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80954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会工作概论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社会工作概论笔记专题一 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理念和方法去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工作者应对人有很强的人文关怀,应有社会责任感。其他定义:1.美国社工协会: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来协助个人、团体、社区去强化和恢复能力,并创造有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 (对于 08 汶川大地震适用)最重要的是心里氛围的创造。2.弗兰德: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动态)3.佛引克: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的学科 ,它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强调人与其所处环境的交互作用.“

2、人在情境中“. 一个人处于困境,实际上是关系出了问题:人与人(亲子关系) 、人与环境(自然、社会环境灾害,网络成瘾,逃学,差生)的关系。4.香港学者廖荣利: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并缓解人们的压力。社工人员和受助者间有一种实际上的不对等关系,社工人员要有很强的平等意识。5.魏特默:社会工作是一种有组织的机关或社团为解决所遭遇的困难而事实的援助。社工是有组织、有制度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制度安排。6.史基摩: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解决人们其个人、团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运用个案工作、

3、团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方法等方法。个案工作:一对一,心理咨询(微观社会工作)团体工作:小组,如成长小组、亲子互动(微观)社区工作:社区计划、社区行动行政:社会政策,关于政策的呼吁社工的重要职责:影响和呼吁政府的有关政策社工师应该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更强调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助人自助:“助人”是手段和过程, “自助”是目的,让处于困境中的人站起来。2、社工的工作领域、宗旨、功能(1)领域1.按年龄:青少年社工、老年社工2.按正常非正常人:残障社工、戒毒社工、监狱社工(对受助者的尊重)社工人员眼里只有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没有其他身份。 (体现了西方普遍的对人性对生命的尊重)3.按机构:学校社工、

4、医院社工、企业社工、家庭社工(亲子关系、夫妻关系)(2)宗旨1.照顾:协助脆弱的人们贫穷的、有身心障碍的、离异的、受意外灾害的等提升其生存品质2.治疗:协助医生进行生理、心理治疗,社工人员是一个资源、力量的整合器,使受助者有一个庞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源于“人在环境中” ,要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23.改变社会:立足点在人道主义。社工是真正的人道主义者,相信人与人可以互相关爱,在行政、立法方面要积极出力,应影响社会政策、法律的制定。(3)功能1.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信心,以及抗衡困难与发展的能量。社工师是 Enabler,使能者。2.联结人与环境体系以获得

5、相应的资源、服务及机会。 (“人在环境中”是其支撑理论)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如: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公共资源、服务、机会(工作、受教育等)3.发展与促进社会政策:在政策的规划、开发、制定中发挥作用4.总结社工性质(1)学科属性:应用型的社会学科。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来模拟社会工作,同理心。(2)专业属性:以科学助人为手段的专业,利他服务,平等观念,助人实践。有自己的系统、文化有自己的伦理守则和规范有自己专门的组织和机构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专业的标志(3)社工精神:助人自助,利他服务,强烈平等观念等(4)工作方式:直接、间接工作。强调助人的实践,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很重要。专题二 社会工作的历史过程

6、1、起源伴随着整个世界的近代化而产生。西方的视角:追溯到上帝的博爱,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人的理性化、世俗化,农民流向城市成为流民。最早从事社会工作性质的工作的人:教士、民间中间人士(中产阶级) ,在政府未采取措施时帮助他们。直到 20 世纪初期,美国人玛丽理查门写了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诞生。1.160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案的颁布,第一次明确了济贫的政府责任。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法律来完成济贫的职责。(1)规定每一个郊区每周应该向地主征收“济贫税”(2)在地方分区举办贫民救济,在每个地区设置相应的监察员,在中央办事机构也要设置监察员(3)有哦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

7、取救济(与现在的社工理念相违背)(4)禁止无家可归者沿街行乞,设置专门的救贫所(类似中国的收容所) ,强迫乞丐在救贫所里工作(与现在的社工理念相违背)(5)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救济其贫穷家人和亲属的义务(6)把需要救济的贫民分为三类:A.四肢健全的公民进感化所、习艺所B.老弱病残者治疗等C.失去依靠的儿童送进学校社工应有很强的平等意识,要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不可强迫受助者。社工是一个利他主义者,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2.德国汉堡救济制度、爱尔伯福制。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3(1)德国汉堡制在中央设置一个办事处,综合处理救济事业,把汉堡市分成若干区,设监察员和救济员向失业者介绍

