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教案及反思 林广玉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判定直线平行的第二种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并明白每一步的理由。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1、我们所学习过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1、平行定义2、两条直线都与第三
2、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也平行。a b,a c bc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2、教师投影给出两条直线 AB、CD,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是否平行。C 1 DA 2 B找学生回答。不少学生知道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最简便有效地方法就是用一条直线去截这两条直线,找出一组同位角,测量这组同位角的度数,如果度数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否则不平行。从而,复习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检验:如图, 1=70,2=110,直线 m 与直线 n 平行吗?说明理由.m n2 3 1 l(二)创设情境你能说出木工师傅用图中这种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教室里上、下、左、右
3、有很多物体的对边看似平行,你能利用所学知识来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吗?3142师:那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判断课桌的两条对边是否平行。怎么来判断呢?任意画一条截线(一定注意要用铅笔画截线) 。画截线后,你找到同位角了吗?只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所以不能利用同位角相等来判断两直线平行,只可以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直线平行的其他条件板书课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 ,首先我们来探索:是否可以利用内错角来判断直线是否平行。谁能说说我们该怎样探索?生:测量一组内错角的度数。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同学的办法来测量其中一组内错角的度数。(三)探索活动1、用量角器测量一
4、组内错角的度数,判断它们是否相等。 (学生交流各自测得的数据,发现不管怎样画截线,内错角都是相等的)2、用直尺配合三角板验证课桌的对边是否平行。 (师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推三角板的情况,对不会的同学给予指点,如果中游学生不会推三角板,则教师必须演示推法)结论:课桌的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同学们的猜想,究竟正确与否需要我们利用推理来验证。验证:如图,1=2,直线 a 与 b 平行吗?为什么?找同学尝试口述推理过程,其他同学判断正误。ab . 理由:12(已知)又23(对顶角相等)13(等量代换)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经过验证,说明同学们的猜想:“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是完全正确的
5、,那么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内错角相等来判断两直线平行了。(四)随堂练习:(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练习:ab3211、当图中各角满足下列条件时,你能指出哪两条直线平行? abm123(1) 1 = 3; (2) 2 = 3; 2、如图,AB、BC、CD 是三条街道,两个拐角ABC 与BCD 均为 150,街道 AB 与 CD 平行吗?为什么? BC(B)两个判定方法练习1、看课本第 47 页的“做一做” ,利用你们小组同学手中的三角板拼图,找出图中的一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B C DA E(五)小结: 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六)作业:练习册对应习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课题叫做“
6、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2) ”,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判断课桌的两条对边是否平行。之所以创设这个情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当用同位角不能直接判断直线是否平行时,应该怎么办。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去探索直线平行的其它条件。于是,安排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在体验中获得判断直线平行的其它条件: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两种方法的灵活应用:(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在课堂内容设置上,我在课堂练习的准备上不够充足,题目难易度没有拉开层次,没有合理的设置题目由简入难,造成学生遇到难题很难前进,而且在三线八角的知识上复习不够,所以学生找内错角同位角造成一定的阻碍。而且,根据评课老师的意见,一课桌为测量不是很合理,虽然用铅笔在课桌上做截线,依然是对公物不好。在课程的讲授上,我虽然改掉了一些之前讲课时出现的问题,可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课堂包办情况严重,没有大胆的放手给学生,有些问题,适当的让学生来阐DAl述,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老师以为包办,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太强。所以通过课堂的自我测试,发现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的知识依然没有掌握好。这些是我以后讲课过程中都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