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改革主要成效1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2 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3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4 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5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6 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实施存在问题存在着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过分重视中考学科课程的开设,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忽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完整、缺乏整合,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脱节错位;部分校长、教师课程意识淡薄;支持保障课程改革机制不健全等一些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发挥课程综
2、合育人功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基本理念一个方针:党的教育方针两个规律: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一个理念: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个关键: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准确把握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要围绕改革的四个主要任务(15 条具体要求) 。增强课程意识 重在课程落实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框架 改 革 任 务 加 强 课 程 建设 统 筹 国 家 课程 调 整 外 语 教学加 强 科 学 教育加 强 书 法 教育坚 持 健 康 第一加 强 实 践
3、活动促 进 课 程 衔接倡 导 综 合 课程整 合 地 方 课程完 善 校 本 课程优 化 课 程 结构 突 出 德 育 课程强 化 实 践 课程灵 活 安 排 课程深 化 教 学 改革推 进 评 价 改革突出重点任务总体:课程建设与实施统筹国家课程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突出德育课程强化实践课程课时灵活安排8 个具体变化1 加强德育课程2 调整外语教学3 加强科学课程4 加强书法教育5 坚持健康第一6 加强实践活动7 促进课程衔接8 倡导综合课程各地如何做好落实?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二、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
4、向作用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六、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一、增强课程意识,确保三级课程落实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1、落实国家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就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提供专业支持。做好部编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的全覆盖使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强化目标教学,开展新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培训。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指导学校制定课程规划,推动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课程时间安排每学年上课
5、时间为 35 周;学校机动时间为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研学旅行等) ;复习考试时间 2 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 2 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 13 周。晨会、班队会、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 突出德育课程。强化学科教学、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与学校文化、重大纪念日及传统节日,与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结合;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2)调整外语教学。小学阶段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从 2017 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课程标准的起点是三年
6、级。新一年级不开外语;新二年级外语也可以不开、采购教材目录不上二年外语,减轻学生负担。新三年级:原二年级学过可以继续沿用原来外语版本,原来二年级未开设外语的从头开始,三年级起点。(3)加强科学教育。从 2017 年 9 月新入学的学生一年级学生开始开设科学课程,每周 1 课时。 (二年级不开)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突出“健康第一”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每天“阳光体育活动 1 小时”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安排好集体锻炼、大课间、广播操、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树立“全程健康观” ,各科教学、日常生活、课外活动等。(5)加强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
7、安排 1 课时的书法课(毛笔字) 。在美术等课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也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标准:3-4 年级,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 5-6 年级用毛笔写楷书;纲要:小学 3-6 年级每周安排 1 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6)加强实践课程。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课时不挤占;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7)促进课程衔接。如:理、化、生、地等课程课可前置和后延,各地可选择不同的课程安排。生物、地理:后延到九年级(括号内的)物理:前置到
8、七年级化学:前置到八年级地方课与国家课程衔接(8)倡导综合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继续设置综合课程。如:科学、艺术、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2、整合地方课程基于问题地方课程种类多(16 种) 、交叉重复、地方课程难度大目标导向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整合内容重复交叉脱节错位的内容减轻负担降低地方课程难度、减少课时教育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出台实施意见 课程纲要地方课程结构省情教育是体现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综合性课程。省情通识省里统一组织编制。区域特色各市组织实施。各市可以制定区域特色部分指导纲要并编写教师用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编写学生用
9、书。专题教育是落实国家和省里对中小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领域,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始终专题教育三个领域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廉洁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理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地方课程课时安排新方案的特点省情教育:向低年级延伸, (由原来的 678 三个年级456789 六个年级) 、体现课程连续性;给各地留有自主空间(24 课时) ,突出课程的地域性,体现课程针对性;减少课时总量(75 课时-66 课时)