8、工作将贫苦失依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将患病儿童送往医院治疗,容许乞丐的存在分析:开始体现社工的理念和精神初步具有助人自助理念(介绍工作)提出社工的一些原则以平等、自愿原则去帮助受助者。(2)俾斯麦时期,1788 年开始。爱尔伯福制,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安全制度的萌芽设置相应的中央办事处,处理全市的救济事业,将全市划分为划分若干区(相对汉堡而言更小) ,能做到比较细致的帮助拯济人员由地方人士自愿担任A.节省成本B.培养当地人的“志愿者”精神在接受受助者时,受助者必须申请,必须对相关受助者进行家庭调查、访视,每次家庭方式必须记录,拯济人员要定期召开会议来讨论相关问题。分析:要求受助者进行申请并对之进

9、行调查等内容具有现代个案社会工作的性质。拯济人员由地方人士担任具有现代社区工作的萌芽。理念上开始注重贫民的自立和贫穷的预防,改变了传统的消极的救助理念。3.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1869,在伦敦成立,协调政府机构与民间慈善救济组织的活动。(1)成立一个中央的协调管理机构,将伦敦分区,各设分支机构(志愿委员会) ,具体负责救济工作(2)对区内受助者的帮助要进行登记,设问部,供帮助者和受助者咨询(防止职业骗子) 。在申请档案中对申请人的资料记录更详细更全面:社会环境、住房、家庭、受教育情况、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等。(3)提高了救济款物的配额,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体现了尊重

10、人的生存权,体现了底线公平。 (两会代表现改为城市农村 1:1,不再是富人会议,应常任并提高专业能力)4.英美的睦邻运动,又称社会公社运动,追求大同社会,是一种乌托邦精神。1884,巴涅特在英国伦敦东区(贫民区)开设了“汤恩比馆” ,有宿舍。(1)住宿者为工作者和工作对象(贫民)口号: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2)没有既定工作计划,而是根据居民的实际需要来开展工作(3)强调充分发动当地的人力资源,形成互助合作的局面(4)强调要使“汤恩比馆”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建文化中心,强调文化教育的力量分析:有滕尼斯的“共同体”的追求.(行动于内心需求产生矛盾,当代农村变化、住房问题)5.现代社会安全制度的建

11、立(1)1883 年,德国强制劳工保险、疾病保险1884 年,职业灾害保险1889 年,残废与老年保险建立起一个具有安全意义的系统保险。(2)1909 年,英国韦柏夫妇写了一个报告,是现代福利国家思想原型。社会福利与个人责任并重,个人是否处于困境,个人是否能得到发展有个人责任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4社会安全保险制度强制原则强调积极预防比消极救助尤为重要分析:社会安全普及到每一个公民,影响了英国、北欧、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福利国家,对政府和社会要求更重(3)1911 年,英国,对抗疾病与失业的强制保险,称为“国民保险法案” ,是英国社会安全制度的基础。(4)1925 年,英国

12、, 寡妇、孤儿及老年补助年金法案 。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补助和救济。(5)1934 年,英国, 失业法案(6)1942 年, 贝弗里奇报告 ,标志英国的社会福利安全制度体系完全建立起来了国民均需列为社会保险对象主要的谋生能力丧失之后应当设置一个单独的保险养老保险(但是从文化和传统的角度讲,家庭养老责任不可轻易放弃)要按均等税率缴纳福利税。每个人要享受均等的福利和权利,不能区别对待(7)1948 年,英国的五种法令最终成型国民保险法 工业灾害保险法 国民健康服务法 儿童家庭补助法 国民扶助法 ,真正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整套保险体系。(8)美国,以经济大萧条,失业人多为背景。1933, 联邦紧急救

13、济法案 ,设“联邦紧急救济总署” ,专门负责救济事业1935, 社会安全法案 ,三方面:A.社会保险方案(养老为主)B.卫生及福利服务C.公共救济(自然灾害等)二、社会工作的发展(一)非专业化阶段,19 世纪中期20 世纪1.救助主体:宗教团体,民间中产阶级人士,凭借博爱的精神2.特点:专业性不强,只是分散性、暂时性、局部性的非专业活动(二)初步专业化阶段,20 世纪初20 世纪 30 年代1.玛丽理查门社会诊断 的出版,标志社会工作开始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背景:心理学、社会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等2.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开始开设社会工作方面的课程3.社会救济人员在实践领域初步对从

14、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三)高度专业化阶段,2 世纪 30 年代20 世纪 60 年代1.美国的大学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的一整套专业教育体系2.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正式完成:个案、小组、社区背景:全球“社区建设运动”(四)超专业化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特点: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体系进入了整合阶段(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增权理论、社会标签理论、女性主义视角)(5)挑战专业化阶段福利连年增长,政府财政赤字扩大,人的惰性增强,与西方自由主义竞争相违背发展趋势:1.非专业化专业化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52.无理论有理论体系3.消极救助积极救助4.地方性全国性5.

