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概括段落大意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抓“段眼” 。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段眼作为一段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概括能力,也便于概括段落的内容,或直接用中心句,或对中心句稍加整理即可。就结构而言,中心句一般用在段首,个别的用在段中,少数的到段尾才抖搂。如苏州园林的第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
2、,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只要抓住首句这个中心句就可以了。二、抓占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紧紧围绕这些来写的,抓住他们,概括段落内容就较容易了。如:“他就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来。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的肌肉产生一种细腻的光泽。老人的手指活泼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 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他欣然微笑,有时他眉头紧皱,有时捏一点泥
3、,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抓掉一些。 ”这段文字中占中心位置的是“他” ,全段都是围绕“他”写的。对这样写人的段落可按“谁怎样干什么”来概括。该段可概括为“他聚精会神地塑像” 。三、抓上下文联系。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小结。在概括上有领起段或下有总结段的段落时,可联系上下文借助这些领起段或概括作用的段落来概括。如北京立交桥的段回忆了未建立交桥时的交通状况,举出了久困车上、憋不住尿、民警轮下殉职的例子。第段对上段做了形象地总结:“这种路口堵塞现象,人们给起了个生动的名字:动脉栓塞 ”。据此可将段文字的意思概括为:北京未建立
4、交桥时路口的堵塞现象非常严重。四、归纳。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类段落内容可通过归纳,概括出所写人或事物的共同点,也就概括出段落内容了。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书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本段写了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从卑微经过艰苦磨练而达显贵。所以段意可概括为: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艰苦磨练。概括段落大意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总结中心思想的前提。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方法:一、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如给颜黎民的信中第一大段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讲
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是不大好的;第二层讲只看文学书,也不好;第三层讲像世界旅行记和纪录电影都可以看。这样综合三层的意思,段意可以概括为:鲁迅先生告诉颜黎民应该怎样读书。二、摘引法。就是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三、取主法。就是第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取重要的一层作为段落大意。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写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我”对伯父鲁迅先生的认识;第二层写鲁迅先生逝世后,人民群众沉痛悼念的感人场面;第三层写“我”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联系全文我们可以确定第二层的意思是主要的,段意概括为:鲁迅先生逝世后,人民群众深切怀念他。四、标题法。就是用加小标
6、题的方法进行概括。如将相和可把“完璧归赵” 、 “渑池相会” 、 “负荆请罪”这几个小标题概括为段意。五、合并法。就是把一段的几层意思合并起来进行概括。如桂林山水的第二段第一句用“大海” 、 “西湖”相比,突出漓江的“水” ;接着分别写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最后一句进一步强调漓江水“静”的特点。这样就可合并成: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这对我们提高读、写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可以视不同情况采用以下方法概括段意:一、中心句概括法有的段落开头有总起句,有的末尾有总结句,有的段落中间有承上启下的
7、过渡句,我们把它们称作“中心句” 。可以直接用它们作为段意。但有的还需要稍改一下。这些句子大家已屡见不鲜,不必赘述了。二、取主舍次法这种方法是从一段的几层意思中,选取其中的主要意思来概括段意,而舍去次要的内容。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第三大段,讲了这样几件事:雨来的爸爸和妈妈都为打鬼子的事出门去了,雨来在炕上念书;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被鬼子抓住了。这里最主要的事是件是寸来掩护交通员,所以可用这一点作为这一段的段落大意,其余的就可以略去了。三、层意相加法如果一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分不清主次,就必须把并列的几层意思相加起来作为段意。就是我们所说的加一加。大家听得头皮发麻了吧,没关系,多读、
8、多练,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概括段落大意的。加法 如果一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分不清主次,就必须把并列的几层意思相加起来作为段意。就是我们所说的加一加。大家听得头皮发麻了吧,没关系,多读、多练,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概括段落大意的。老师 如何准确的概括文章中心和段落大意呢?答:概括文章中心: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概括出中心思想,才真正地读懂了一篇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维能力,煅炼语言概括能力。那么,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一边
9、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从而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中心思想。 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点要求:1. 确切。即能准确、恰当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2. 完整。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遗漏地表达出来。 3. 简洁。即在确切、完整的前提下,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来表达。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 、 伟大的友谊
10、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 摘句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 一夜的工作一文结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 “啊!闰土的
11、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
12、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同学们读后会产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中心思想也就十分明确了。 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意义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所以概括段意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合并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
