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人格测验人格或称个性(personality),定义很多,但多数都联系到人们在心理上的差异性,特别是性格、气质、兴趣和能力方面的差异性,而尤以前两方面起主导作用。研究它的方法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研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另一类是描述性的研究。人格测验便属第二第五章心理测验学类,这类研究旨在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人格进行测量,亦即测量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与情感反应。 :第一单元 人格测验的方法和种类人格测验多达数百种,由于其依据的人格理论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但总的来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结构明确的自陈量表;一类为结构不甚明确的投射技术。一、自陈量表(selfrepo
2、rtinventory)自陈量表也称客观化测验,就是让被试者自己提供关于个人人格特征的报告。由于一般的自我报告往往受报告者主观认识的影响,因此客观化测验多采用客观测验的形式,设计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每个句子或问题描述一种行为特征,要求被试者作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回答。常用的客观化测验编制方法如下: , 1逻辑分析法在用逻辑分析法编制测验时,首先确定要测量的特质,然后编写出一些看来能测量这类特质的题目,编制成问卷。这类人格测验主要包括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詹金斯活动调查表(JAS)和显性焦虑量表(MAS)等。2,因素分析法 这种方法以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为基础,先以大量的测验题目给大量的被
3、试者施测,然后找出相关的题目构成一种因素,一种因素代表一种人格特质。这类人格测验主要包括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3经验法 用经验法编制量表时,首先是选取一个由所测特质或特征的人组成的效标组以及由普通人组成的对照组,然后以一系列的测验题目给各组被试者施测,选择那些能把不同被试者区分开的题目,由此构成问卷或测验。最著名的经验法人格测验为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l)。 4综合法 较新人格测验的编制方法是将 IA_E 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而不是采用其中之一。首先采用逻辑分析法经推理获得一大批题目,然后采用因素分析法编制出若干同质量表,最后将同质量表中
4、没有效标效度的题目删掉。这种人格测验编制的新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杰克逊人格问卷(P1)。 二、投射测验(projectivetest)投射法是指向被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在这里,刺激情境对决定被试者的反应并不重要,它的作用只像银幕一样,把被试者的人格特点投射到这张银幕上来。因此利用这种方法编制的测验被称作投射测验。投射法作为一种测验工具,主要是探讨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与动机。这种方法受到倾向于心理动力学观点的医学或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有些学者依据对被试者的反应所提出的不伺要求
5、即反应形式,把投射技术分为下列四种: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L 联想法让被试者根据刺激 独立性 依赖、随群附和 自立自强、当概立断 Q 自律性 矛盾冲突、不顾大体 知己知彼、自律谨严 Q4 紧张性 心平气和、闲散宁静 紧张困扰、激动挣扎 : 234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除了以上 16 种人格因素外,还可以根据实验统计的结果所得的公式,推算出许多种能够描述人格类型的双重因素,如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此外,卡特尔及其同事搜集了 7500 名从事肋多种职业及 5000 名有各种生活问题者的人格因素测验答案,详细分析他们人格因素的特征和类
6、型,并以此拟定了其他一些演算公式用于心理咨询及升学就业指导。(三) 艾森克人格问卷 ,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V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学研究所艾森克教授(HJEysenck)编制的,分儿童(7 岁-15 岁)和成人(16 岁以,上)两种类型。经过多次修订,在不同人群中测试,已经获得可靠的信度和效度,在国际上广泛应用。这一问卷于 20 世纪 40 年代末已开始拟定,1952 年正式发表,称 Maudstey医学问卷。随后又手 1959 年及 1964 年进行增改和修订,最后于 1975 年再次修订并命名为艾森克人格问卷(RP