15、事后救助事前预防,不让贫穷成为一种代继循环6.少数人参与大众参与7.传统的个案工作为主整体性的综合性的福利政策、立法与制度8.描述性的访问调查(质性研究)定量的实证研究分析9.不考虑成本的社会工作注重成本、效率的分析和讲究方案的评估3、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1)古代周朝开始救灾(中国社会工作主要体现在救灾上)(2)民国时期开始,20 世纪,社工作为一种专业在中国传入和发展1.1912,国民政府设内政部:赈灾、社会救济、恤贫、卫生、感化2.1937,为躲避战乱,东部人逃往西部,造成大量流民.1939,赈济委员会:加强对灾民、难民的救济,把中国分为八个救济区,在各地设救济站,在各省市也设置相应的救

16、济机构,工作人员为政府人士及民间团体、教会组织3.1941,行政院下面设社会部,真正具有社会性质,设专门的社会福利师,开始有组织地推动社会福利工作,将社工的专业概念和方法带入中国。 (他们大都具有留学经历)PS:金翼林耀华,以小说的形式写社会学著作。搜集大量故事做研究。4.1960,中华民国行政院,颁布了民生主义阶段社会政策(1)基本内涵及基本精神:以“社区”的发展方式来落实民生的建设工作(2)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国民就业、国民住宅、福利服务、社会教育、社区发展(3)具体做法:由政府和社会合力举办民生事业所需人才尽量使用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增强社会性经费由政府出,专门在政府财政开支中

17、有社会福利预算开支根据当时平均地权征收一些款项,用来设立一项社会福利基金,鼓励民间捐资和捐助,如减免税题外话:小农经济是否真的不适应市场经济?主流的空间是的思维是有问题的,需要一种反向思维5.1995(民国 83 年) ,李登辉颁布社会福利政策纲领 ,明确了几个基本原则:强调根据宪法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促进每一个国民享有基本的权益保障建构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安全制度思路:“社会福利社区化” ,是台湾社会工作的最大特色6.1997 年, 推动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实施要点 ,重点在社区(1)基本理念:社区照顾,就近安排将需要关怀、照顾的弱势群体留在自己的社区内

18、,给与必要的服务发动社区居民的爱心和自愿精神来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2)好处:可以有效的整合社区资源可以使受助者的需求得到及时的满足是社会救济、社会救助的参与普及化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6工作团队化(3)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的发展(1)实行“单位制”社会福利(城市社会中的国企) ,社会福利事业不由国家或社会承担,而由单位承担,是一种“全能型” ,包括生老病死,医疗、养老保险健全,而农村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很少。(2)由民政系统专门实施的社会救助,主要针对救灾(3)民间的助人体系:红十字会(4)家庭依然扮演了重要的社会福利角色,家庭养老应继续

19、存在2.社会转型以来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发展(1)由单一单位制福利向多元福利转变,社会的角色参与进来了(2)农村仅有的福利体系彻底破产(3)农村的公共福利设施彻底破坏(4)专业社工在中国大陆开始出现,首先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而非实践领域PS:中国的社会转型表现为:A.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传统现代)根据韦伯等西方主流观点,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传统应被现代所代替。“二分观点”:传统不好,固定不变,现代很好。传统其实本身是流动的,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具有张力。4、社会化转型时期的专业化问题(1)不同的观点1.消化西方社工思想,李可染“打进、打出传统” ,齐白石、黄