13、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具体的方法是: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2、连词法。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连词法就是连接重点词语,归纳段意的方法。用连词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句子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3、归并法。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
14、。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一)划分段落。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思路以及文中各个自然段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读懂全文,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常常需要顺着作者的思路,给文章划分段落。常见的划分段落的方法有: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按时间的推移分段、按空间位置的转移分段、按不同内容分段、按文章的写法分段等。一般来说,正确地给文章分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15、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记叙文常常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记叙的,因此,就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例如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先写泸定桥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然后写红军与敌人抢时间,赶在敌人援军之前到泸定桥;接着写红军夺下泸定桥;最后写红军通过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课文围绕飞夺泸定桥这件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因而可以把文章分为上面这么四大段。2、按照时间的推移划分。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凡按时间顺序写的,都有表示时间的短语。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将全文分成四段。但从时间这条线索,也比较好划分。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这次战斗的目的;接着写天还没亮的情景;然后写中午发生的
16、情况;最后写黄昏时候,我军把敌人全部歼灭的情况。因此,按时间的推移,可以把文章分为四段。文中有明显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可以帮助我们划分段落。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或短语)是:“天还没亮” “中午的时候” “黄昏时候” 。还有许多写景的文章也是按时间的推移描述的。如观潮一课先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按照时间的推移全文可分为四段。又如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先写下雪前天气的变化;再描写下雪时的景色;然后写雪后的景象;最后写作者的联想。可以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这样的顺序把课文分为四段。再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
17、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因此,也可按时间的推移划分段落。3、按空间的位置的变化分段。这种按照空间位置的变化划分的方法适合于地点、场景变化为线索的游记、参观访问记等文章。如长城这篇课文,先写远看长城的样子,接着写近看长城的构造,又写站在长城上看到长城样子及作者的联想,最后是作者对长城的赞美。按照观察点的不同可以把文章分为四段。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第 1 自然段交代了游洞的时间和目的,然后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来记叙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因此,按地点位置的变化可将本文分作六大段。4、按内容不同分段。这种按内容来分段的方法适合于通过几件事来写一个人或说
18、明一个问题的文章。例如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赞扬了廉颇和蔺相如的美好品质。文章可按三个小故事划分段落。又如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全文共 6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写大海的景色;第 2 自然段写海边早晨的景象;第 3 自然段写沙滩上的贝壳和捕鱼船队的归来。这 3 个自然段从三方面描写了海滨的美丽景色,因此,归为一段。第 4 自然段写小城庭院的树多,第 5 自然段写小城的公园美,第 6 自然段写小城的街道美。这 3 个自然段从三方面描写小城的美丽景色,因此,也归为一段。按照不同的内容分段,这篇课文可分为两段。5、按文章特定的结构分段。有的文章的
19、结构很清楚。如用“总分”结构写的一般可分为三段或两段。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法:第 1 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写了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 2、3 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第 4 自然段总起来描写桂林的山水。因此,按总分总的方法可将全文分为三段。又如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也是采用的“总分总”的写法:课文先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建立在共产主义事业之上的,然后分别讲恩格斯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帮助马克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亲密合作,最后总结全文,讲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因此,按照写法可以分为四段:开头总起为一段,中间的分写为第二、三段
20、,最后的总结部分为第四段。还有的文章是以回忆式、倒叙式结构写的,例如灯光 ,一般可分为三段或两段;还有的如作者已经在写文章时分好了段落,用一、二、三表示,比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还有的用小标题表示,或者空行表示,比如夜莺的歌声 ,这类文章实际上已经分好段落。以上所讲的分段方法不可生搬硬套,要结合课文,灵活运用。有时同一篇文章可用不同的方法分段。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既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又可以按时间的推移分段。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被捕前被捕法庭上被害以后)给课文分段,也可以按时间的推移(那年春天可怕的一天十几天过去了28 日黄昏)给课文分段。划分段落时
21、还要注意如下事项:一是有些文章自然段不多,或四、五段,或七、八段,自然段很整齐,这样的文章我们可采取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先罗列出来,然后把相同内容的自然段合并的方法来分段。例如太阳一课,全文共有 8 个自然段:第 1 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第 2 自然段讲太阳很大。第 3 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第 4 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第 5、6 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第 7 自然段讲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第 8 自然段总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通过分析各自然段的段意,发现 1 至 3 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讲了太阳一个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合并为一段。段意:太阳离我们很
