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纺纱学十一五教材习题(上).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74465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纱学十一五教材习题(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纺纱学十一五教材习题(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纺纱学十一五教材习题(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纺纱学十一五教材习题(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纺纱学十一五教材习题(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纺纱学(上) 习 题(1)名词解释 :1.配棉 2.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 3.原棉分类 4.原棉排队 5.除杂效率 6.落棉率 7.落棉含杂率 8.落杂率 9.尘棒安装角 10.尘棒清除角 11.气流 12.针面负荷 13.道夫转移率 14.盖板自由纤维量 15.钳板的闭合定时 16.精梳落棉隔距 17.毛精梳拔取隔距 18.精梳机的梳理隔距 19.精梳机的重复梳理次数 20.分梳度绪论:1. 棉纺纺纱中纯纺普梳工艺流程是什么?答:配棉开清棉梳棉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2.棉纺纺纱中纯纺精梳工艺流程是什么?答: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后加工2. 棉纺混纺精梳产品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2、答:原棉清梳联精梳准备精梳头并二并三并粗纱细纱涤纶清梳联预并条4.精梳毛纺系统工艺流程是什么? 原毛初步加工毛条制造精梳成品条前纺工程后纺工程毛精纺纱 5.毛条织造工艺流程是什么?洗净毛或毛纤维 和毛加油 精纺梳毛 交叉式针梳(2-3 道) 直型精梳 条筒针梳 复洗 末道针梳 精梳毛条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1.毛纤维为何要进行洗毛?原毛纤维表面的附着物:羊毛脂,毛汗,土杂,蛋白质污染物,等污染纺织的物质经过洗毛后会脱落, 经过洗毛后 不仅可 保持毛固有的弹性、强力、色泽,还可以洁白、松散、手感好。3. 毛纤维的炭化目的、方法和原理各是什么?目的:除去附着在毛上的植物性杂志,原理:利用羊毛较耐酸

3、,而植物性杂质不耐酸的特点,将含草羊毛在酸液中通过,然后经烘干、烘焙,草杂变为易碎的炭质,再经过机械搓压打击,利用风力与羊毛分离。方法:洗净毛,浸润,烘焙,碎炭除尘,中和 1 槽,中和 2 槽,中和 3 槽,烘干,打包,炭化毛。3.何谓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根据哪些原则?1) 配棉:一般不用单一唛头的棉纤维原料纺纱,而是将几种原棉相互搭配使用,这种方法即为配棉。2) 目的要求: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合理使用原料,节约原料和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品种。3) 原则:根据产品用途原配原料;满足工艺要求 稳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4.为了保证混合棉的平均质量指标无明显变化,分类排队时

4、应控制原棉的哪些主要性能?差异范围多大? (1)以性质接近的某几批号为主体成分,一般占 70% ;(2)队数和混用比多,不便管理,少易造成波动,目前一般排 56 队,每队混用比25%;(3)勤调、少调保持质量稳定;(4)交叉替补。5.什么是回花、再用棉?各自的用途如何?1)回花:指清梳工序的回卷、梳并粗工序的回条、粗细工序的粗纱头和皮辊花再用棉:指清梳工序的回卷、梳并粗工序的回条、粗细工序的粗纱头和皮辊花2)用途:回花:回花质量与混合棉接近,一般可回用到本特数纱中,但比例宜在 5%以内,其中,粗纱头须预先开松处理,皮辊花应先清除回丝。再用棉:精梳落棉的有效含纤率达 80%左右,可直接在粗、中特

5、纱中回用。抄斩花含纤率在 70%左右,经杂质分离机处理后在粗、中特或副牌纱中回用。统破籽仅含 30%左右的有效纤维,经破籽机处理后在粗特或副牌纱中回用。6.化纤配料的目的要求是什么?化纤原料的长度对细度之比以多少为宜?1) 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良性质,取长补短,满足产品的不停要求,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原料来源,降低成本。2) 棉型 (32 mm 、35 mm 、38 mm )0.11-0.17 tex中长型 (51 mm 、65 mm 、76 mm )0.22-0.33 tex毛型 (76 mm 、89 mm 、 102 mm)0.33-1.3 tex梳理前准备:1. 开松与除杂所遵循的原则

