斯监控等安全装备及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矿的安全技术装备条件,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环境,增强煤矿的抗灾能力。纵观几乎所有的矿难事故原因都和安全基础设投入不足、安全意识不高有关。因此加大安全投入,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的当务之急。对于安全设施不足的企业,坚决予以取消。强制行业升级,像纺织行业那样强制性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减少劳动密集程度,这样一旦发生事故人员损失不会太大。3、强化人本安全管理,提高“煤矿人” 的整体素 质和思想意识,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基础。企业的本质安全关键在人,煤矿以及与此相关

12、部门的各级领导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煤矿企业的命运,广大煤矿员工的整体素质关系着煤矿企业的发展前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 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以人为本顺应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要做到以认为本的管理,各级领导就要牢固树立人是最宝贵的思想,凡事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企 业定计划、要效益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职工上岗、人员调动首先要进行安全 培训,安全无法保证一切都要让步。煤矿企业要把职工的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抓,只有把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技术能力提高了,才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从“要我安全 ”转向“我要安全”、“我 应 安全 ”

13、、 “我能安全”、 “ 我懂安全 ”,这是安全意识的飞跃,这种飞跃只有通过经常的反复的安全再教育。在日本一名一线的采煤工人,上岗前首先要进行 23 年的安全培训,并且在工作期间还要接受持续的安全教育,这才实现了他们的本质安全化。4、规范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和查处力度是实现本质安全化的保证。煤矿企业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检、管理制度,将检查活动规范化、日常化;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加大安全收入在职工工资收入中的比例,健全风险抵押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违章和事故的代价,为本质安全化提供制度保证。实现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 不只是企业的责任,而应是全社会的义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分层次、分主体落实各自职责,统一思想、互相配合才能切实控制住“矿难” 的多 发态势;煤炭生 产企业必须 切实对自己的生产系统、生产工艺、劳动者岗位技能培训进行本质安全化建设才能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