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723174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测量平差基础课程设计题目:导线平差班级: 测绘二班姓名: 李文义学号: 080615380 完成日期:- 2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测量平差简介测量平差的主要任务是对一系列带有观测误差的观测值,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消除它们之间的不符值,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并且评定成果的精度。测量平差与其他学科一样,是由于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18 世纪末,在测量学、天文测量学等实践中提出如何消除由于观测误差引起的观测值之间矛盾的问题,即如何从带有误差的观测值中找到观测值的最优值。1794年,年仅 17 岁的高斯(CF Gauss)首先提除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2、最小而乘法。他是根据偶然误差的四个特性,并以算术平均值为待求量的最或然值出发,导出了偶然误差的概率分布,给出了在最小二乘原理下求待定量最或然值的计算方法。当时高斯没有正式发表。19世纪初(1801 年) ,天文学家对刚发现的谷神星运行轨道的一段弧长作了一系列观测,后来因故中止了。这就需要根据这些带有误差的观测结果求出该星运行的实际轨道。高斯用自己提出的最小二乘法解决了这个当时很大的难题,对谷神星运行轨道进行了预报,使天文学家及时的又找到了这颗彗星。1809 年高斯才在天体运动的理论一书中正式发表了他的方法。在此之前,1806 年,勒戎德尔(AMLegendre)发表了决定彗星轨道的新方法一文,

3、从代数观点上也独立的提出了最小二乘法,并定名为最小二乘法。所以,后人称它为高斯勒戎德尔方法。自 19 世纪初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百多年来,测量平差学者在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平差方法上做了许多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各类测量问题的平差方法,针对这一时期的计算工具的情况,提出了许多分组解算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达到了简化计算的目的。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实践中的高精度要求,测量平差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1 从单纯的偶然误差到包含系统误差和粗差。21947 年,铁斯特拉(TMTienstra)提出了相关观测值的平差理论。31969 年,克拉鲁(T.Kraru

4、p)提出最小二乘虑波,也称为拟和推估法。41962 年,迈赛尔(P meissl)提出针对非满秩平差问题的内制约束平差原理。5对系统误差的特性、传播、检验、分析的理论的发展6.测量中粗差理论的研究。要求:系统(或顶层文件)结构描述,各个模块(或子程序)的功能描述;1)用原理图实现的,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1)系统原理图(2)主要模块或符号说明;1)数据录入:可以用TXT文本编好过后直接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一在EXCEL中直接编写进行计算2)数据处理:这一模块住要在EXCEL中做出,对所有的公式进行编写一达到我们所要的计算目的。- 3 -3)成 图:是在VB图形控件中显示,即与CAD结合2)用VB

5、语言实现,报告包含以下内容:(1)源代码;Dim xlapp As Excel.ApplicationDim xlbook As Excel.WorkbookDim xlsheet As Excel.WorksheetDim a As IntegerDim b As IntegerDim b As IntegerDim d As IntegerDim e As IntegerDim f As Integera = Val(Text1.Text)b = Val(Text5.Text)c = Val(Text6.Text)d = Val(Text7.Text)e = Val(Text8.Text)

6、f = Val(Text9.Text)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If Dir(“d:tempexcel.bz“) = “ ThenSet xlapp = CreateObject(“excel.application“)xlapp.Visible = TrueSet xlbook = xlapp.Workbooks.open(“d:tempbb.xls“)Set xlsheet = xlbook.Worksheets(1)xlsheet.Activatexlsheet.Cells(2, 3) = “abc“xlbook.RunAutoMacros (xlAutoO

7、pen)Else- 4 -MsgBox (“excel 已经打开!“)End If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If Dir(“d;tempexcel.bz“) i Thena(Fix(count/n)+1,(count Mod n)+1)=a(k,j)count=count+1End IfNext jNext kEnd Function建立一个函数求取矩阵的行列式值Function dvalue(ByRef a()As Integer,ByVal n As Integer)AsIntegerDim b()As IntegerDim o,p As Int

