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高考化学二模试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刻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3%5%的 NaHCO3 溶液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将鼻子凑近药品2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H 2O 分解为 H2 与 O2 时放出热量B生成 1mol H2O 时吸收热量 245kJC氢气
2、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D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3把 1mol 甲烷和 4mol 氯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到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后,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黄绿色逐渐消失 试管壁上有油珠 试管内水面上升 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4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B电解质溶液通电时,电解质才能发生电离C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D难溶物质肯定不是电解质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A 气体、2 mol B 气体和 1 mol C
3、气体,发生 A+2 Bn C 的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此时 C 的物质的量是开始时的 2.4 倍,且增大压强会使 A 的转化率增大;升高平衡体系温度,再达平衡后体系中 C 的体积分数为 13%,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2B第一次达平衡时,反应消耗的 A 为 0.7 molC充入氮气后,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D正反应放热6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溶液质量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生成,杠杆不平衡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
4、蓝色变浅,杠杆右边下沉C反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D右边球上出现红色,左边溶液的碱性增强7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有 NO、CO 2、NO 2、NH 3、N 2 中的几种,将 100mL 气体甲经过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ANH 3、NO 2、N 2 BNH 3、NO、CO 2 CNH 3、NO 2、CO 2 DNO 、CO 2、N 28已知常温下:K SP (AgCl )=1.8 1010 mol2L2,K SP (Ag 2CrO4)=1.910 12 mol2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 在饱和 NaCl 溶液中的 KSP 比在
5、纯水中的 KSP 小B向 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 NaBr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 KSP (AgCl)K SP (AgBr)C将 0.001 molL1 的 AgNO3 溶液滴入 0.001 molL1 的 KCl 和 0.001 molL1 的 K2CrO4 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 沉淀D向 AgCl 的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沉淀溶解,说明 AgCl 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二、第卷(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9有 A、B、C、D、E 5 种短周期元素,A 与 B 可形成 BA 型化合物,且 A 元素是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金属 B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
6、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 8;C 元素有 3 种同位素C1、C 2、C 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 C1,C 3 原子的质量数是 C1 的 3 倍,C 2 原子的质量数是 C1 的 2 倍;D 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 4(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A ,B ,C ,D ,E (2)写出 C1、C 2、C 3 三种原子的符号:C 1 ,C 2 ,C 3 (3)E 2的结构示意图为 (4)A 与 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最常见的 E 原子与 C2 形成的分子中含 个中子10在宏观微观 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
7、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 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2)将 C 归为化合物,将 D 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 A 物质和生成的 C 物质的质量比为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 11已知:A、B、D 为中学常见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丙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8、的无色气体;丁是一种高能燃料,其组成元素与丙相同,1mol 丁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数目比为 1:2,且含有 18mol 电子;戊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具有净水作用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单质 B 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戊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丙中所包含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反应中,0.5mol NaClO 参加反应时,转移 1mol 电子,其化学方程式为: (6)一定条件下,A 与 TiO2、C(石墨)反应只生成乙和碳化钛(Ti
9、C ) ,二者均为某些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已知,该反应生成 1mol 乙时放出 536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2结晶玫瑰是一种常用的香料,具有玫瑰花香反应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E 的结构简式为 (2)上述反应 1、2、3、4 中不涉及的反应类型有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取代反应 D消去反应 E水解反应(3)写出反应 4 的化学方程式 (4)符合下列条件的 D 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A与 FeCl3 反应显紫色 B苯环上有 2 种 H(5)合成 D 的另一种方法:物质 F(C 7H6O)与氯仿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已知 F 分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 个峰,