7、Q)。 EIQ 是一种自称测验,在成人问卷中包括 90 个条目, 儿童问卷中包括 81 个条目。这些条目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或“否” ,然后按 E(内向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和 L(掩饰性) 四个量表记分,前三者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结构的三个维度,L 是后来加进的一个效度量表,但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即反映被试者的社会朴实或幼稚水平。最后,再根据被试者在四个量表所获得的粗分,按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 T 分,以分析被试者的个性特征。 ,我国修订的 EPQ 有多种版本,北方地区有陈仲庚等人的修订本,南方地区有龚耀先、刘协和等人的修订本。据了解,此量表的项目较少
8、,易于测查,项目内容较适合我国的情况,被认为是较好的人格测定方法之一。 (四)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用理论推演法建立人格问卷,最有名的是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dwardsPersonalPreferenceSchedule,EPPS) 。该表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 LEdwards)于 1953 年编制,其依据是美国心理学家默里(HA Murray)于 1938 年提出的需要理论。EPPS 共包括 225 个题目(其中有 15 个重复题目,用以检验反应的一致性 ),全部题目以平均分配来测量 15 种需求,成为 15 个分量表。分别为成就(ach)、顺从(def)、秩序(ord)、表
9、现(exh)、自主(ant)、亲和(aR)、省察(int)、求助($UC)、支配(dom)、谦逊(aba)、慈善(n1 1F)、变异(chs)、坚毅(end)、性爱(het) 和攻击(agg)。 根据个人所得的 15 个分数绘制的剖析图,即可对个人的心理倾向有个概括的了解。此外,EPPS 还有一个一致性量表,主要是看被试者在回答 15 个重复的题目上的一致性。如果回答不一致的题目太多,说明被试者在回答时不够认真或不够真实,因而该测验即被认为是无效的。 二、投射测验工具(一)罗夏测验 。 ,罗夏测验(Rorschach Test)是一种投射技术。它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R第五章 心理测验学o
10、rschach)于 1921 年首创的一种测验。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它是适合于成人和儿童的良好人格投射测验,对于诊断、了解异常人格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所以曾受到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欢迎,至今仍被认为是传统的心理测验之一。罗夏测验是由 10 张墨迹图组成,所 lAY称墨迹测验。图是用墨置纸上折叠而成,其中5 张为黑白墨迹图,2 张在黑白墨迹图上附有红色墨迹, 3 张全为彩色墨迹。这 10 张图片编有一定的顺序,施测时每次出示一张,同时问被试者: “请你告诉我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或是: “使你想到了什么 ?”主试者对被试者的回答要做详细记录,并记录下对每一图片回答的时间及完成此测验的全部时间。全部
11、图片看完以后,再把图片逐一递交被试者,并进行询问,包括:每一反应是根据图片中的哪一部分做出的?引起该反应的因素是什么?对其回答亦要详做记录。关于罗夏测验的记分方法尚存在不同意见,不过一般都包括反应的部位、反应的决定因素和反应的内容等三方面的记分。1反应的部位 主要有五个类别:整体反应 (W),指被试者的反应包括整个或几乎整个墨迹图,可能提示思维有过分概括的倾向;明显局部反应(D),指被试者以一般的局部作为反应部位,相当数量的 D 反应表示其有良好的知识水平;细微局部反应 (d),指被试者只利用了墨迹图中较小的但仍可明显区分的部分;特殊局部反应(Dd),指对墨迹图的不寻常部分作答,可能提示刻板的
12、或不依习俗的思维;空白部分反应(S),指回答包括墨迹图中的空白部分,或是一个单独的空白处,或是几个空白相连。2反应的决定因素 一般注意这样四个因素:形状(F) ,指被试者由于墨迹的整体或局部像某种事物而引起某种反应,依据形状的相似程度有 F+、F、F之分;动作(M),指被试者在墨迹图中看到的人或动物的运动,通常是想象的或移情作用的象征;彩色(C),指被试者的反应由墨迹的色彩决定,可以说明情绪健康;阴影(K),指被试者的反应决定于墨迹图的阴影部分,可视为焦虑的指标。3反应的内容 根据已有资料,通常出现的反应可归人下列类别:动物的整体(A)或某一部分(Ad)、人的整体(H)或某一部分(Hd) 、内
13、脏器官 (At)、(禁止)(Sex)、自然景物(N)、物体 (obi)、地理(Ceo)、建筑物(Arch)、艺术品(Art) 、植物(PL) 和抽象概念等。此外,反应的普遍性也较常进行评分。P 表示大部分人共有的回答,O 表示个人的回答。P 回答多说明对事物的看法与众相同,这种人是比较合群的;O 回答多说明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在病理时往往也多这一类回答,但多属离奇的。每一回答均应用上述变量记分,然后作总的分析。例如,蝙蝠,便作如下记分:蝙蝠:WF+AP如果对第一幅图片的回答是此处 W 是指回答在询问时得知指整体,并得知因形状像蝙蝠,确实很像,表示。蝙蝠属动物,故记作 A,这是许多人的共同回答,