22、远,它很大、很热。4 至 8 自然段都从不同的角度讲了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因此,也合并为一段,段意取第 4 自然段承上启下句的后半句: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有些文章,自然段多而碎,不可能用上述方法分段,我们可以用找出作者思路的方法,或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例如苦柚一课就属于这种情况,无法用“内容合并法”分段。通过读全文我们发现作者是按“思柚买柚启示”这样的顺序记叙故事的。因此,按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段,本文可以分为三段。三是有些文章中心事件非常突出,从哪里开始到哪里截止写了一件完整的事,我们可以采取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先将中心段提出,然后再将中心段前后分段。例如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从题目
23、可以看出这篇课文的中心事件是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的。我们先找出记叙周总理一夜工作情况的段落(第 2至 6 自然段) ,然后再分析其余的段落。第 1 自然段写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第 7、8 自然段写作者在回来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因此,本文可以分为三段。四是在分段时,注意开头句和结尾句,过渡段和过渡句,这些对分段有一定的作用。例如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的第 4 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这是一个过渡段,在全文起承上启下作用,从上面的生活关心,引出下面事业上的合作。因此,根据这个过渡句我们可以给文章划分段落。
24、过渡句承上部分所写的内容可划分为一段即:“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帮助马克思。 ”启下部分所写的内容划分为一段即:“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过渡段一般与启下部分的段落为一段。这样一划分就剩下了开头一个自然段和结尾一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各成一段,很明显,这篇课文可分为四段。又如古井这篇课文的结尾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这个结尾句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从结尾句我们知道全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第 2 自然段) ;二是古井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第 3至 5 自然段) 。剩
25、下的文章首尾两处自然段可以各成一段,很明显这篇课文分为四段。(二)概括段落大意。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有助于我们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真正读懂文章,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段落大意,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概括段意的具体方法。1、摘句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些句子,一般可以从总分结构的段落、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和段内有过渡句的段落中选出。例如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第二大段: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
26、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到大狮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早就数清了,总共 485 只。“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这句话是这一段的小结句,总结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作为这一段的段意。又如詹天佑一文的第一大段: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这段要介绍的主要内容,因
27、而可作为这一段的段意。2、合并归纳法。有时,一个段落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很难分辨主次,概括段意时,就必须把几个并列的意思合并起来进行概括。例如鲸这篇课文第四段(包括 4 至 7 自然段)共有四层,分别从鲸的食物、呼吸、睡觉、生长等四个方面介绍鲸,这些都属鲸的生活习性。因此,把这四小段合并起来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3、取主舍次法。因为段意要求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所以就得取主要内容舍去次要内容。例如少年闰土一课中的第三段: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
28、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这一段写了两层意思:第 1 层讲我和闰土见面时的情形;第 2 层讲闰土来到城里的感受。概括段意时,只取最主要的内容:我和闰土见面时的情形。4、提问整理法。一个段落总有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在阅读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思考,找出作者要叙述的主要意思和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然后把它们整理成段落大意。例如小珊迪的第二段: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男孩要见我
29、。小孩被带进来,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对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 4 个便士。 ”小男孩说, “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 7 个便士也不知哪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时可先问:这段写谁?干什么?(小珊迪的弟弟给“我”送找回的零钱。 )再出问题:小珊迪为什么要弟弟来送钱呢?(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 )然后整理答案,归纳为: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他派弟弟给“我”送找回的零钱。这种归纳段意的
30、方法常提出的问题有:“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等等。5、列小标题法。列小标题的方法也有两种:一是摘录法,就是从一段文章中摘录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浓缩法,即把段落大意浓缩成小标题。列小标题的角度:列标题可以从文章内容的角度考虑,可以从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意义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时间或地点的角度去编列等等。究竟从什么角度去列标题,应该从每篇文章的实际情况出发;怎样列最容易使小标题贴切、简要、醒目,就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列,但是在一篇文章中列小标题的角度尽可能要一致。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用摘录法可以概括出如下小标题: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水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小英雄雨
31、来用浓缩法可以列出下列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与鬼子做斗争河沿上的枪声雨来没有死以上两种列标题的方法都是从内容的角度去考虑的。又如第一场雪一文,从时间的角度列小标题比较合适,小标题为:雪前雪中雪后联想总之,段落大意是指段的主要意思。一篇文章通过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可以使我们了解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文章的思路是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一般地说,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的,要抓住重点句来归纳段意;几个自然段合起来成一段的,要舍弃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的要求有八个字,就是:明确、完整、简要、通顺。“明确”是指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这段主要写什么。“完整”是指该概括的要点不能遗漏。“简要”是指语句要简洁,做到言简意明。“通顺”是指语句要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