10、峰面积之比 2:2:1:1,F 的结构简式为 ,F 与氯仿合成 D 的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 2 分子 F 在 KCN 存在下可通过授受 H 反应生成安息香 ,请写出上述反应方程式 2016 年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刻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3%5%的 NaHCO3 溶液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
11、品的气味都不能将鼻子凑近药品【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分析】A、浓硫酸稀释放热;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试管的加热不用垫石棉网;D、无论药品有没有毒,均不能将鼻孔凑近药品来闻【解答】解:A、浓硫酸稀释放热,故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刻用大量的水冲洗会造成对皮肤的二次伤害,故应先将浓硫酸用抹布抹去,然后再用水稀释,故 A 错误;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志,从而注意取用的事项,故 B 正确;C、试管的加热不用垫石棉网,故玻璃仪器的加热不一定要垫石棉网,故 C 错误;D、无论药品有没有毒,均不能将鼻孔凑近药品来闻,故闻化学药品的气
12、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 D 正确故选 AC2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H 2O 分解为 H2 与 O2 时放出热量B生成 1mol H2O 时吸收热量 245kJC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D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上图表示了 1mol 氢气和 0.5mol 氧气反应生成 1mol 水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H=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据此解答【解答】解:A、H=反应物键能和 生成物键能和=436KJ/mol+249KJ/mol930KJ/mol
13、=245KJ/mol ,反应放热,所以水分解吸热,故 A 错误;B、据 A 分析,生成 1mol 水时放出 245KJ 的热量,故 B 错误;C、反应放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故 C 错误;D、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故 D 正确;故选 D3把 1mol 甲烷和 4mol 氯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充入到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里,放在光亮处,一段时间后,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黄绿色逐渐消失 试管壁上有油珠 试管内水面上升 水槽内有少量晶体析出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考点】甲烷的化学性质【分析】甲烷可以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均是油状的液
14、体,一氯甲烷是气体,生成的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其中的有机产物均难溶于水,生成的产物均无色,试管中气体颜色会变浅,据此判断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现象为气体颜色变浅,有油状小液滴生成,打开试管塞试管口有白雾,氯化氢溶于水后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氯化氢溶于水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导致氯化钠固体析出【解答】解: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无色气体,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氯化物,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故正确;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都是液态有机物,所以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故正确;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水进入试管,故正确;氯化氢溶于水后溶
15、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导致氯化钠固体析出,故正确;故选 D4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B电解质溶液通电时,电解质才能发生电离C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D难溶物质肯定不是电解质【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解答】解:A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故 A 错误;B电解质溶于水后,在水溶液中自发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能导电,与是否通电无关,
16、故 B 错误;C有些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但本身不能电离,这些化合物本身并不属于电解质,如CO2、SO 2、SO 3、NH 3 等,故 C 正确;D一种物质是否为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只与电离程度有关某些化合物如 BaSO4、AgCl 等,虽然溶解度很小,但由于其溶于水的部分可以完全电离,所以这些物质都是电解质故 D 错误,故选 C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A 气体、2 mol B 气体和 1 mol C 气体,发生 A+2 Bn C 的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此时 C 的物质的量是开始时的 2.4 倍,且增大压强会使 A 的转化率增大;升高平衡体系温度,再达平衡后体系
17、中 C 的体积分数为 13%,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2B第一次达平衡时,反应消耗的 A 为 0.7 molC充入氮气后,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D正反应放热【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增大压强会使 A 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 n1+2=3;达到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是开始时的 2.4 倍,则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为 1mol2.4=2.4mol,即平衡时生成 1.4molC,n=1 时消耗 A 的物质的量为 1.4mol1mol,不可能,结合 n3 可知 n 只能为 2,该反应为 A+2 B2C,利用差量法计算
18、出原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根据升温后 C 的体积分数变化判断反应热,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A增大压强 A 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 n1+2=3;达到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是开始时的 2.4 倍,则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为1mol2.4=2.4mol,即平衡时生成 1.4molC,n=1 时消耗 A 的物质的量为 1.4mol1mol,不可能,结合n3 可知 n 只能为 2,故 A 正确;B第一次达平衡时生成 1.4molC,根据反应 A+2 B2C 可知反应消耗的 A 为:1.4mol =0.7 mol,故 B正确;C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氮
