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工作概论.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41718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概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社会工作概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工作概论二、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共同点都以人为本都注重实践都以助人自助为目标都关注社会问题都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什么是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客观性。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工作过程的逻辑性。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社会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社会工作常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什么是制度?社会工作的制度性特征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而确保社会工

2、作科学、有效地进行。史柏林(M.Siporin)(西普林)的观点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什么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格林伍德(E.Greenwood)关于专业的标准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被社会所认可。具有专业权威。职业群体内部有伦理守则。有专业文化。李增禄的观点李增禄认为社会工作之特点有五点: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技术;方法;过程。社会工作概论(增订二版)p14社会工作的特点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工作定义的不同认识的过程。二、社会工作的定义王思斌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

3、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p13三、社会工作相关的几个概念专业社会工作与非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社会工作与社会安全四、国内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过程费孝通的观点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观点王思斌的观点(台湾)李增禄的观点(香港)周永新的观点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社会工作的特点服务性客观性补救性与发展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社会工作的性质(学科特点)科学性实务性综合性社会工作的对象与范围社会工作的对象基本对象扩大对象地区差别性社会工作对象的特点社会工作的种类及实施领域社会工作种类的基本类型服务对象的年龄特征目标方法台湾学者李增禄对社

4、会工作种类划分的认识1、工作方法2、社会问题3、工作对象4、工作方式5、服务方式6、主办机构和经费来源7、专业水准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联合国对社会福利项目的界定我国社会工作的实施领域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三个目标治疗、关爱、改变三个功能:治疗(Therapeutic)预防(Preventive)发展(Development)学习方法和参考书目思考“谁”是社会工作的对象?“谁”界定这些工作对象?工作对象与求助行为的关系?工作对象与工作者的关系?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职业化?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社会工作之起源与发展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

5、)(Poor Law)背景原则内容影响及评价德国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汉堡制背景内容及影响爱尔伯福制背景内容影响及评价英美之慈善组织会社英国之慈善组织会社亨利索里主要内容美国之慈善组织会社哥尔亭(Reverend S.H.Gurteen)主要内容对慈善组织会社之评价英美之睦邻组织运动巴涅特和汤恩比馆(Toynbee Hall)简亚当姆斯(Jean.Addams)和赫尔馆(Hull House)社区服务中心之主要内容对睦邻组织运动之评价社会安全制度之建立1、背景德国的社会安全制度英国的社会安全制度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第二节 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一、专业标准1957年格林伍德(E.Greewood)

6、提出专业的五项基本特征(attributes of pofessions):一套理论体系(a body of theory)专业的权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code of ethics)社会或社区的认可(sanction of the community)专业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林德曼(Lindeman)的九大专业条件(1947)能从许多源泉中吸收知识和方法而不失去自己的独立地位;能使自己适应不同的管理和控制而不失其完整性;能将其方法与其他专业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能用非专业人士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关于方法的概念;

7、实现了目标和方法一致性,愿意遵守自己提出的行为准则;确认了自己所应负责的社会领域;运行中能使自己适应社会动力系统;逐渐形成使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能招收到高智力水平的考生。二、社会工作的专业判定1915年被否定 Abranam Flexner1917年开始理论建构 Richmond1947年提出了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条件 Lindeman1957年专业的属性 Greennwood1969年社会工作十半专业 Etzioni1995年社会工作处于发展过程中 NASW是发展过程中的专业,专业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人文科学,社会工作不可能象自然科学一样精准不变中国社会工作处于

8、前专业状态三、社会工作发展趋势四、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化之过程五、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之过程(一)传统中国非专业化阶段我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措施(二)、引进社会工作阶段(三)、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四)、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工作思考题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一、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根源1、新教伦理2、人道主义3、社会福利观念二、社会工作需要哲学1、一般哲学2、专业哲学3、专业伦理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价值价值(value)的含意价值的特征二、价值对社会工作的意义高登斯坦(H.

