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 课教材分析: 题 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诗题中的”望湖楼” ,又名看经楼、先德楼,五代时吴越王钱俶所建,位于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 ,苏轼遭贬出任杭州通判,第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望湖楼上饮酒至醉,乘兴写下绝句五首,课文是其中的第一首。据上所述,这首诗的题意是:六月二十七日, (作者)登上西湖边的望湖楼,欣赏楼外景致,在微醉中乘兴写下了这首诗。结构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赞赏之意。全诗共四句,分为两层:1、
2、2 句写雨景, “黑云翻墨未遮山”写雨前黑云翻滚,来势迅猛,预示着大雨即至;“白雨跳珠乱入船”写雨中白色雨点,急骤降下,杂乱入船,展现雨点降落时的特点。3、4 两句写晴色, “卷地风来忽吹散”写忽来之风吹散满天乌云,雨止转晴了;“望湖楼下水如天”写风起云散后,湖光水色一派秀丽。因此这首诗的结构是:雨前雨中雨后;黑云白雨急风晴色。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六月西湖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力目标: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诗中的优美意境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人物
3、的志趣情操设计思路:1、强化诵读,初步感知准确认读,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畅,充分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2、自主探究,整体感知通过自学,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诗文大意,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3、反复练习,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想象诗文意境进行练说,熟读成诵,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剖题切入,培植阅读心境1、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 ,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
4、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宋朝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板书课题)2、师:谁能把题目读好?(注意停顿提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师: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解疑:“醉书” ,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让阅读更有兴趣,一起再读课题。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阅读心境的第一步。在教学中,根据诗文所表达的自然意境
5、来设计导语和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文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共鸣。有了这个情感体验,一个良好的阅读情感铺垫便形成了。师过渡: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了。在大诗人苏轼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诗人所营造的自然世界吧!二、理解字词,疏通语言,初步感知诗意1、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2、生自由读诗3、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节奏、词义等)注意读好字音:翻墨、未遮山、乱入船、卷(jun)看图,图上可以看到什么?(相机理解“黑云” 、 “翻墨” 、 “白雨” 、“跳珠” )联系生活常识理解“未遮山” 、 “乱入船” ,体会雨来得急而乱师
6、小结:刚才通过联系旧知、观察画面等方法,理解了一些词语的意思。今后,大家在学习古诗文时,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对学生来讲,阅读古诗存在着一定的语言障碍,因此疏通语言更显其必要性。本环节教学,从语言积累、观察画面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以达到疏通语言的目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理解字词方法的指导。4、初步感知全诗大意交流: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你感觉哪个句子不好理解?预设:学生对“卷地风来忽吹散”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师指导:古人为了诗句的韵律美,常常会打乱词序,此句可改为“卷地来风忽吹散(云和雨) ”来理解,意思是: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5、分组说诗意、读诗句三、整体感知
7、、想象画面,品味诗中情趣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为止,你看到了几幅怎样的美丽画面?生交流:“雨前”:看到乌云遮山大雨将至的的翻墨图 。引读:这就是“黑云翻墨未遮山”“雨中”:看到了雨珠四溅的跳珠图 。引读:这就是“白雨跳珠乱入船”看到了夏日一阵疾风吹散云雨的急风图 。引读:这就是“卷地风来忽吹散”“雨后”:看到了雨后西湖如天空般广阔、明净的水天一色图 。引读:这就是“望湖楼下水如天”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说出画面,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又进一步理解了本诗的意思。2、师:“云、雨、风、水,山、船、地、楼”这一切巧妙地组合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留下
8、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诵读全诗吧!阅读教学提倡“强化初读,延迟开讲” ,古诗教学更是如此四、引导发现,品析词眼,提挈全篇,深化情感1、师过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再通过自己的想象,一定理解了很多。但古诗创作年代毕竟离我们很遥远,所以有些字词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2、师:你读懂了哪些字的内涵?还有什么问题?品读、交流:细读 1、2 句,品味“未遮山”和“乱入船”的意境(1)读 1、2 句(2)引导从“未”字体会由云变雨过程的迅速(3)联系生活,想象体会“乱”字体现的夏雨多而杂乱的特点细读 3、4 句(1)读 3、4 句(2)引导体会“
9、风”的突如其来,把云雨吹散(3)品味雨后天晴,水天一色的意境在学生结合画面及已有生活经验读懂诗句含义之后,便引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仿佛走进这美丽画卷,去亲身感受,并进行语言描述。这样抛弃了繁琐古板的分析和对诗意的死记硬背,可以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到古诗所特有的意境之美。3、师过渡:多么奇特的美景,多么生动的诗句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瞬息万变的天气下西湖奇特的美景)品味“醉”(1)读题目(2) “醉”可以组成什么词?(陶醉、沉醉、酒醉)师:这里的“醉”仅仅指醉酒吗?(生默读,看图,揣摩)(诗人因忽雨忽晴的西湖美景而醉,因大自然的奇特而醉)(3)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此时他会有怎样的
10、感慨?(引导从诗人遭贬的心境到看到忽雨忽晴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感转折人生也是瞬息万变的)相机引导有关诗句、名言警句。在对诗文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作者的心境和胸怀,并重视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五、吟诵积累,引读明意,拓展延伸1、如此醉人的诗句,大家能不能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指名背)2、师生合作齐背整首诗。师:我苏轼戎马一生,今日来到望湖楼真让我心情格外爽朗。突然间,乌云滚滚而来生:“黑云翻墨未遮山”师:还没来得及躲避,已是生:“白雨跳珠乱入船”师:刚刚还是大雨倾盆,忽然生:“卷地风来忽吹散”师:原来,雨后的西湖如此美丽!生:“望湖楼下水如天”3
11、、指名背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自然美的滋养和艺术的熏陶。4、师:今天,我们跟随苏轼来到了西湖,和他一起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5、师:学完着首诗,大家还想研究什么?(预设:研究写西湖的诗文,研究写自然景物的诗文,研究苏轼的其它古诗教师相机推荐部分作品)6、小结:人们说“学无止境” ,那就带着你要研究的问题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吧!“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把这首诗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收集苏轼的诗,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转向课外,体现 “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六、板书设计2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云 雨 风 水 醉 山 船 地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