19、气后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化学平衡都不变,故 C 错误;D第一次平衡时 C 的物质的量为 2.4mol,反应生成了 1.4molC,则A+2 B2Cn1 2 2 11.4mol 0.7mol,则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2mol+1mol0.7mol=3.3mol,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分数=气体物质的量分数,则 C 的体积分数= 100%72.7% ,升高平衡体系温度,再达平衡后体系中 C 的体积分数为13%72.7%,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C6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溶液质量相等的
20、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生成,杠杆不平衡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杠杆右边下沉C反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D右边球上出现红色,左边溶液的碱性增强【考点】铝的化学性质【分析】左烧杯中的铝球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AlO2 和 H2,有气泡冒出,质量减小,没有沉淀生成,溶液仍为澄清,消耗了 NaOH,溶液的碱性减弱;右烧杯中铁球与 CuSO4 溶液反应生成 FeSO4 和 Cu,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质量增加,溶液中 Cu2+减少,溶液蓝色变浅,据此分析选项【解答】解
21、:A左烧杯中发生 2Al+2NaOH+2H2O=2NaAlO2+3H2,不生成沉淀,故 A 错误;B左烧杯中发生 2Al+2NaOH+2H2O=2NaAlO2+3H2,右烧杯中发生 Fe+CuSO4=Cu+FeSO4,观察到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而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由反应可知左烧杯中 Al 的质量变小,右烧杯中 Fe 球上生成 Cu 质量变大,杠杆右边下沉,故 B 正确;C由选项 B 的分析可知,反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不能平衡,故 C 错误;D右边球上生成 Cu,则出现红色,而左边溶液中消耗 NaOH,则 c(OH )减小,碱性减弱,故 D 错误;故选 B7无色的混
22、合气体甲中可能含有 NO、CO 2、NO 2、NH 3、N 2 中的几种,将 100mL 气体甲经过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ANH 3、NO 2、N 2 BNH 3、NO、CO 2 CNH 3、NO 2、CO 2 DNO 、CO 2、N 2【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氨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氮气不溶于水【解答】解: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一定不存在,甲气体经过足量的浓硫酸,溢出
23、剩余气体 80毫升,说明一定有 NH3 存在,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 NO、CO 2,排水法收集气体,广口瓶被上升的水注满,说明没有 N2故选 B8已知常温下:K SP (AgCl )=1.8 1010 mol2L2,K SP (Ag 2CrO4)=1.910 12 mol2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gCl 在饱和 NaCl 溶液中的 KSP 比在纯水中的 KSP 小B向 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 NaBr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 KSP (AgCl)K SP (Ag
24、Br)C将 0.001 molL1 的 AgNO3 溶液滴入 0.001 molL1 的 KCl 和 0.001 molL1 的 K2CrO4 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 沉淀D向 AgCl 的悬浊液中滴加浓氨水,沉淀溶解,说明 AgCl 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分析】AK SP 只于温度有关; B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容易发生;CQc 与 KSP 差别越大,越容易生成沉淀;D银离子与氨水生成氢氧化二氨合银【解答】解:AK SP 只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无关故 A 错误; B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容易发生,向 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 Na
25、Br 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说明 KSP(AgCl)K SP(AgBr) 故 B 错误;C在 AgCl 饱和溶液中,Qc(AgCl)=c(Ag +) c(Cl )=0.001molL10.001molL1=1106mol2L21.810 10mol2L2,在 Ag2CrO4 饱和溶液中,Qc(Ag 2CrO4)=c(Ag +) 2c(CrO 42)=0.001molL10.001molL10.001molL1=1109mol3L31.910 12mol3L3,所以均会产生沉淀,但以 AgCl 沉淀为主在 AgCl 饱和溶液中,故 C 错误;D银离子与氨水生成氢氧化二氨合银,使平衡向右移动
26、故 D 正确故选 D二、第卷(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9有 A、B、C、D、E 5 种短周期元素,A 与 B 可形成 BA 型化合物,且 A 元素是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金属 B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 8;C 元素有 3 种同位素C1、C 2、C 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 C1,C 3 原子的质量数是 C1 的 3 倍,C 2 原子的质量数是 C1 的 2 倍;D 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 4(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A F ,B Na ,C H ,D N
27、 ,E O (2)写出 C1、C 2、C 3 三种原子的符号:C 1 H ,C 2 H ,C 3 H (3)E 2的结构示意图为 (4)A 与 B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F ,最常见的 E 原子与 C2 形成的分子中含 10 个中子【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即 A 为 F;A 与 B 可形成 BA 型化合物,金属 B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 8 个,且B 能形成+1 价离子,则 B 为 Na 元素;C 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C1、C 2、C 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 C1,C 3 原子
28、的质量数是 C1 的 3 倍,C 2 原子的质量数是 C1 的 2 倍,故 C 是 H 元素;D 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强酸,即 D 为 N 元素;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 4 个,其次外层含有 6 个电子,则 E 为 O 元素【解答】解:(1)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即 A 为 F;A 与 B 可形成 BA 型化合物,金属 B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它前一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多 8 个,且 B 能形成+1 价离子,则 B 为 Na 元素;C 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C1、C 2、C 3,自然界里含量最多的是 C1