9、Goldstein):“价值被认为是社会工作定义的基础,它们同时被看作是它的唯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它们还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三、价值和反价值操纵。家长作风。价值观的强迫。四、价值的分类终极价值或抽象价值中介价值工具性价值或操作性价值三、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巴特列(H.M.Baretlet)的观点毕斯特克(Biestek)的观点莫雷李斯(Armando.Morales)及雪佛(Bradford W.Sheafor) 的观点第三节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冲突一、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建立专业价值观(Value)专业价值观的发展历史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10、的两难困境(the dilema of value)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社会、机构和社会工作三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价值从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的矛盾。三、价值冲突的类型与表现个人价值对体系目标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团体责任对个人责任安全满足对刻苦奋斗相对论、实用论对绝对论、神圣论革新变迁对传统主义异质性对同质性文化决定论对个人本能论相互依赖对个人自治个别化对刻板化四、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操守与伦理守则一、专业伦理的基本信念要保持中立,不歧视,无偏见要保密,尊重个人隐私权要尊重个人尊严、个人价值及案主自决要尽职,保证

11、服务品质要和睦相处,协调相关专业二、专业伦理守则1、全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所颁布之专业伦理守则16条2、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的12条基本伦理守则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第一节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一、理论(theory)的含义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二、理论的意义与内涵理论是一种经得起时间、空间考验的、合乎逻辑的概念;理论是由一群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概念所组成,用以解释一种或一系列的社会现象;理论是一组可被验证,或已经被验证事实间关系的逻辑解释。1、理论三要素:概念、事实、假设。2、

12、理论的形式:思辨形式;分析分析;命题形式;模型形式。3、理论的特点4、理论的一般功能三、关于经验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争论过分夸大了社会工作所处理对象的个性、特殊性、变异性,而忽略了更多的共性。错误地认为“理论”必须是绝对正确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而某些人、在传统社会工作中忽视甚至否认理论的指导作用。应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思考题: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工作中经验和理论的作用?四、理论、实务与研究的关系五、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所谓的理论,并不是指一般科学的纯理论(pure theory),而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之理论化,或是指其他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施上。大卫豪(Dav

13、idHowe)的观点为了社会工作的理论有关社会工作的理论马孔佩恩的观点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对社会工作有助益的理论和社会工作实务及方法有关的理论皮拉利斯(Pilalis)的观点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实践理论)六、社会工作理论之分类1、从社会工作方法分类2、从社会工作领域分类3、从社会福利观点分类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逻辑结构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研究Roberts and Nee(1970)Stream(1971)Hopkins(1986)克林惠特根及雷兰德(1985)Turner(1986)大卫豪(David Howe)马尔孔佩恩(Malcolm Stuart P

14、ayne)皮拉利斯(Pilalis):他的观点是大卫豪观点的深化。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阶段“调查”阶段(1819世纪)“精神分析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阶段(二战前后,1920s、1930s1950s)“获得”阶段(1960s)“盘点”阶段(1970s)“理论统一”阶段(70年代末)“理论归类”阶段(1980s)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分类即包含了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第三节 为了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for social work)(外借理论,borrow theory)一、社会学理论巴特勒特:关于人类行为与社

15、会环境(国外社会工作的必修课),关于人格的理论;关于人与人互动的心理学;人际沟通理论;个人与团体互动理论,也叫团体互动学;有关文化与社会制度的理论;社区理论;组织理论;有关自我的概念。二、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人格理论梦的解析性本能与性冲动防卫机制容格的人格理论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自由联想法字词联想测验法(word association test)阿德勒的人格理论(1964)社会学习理论:(略)人的行为受环境和个人的认知及其需要的影响,同时人的行为又创造和改造环境。否定人类行为的决定论。群体动力学:(略)社会心理学:(略)三、马克思主义批判学说

16、1)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学说核心内容: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劳动异化学说。2)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学说要点:第一,正统学说的简单化;第二,对社会前途预测的理想化;第三,对生产关系的夸大理解。A、马尔库塞代表作:单向度的人主要观点:第一,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人批判意识开始丧失;第二,个人自由性的丧失,工人阶级被同化;第三,资本主义生产所产生的三个危机并存,即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和道德危机。B、奥康纳代表作:国家的财政危机主要观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两项矛盾的功能。第一是完成积累;第二是意识形态本身的合法化。资本主义必须为利润的积累创造条件,同时要保持社会和谐的条件。解决矛盾的出路在于国家的财政政策,最