20、宾虹2.遵循基本的思想、理论、方法题外话:为什么中国现代没有大师?信息量太大,使人变成了吸纳知识的容器,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2)社工本土化文化背景不同决定理论思考出发点、实践的出发点不同。要抛弃传统与现代二元分立的视角。西方“实体论思维” ,以主观、客观二元为划分,二者互动,并非完全隔绝。专题三 社会福利1、含义、分类及特征西方:包含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服务中方:更高保障(主要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是它的补充)(1)含义1.福利:一切有利于改善人的生活的有形的、无形的行为或事物社会福利:国家的一种有组织、有系统地改善人的生活的制度安排,是公共的而非私人的,是公共性事业,提供公共性产品(

21、性质) ;主体为国家、政府;执行者为私人、民间机构、政府机构2.三个要素: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7方案以制度、法律表现给付(钱财物资)服务体系(法律、医疗、社工、心理咨询、教育)3.目的:协助每一个公民满足其基本的生存、教育、医疗等其他社会性的需求4.是一个社会的秩序的以维护的基础(2)分类1.残余式福利(剩余式):现代社会每个人的需求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单位)来满足家庭、市场,在以上两者出现了功能失调时提供的福利。典型:1927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由政府提供的福利。被批评为有施舍性质,是临时性、替代性的,非长期机制。2.制度式福利:常规性的制度安排,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基

22、础所做出的一个统一的制度安排。国家、社会来满足。西欧认为国家是每一个公民和市场的守夜人,国家的责任和智能就是满足公民的权利。制度性的福利也就是资源的再分配(工资、收入的调节) ,如德国、英国、北欧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3)性质特点1.是一种正式组织的活动(政府及非政府非盈利性机构) ,邻里互助不属于这个类型2.不以盈利为目的,去“商品化” (因此收费的专业性服务都不属于) ,但可以运用市场化手段,要有成本意识,但思想价值观上“完全利人” ,将社会福利承包给民间、私人机构,社会福利的民营化3.是一种社会性的赞助,纳入了社会的监督、政府的监管,社会福利本质上来源于社会2、功能(1)

23、宏观1.预防(贫穷等)2.补救3.发展(最终目的)(2)微观1.经济:通过调节收入的再分配2.政治:社会稳定,社会控制3.社会:经济资本,文化、教育资本,社会资本3、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一整套有关社会福利的观念、资源体系、政策设计、制度设计。社会工作是其中的发动机。观念:公平正义。2.西方一般采用“社会政策” ,是政府用来影响人们福利的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救助、国民保健、社会住宅。3.另, “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相关,一个是静态,一个是动态,前者是后者的选择、执行、实施的过程。策划、管理,核心为监督,还有实施。4.社会服务:针对个人的社会服务(英:个人社会服务;美:人群社会服务;台湾

24、:福利服务)(1)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化发展提供相应的设施或服务(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俱乐部)(2)为个人或家庭提供治疗及其他社会保护(医疗社会工作、社会保护)(3)接近、咨询、指导(通过社区参与,提供必要的生活指导、生活资讯,为他们辩护、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8代言,为他们提供、引进法律咨询和服务)5.社会安全:为预防人们出现意外事故等而提供保障,因此要重视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及针对儿童的相应安全保险。6.福利国家:最早来自德国(1)德国:在基本法中提出“社会国”概念,强调国家应该为每个公民提供收入与救济安全保障。(2)瑞典:使用这个

25、概念最多的国家。1928,瑞典社会民主党莫乐提出一个国家的政府应有责任、义务建立一个保障全体国民福利的国家。核心为“全体福利” 。7.社会福利体系(1)社会安全(最基本)社会保险(基础):职业灾害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长期性照顾保险、年金保险(即养老保险)社会津贴社会救助(2)社会服务范围(范围广,包括全社会)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福利服务针对身心障碍者的服务针对老人的福利服务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福利服务(3)住宅政策土改A.农民工土地城市扎根,提供相应就业、住宅等保障B.房地产业:房价高独生子女多,中国腐败C.地方政府(出租人,最大腐败):卖地,在土地上做文章(土地是一种分配性资源)廉租房新加

26、坡/香港经济适用房未规定门槛,出现炒房问题(4)就业政策(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村官:缓解就业西部志愿者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上海:创业基金PS:社会福利是政府和国家提供给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而不是慈善。(5)健康护照:机构医院,社区服务站,免费疫苗,全民健身运动专题四 社会工作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1、社工的哲理基础(1)宗教理念:1.宗教:西方犹太教(最早) 、基督教(西方文明重要的源头) 、天主教2.理念:慈善助人,人是上帝创造的,要博爱、互相帮助,人生而平等3.慈善活动的扩大:工业革命兴起如:英国圈地运动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流民,致使救助对象扩大,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

