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5 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3316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5 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5 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5 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5 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作业15 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变迁 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课时作业 15 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变迁【基础巩固】1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书,那么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代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C古生代 D中生代解析:选 B。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代中,元古代持续时间最长。2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古生代时,环太平洋沿海地区形成高大山系B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C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 陆上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解析:选 B。地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造煤时期:一个是古生代后期,另一个是中生代;新生代的第三纪,形成了现代地球的基本面貌;植物界的演化是海生藻类植物

2、陆上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界经历了由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 35 题。3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4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5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D蕨 类植物解析:第 3 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 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第 4 题,不同时代的地层

3、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第 5 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答案:3.B 4.A 5.C由于人类的智慧与欲望,人类活动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据此完成 67 题。6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 殊的要素B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C人类应停止或减缓发展,帮助自然地理环境恢复原始面貌D人类应注重协调社会

4、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7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印度洋海啸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2 -广州等沿海城市地面下沉A BC D解析:第 6 题,人类面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不应停止经济发展,而是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第 7 题,海啸和特大洪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答案:6.C 7.C8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自 1956 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到 2014 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 2 729 处

5、,覆盖国土总面积约 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28 个,总面积96.52 万平方公里。(1)最近 200 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变化的趋势。(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解析:(1)从图上分析可知,最近 200 年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2)此情况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和过度捕猎野生动物,自然原因如自然淘汰等。答案:(1)加快(2)自然原因如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等;人为原因如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和过度捕猎等。能力提升1读生物进化和环境变迁示意图,有关图中序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的演化过程经历了大约 48 亿年B的转变过程

6、完全是藻类光合作用的结果C主要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结果D缩小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解析:选 C。有氧环境产生了大量臭氧,而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 24 题。- 3 -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C两栖类 D鱼类3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中生代C元古代 D新生代4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解析:第 2 题,四个选项中生物出

7、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第 3题,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第 4 题,新生代为哺乳动物大发展时期。答案:2.D 3.B 4.B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 2 000 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 2 026.5 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 817.2 毫米。读图并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 56 题。5 “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对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 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C

8、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6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解析:第 5 题,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 染,不具有防止地震的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选 C。第 6 题,大规模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 4 -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9、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选 A。答案:5.C 6.A7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排放后再利用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 BC D解析:选 D。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 万年

10、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 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_。(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恐龙 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环境向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 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5 -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2)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壳的运动过程;(3)化石形成的岩层沉积岩;(4)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答案:(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3)沉积 古生 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海洋 陆地 抬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