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修辞方法与练习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归类及练习认识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 如( 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 )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 喻词: 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
2、鸿鹄之志!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不要大锅饭。(“大锅饭 “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3、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 为扩大夸张)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
4、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满招损,谦受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7)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但这回却
5、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 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10)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加强情感,加强语气。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
6、子吗?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11)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例句:作文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 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二、常见关联词归类及练习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单句组合在一起,常常用一些关联词来连接。它们有以下几种类型。(1)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描写几种事物,或者几个方面说明同一种事情。(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在整个句子中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如: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常用关联词:又又
7、 一面 一面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也(2)承接关系:几个分句按一定顺序说下去,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小明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常用关联词:一就 于是首先然后 便才 接着(3)递进关系: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录。常用关联词:不仅而且 不但还连也 不但不反而何况 甚至(4)选择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说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并表示要从中选择一件。常见的关联词有:要么要么 不是就是是还是 或是或是 也许也许例句:面对困难,不是你战胜它,就是它战胜你。(5)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如:虽然天下着雨
8、,但是我们仍然坚持去学校。常用关系词: 尽管 还 虽然 但是 却 然而 (6)假设关系:一个或几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或几个分句说明这种假设会有的后果。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能去公园了。常用关联词: 如果 就 即使 也 要是 那么 (7)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面的分句表示产生的结果。如: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常用关系词: 只要 就 只有 才 无论 都 不管 也 (8)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原因或根据,另一个分句表示结果或推论。如:因为睡眠不足,所以他看起来很没精神。常用关系词: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之所以是因为(9)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
9、,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弃其余内容)常见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例句:我们与其在考试后后悔,不如考前就认真复习功课。三、修改符号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另外:1981 年 12 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 GBI一 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 22 种,常用的有以下 9 种。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
11、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离空号: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四、“的地得”的用法“的”用在名词前“得”用在副词形容词前“地”用在动词前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
12、下: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 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 “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 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
13、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五、怎样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能训练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这样的练习一般可按五步进行。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第五步,按排
14、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得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
15、列句子。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训练句子排列五步骤在语文练习中,常常要求将顺序错乱的段落(句子)排序,而小朋友往往出错较多。排列句子是对小朋友从句到段(篇)的过渡训练,能培养大家读写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李老师今天分五个步骤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排列句子的方法:一、粗读知大意。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如:谁做什么?谁怎么样?说了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
16、这样能使我们把握住排列时的总方向。二、细读找顺序。仔细地读几遍,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三、精读巧排列。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一)巧,就是找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二)巧,就是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 四、朗读细审定。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朗读几遍,边读边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它排列方法?五、品读活运用。最后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找出作者按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可根据这种方法来仿写,想想是否还有比这种
17、顺序来表达主要内容的其它更好的方法。这样将读与写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掌握排列句子的方法。练习排列句子一( )五名运动员像五颗出膛的子弹向前冲去。( )过了一会儿,我们班的王海落在后面了。( )在掌声中,王海终于获得了 100 米决赛的冠军。( )这时,我们拼命喊:“王海加油!王海加油!”( )“砰”的一声,发令枪响了.二( )同学们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 )啊!那时四年级的杨红,她冒着大雨把国旗降了下来。( )这时,我看见一个女同学飞快地朝操场东头奔去。( )第二天, 她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一天,老天爷一直阴着脸。( )红领巾在她胸前飘动,就像一束飘动的火苗。( )下午放学时,同学们正
18、在准备回家,天突然下起雨来六、小学语文句型转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先去掉反问词,再进行否定(加一个否定词或者减一个否定词使句子变通顺),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好。 即:反问句变陈述句,去掉问号,有加强反问的语气词去掉,在变换后的陈述句中适当的地方必须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反问句意思一致。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反问句改陈述句习题: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9、2.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8.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登上高峰。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9.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1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二、陈述句变反问句: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
20、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即: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比如:“你应该去看他。”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习题: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6.犯了错误旦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9.