10、,降低课程难度, 减轻学生负担课业负担,体现课程的基础性。专题教育:强化综合,防止交叉重复,体现连续性和整体性。整合各级各类文件的要求。27 个文件15 个文件整合形成。减少教科书数量(272 本51 本) ,剩余 118 课时.突出:生态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实施2017 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整合后的新版地方课程教科书(4 本或 5 本) 。相关年级同时使用。地方课程的课时(小学:2 课时/周,初中:1 课时/周) ,可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课时统筹使用,灵活安排。课程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地方课程的实施以主题课、综合课、实践活动为主,防止“学科化”倾向。省情教育
11、主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各地各学校要将地方课程的教学任务计入教师工作量,并作为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重要内容。地方课程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可采取考试、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问题:地方课程的教研员由谁担任?建议一:由德育部的教研员担任建议二:由学科教研员兼任小学品德教研员省情教育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小学科学教研员人与自然初中政史地教研员省情教育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初中理化生教研员人与自然建议三:由综合教研部门的教研员担任问题:地方课程的授课教师由谁担任?主要是兼职教师
12、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兼职要指导学校建立教师积极兼职地方课程的制度3、完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建设原则:1 学生发展为本2 教师为主体3 发展学校特色4 统筹整合校本课程建设一般程序1.建立机构,认真组织实施。2.充分调研,科学确定课程内容。3.制定工作方案,编制课程指导纲要。建设方案包括确定校本课程的背景分析、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纲要等内容,把校本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课程计划之中。4.协同合作,多元开发。以课程纲要、教师讲义等多
13、种形式呈现。5. 报告有关实施情况。学校要将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在实施前的一个学期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学校层面: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如何撰写?1 基本依据政策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现有资源条件、办学理念或思路2.总体目标不宜太多和太复杂,有 3-5 项简要的描述即可3.课程结构包括校本课程的门数,每门课程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性条件等。一是按照内容的性质进行归类,二是按照管理的性质进行归类。4.课程实施实施的具体要求。选课说明教师层面:课程纲要如何撰写?课程简介同行交流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学习时限、参加对象等。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
14、课程说明针对学生落实三级课程:制定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课 程情 境分 析 课 程愿 景构 建 课 程结 构设 计 课 程内 容设 置 课 程实 施构 建 课 程评 价考 量 课 程保 障措 施学校根据其办学理念和办学实际,对存在于本校的所有课程进行全过程的、统整性的规划,以调适学校情境中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关系,切实反映学校教育哲学,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过程。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模式独特的课程哲学 特定的课程功能个性化的课程结构独特的课程实施方式 有特点的课程管理和评价 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与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改革目标之一: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
15、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结构功能 的关系,如何理解?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综合育人功能统筹课程实施学段衔接。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学科整合。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资源统筹。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案例:德育课程整合的实施品德与社会了解我国
16、的水资源调查生活用水科学一天的生活用水污水与污水处理考察家乡水域教学内容重整理一天的生活用水污水与污水处理实践活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组织重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执教老师一天的生活用水 1 课时 科学老师污水与污水的处理 1 课时 科学老师实践活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2品德与科学老师,学校德育处,年级组教师学科整合的基本原则和路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因校制宜、逐步推进学校应根据实际,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到学科间的主题整合,再到“全课程”的统整,逐步推进。整合路径:明确整合主线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灵活安排课时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研究与探索“全课程”整合教学、 “主题式”学习活动等,增强课
17、程的综合性。“全课程”整合教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是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的具体做法。一些地区积极开展的课程改革实验,得到多方肯定。 (如: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等)没了传统的科任教师,两位教师“包班” ,承担全部课程教学;没了传统课本,一本书容纳一年级全部课程特点:课程整合、设计大主题单元、生活化学习、开展游戏化教学、开设戏剧课程、在低年段实行包班制。“全课程” 整合跨学科整合:把识字写字、阅读、绘画、音乐、体育等都整合在一起。这种学习,给孩子的感受就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生活。设计“主题周:在这一周里,上午上课,下午围绕主题展开活动。比如
18、“帽子周” ,语文课收集帽子成语,科学课制作帽子,数学课计算帽子面积,美术课画帽子,音乐课教唱帽子歌 、跳帽子舞最后,全校师生在体育馆开了一个帽子派对!活动结束后还形成了一面帽子墙。有专家讲:“传统教学学科林立,给孩子挖的是一口又一口的学科深井,但是学科之间缺少关联。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看上去我们的孩子学科知识学得深透,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偏弱” 。 “全课程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强化德育课程明确主线。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突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内容整合。把少
19、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省情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学科德育。各门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全程育人。实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如何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德育教研员、德育主任:大德育观、德育体系、全程德育的系统研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学科教研员、教师:深入研究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强化实践课程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课时不挤占,纠正实践环节弱化虚化问题;每周 3 课时。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组织多