17、终引发一系列的财政危机。C、奥菲代表作:福利国家的矛盾主要观点:发达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是通过经济、管理和规范系统的自组织复合体来实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不稳定的,并不断呈现危机的趋势;社会政策试图通过调节劳动和促进商品生产来解决制度的危机;福利国家趋向于使资本主义面临瘫痪;在社会福利资源由国家扮演支撑角色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将逐渐变得松散和解体。四、女性主义Feminism1、自由女性主义2、社会主义女性主义3、激进女性主义4、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看法5、对女性主义的评价五、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2、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3、后现代主义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4、后现代专业与社会工作研究5

18、、后现代社会的特征第五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 of social work)(实务理论,Practice Theories)实务理论是用来直接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又叫助人模式或助人的理论架构。它包括:助人的理念、评估、计划与评估。实务领域:社会系统变迁;人格变迁(人际关系的改善)。格林伍德(Greenwood)曾提出科学理性是描述性的,社会工作的实施理论可由两种理论构成。评估理论介入(干预)理论二、知识体系的建构主观知识客观知识1、专业知识(各门社会科学知识)2、改良知识(经实践总结而改善的理论知识)3、操作知识(经验技巧)思考题如何理解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如何看待理论与社会工作

19、实践的关系?What is the theory for social work?What is the theory of social work?第五章 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人的成长和需要主讲 徐云一、人的属性人的生物性人的社会性人的现实性人的社会性的实现社会化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家庭;学校;同伴;朋友;邻居;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无法速成的社会化再社会化反思:社会化是好的吗?二、需要的类型心理学的观点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工作的观点需求和需要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布雷肖的四种需要案例分析参照群体理论三、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机制及其关系非正规系统和正规系统之间的联结1)家庭2)社区3)市

20、场4)国家5)非政府部门四、对生命阶段划分的不同看法埃里克森(Erikson):八阶段生命周期埃里克森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重本我和儿童期对人的重要影响;埃里克森重自我和人格终其一生的人格发展,其核心概念是“认同危机”。1、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2、儿童早期的自主与怀疑3、学龄前的主动与内疚4、学龄早期的勤奋与自卑感5、青春期的认同与角色混淆6、青年时期的亲密与孤独7、中年时期的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8、老年期的完美与绝望哈维格斯特:六阶段生命周期四阶段生命周期:幼儿期(6岁前)青少年期(622岁)壮年期(2264岁)老年期(65岁以后)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行为 是

21、个体根据其价值观、态度而产生的以适应环境、满足需求的反映。特点 是:适应性的;种类繁多且多变;动态的;可控制的或可训练的;发展性的;是生理、心理、社会性的整合表现。社会环境 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文化、社会阶层等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互异的价值判断、行为规范、社会期望、角色期盼,个人必须适应,倘若在不良的环境,或是个人适应不良,都会发生失调的行为。此外,遗传也会影响个人的行为。二、西普琳(Siporin,1975)和梅耶(Meyer,1976)的观点李增禄、沙依仁的观点1)、婴幼儿期 ( 0-6岁)2)、学童期(6-12岁)3)、青少年期 (13-22岁)4)、成人早期 (22-30岁)5)、

22、成人中期 (30-55岁)6)、成人晚期 (55岁以后)(一)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行为婴幼儿行为及心理需求(06)婴幼儿的发展工作动作语言及认知社会化道德及人格发展案例分析:白纸的故事儿童行为(612)学童期介于幼儿期与青春期之间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称之为“潜伏期”(Latency Period)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周边环境,如邻里关系、游戏厅、歌舞厅、缺乏娱乐场所、黄色书刊、录像厅等。措施 家庭;学校;社区措施学校社会工作;心理辅导;团体治疗和游戏治疗;青少年辅导;青少年犯罪、矫治。(二) 青少年行为与环境青少年期(1322岁)此阶段也称为“风暴阶段”,是人生命中重要的过渡阶段一、青

23、少年前期的行为特征性成熟阶段;独立意识强;对自身的探索,对自我的认识;思想、能力的提高;社会定位的问题;亲子关系的变化,挑战男性的权威。二、青少年后期的行为特征逐渐面对更多的经济问题、交友问题、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两性关系的建立自我的探索、人格的完善社会化三、青少年期的环境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不同态度溺爱放纵型疏于管教型严厉管教型学校:体罚仍时有发生;社会:娱乐场所。四、青少年期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多发的时期;学习压力升学压力高考压力案例介绍:为高考花10万元去上海就读高中教育的社会公正就业的压力婚姻的预备和抉择五、青少年期出现的问题应试教育学业不良、逃课滥用药物心理失调及精神病态高考大学生