14、所以用 P 标明。其他回答都一一如此记分,统计所有变量,最后作综合解释。(二) 主题统觉测验所以用 P+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ApperceptionTest,TAT)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测验齐名的一种23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测验工具,由美国哈佛大学默里(HAMurray)与摩尔根(CDMorgan) 等于 1935 年编制而成。后来经过多次修订,逐渐推广应用,故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格投射技术。测验材料由 29 张图片和 1 张空白卡片组成,图片都是含义隐晦的情景。依被试者的年龄和性别把图片组合为四套,分别用于男人(M)、女人(F)、男孩(B)和女孩(C)。每套包括图片 20
15、张,分两个系列进行测验,故每个系列实际上只用 10 张图片。施测时每次给予被试者一张图片,让其编制一个 300 字左右的故事,说明图片中所表现的是怎么回事,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将来演变下去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个人的感想等。对其中一张空白的卡片,要求被试者面对着空白的卡片先想象出一幅图画,然后根据想象出的图画编制故事。一般可用 5 分钟讲完故事,要求故事愈生动、愈戏剧化愈好。测验完毕,和被试者谈话一次,以求深入了解和澄清故事的内容,并要注意被试者在测验时的行为反应。关于 TAT 的分析,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只注重故事的内容分析,后来认识到必须同时考虑内容分析、形式分析和症状分析,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有
16、关内容的分析,尤其以默里的“欲求压力”分析为代表。 ,分析的方式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 TAT 中的一个个故事,要明确其主题,详细记述中心主题和内容,然后分析故事长短,以及故事叙述中是否有言语异常和语句文理方面的紊乱,有的故事还要分析两层或三层的次要主题。 ,2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即被试者把故事中人物视为与自己一样的人物,尤其是被试者情感色彩强烈的动机被投射的时候,故事中主人公所表现出的情况就是被试者人格的真实面目。3分析和确认主人公具有什么样的欲求,何种环境和事态对主人公的影响最大,即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 4通过对被试者在故事描述过程中有关言语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来获得有关情感方面的
17、资料。是成功、满足、幸福或是失败、自杀、死亡;是抱负、安定情感或是挫折、孤独;以及只是一般的行为反应。5分析故事的结局是如何的,其中包括:完全的成功、胜利的结果;一般的成功,从困境中解脱;平凡的结局;轻微的失败、不满足的结果;彻底失败、绝望及灭亡的结果。主题统觉测验除了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工具外,还常被用作心理治疗时的刺激联想材料,以利于同病人沟通关系。第三单元人格测验存在的问题人格测验的目的人格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内涵广泛而复杂,这些测验是否测出了我们所感兴趣的人格特征呢? 目前的人格测验多数是把不同的人格维度割裂开来分析,一些进行整体分析的测验,标准化水平又比较低,在记分和解释上不够客观。故对
18、测验结果的解释要十分谨慎。人格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心理测验学任何一种测验都是为一定目的进行的。因此,获得的测验资料必须满足信度和效度条件。但是,实在令人遗憾,到目前为止,能完好地满足这两条的人格测验寥寥可数。即使存在这类测验,它们使用起来也有很多限制。然而, “事在人为” ,一方面需要我们努力去找出更可信和更有效的人格测验;另一方面,似乎也更关键,即尽量控制一些能够控制的变量,使它们对资料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如测验者的角色、指导语的细微差别、物理环境的变化,等等。三、人格测验的题目人格测验所测的特质往往没有明确定义,因而题目范围难以界定,各种可能的刺激项目非常之多,而测验题目在内容或措辞
19、上的微小差别常常导致反应的巨大差别。此外,有些问卷采用带比较性的词汇作为答案,例如“经常” 、 “有时” 、 “很少”等等,怎样的程度相当于“经常” ,怎样的程度代表“有时” ,被试者不容易掌握。即使被试者表现出同样的行为,他们选答的词汇也会完全不同。四、测验分数的解释人格测验编制的一个原则是:被试者得到同样的分数,应该予以同样的解释。实际上这样的解释是有问题的。如同一种行为对某人来说是良好适应,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适应不良。人格测验的另一个弱点是,若想建立一个真正适当的常模是相当费事的,对有些测验似乎就是不可能的,如投射测验。对客观性测验似乎已可以办到,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奖赏了从众行为,限制了