6、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原则?开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先缓后剧、渐进开松、少伤少碎。在具体实施中宜采用先自由开松后握持开松的手段。因为原料由大块开松成小块或棉束,不是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的,而是由几台机器逐步进行的。如果开松作用过于剧烈,则易损伤纤维或将一个大杂打碎成多个小杂;若过于缓和,则开松效果不好。开松的要求是既做到开松充分,又保证少损伤纤维和少破碎杂质。为了实现这个要求,须遵循这个原则。除杂过程中应本着“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除杂应根据排杂工作的难易程度有先有后,较重较大且易破碎的以及和纤维粘附较松的杂疵,应尽早排除,以防破碎杂质;和纤维粘附较紧不易排除的杂疵,不应在开始阶段排除,以免增

7、加落棉和损伤纤维2.自由撕扯开松和自由打击开松有什么不同?这两种开松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较好?1)自由撕扯是靠抓取纤维块能力的一个角钉或两个相对运动着的角钉对自由状态下的纤维块产生的撕扯作用,将纤维块撕扯成小纤维块或小纤维束 ;而自由打击是 原料在无握持状态下受到打击机件如刀片、角钉、锯齿等的打击作用而实现开松 3.握持打击开松强度用什么来衡量?这种开松对原料的作用特点如何?1) 打击强度用打击冲量和打击次数来衡量。2) 特点;1,对原棉作用剧烈,2,开松与除杂作用比自由开松强,3,纤维受损与杂质破碎比自由开松严重,4,打击后纤维块重量差异较大。4.握持分割棉层时,锯齿工作角选择不当,会出现什

8、么问题?减小工作角 a即增大工作角 B对开松有利,但 a过小,对锯齿排杂和纤维转移不利,易造成反花5.杂疵在尘棒间排除,通常有几种情况? 打击排杂:打手打击使杂质和纤维分离。 冲击排杂:打击后杂质和纤维未分离,抛向尘棒后杂质冲破纤维块从尘棒间排出。 撕扯分离排杂:打手与尘棒的撕扯使杂质与纤维分离,杂质由尘棒间落下。6.打手机械和分割机械对原料的开松除杂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7.在同样气流场情况下,为什么对纤维和对杂质的作用效果不一样?8.豪猪开棉机打手室的气流规律是如何分布的?这种分布是如何形成的?9.根据豪猪开棉机的除杂要求不同,应如何正确运用各处补风?10.在刺辊附面层内,纤维与杂质为什么

9、有分层现象?11.根据刺辊除杂要求不同,应如何正确调节除尘刀工艺?12.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开松工作机件的型式:采用的型式取决于所加工的原料及加工过程所处的位置;角钉滚筒:纤维在机内受到多个滚筒在自由状态下反复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小,除杂面大,杂质不易破碎。刀片式:握持开松,作用剧烈,刀片可插入棉层,具有良好的分割作用。开松除杂效果显著;翼式、梳针、综合打手梳针滚筒式:作用细致缓和,对纤维损伤少,加工化纤或长纤维用。锯齿滚筒式(刺辊):自由状态下多个滚筒进行反复撕扯和分梳,与尘棒作用除去杂质。开松棉束小,纤维损伤小。2)开松机件的速度速度,则作用次数,作用力,开松除杂,纤维损伤,

10、杂质破碎,故开始时速度要低,逐渐增大。3)隔距喂给罗拉与打手间隔距,则开松作用,深入纤层,纤维损伤。所用隔距大小与原料状态有关,纤维长隔距大,纤维块大隔距大,纤短隔距小,纤维块小隔距小,随着加工进行,打手与尘棒间隔距从入口到出口,纤维蓬松,隔距。4) 开松机件、角针、梳针、刀片配置置针形式:平纹 分布均匀,利于开松;斜纹 不均匀,易产生轴向气流;缎纹均匀,用于梳针打手置针密度 开松作用,过大易损伤纤维,根据逐步开松原则而定。总之,开松机件采用的型式,速度配置,隔距等与原料性质,原料的紧密程度,含杂情况以及开松流程中开松机所处位置有关。原则是逐渐进行,减少纤维损伤和杂质破碎。一般为先松后打,多松