27、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9教会和中产阶级人士开始救助这些人补充:中国传统:有差等的爱。儒教的“推己及人”是一种仅限于家族内部的慈善。儒教对于推动中国人慈善是有帮助的。佛教中有一种对人性的关怀和大慈爱的心,行善、积德等突破了中国文化中的“血缘障碍” 。政府提供的是服务和权利,而不是慈善。(2)西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成为关注中心,反抗中世纪的“神”道主义代表人物笛卡尔:我思故我在1.对人的尊重,对自身的遵从,西方人精神世界寄托于“神” 。人的身上是有盲点的,需要支撑。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帮助、依靠(物质与精神、情感上) ,这种人格特征已成为一种文化心理。(1)中国:“人”作为“类人”的人的尊重

28、(源于儒家)西方:“人”作为“个体”的人的尊重(2)西方具有独立人格而中国人有很强的依赖性,形成依附性人格,往往缺乏个体独立性。如老年父母对子女的依靠。(3)根源:中西方生产方式不同西方:猎人经济、海洋文化(进取文化,鱼的保存时间不长,要频繁捕鱼)中国:农业文化(守成文化,稻谷的保存时间较长)(4)西方强调人有生存的权利,生存是其基本人权,每个人价值相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2.强调个人生存的价值、尊严(1)人有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由于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同而形成独特的个性中国:注重群体群体家庭和家族西方:摆脱了血缘限制,但西方也有集体主义精神(2)人是自由的,

29、可以自由的选择生活的方式。延伸:现代人更愿意接受瞬间的形象,难以接受全面的形象。但其实每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PS:社工吸取其优点,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并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待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3.人有自我改变的能力社工相信人是美好的,是乐观主义者,对个人和整个人类都充满了乐观的期待。因为他们相信困境是暂时的,是会改变的,困境只是使个人的能力受到了限制。他们的任务是使处于困境中的人获得机会摆脱困境,通过对案主的指导帮助以提升其自信,发掘其潜能。总结: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乐观是社工吸收的三大精华。2、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庞弗雷:将价值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终极价值社会层面:公平、正义、和平、民主

30、、平等(具有宗教性、抽象性色彩)作用:给社会发展、个体发展指明方向个人层面: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类似与马克思提出的特纳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抽象性)(2)中介价值:是终极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桥梁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0充实的个人好的家庭健全的团体理想的社区(近似于滕尼斯的观点)(3)工具性价值:未达到中介、终极价值的工具和手段,由此产生新的价值观念好的政府好的机构好的专业人员2.莫雷李斯: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1)人的价值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他与生俱来的价值与尊严每个人都有能力与权利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除了对自己负责之外还对他人负责,同时帮助他人补充:西方的个人主义是强调

31、个体人格的独立,强调个体权利的边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而不是一种只对自己负责的个人主义。而中国则是一种人我不分的观念,没有权利边界强调每个人都有人类共同的需求,也有自己独特的偏好人人都需要归属,每个人都要归属一定的群体中国:将家庭融入公共空间西方:家庭生活是一种私人空间,源于边界权利(2)对社会的价值观社会必须提供几机会让每个人发挥潜能,充实物质和精神生活社会应该提供相应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使人们免于饥饿、疾病、失学或感受到歧视,每个公民都应享受公民的基本待遇强调社会应该提供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让他去参与改善社会与创造新社会的工作(3)对工作的价值观相信所有的人均应受到关

32、怀与尊重应该使每个人有最大的机会去决定其生活方式与方向应该协助每个人与他人互助,要形成一个互助网(人际关系好互助网完善)要尊重个体的独立性,不能以刻板观念来对待思考:社会实践中价值观念的冲突有哪些?个体价值与价值体系,如同性恋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案主自决: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方向有自我决定的权利安全满足与刻苦奋斗革新变迁与维护传统,现在阻碍中国改革的因素:一无所有的人和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实用论与神圣论,在现实实践中的社会工作文化决定论与个人本能论异质性与同质性的冲突(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依赖与个人自制个别化与刻板化,人的怪习刻板观念团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专题五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人靠社会化生存,动物靠