20、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开展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例如:杭州某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学科实践活动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目的: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有用、 会用、好用” ;弥补实践课程不足的问题,转变教学方式的载体。课程价值:学科实践活动是对整个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益补充;实践类课程更强调体验、探究,能够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学习发生的过程,弥补学生直接经验学习的不足,使学生既有接受式学习,也要有发现式
21、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10%从哪里来1、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如:学科综合学习、学科拓展、科技制作、历史考察、地理考察、社会考察、课本剧等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2、实验课教学活动,如:理科实验课等3、体育艺术实践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4、主题实践活动,多学科实践活动,如爱心义卖 、 家乡经济调查等等5、实践基地课程。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外。语文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要把握好学科实践活动的“课时总量”不增加学科总课时+ 100%的课程价值要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2、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资源” (校内外)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很快过时,能力不过时“让学生做好准备:毕业后投入目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的技术,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教育应当帮助学生为明天做好准备,以便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正确前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研学旅行活动。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
23、就。课时灵活安排建立课时底线,给学校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不能突破的“两条底线” “底线思维”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 、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课时数学校拥有更多的教学安排自主权自主安排。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学校可自主安排各门课程的课时。统筹安排。音乐、美术可分开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课时由学校根据实际统一安排。多形式安排。鼓励探索长短课、周课、跨学科课、跨年级课等不同方式,科学、灵活安排课时,允许不用学校可以有自己特色的“学期课程安排表” ,甚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现“月课
24、程表” ,甚至“周课程表”。关于“长短课、周课、跨学科课、跨年级课”长课:两节或多节连排。如,实践课、展示课等短课:半节课,20 分钟。如,小学英语、写字课等周课:集中在一周内完成,如,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跨学科课:主题课,涉及多学科,如春天 、 开学了夸年级课:基于学生兴趣,自主选择的课。校本课程,艺术、体育、选修课程等等课程实施监测模型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一、基本理念(一)育人为本 全面发展(二)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三)安全和谐 充满活力(四)依法办学 科学治理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三、引领教师
25、专业发展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营造和谐安全环境六、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四个误区误区一: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搞运动 误区二: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套模式 误区三: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导学案 误区四: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变形式课堂热闹就行,小组围坐就行,教室周围墙上有黑板就行, 有程式化的展示就行(组组上台、人人展示) ,导学案编完了步骤就行“课改”的准确含义?三、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样化教学改革。学习金字塔课堂文化: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和谐的师
26、生关系,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强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教会学生如何做实现不教也会学“为考试而教”“为理解而教”的课堂变革传统教学模式 实现六个转变1 从单纯的学科知识点教学,到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 从学科割裂、各自为政的教学,到重视课程整合的综合学习3 从关注习题解答、关注考点的接受学习,到关注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和高认知能力的探究学习4 从单一的知识讲授,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自主阅读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深度思维学习玩中学(游戏学习)做中学(实验、实践、劳动学习)5 从传统教学组
27、织形式,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6 从只重视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到关注学生学习成本、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高层次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低层次需要)2. 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实施多形式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研究和探索适应课时灵活安排的教学组织形式。初中阶段可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但要警惕以“ 分层走班” 的名义分“ 快慢班” 。分层走班必须坚持“ 四个原则” ,家长知情、学生自愿、教师走教、动态分层。关于协同教学创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
28、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例如:微课、慕课、创客、智慧课堂、移动学习一师一优课协同教学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Teaching Team) ,发挥各人所长,共同合作指导两个或更多班级的学生。协同教学的特点1.两位或更多的教育人员。2.一科或更多的教育领域。3.两个或更多的班级。4.不同的教学方法:大班教学、小组讨论、独立学习等。5.应用各科教学器材。6.合作的教学。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
29、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例如:微课、慕课、创客、智慧课堂、移动学习一师一优课教师是怎样把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的?一、塞入点缀(与教学过程无关的技术)疏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二、加入弥补(辅助教学的技术)使教学活动的效率或效果得到一定提高三、嵌入提升(支撑教学的技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整体提升四、融入重构(教学化的信息技术)对真个教学系统的改造: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习资源获取方式、教学空间秩序、教学环境氛围将改造或重构4、落实学科课程标准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学