11、少打, 松打交替,以梳代打,先慢速后快速,隔距逐渐减小。13.影响自动混棉机开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4.豪猪开棉机各处隔距根据什么进行调节?15.什么叫统破籽率?在生产中如何考虑? 开清棉联合机组中,各单机车肚落棉的总和对喂入原棉的百分率称统破籽率。统破籽率的多少直接影响纺纱的用棉量,是节约用棉的主要控制指标,其中含杂的多少,又直接影响除杂效率和棉卷含杂率。 统破籽率的制定要根据原棉含杂量、含杂内容、成纱质量要求综合考虑。原棉含杂率不同,统破籽率也应不同。一般控制统破籽率为原棉含杂率的 70%90%,除杂效率为 50%60%,落棉平均含杂率为 55%65%16.开松机械中除杂的方法有哪几种?各

12、自的原理是什么?17.影响抓棉机开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开松作用的因素: 1.各部分的隔距(1)角钉帘与压棉帘的隔距:小,面块不易通过,撕扯作用强,开松好。(2)均棉罗拉与角钉帘的隔距:小,撕扯作用强,开松好。(3)剥棉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小,打击作用强,开松作用好。2.各机件的速度(1)均棉罗拉的速度:高,可提高均棉比,开松效果好。(2)剥棉打手速度:高,可提高打击力和打击次数,开松好;但是速度过高,易造成返花,易产生索丝、棉结等。(3)角钉帘速度:高,一方面使角钉帘与压棉帘开松强度强;另一方面角钉帘又是输出机件,速度高,使产量增加,从而使角钉帘与压棉帘以及均棉罗拉之间的开松负担增加

13、,开松效果下降。 18.多仓混棉机的混合原理有哪几种?梳 理:1. 梳理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目的与任务:(1)充分梳理(细致松解):使纤维束分离成为具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根纤维状态(2)除杂质和短绒:去除细小的带纤维或粘附性较强的杂质以及短绒(3)混合:实现单纤维之间的混合。(4)做成一定质量要求的条子(粗梳毛纺是粗纱) 。2. 两针面间产生梳理作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梳理隔距 h 隔距大,则梳理死区大,锡林梳针刺入深度,故梳理作用梳理作用。3.什么叫针面负荷?针面负荷分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针面负荷:对纤维具有抓取能力的针面上单位面积上纤维层的平均重量(g/cm 2)负荷的种类(1)参

14、与梳理作用的:A:单一纤维组成的负荷,B:由多种负荷组成的负荷。(2)不参与梳理作用的:抄针负荷。4.哪些因素影响梳棉机给棉罗拉与给棉板对棉层的握持?5.给棉板分割工艺长度根据什么选定?如选择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答: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点以上的一段给棉板工作面长度与给棉板鼻尖宽度之和。其选定要兼顾分梳效果与纤维损伤这一矛盾。可按纤维主体长度选用。当加工不同长度的纤维时,为保证一定的分梳工艺长度,应采用不同工作面长度的给棉板,也可采用抬高或刨低的方法来抬高或降低给棉板。若选择不当:(1)当分梳工艺长度大于纤维主体长度时,纤维损伤少,但未经分梳开的棉束多,对分梳开松与除杂不利;(

15、2)当分梳工艺长度小于纤维主体长度时,对纤维损伤较多,但分梳开松与除杂效果较好。6.影响刺辊部分除杂落棉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刺辊落棉因素大致有四点:(1)刺辊速度 提高刺辊速度有利于分解束和暴露杂质,落棉增加,除杂作用增强,但刺辊速度受到刺辊分梳度的限制,不能过快,否则会使纤维损伤多,还因抛落作用加强,易产生后车肚落白花。(2)除尘刀工艺与落杂区的长度 除尘刀工艺包括除尘刀高低、安装角度和与刺辊的隔距。采用低刀、大角度、隔距适当有利于第一落杂区除杂作用。但除尘刀的高低位置改变后,会同时使第一第二除杂区长度发生变化,对其落棉均有影响。(3)小漏底与刺辊间的隔距 小漏底与刺辊间隔距自入口至出口逐