20、个性的发展,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多数人的行为未必正常,少数革新者的行为未必是异常的。五、人格测验的滥用在西方,人格测验五花八门,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有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把一些没有效度证据的测验拿来到处滥用,或把测验用于尚未证实其有效性的情境中,因而遭到人们的反对。目前,测验在我国虽然刚刚开始,但这种苗头也已出现,对此一定要引起注意。第四节 心理评定量表评定量表是评定个人行为的常用工具,是心理卫生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心理测验人格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第五章心理测验学任何一种测验都是为一定目的进行的。因此,获得的测验资料必须满足信度和效度条件。但是,实在令人遗憾,到目前为止,能完好地满足这两条的人
21、格测验寥寥可数。即使存在这类测验,它们使用起来也有很多限制。然而, “事在人为” ,一方面需要我们努力去找出更可信和更有效的人格测验;另一方面,似乎也更关键,即尽量控制一些能够控制的变量,使它们对资料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如测验者的角色、指导语的细微差别、物理环境的变化,等等。三、人格测验的题目人格测验所测的特质往往没有明确定义,因而题目范围难以界定,各种可能的刺激项目非常之多,而测验题目在内容或措辞上的微小差别常常导致反应的巨大差别。此外,有些问卷采用带比较性的词汇作为答案,例如“经常” 、 “有时” 、 “很少”等等,怎样的程度相当于“经常” ,怎样的程度代表“有时” ,被试者不容易掌握
22、。即使被试者表现出同样的行为,他们选答的词汇也会完全不同。四、测验分数的解释人格测验编制的一个原则是:被试者得到同样的分数,应该予以同样的解释。实际上这样的解释是有问题的。如同一种行为对某人来说是良好适应,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适应不良。人格测验的另一个弱点是,若想建立一个真正适当的常模是相当费事的,对有些测验似乎就是不可能的,如投射测验。对客观性测验似乎已可以办到,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奖赏了从众行为,限制了个性的发展,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多数人的行为未必正常,少数革新者的行为未必是异常的。五、人格测验的滥用在西方,人格测验五花八门,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特别是有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把一些没有效度证据的测
23、验拿来到处滥用,或把测验用于尚未证实其有效性的情境中,因而遭到人们的反对。目前,测验在我国虽然刚刚开始,但这种苗头也已出现,对此一定要引起注意。第四节 心理评定量表评定量表是评定个人行为的常用工具,是心理卫生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心理测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 理咨询师的特征,在形式上又有所区别。目前这类量表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门诊心理咨询和治疗、心身疾病的调查以及科研等领域,应用之广已超过了心理测验。第一单元 量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评定量表的基本原理评定量表中量表一词的原文是“scale“。这个词,可以用作“尺度” 、 “标度” 、 “刻度” 、“等级”和“比例尺”等。换句话说,是表示数量的概
24、念。例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好坏时,我们会把这个具体的人,和一般的人比较,并分成若干等级:最好、很好、比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和最差等,这便是好差系列的 7 级评定法。把这样的方法规范化,应用于精神症状或其他医学心理情况的评定,便成为心理评定量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评定精神症状的量表也愈来愈普及。在学术刊物上基本上不再发表不应用量表评定的论文。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已引进大多数症状评定量表,制定出中国评定量表常模,为我国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医学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可靠工具,提高了临床及研究工作的可比性和科学性。二、评定量表的分类评定量表的分类,就其内容来分,可以分为诊断量表、症状量表和其
25、他量表;就其评定的方式而言,可以分为自评量表与他评量表;按其病种分为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躁狂量表等。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常用的评定量表主要是各种心理自评量表。一、90 项症状清单第二单元 常用自评量表工具90 项症状清单(SptomChklist90,L-90) ,又名症状自评量表,有时也叫做 Hpkiffs症状清单。现版本由rogafis 编制于 1973 年。本量表共有 90 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 5 级评分制,具体说明如下:1没有:自觉无该项症状。很轻:自觉有该项症状,但对受检者并无实际影响,或影响轻微。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有一定影响。偏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对受检者