8、egerDim i,k,j As IntegerDim sign As Integer:sign=1Dim sum As Integer:sum=0ReDim b(n,n)As IntegerIf n=1 Thensum=a(1,1)Else:For i=1 To nFor j=1 To nFor k=1 To nb(j,k)=a(j,k)Next kNext jnext_a b(),n-1,i调用 nexta 函数- 7 -sum=sum+sign*a(1,i)*dvalue(b(),n-1)递归调用dvalue 函数sign=(-1)*signNext iEnd Ifdvalue=sumE

9、nd Function建立一个函数求取矩阵的伴随矩阵Function accom_a(ByRef a()As Integer,ByVal n As Integer,ByVal iAs Integer,ByVal j As Integer)As IntegerDim t()As IntegerDim e,b As IntegerDim count As Integer:count=0Dim s As Integer:s=0ReDim t(n,n)As IntegerFor e=1 To nFor b=1 To nIf ej Thent(Fix(count/(n-1)+1,(count Mod(n

10、-1)+1)=a(e,b)count=count+1End IfNext bNext es=dvalue(t(),n-1)If(i+j)Mod 2)0 Thens=(-1)*sElse:s=sEnd Ifaccom_a=sEnd Functionabc 闭合导线平差 度 分 秒X 坐标 Y 坐标 距离所测角度方位角已知方位角第1 点第2 点第3 点第4 点第5 点- 8 -第6 点第7 点第8 点第9 点第 10 点第 11 点第 12 点第 13 点第 14 点x y S= 相对精度=4.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 vb 中实现导线的平差太难了,而且编制过成也太长,我们在接到通知

11、要交的时候还六下 3 天时间,所以我们主要编制导线网的平差,在导线那一部分我们使用 vb 与 EXCEL 连接计算,本来我们还要把acd 连接进入直接进行成图,但是还没找到相关资料,不过我们知道以后会在这一方面努力的首先在页面设计是我要考虑到我们要的起誓数据是什么,一开始我- 9 -们并没有在意,可是后来我们在编制程序的时候发现了问题。所以又耽误了我们好长时间重新来过,包括 EXCEL 的编制,主要使用起内部函数。第二在实现编程的时候我们对于 vb 的好多命令有点生疏了,使得进度更加慢了我们知道在学习编程的时候我们不可以停下脚步,我们要不段的饿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最后编制过车工中出现了

12、错误,晕人的挖,不知道是哪里错了,可是用的 vb 是下载的没有 msdn 不好查找,只好出现一个在网上搜一个,只怪自己技术不到家。其实我想如果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边上指导我想,那效果会更好的5.总结经过一个星期的上机实践学习,使我对vb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要想学好它要重在实践,要通过不断的上机操作才能更好地学习它,通过实践,我也发现我的好多不足之处,首先是自己在指法上还不行,经常按错字母,通过学习也有所改进;再有对vb语言的一些标准库函数不太了解,还有对函数调用的正确使用不够熟悉,还有对vb语言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也不了解,通过实践,使我在这几个方面的认识有所提高。通过实践的

13、学习,我认到学好计算机要重视实践操作,不仅仅是学习vb语言,还是其它的语言,以及其它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都要重在实践,所以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注视实践操作,使自己便好地学好计算机。6.心得体会通过该课程设计,对该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有了深刻的了解并比较掌握了什么是平差,平差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熟悉了编译程序总流程框图,了解了编译程序的生成过程、构造工具及其相关的技术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机械的,表面的。通过把该算法的内容,算法的执行顺序在计算机上实现,把书本知识更好的融入自己的头脑,对实验原理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该课程设计,全面系统的理解了编译原理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把学过的计算机平差原理以及相关课程的知识强化,能够把课堂上学的知识通过自己设计的程序表示出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自己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前对与计算机平差系统概念- 10 -上的认识是模糊的,现在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上认识了操作系统是如何处理命令的,如何协调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运行记忆是怎么运行的,对计算机平差原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这次课程设计中,通过自己动手,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及内部实现,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程序开发能力的目的。把死板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参考文献:互联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