29、,C 3 原子的质量数是 C1 的 3 倍,C 2 原子的质量数是 C1 的 2 倍,故 C 是 H 元素;D 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而其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强酸,即 D 为 N 元素;E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 4 个,其次外层含有 6 个电子,则 E 为 O 元素,根据分析可知:A 为 F 元素、B 为 Na 元素、C 为 H 元素、D 为 N 元素、E 为 O 元素,故答案为:F;Na ;H;N;O;(2)C 为 H 元素,则 C1、C 2、C 3 三种原子分别为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11H、 H、 H,故答案为:11H; H; H;(3)E 为 O 元素,E 2离子为
30、氧离子,核电荷数为 8,最外层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4)A 为 F 元素、 B 为 Na 元素,A 与 B 形成的化合物为氟化钠,且化学式为 NaF;C 为 H 元素、E 为 O 元素,最常见的 E 原子与 C2 形成的分子为水,该水分子中含有 10 个中子,故答案为:NaF;1010在宏观微观 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如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A、B、C 三种物
31、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 都含有氧元素 (2)将 C 归为化合物,将 D 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和 1 个碳原子构成的,氮气分子是由 2 个氮原子构成的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2CO+2NO N2+2CO2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 A 物质和生成的 C 物质的质量比为 15:22 (4)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根据含有元素分析判断;(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3)同一化学
32、反应中,分子数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同一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之积的比;(4)根据元素守恒、质量守恒分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及图示可知:A 为 NO、B 为 CO、C 为 CO2、D 为 N2,(1)根据 A、B、C 含有元素种类知,这三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所以都属于氧化物,可以归为一类,故答案为:都含有氧元素;(2)C 为 CO2,D 为 N2,二氧化碳含有两种元素,氮气含有一种元素,所以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氮气是单质,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和 1 个碳原子构成的,氮气分子是由 2 个氮原子构成的;(3)同一化学反应中,分子数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33、,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A 为 NO、C 为 CO2,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 A 物质和生成的 C 物质的质量比=2(14+16):2(12+216)=15:22,故答案为:2CO+2NO N2+2CO2;15:22;(4)根据图知,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混合物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11已知:A、B、D 为中学常见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丙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丁是一种高能燃料,其组成元素与丙相同,1mol 丁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数目比为 1:2,且
34、含有 18mol 电子;戊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具有净水作用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1)单质 B 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 2 周期,第 VA 族 (2)戊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OH) 3 Al2O3+3H2O (3)丙中所包含的化学键类型有 b (填字母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2+3H2 2NH3 (5)反应中,0.5mol NaClO 参加反应时,转移 1mol 电子,其化学方程式为: 2NH 3+NaClON2H4+NaCl+H2O (6)一定条件下,A
35、 与 TiO2、C(石墨)反应只生成乙和碳化钛(TiC ) ,二者均为某些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已知,该反应生成 1mol 乙时放出 536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4Al(s)+3TiO 2(s)+3C(s,石墨) 2Al 2O3(s)+3TiC(s)H= 1072 kJ/mol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分析】A、B、D 为中学常见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则丙为 NH3;丁是一种高能燃料,其组成元素与丙相同, 1mol 丁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数目比为 1:2,且含有 18mol 电子,则丁为 N2H4;戊是一种难溶于水的
36、白色胶状物质,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具有净水作用,则戊为 Al(OH ) 3;结合转化关系图可知,乙为氧化铝,A 为 Al;B 为 N2,甲为氮化铝,D 为 H2,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解答】解:A、B、D 为中学常见的单质,甲、乙、丙、丁、戊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是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则丙为 NH3;丁是一种高能燃料,其组成元素与丙相同, 1mol 丁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数目比为 1:2,且含有 18mol 电子,则丁为 N2H4;戊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具有净水作用,则戊为 Al(OH ) 3;结合转化关系
37、图可知,乙为氧化铝,A 为 Al;B 为 N2,甲为氮化铝,D 为 H2,(1)组成 B 的元素为 N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2 周期第A 族,故答案为:第 2 周期,第 VA 族;(2)戊为 Al(OH) 3,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方程式为 2Al(OH ) 3 Al2O3+3H2O,故答案为:2Al(OH) 3 Al2O3+3H2O;(3)丙是氨气,氨气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b;(4)反应为合成氨的反应,方程式为 N2+3H2 2NH3,故答案为:N 2+3H2 2NH3;(5)反应为氨气与 NaClO 的反应,0.5molNaClO 参加反应时,转移 1mol 电子,则 Cl 元素由+1 价降低为1 价,该反应生成 NaCl,同时生成 N2H4 和水,则该反应为 2NH3+NaClON 2H4+NaCl+H2O,故答案为:2NH 3+NaClON 2H4+NaCl+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