24、恋爱大学生同居大学生结婚大学生就业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妈妈问题雏妓及性强暴问题校园犯罪、自杀、吸毒六、案例分析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 以上。“ 如今青少年犯罪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是多少年来不曾有过的。”七、青少年期的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心理辅导;团体治疗和游戏治疗;青少年辅导;青少年犯罪、矫治。八、我的研究之一1、高考中的家长五大困惑常帮倒忙爱念紧箍咒关怀强迫症考前心慌慌孩子紧张帮不上忙不知让孩子吃什么好我的研究之二2、学校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三)成人行为与社会环境行为:(2144)身心状况及发展特征成年

25、期的发展工作环境措施(四)中年及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中年期(4565)中年期的特征中年期的行为发展社会环境与问题老年期(65岁以后)老年期的特征老年期的行为理论老年人的社会环境问题:疾病和死亡、养老。思考题:老年人退休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状况?不同的阶层(子女、中年人、老年人)如何面对、处理这一问题?不同的环境(家庭、社区、社会)如何面对、处理这一问题?中国传统的农村养老问题是如何实现的?(即农村养老的途径养儿防老没有儿子又是怎么实现的?可以和城市养老相比较)养老、医保、低保、福利在城乡的不同?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专业角色主讲 李国珍一、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认同人的社会化与角色期待人的角色扮演与社会认

26、同二、社会工作助人情境的要素案主(client):又称当事人、受助者、受助对象,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又称“(专业的)助人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任务。案例分析某女士来向社工求助,以治疗其丈夫之毒瘾(drug addiction),此时,社会工作机构的案主先是该女士,然后再扩及其丈夫。然而,真正需要改变的并非案主(女士),而应该是其丈夫。所以,精确地说,社会工作的案主并非每个人都是工作的对象,也不是每一案主都必须由社会工作者直接与之接触,非治疗对象的案主与社区资源都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的协同工作者。机构与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学校、邻里、社区、医院、治疗室等。以

27、及机关、设备、人力、物力、规范、目标等。干预行动:为了达成目标就得实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即社会工作者为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一切活动。专业关系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义专业角色的界定社会工作专业角色的特殊性社会工作的专业角色四、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及适应角色冲突产生的领域和原因领域:包括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即微观与宏观社会工作。原因:道德伦理要求与制度环境之间的冲突。角色冲突的调适第七章第七章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主讲 张翼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含义、分类与特征福利:well+fare“生活道路上顺利前行”三个不同点物质生活 VS 精神生活行政取向 VS 理

28、念支持预防保护 VS 提升发展一、社会福利的含义1“福利”的内涵uhjyh1、福利的内涵;welfare well:好、幸福、美满 fare:生活剩余的出现市是福利出现的必要条件2、对社会福利的界定;(社会福利思想,陈红霞著,社科文献版,P2)(当代社会工作,林万亿,P17(1)社会福利是国家的(2)社会福利包括方案、给付与服务体系(3)社会福利的目的是协助人民满足其社会、经济、教育与健康需求(4)社会福利是社会维持的基础二、社会福利的分类1社会福利的单一分类2社会福利的二分法(当代社会工作,林万亿,P19Wilensky的二分法:剩余性社会福利制度性社会福利3、三分法:Richard Tit

29、muss的三分法剩余模式下的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化再分配模式下的社会福利依据:国家的职能 (Wilensky 、 Lebeaux )剩余型(residual welfare):暂时性、替代性制度型( institutional welfare):常规化、永久性发展性社会福利(development welfare)卡恩(Kahn)1962依据:“非商品化”、“阶层化”(Anderson)自由主义体制(liberal regime)e.g.美国保守主义体制(conservative regime)e.g.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体制(social democratic regime

30、)e.g.瑞典东亚社会福利模式三个特点政府的作用人们的观念社会保险项目的发展三、社会福利的特征1社会福利的混合特征2社会福利的多元主义特征四、社会福利的功能1、补救功能2、预防功能;3、发展功能经济功能:收入再分配功能;政治功能: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社会功能:对个人社会功能的完善。四、社会福利的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 (社会福利、福利国家和福利社会 )1)社会福利广义的概念: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都可概括为社会福利,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实物形式的,也可以是现金形式的。2)社会福利狭义的概念:为社会中最不能自助者提供的以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的资源