33、本能生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1存)1、婴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人的人格基础在 46 岁基本完成(1)婴幼儿时期最重要的心理需求:爱和激励1.母爱关键期:03 岁,若此时期内母爱被剥夺,会影响智力、心理、生理、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主要积极影响:安全感、愉悦情绪,有助于提高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功能。2.对婴儿进行刺激:父母的拥抱;经常跟孩子说话(1 岁左右) ;色彩和室内陈设设计(浅色且明亮)3.玩具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智力发展,跳出幻觉的世界,走进真实的世界,亲近自然(2)婴幼儿时期的发展1.动作(艾里克森提出):(1)23 岁为关键期,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培养

34、独立意识(2)35 岁开始做游戏,在父母指导下让孩子自己策划做游戏,从单人到跟伙伴一起,培养创造性和主动性;做简单的家务如洗袜子2.语言与认知:(1)1 岁左右开始对孩子进行语言的刺激,1 岁半到 2 岁孩子开始讲话(2)先通过认知进行初步模仿,35 岁时有初步的道德、是非观念(在警察小偷、过家家等游戏的角色扮演里)3.社会化:(1)最主要场所为家庭,培养基本的行为规范,使它符合社会赞许的标准(核心)(2)通过托儿所、幼儿园培养谦让、大度的意识观念(3)同伴4.道德及人格的发展:(1)通过父母、长辈、老师来逐步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和观念,其核心是父母的管教(2)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勤奋与懒惰)(

35、3)本我(02 岁) ,自我(35 岁) ,超我(6 岁以后)二、儿童行为及相应的问题(6 岁性成熟时期,13、14 岁)(一)发展工作1.知识的学习2.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培养3.集体精神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重点在小学)4.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抽象思维5.培养孩子一种自我实现的冲动和意识(2)面临的主要问题1.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儿童产生的影响:(1)核心家庭增多且只有一个孩子 (2)双薪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时间减少,把孩子托付给祖父母或者托儿所2.家庭物质条件改善,使孩子养成奢华浪费、缺乏责任心、缺乏积极向上的品质,父母溺爱(抱着很大的期望)或粗暴对待,身体或精神暴力,语言暴力3.儿童

36、虐待问题(1)原因:有智障的、自闭症的(家庭内部) ,有性别差异,在婴幼儿时期对父母之爱很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2迟钝的儿童最易受到父母的忽视和虐待(2)虐待方式:身体虐待、精神虐待、忽视、性虐待(再婚家庭)(3)特质:(成人)缺乏同理心(换位思考) ,只考虑自身需求而不考虑孩子的需求,自私自利,有较强的索取欲望,对子女有相当高的期望值,一旦孩子未达到期望,可能会放弃对孩子的关爱和管教,并对之虐待。(4)危害:(马丁认为)主要引起人格的损伤和损害,导致孩子智利不足、学习无能,自我意识不强,无法从做游戏中体会到快乐。加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紧张的社会,成人为缓解压力而对儿童实施

37、性虐待,这种情况下原因为失业、不充分就业、同事相处不和睦、夫妻经常争吵、儿童经常激怒父母等,这是一种失范(社会的道德失去了对个人的约束力) 。4.离婚对孩子的影响:震惊、高度的恐惧和紧张、愤怒、失落。对男孩的影响比对女孩更严重,所受伤害也更持久。原因:受性别文化影响。社会文化对女孩期望较低,关怀更多,女孩自身也愿意接受;男孩会选择忍受,长期把压抑和痛苦压制在内心,会导致很强的攻击性。 (环境造成)3、解决方法1.家庭:亲子教育,(1)父母加强跟孩子的沟通,改善与孩子相处的方法(2)改善夫妻间的相处(3)参加双亲匿名团体,父母与孩子一起做游戏(4)角色互换2.学校(1)选址时重视地理环境(附近

38、200 米内不能有娱乐场所)(2)老师的态度(不把学生分等次、区别对待)(3)课程设计(全国性问题)上,课程里设计的人物中男性、女性各占多少,分别有什么特质?身心健康教育应重于知识教育,公德教育应重于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教育;专门设立学校社工3.社区:设置儿童活动中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治安专题六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1、前期阶段:性成熟17 岁1.生长迅速,情绪不安、不稳定,有强烈的独立意愿和倾向但能力无法达到,内心很矛盾冲突2.对行为习惯的尊崇标准开始从父母、老师、成人转移到同辈群体3.在学习、性方面开始产生困惑,性向的形成在中学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有初步的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父母的引