26、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严重:自觉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对受检者的影响严重。该量表可测查 10 个范畴的内容,相应地分为 10 个因子,它们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有关睡眠和食欲等情况。在开始评定前,先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和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其作第五章心理测验学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由本人或临床医生逐一查核,根据“现在”或“最近一个星期卜的实际感觉进行 5 级评分。最后评定以总分、 ,各因子的水平以及突出的因子为依据,借以了解病人问题的范畴、表现以及严重程度等。量表也可前后几次测查,以观察病情发展或评估治疗效
27、果。 :,由于本量表内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较能准确刻划病人自觉症状的特点。故可广泛应用于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作为了解就诊者或来访者心理卫生问题的一种评定工具。二、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 ,SDS)由 Zung 编制于 1965 年。为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因使用简便,能相当直观地反映病人抑郁的主观感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门诊病人的粗筛、情绪状态评定以及调查、科研等。SDS 共包含 90 个项目, 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 4 级评分: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
28、评为粗分 1、2 、3、4 分,反向评分题则评为 4、3、2 、1 分。评定表格由评定对象自行填写,在自评者评定以前,一定要让他把整个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涵义都弄明白,然后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评定的时间范围是自评者过去一周的实际感觉。 待评定结束以后,把 20 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将粗分乘以1 25 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蓟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 总粗分的分界值为 41 分,标准分为 53 分。 三、焦虑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由 Zung 于 1971 年编制。从量表结构的形式到具体评定
29、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 40 分,标准分为 50 分。第三单元 如何提高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定量表所依据的是评定者的主观判断,因此其信度和效度比其他客观测验低。为了使评定更加准确可靠,必须控制和减少评定误差。一、常见的评定误差1严格误差:在评定时评定者吹毛求疵,多方挑剔,给分过严,使症状分数集中在量表的高分端。2宽容误差:对任何一个受评定者都选用较优的评语,给分过宽,不愿给人作出不好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的评定,使症状分数集中在量表的低分端。 、 、3趋中误差:有些评定者倾向于把被评定者放在量表的中间
30、,尽量避免作出极端的评定,使症状分数集中在量表的中间段。 - ,以上三种误差都将缩小分数的分布范围而使评定的信度和效度降低 i4逻辑误差:有些评定者把他认为相互联系的症状都怍同样的评定。5 “光环”效应:对一个人的看法影响了对具体症状的评定, ,或以偏概全, ,面的看法影响了其他方面症状的评定。二、如何减少评定误差对某一方应用评定量表的效果,:。与评定者是否受过严格舶专业训练密切相关,也与量表编制的好坏有关。为了提高评定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的编制及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评定者作评定之前要对他们进行有关量表评定的训练,使他们切实把握评定标准,了解所要评定的各种症状的具体含义,并熟练评定量表
31、的使用方法。2不同的量表适合于不同的对象,除了病种以外,还有年龄或住院和门诊的限制。例如抑郁自评量表(SDS)适用于有抑郁症状的成人。 , 3对于评定量表上的各个点不能只给一个简单的数字,而应以重要的关键性症状作出明确说明,最好为每个等级制定出一评分时的参考指导,对初学者掌握量表的评分有一定帮助。 - ,4评定等级的划分不可过细。研究表明,只有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才能区别 11个等级,大多数人对于 7 级以上就不能作出有效的辨别了,所以通常等级的划分都在 3-7级之间,而以采用 5 个等级最为常见。6开始评定时,最好由两位或更多的评定者分别评定,其中一人作为检查者,其余为观察者,待各评定者评定的等级差异较小时,才能分别独立评定。内容编辑: 花卉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