31、和服务,其目的在于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与类型1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2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价值观念、资源体系、制度设计与政策框架Esping Andersen :(1)斯堪的纳维亚模式(2)合作主义模式(3)剩余模式(4)最低福利模式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林万亿的福利国家的三个模型(1)俾斯麦模型(2)贝弗里奇模型(3)瑞典模型二、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服务的提供1社会福利模式2社会服务的提供三、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1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地位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提供者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发展一、中国社会

32、福利制度的特征1中国社会的传统福利观念2中国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1. 社会福利的剩余性特征;2. 社会 福利所体现的城乡二元特征;3. 单位制福利的逐步消退和职业福利的分化;4. 市场在社会福利发展中的作用;5. 变迁的社会和家庭观念. -二、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工作的发展1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发展2转型时期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三、东西方的社会福利观念三、东西方的社会福利观念1、中国社会的福利观念1)民间的自助和互助理念;2)儒家的 “ 民本 ”、“ 仁政 ” 和“ 大同 ” 思想; 3)墨家的“ 兼爱 ” 思想; 4)道家的 “ 无为 ”思想;5)三民主义思想(平均地权

33、和节制资本);6)社会主义理念(均等和差别对待)。2、西方社会福利的理念1)宗教教义中的善行 ( Philanthropy ) 和慈善观念;2)自中世纪发展起来的济贫观念;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福利观念:福利国家和公民权。3、差异四、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与改革1、福利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 19451975 )1)现代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建立的历史背景2)福利国家战后的迅速发展)福利国家战后的迅速发展2、福利国家的危机与改革、福利国家的危机与改革3、福利国家的改革五、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转型与变革国企改革。住房改革。医疗改革。低保。农村养老保险。第八章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过程与方法第一节 社会

34、个案工作(Social Casework)主讲 库少雄一、定义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中一种主要的服务方法,在服务过程中,社会个案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维持一种面对面的或是一对一的专业关系,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及技巧协助案主处理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增进案主的社会福利。社会个案工作者案主;专业关系:面对面、一对一;方法: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目标(功能):二、特点特征个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基本信念个案工作的要领基本原则三、个案工作的历史发展四、社会个案工作主要理论及模式功能派的社会个案工作心理暨社会派的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派社会个案工作行为修正派社会个案工作5、“Ps模式”第二节 社会团体工作(Social

35、Group Work)一、定义社会团体工作简称团体工作,亦称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它通过团体动力过程和团体工作者的协助,使参与团体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成团体目标及社区发展,进而促进整体社会繁荣。”(林、徐p170)团体(或小组)工作是继个案工作之后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作方法,它在40年代被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NASW)接纳为一种专业工作方法,也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支柱之一。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治疗的观点运作的观点二、发展历史三、工作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交互模式发展模式折衷模式四、小组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小组的形成;第二

36、、小组的目的和详细目标;第三、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关系建立;第四、小组内的个体差异和优势;第五、小组动力学(成员之间的互动);第六、成员之间分享积极的人生经验;第七、资源动员和评估。五、团体工作本质发展的目标:提供社交和娱乐的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治疗的目标:矫治不恰当的人格、行为与态度,提供解决特定问题的信息和途径,恢复与发展个人的社会功能。社会行动:通过团体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社会团体工作就是通过专业的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创设需要的社会团体,并用专业知识与技术指导团体活动,以实现上述的部分和全部目标第三节 社区工作(Community Work)一、定义Kramer Family

37、Social Welfare; Family Welfare Service)的发展最早,历史最久。家庭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外来词,不同学者对它有不同的界定。家庭社会工作是政府和社会为改善家庭生活、完善家庭功能所实施的服务。(台湾:中国大百科, 社会学卷,作者:孟远,黄彩英。)家庭社会工作是由公私立的机构提供一连串的服务,以强化家庭生活及援助家庭成员适应社会上的问题为目的。(美国社会工作年鉴(1960)。)家庭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人员应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为增进家庭生活,扩大家庭功能,而对家庭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疗。(台湾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它是为家庭提供多种内容的社会服务,以