16、渐收小。入口隔距大,进入小漏底的气流量增加,小漏底排出的气流量和落物有所增加,进入车肚的落物较少,使总的落棉率减少,反之,入口隔距小,在入口处被切割掉的附面层变厚,进入车肚落物较多。(4)小漏底弦长 其弦长直接影响第二除杂区的长度。弦长短时,第二除杂区长度增加,切割附面层厚度加厚,除杂作用加强。7.两针面实现剥取作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在生产中,怎样调节梳棉机工艺,才能保证刺辊不返花? 8.哪些因素影响道夫转移率?道夫转移率过大或过小时,对梳棉机的梳理质量有哪些影响?为什么? 9.对盖板花量的控制有几种方法?各对盖板花量有何影响?答:对盖板花量的控制主要有三种方法:1 盖板速度 2 前上罩板上口

17、和锡林间隔距 3 前上罩板高低位置。(1)盖板速度较快时,盖板在工作区内停留的时间短,每块盖板的针面负荷略有减少,盖板花含杂率也略有降低,但盖板花量及其含杂率并不按比例减少,总的盖板花和除杂效率反而有所增加。(2)前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间的隔距对盖板花影响很大,尤其对长纤维的影响更为显著。当隔距减小时,纤维易被上罩板压下,使纤维与锡林针齿的接触数较隔距大时为多,锡林针齿对纤维的抓取力增大,纤维易于被锡林针齿抓取,使盖板花减少;反之隔距增大则盖板花增加。(3)前上罩板高低位置对盖板花也有明显影响。当上罩板位置较高时,盖板花减少,反之则盖板花增加。10.影响分梳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并阐述各自是如何影响的

18、。答:(1)隔距锡林与盖板隔距小,梳针插入纤维层深度深,纤维挤压力大,梳理力大,锡林、盖板易于抓住纤维,分梳转移能力强,但过小,梳理力过大,纤维易拉断损伤按照逐步加强梳理,防止纤维损伤原则,一块盖板进口隔距大,出口隔距小,40 块运转盖板趋势也是进口大,出口小。40 块盖板隔距测定分 5点。锡林与工作辊隔距小,分梳作用区长,纤维挤压力大,梳理力大,工作辊(道夫)易于抓取锡林上纤维,锡林梳理弧长长,分梳效果好。但过小,梳理力过大,纤维易损伤.一般机器从进口到出口隔距逐步减小.(2)速比I=V锡/V 工(盖.道)V 锡/V 盖大,即盖板速度慢,两针面速度差大,梳理力增大当纤维被盖板握持,接受锡林梳

19、针的冲击力大,梳理效果有所增加(由于盖板速度很慢,生产中在提高梳理效果时一般不调整此参数,因盖板速度与除杂关系较大)V锡/V 工速比大,锡林和工作辊的速度差大,锡林对工作辊抓取的纤维冲击梳理作用强即梳理力大,且锡林梳理弧长长,梳理效果好。但纤维易损伤。随纤维不断梳理,为增加梳理效果,速比逐步增大.(3)锡林速度 锡林速度决定整机水平,速度高,产量高,但纤维易损伤.(4)针布规格和针面状态 针布的工作角度.齿高.齿密等都影响梳理效能.一般根据纤维特性及状态选用.例如罗拉梳理机工作辊,随梳理进行针直径逐步减小,针密加大.针面状态光洁.锋利.不缺针.(5)喂入负荷 (当达到一定负荷量后)喂入负荷高,