21、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三、否定句变反问句: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比如:“他不应该看她。”变为“难道他应该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应该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反问句是对一个肯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方法二:第一步:去 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 “难道吗?怎么呢?”第二步:改 即把“?”号改成“。”号第三步:反 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第四步:查 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一样。四、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
22、义的句子。例如“不不“、“没有不“ 、“非不“等。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例如:他不敢不去。(强烈)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强烈)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强烈)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强烈)他不会不同情我的。(委婉)没有什么不可以。(委婉)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例如:他的话不无道理。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可以改为
23、1 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2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练习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6、这是伟大的奇观。7、你应该知道这件事。8、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9、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双重否定句是指两次使用否定次,从而突出肯定的意思。直述句改转换句三个人称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 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 “我”、“
24、我们” 、“我的” 、 “我们的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 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 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 他、他的、他们、他们的” 等。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人称的变化: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5、。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如: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 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 改:周总理对何其
26、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 例子: 这其实是要看前面的说话对象。例如(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例(1)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我”。因此,此句应改为: 妈妈对我说,今天她要开会,我自己做饭吃。例(2)中叙述中的“你”是指前面提示语中的“小明”。因此,此句应改为: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小明(他)冤枉了小红。七、积累本上的内容一 名人名言或者谚语:(各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1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粮食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团结就是力量的
27、谚语:1 众人拾柴火焰高。2 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 关于爱护花草的广告语:A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B 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C 小草给我一片绿,我给小草一份爱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广告语:A 爱惜别人、珍惜自己请勿吸烟B 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请勿吸烟给母校设计的广告语:A 崇德、尚文、厚积、薄发,点点滴滴,成就你我! B 放飞理想 实现梦想,星在这里闪耀,人生从这里起步 C.家校互动,共创东光! 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 二 古诗积累:1 送别诗 :1 赠汪伦-唐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2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
28、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 春 咏柳 -朝代: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 夏、 小池-诗人:杨万里 朝代:南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4 秋、 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5 冬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6 传统节日 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7 边塞诗: 出
29、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8 花: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9 山水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10 儿童 1 所见 - 【清】 袁 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4牧童- 【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5宿新市徐公店-
30、【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8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11 珍惜粮食的诗句: 悯 农 -李 绅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 粒 粒 皆 辛 苦 。12 思乡的诗句: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
31、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3 爱国的诗句: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三 语积累:(一)描写季节的成语:1 春:柳暗花明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2 夏: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炎炎夏日3 秋: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盈盈秋水 叶落知秋4 冬 :寒冬腊月 银装素裹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二)描写天气的词语:1 晴:风和日丽 晴空万里 月朗星稀 碧空万里2 雨:暴风骤雨 大雨如注 细雨和风 细雨和风3 雪:冰天雪地 大雪纷飞 鹅毛大雪 白雪皑皑(三)描写美丽景物:山清水秀 风景如
32、画 桃红柳绿春暖花开 (四)关于动物的成语: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 顺手牵羊 人怕出名猪怕壮四 反义词1 2 为反义词的词语:阴晴圆缺 生死存亡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3 4 为反义词的词语:颠倒黑白 无足轻重 举足轻重 礼尚往来13 为反义词的词语:左顾右盼 东张西望 大材小用 内忧外患 2 4 为反义词的词语:七上八下 舍生忘死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近义词2 4 为近义词的词语:旁敲侧击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胡言乱语 1 3 为近义词的词语:改朝换代 道听途说 欢天喜地 救死扶伤五、词式训练:ABAB 打扫打扫 溜达溜
33、达 打扮打扮 清醒清醒 搅和搅和 休息休息ABAC: 无拘无束 有声有色 自吹自擂 作威作福AABB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影影绰绰 密密麻麻 朝朝暮暮 日日夜夜 风风雨雨 风风火火 堂堂正正 偷偷摸摸 AABC :芸芸众生 咄咄逼人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源源不绝 姗姗来迟ABCC :头头是道 彬彬有礼 比比皆是 洋洋得意ABB : 沉甸甸 绿油油 笑嘻嘻 香喷喷AAB : 哈哈笑 冰冰凉 晶晶亮 飘飘然六、 成语分类人物品质: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不屈不挠人物神态: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漫不经心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学习
34、的: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谦虚的:不骄不躁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虚怀若谷骄傲的成语:班门弄斧 目中无人 妄自尊大 目空一切人的语言的成语: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高谈阔论人心理活动的成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七上八下人的容貌或体态的成语: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描写说的成语: 直言不讳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闲言碎语含有“水” 字的成语 : 水平如镜 高山流水 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含有“云” 字的成语 :九霄云外 腾云驾雾 风云变幻 行云流水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
35、不息 纷至沓来表示稀少的成语:不可多得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描写颜色的成语: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描写友情的成语: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描写花的成语:万紫千红 春暖花开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数字成语:一唱一和 一呼百应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言两语 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七颠八倒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十马九稳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千变万化 万水千山 万无一失给动物安家:猪圈 鸟巢 蛇洞 龙潭 虎穴 兔窝 牛棚 鸡笼 马厩 蚁巢 狗窝三字俗语类(变色龙)立场不稳,见
36、风使舵的人。(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七、根据书籍名称说出有关词语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赔了夫人又折兵 舌战群儒红楼梦 刘姥姥进大观圆 林黛玉葬花西游记 西天取经 猪八戒大闹高老庄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水浒 逼上梁山; 林冲棒打洪教头; 劫取生辰纲; 武松打虎武大郎卖烧饼; 三碗不过景阳岗近义成
37、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博古通今博古知今东倒西歪东扶西倒; 不名一钱一贫如洗反义成语爱财如命挥金如土 异口同声众说纷纭 爱不释手弃若敝屐 半途而废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粗枝大叶 博古通今坐井观天高瞻远瞩鼠目寸光 寂然无声鸦雀无声成语之最(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 (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 (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 (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 (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 (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 (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 (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