39、导有关)2、后期阶段:18 岁20 岁1.心理上逐渐变得平和,情绪稳定,叛逆心理、行为减少,与父母关系变得比较和谐2.真正走向独立,开始学会自己做出一些决定3.关注的问题:个人外表。女生关注个人容貌的比例高于男生,选择异性问题。4.学会与社会与家庭调试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33、青少年所面临的一些社会环境问题1.父母的管教方式(富二代;网吧、酒吧及一些色情场所;学业不良,逃学逃家;自尊心不强,易受歧视2.吸毒(家庭疏离感,同辈群体的引诱,好奇心与时髦心理,逃避挫折,对现实的反抗,偶然的经验,家庭中有酗酒和滥用药物者)3.心理失调和精神状态:如升学压力大、功课繁重4.婚前

40、性行为和未婚妈妈:家庭缺乏温暖,父母关系不佳,通过寻找异性朋友获取爱的温暖,色情书籍和影响比以前更容易获得5.雏妓与性强暴问题:日本和台湾是重灾区(1)雏妓原因:A.家庭贫穷 B.贪财(2)性强暴:生父、继父、亲戚A.房间小或者不分房或者房门不上锁B.母亲在其中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她的态度扮演关键角色专题七成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结婚, 生儿育女)1、身心发展特征(2140 岁)(1)生殖年龄阶段:开始繁衍下一代,大部分人开始结婚生子(2)问题很多的阶段,压力大(3)身心方面逐渐成熟稳定,主要从 30 岁开始,面对生活现实起来,理想开始褪色二、在成年时期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交友、婚姻、社

41、会化(一)交友1.逐渐与异性建立起一种亲密的情感互爱关系2.与同性及其他人的交往是在扩大社会网络,利于与同事建立和谐关系题外话:(1)世博会美国馆宣传美国价值观:多元、创新、无限可能未来由我们创造,既强调个人独立,又重视团队协作的力量。(2) “五四”的核心不是爱国,是个性、个体的自由,精神内涵被窄化了。(二)婚姻1.雷斯强调“爱” ,最开始有一种亲和之感,相互要进行表露,了解对方内心,增强相互的了解和信任,觉得对方不可缺少,建立亲密的情感“爱的形成”:亲和感交友互赖感亲密的情感谈婚论嫁2.夫妻的调试之道:(1)双方都应具备成熟的个性(2)双方都应具备传统道德规范和勤奋进取的精神(3)婚前应有

42、深厚的感情(4)婚后应有良好的沟通(5)家庭里面夫妻应有适当的分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6)要不断在夫妻双方之间制造新鲜感和惊奇3.夫妻“爱”的内涵(奥夫纳)(1)精神上的爱和吸引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4(2)性爱(3)手足之情4.理想的结婚年龄:2030 岁 生育年龄:2128 岁(最佳为 2528 岁)(三)社会化1.承担职业责任和公民责任,应该符合社会赞许的标准,道德和责任在成年时期更显重要,40 岁以前若建立不了完善的道德责任体制,则 40 岁以后会表现得自私自利2.成年时期相应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1)迟婚、不婚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增强价值多元化(2) “推拉理论”

43、推动结婚:A.家庭压力 B.离家的需要 C.文化预期(应该结婚了,产生对单身的罪恶感) D.寂寞 E.别无选择 F.害怕独立,寻找依靠拉动结婚:A.成家的欲望 B.同辈的榜样 C.父母的赞许 D.对婚姻的浪漫想象 E.情感的依附 F.生理的吸引推动单身:A.在两性关系中受到限制(某一方对另一方的占有欲、限制欲太强) B.B.在一对一关系中感到窒息 C.被套牢了的感觉,使自我发展受到障碍(把对未来的期望放到一个人身上) D.本身就缺乏朋友,长期孤独寂寞的人拉动因素:A.与配偶关系不良 B.性生活遭受严重挫折 C.事业上遇到发展机会 D.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种角色 E.自给自足,如月光族等 F.不

44、需要结婚就可以获得性生活的人 G.持续的友谊(朦胧混沌的中间地带) ,双方都没有给对方明确的束缚和约束(3)走向单身的原因有同性倾向的婚姻解组、离婚:A.双亲家庭的压力增加(一个空间压力太大,挤压另一个空间) B.色情场所增加(男性) C.婚外情的增加,包容性增加,不一味贬斥为不道德,对婚外情的美化 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5D.价值观的多元化个人原因,哪些因素容易导致离婚:A.双方都有争吵的性格个性,应互补一点B.夫妻双方沟通不良C.一方注重事业而忽略家庭D.一方或双方都有外遇,互不干涉(4)就业问题1.供需不均2.就业的资格提高,就业年龄后延3.升迁的渠道有限,职位有