38、促进家庭关系的协调,强化家庭功能;帮助家庭成员健全本身机能,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与变化。(中国社会学名词解释)家庭社会工作是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的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主旨的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卢谋华在中国社会工作中认为,通常的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为促进家庭关系和睦,强化家庭功能和价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与变化,发挥良好社会功能而提供的多种内容的社会服务。马丽庄在家庭社会工作强化家庭介入法中说,家庭社会工作的整体目标在于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一已及社会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家庭社

39、会工作是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现代婚姻家庭体系中,为家庭提供支持,增强其动力,协助家庭成员处理所遇到的性、结婚和离婚、生育、抚养、赡养、家事管理等问题,增进家庭的福利,使家庭更好的尽责和发挥功能。(中国社会工作网)王思斌在社会工作概念中,指出应根据我国目前家庭变革的现状,以及我国已经形成的面向家庭的各种服务项目,对家庭社会工作有更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总结以上各种不同的界定,简单而言,家庭社会工作的核心内涵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会工作的方法为服务手段,以促进家庭功能正常运转和帮

40、助适应社会为目的的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领域。家庭社会工作的三个核心要素一是家庭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家庭整体。二是家庭社会工作的目标协助家庭正常运转。三是家庭社会工作的主体社会工作者。二、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演变1.欧美家庭社会工作的演变随着社会福利的分化,家庭福利工作开始把重点放在协助家庭成员适应角色,在这些方面帮助他们:(1)婚前的各种问题;(2)夫妇间的冲突;(3)亲子关系。美国的家庭社会工作由公立、私立的家庭服务局和家庭服务协会负责。目的:促进家庭关系协调,帮助家庭成员适应社会,强化家庭生活的积极功能,增进家庭成员人格的健全发展。内容:主要围绕因一时的特殊遭遇造成家庭成员角色混乱、贫困和社会资

41、源缺乏、家庭人际关系的缺陷等问题开展工作。方法:通过家庭个案工作来进行,并开展一些社区组织化活动,以改善整个家庭互动体系为目标的家庭联合治疗、家庭恳谈等。2台湾和香港的家庭社会工作台湾:香港:香港的社会工作职业已经成为一个有独特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专业方法技巧的专业,它的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越来越走向专业化。香港社会福利署于1958年成立,最早开设的服务就是家庭福利服务。包括七个方面:家庭福利服务;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社区服务;为犯罪和行为偏差人员提供的感化服务;社会救济。其中家庭福利服务依然是居于显而易见的受重视的位置。3. 内地的家庭社会工作(1)内地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42、家庭社会工作主要涉及婚姻咨询、家庭生活教育与培训、家庭生活服务、家庭救助、心理卫生服务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婚姻咨询。婚姻咨询是以婚姻卫生辅导与协助家庭福利、加强婚姻关系为核心。在咨询服务过程中,婚姻咨询可分为三种:婚前的、婚姻的和家庭的。第二,家庭教育与培训。第三,家庭生活服务。其一,支持女性就业,减轻现代女性的家务负担。同时,家事管理服务也为女性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其二,减少家庭冲突,提高生活质量。其三,协助抚养、照顾和教育儿童。第四,家庭救助。(2)大陆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与任务一、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3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是平等的关系。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

43、第十章第十章 社会工作教育和专业训练社会工作教育和专业训练主讲 张丽剑一、国际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背景1、1893年英国两年制的“慈善训练学校”(COS)2、1898年纽约为期6星期的夏季培训项目,后成为纽约慈善学院,1962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变为社会工作学院。3、二十世纪50、60年代社会工作教育的迅速发展硕士课程(Master of Social Work, MSW)博士课程(Doctor of Philosophy, PhD;Doctor of Social Work, DSW )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程计划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程计划1、专业教育的目标和课程设计的要求2、教育层次和课程计划3、专业课程的基本构成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1、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社会需要2、社会福利体制转变对专业社会工作的需求3、8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中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会工作职业化之间的关系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社会工作职业化之间的关系1、专业教育与实践的关系2、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五、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现状在新发展观指导下推进社会工作民政工作是中国社会工作的特色社会工作职业化现代社会管理的制度性要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目标助人的职业化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垃圾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