20、产量高.但单位重量纤维受梳针数少,影响梳理质量.(6)抄针负荷 抄针负荷多,占据梳针空间,影响梳理效能.11.为什么梳理机有较好的混合与均匀作用?精 梳:1.精梳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目的:(1)梳理:精细梳理纤维呈平行顺直状。(2)混合:纤维间有混合作用。(3)去除大部分纤维结,杂质。(4)去除不符合纺纱要求的短纤维。(5)制成一定规格的精梳条。任务:1、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2、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疵点,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3、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4、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2握持梳理对喂入棉层有哪些要求?为什么要有这些要求?3.棉型精梳机中,精梳机的运动配合四个阶

21、段是如何划分的?在四个阶段中,要求各运动机件如何密切配合和协调工作?答:握持梳理在一个工作循环中主要是锡林梳理和分离接合阶段,其余两个为准备阶段。(1)锡林梳理阶段:从第一排梳针开始梳理到末排梳针脱离须丛为止。此阶段钳板钳口闭合,牢牢地钳持住喂入的须丛,须丛被上钳唇压下而受锡林针齿梳理,钳板先后退再前进,梳理速度由快到慢。同时,分离罗拉静止,顶梳先后摆再前摆,但不与须丛接触。(2)分离前的准备阶段:从梳理结束到开始分离接合为止。在此阶段锡林梳理结束,钳板继续前摆,钳板钳口逐渐张开,以便于须丛抬头,须丛头端接近分离钳口,分离罗拉倒转,将前一周期的棉网尾端倒入机内,准备与被锡林梳过的须丛头端接合,

22、然后正转。如要求钳板前摆给棉,则给棉罗拉给棉。顶梳仍向前摆,但未参与梳理。(3) 分离接合阶段:从纤维开始分离到分离结束为止。此阶段上、下钳板继续向前,开口逐渐增大,将须丛前端的长纤维逐渐送入分离钳口;锡林继续回转;给棉罗拉继续转动,给棉,输出棉层;分离罗拉继续须顺转,将钳板送来的须丛前端的长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有棉网的尾端上,实现分离接合。(4) 锡林梳理前的准备阶段:从分离结束到锡林再开始梳理为止。此阶段上、下钳板向后摆动,逐渐闭合;锡林继续回转,锡林前排梳针逐渐转向钳板握持的须丛下方,准备开始梳理;给棉罗拉停止回转,不给棉;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逐渐趋向基本静止;后分离皮辊向后滚动

23、;顶梳向后摆动,逐渐脱离须丛,但在未脱离须丛前对尚在分离抽出的纤维还有梳理作用4.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的喂给系数是如何定义的?当喂给系数大于 0.5时,在不同的给棉方式下,其梳理质量是否一样?为什么?答:(1)前进给棉的喂给系数 K:顶梳插入须丛前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长度 x 与给棉长度 A 的比值,即:K=x/A.(2)后退给棉的喂给系数 K:钳板钳口闭合前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长度 x与给棉长度 A 的比值,即:K= x /A.当喂给系数大于 0.5 时,采用前进方式时,使进入棉网纤维数量较多,落棉减少,不利于提高梳理质量;当采用后退给棉方式时,使进入棉网的纤维减少,落棉增多,但梳理度好,棉网质量

24、提高。 5.由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进入落棉中最长纤维长度与进入棉网中最短纤维长度的理论表达式,分析影响精梳机落棉的因素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影响的? 4. 选择精梳准备工艺时,要考虑哪些因素?6.什么叫弓形板定位?定位早或晚会出现什么问题?答:弓形板定位是指用弓形板定规将锡林弓形板前沿与后分离罗拉表面距离固定,用螺栓把弓形板固定在锡林轴上时,车头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弓形板定位早,也即梳针的安装位置较前,在运转时第 1 排梳针转出来早,到达上钳板唇下方的位置也较早,此处梳理隔距较大,故定位早梳理作用较差。反之,定位晚,延第 1 排梳针到达钳板钳唇下方的位置较后,梳理隔距小,梳理作用好。另外,弓形板定位早,当上钳板钳唇到达梳理隔距最紧点处遇到锡林针排数后,此时的梳针号数较细,容易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