45、限4.对成年女性的困扰和挑战:(1)体力不支,家庭与事业无法兼顾(2)社会性别方面的客观影响导致女性逃避成就,避免成为铁娘子(3)为善尽亲职所承受的焦虑和负疚感,社会刻板印象也认为女性应该在照顾孩子上多尽心力专题八 中老年的行为与社会环境1、中年人(4565)1.身体发生改变(变胖或者变瘦)2.事业成就方面:事业、地位、财富都发展到巅峰3.人生危机开始:(1)身心方面失调,如女性更年期,男性出现反叛情绪(2)夫妻感情危机,外遇增多,家庭结构逐渐向“空巢期”转变(夫妻间重拾二人世界生活或者情感转移到外面,外遇)(3)出现利他和自利的两个极端,人格发展基本完整了(4)性能力减弱4.社会环境问题:(

46、1)环境的压力,环境急剧变迁,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2)人们对婚外恋持中性态度,特别是男性对此的肯定,女性到更年期以后对性较冷漠,对仍有精力的男性来说是个伤害2、老年时期(65死亡)1.生理机能显著下降:感觉迟钝、记忆力减弱、内脏功能明显退化、心理上明显老化(1)退休以后缺乏有规律的运动(2)人在老年时期对死亡的思考和恐惧增加(3)若在退休之前有过辉煌事业,则有可能比较平和或者有较强的失落感(4)过去不堪回首,对人生后悔、埋怨2.角色发生改变:支配者(支配、领导、影响)一介平民(造成很大心理危机)应寻找一些新的社会角色,可以延缓生理、心理衰退,延缓防止老年痴呆症3.“整合理论”:(1)如果一个老

47、人是健全的,那么他的人格是整合的匪夷所室荣誉出品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16(2)对自己的人生和目前状态有一个恰当的评估(包括过去和现在)4.老年人开始变成社会生活中新的弱势群体(1)丧失了工作角色,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衰退,社会参与减少,社会化功能越来越差,由中心向边缘化。(2)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减少,对老人的轻视在逐步加剧,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农业社会,职业相对单一,以种植业为主,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和较丰富的生产经营,因此在伦理关系上更倾向于老人,将伦理规范加以强化。现在分家已有 2000 多年历史。建国(集体经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国以前:儒家伦理,家长制,私有制,

48、父亲控制土地和工具、财产。建国后:革命伦理,改革开放后土地按人口承包到户,父亲有农事经验权威。打工经济出现,家庭内部成员经济资源分布发生失衡、权威失衡,分家、利益计算理性化,血统情感由以老一代为中心变为以下一代为中心。5.缺乏发展的机会,使绝大多数老人成为依赖人口,针对老年人的福利不够细致和周到,老人心理需求很强烈,针对老人的福利服务项目不充分,男性老年人更需要得到重视6.措施(1)专门制定针对老人的福利法,从制度上通过福利解决老人问题(2)建设一批老人的服务机构和设施,成立保护、维护老人权益的组织(3)鼓励三代同堂,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精神上物质上双管齐下) ,减轻年轻人负担,传承优良传

49、统(4)有针对老人的教育和培训项目(5)发挥社工专业优势,积极介入到老年人的生活中去专题九 社会工作的过程社工的工作流程:评估规划实施评鉴结案1、评估含义:发生于社会工作者与案主或潜在案主之间,为了搜集、分析相关信息,从而决定恰当的满足或处理案主、需求与问题的过程注意:具有持续性,贯穿整个过程(一)目的和对象1.目的:收集资料,规划行动2.发生在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评估两个人)3.强调的主要内容是以案主的生活情景为重点,包括按住所在的家庭、学校、职业单位、社区,其中核心是看案主在其中与他人的互动关系,注意人际关系问题,要对生活情景进行分析,但又要防止刻板化观念,同一种生活情景,按住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和特征不同。4.评估过程中要坚持做出专业判断(2)评估内容的主要来源1.案主的口语报告(1)案主自己对自己问题的描述(2)案主对问题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