30、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 8 个精心1 精心制定学期(学段)教育教学计划。2 精心开发课程资源。3 精心备课。4 精心上课。5 精心设计作业。6 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7 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8 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教研员、教师:提升教师国家课程的实施能力四、研究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导向作用1、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
31、度。1.品德发展水平。2.学业发展水平。3.身心发展水平4.兴趣特长养成。5.学业负担状况。2、建立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改变学生评价生态。辅助目的:为招生服务。关注“冷冰冰的分”转向关注“活生生的人”为上级学校招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的发展变化更加科学教育部关于积
32、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教基200226 号)中将学生发展目标分为基础型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科学习目标是指各学科课程标准已经列出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过去各省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大多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维度进行分解。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把学业成绩排除在外,把社会实践排除在外有交叉、重叠部分指标逐层分解,有效性不够采用等级评分,真实性不够评价内容的发展变化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主要改革调整了指标体系,减少交叉重复强调社会实践,校内外结合全面发展
33、不等于面面俱到,不建议指标层层分解采用客观记录,谁使用谁评价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评价程序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思想品德全面、真实、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强化监督管理材料公示制度抽查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诚信责任追究制度结果使用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记录成长过程中的典型材料;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学校促进学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强调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个人特长,学校特色;引导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上级学校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提供参考强调真实性、区分度、便捷性;先在自主招生;循序渐进。深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
34、生改革。考试功能: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 “一考多用”考试科目:全科开考、凡学都考考试内容: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的考查。成绩呈现: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招生录取: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中考改革服务于课程改革。改变教育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分类、比较功能的状况,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功能。保障学校课程实施的自主权,创造有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五、做好教师培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本地区的深化课程改革的通识
35、培训。深化课程改革的专题培训。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课程育人课程整合 等等基于需求,培训跟进教研培训结合创新模式,注重实效线上线下结合坚持协同创新,形成改革工作合力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按照“行政启动,教研带动,科研牵动,培训推动,评价促动、区域联动、校本行动”的总体策略,多方发力。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领导,提供保障教科研部门要跟进指导,专业引领中小学校要主动探索,积极实践1、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领导,提供保障成立课程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制定本地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建立义务教育课程研究基地;建立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指导机制;开展系列化教师培训;指导学校制订学校课程规划和
36、课程方案;开展课程改革专题调研、督导;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确保课程改革有序进行。2、教科研部门要跟进指导,专业引领教研工作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研究单一学科教学,转向研究整个学科课程建设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从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从研究提高考试成绩,转向研究如何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评价研究教研工作要改革创新、升级一个超越教研员“基于学科、超越学科”三个创新创新教研内容,探索立体综合的育人模式。创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台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教研工作规范运行。五个借力一是研究政
37、策,借助行政的力量;二是注重实证,依靠学术的力量;三是培育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四是合作共享,发挥集体的力量;五是完善自我,显示自身的力量。多个转变1 研究以教为主研究以学为主。2 基于经验基于事实和数据。3 普适性指导个性化服务。4 关注知识传授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研究。5 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关注教学质量、区域及学校发展。6 纸质的、面对面的教学指导以电子化、网络化的教学指导为主。7 从半行政管理专业化指导。8 指导城市教研为主指导农村教研为主。多种成果成果的形式政策方案、标准、制度、模式、典型、调研报告、社会效益,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著作)教研员是教师的专业领导者(1)国家/
38、地方课程政策执行者(2)地方一级学科课程设计者(3)学校一级课程发展服务者(4)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者(5)区域教育质量促进者加强课程改革的专题研究;指导课程改革研究基地;开展教师培训;加强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指导;基于标准的教学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开展相关专题研究,科研立项1 学校课程规划和教学管理改革;2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3 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4 小学课程整合实施研究与实践;5 学科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实施;7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8 学与教的评价改革;9 幼小衔接教育;10 学业考试与招生改革研究;等等3中小学校要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制订有特色的课程表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增强课程意识、积极探索实践、重在课程落实结束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扎实实践。让我们上下团结一致,增强信心,攻坚克难,有力有序推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我省义务教育质量,在全国有更多的辽宁声音、辽宁经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