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思考题及习题(参考答案)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系2003 年 8 月第 1 章 绪论思 考 题1.1 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的特点是: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破坏前 变形较大,有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利用混凝土的抗 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很弱,钢筋的抗拉能力很强的特点,用混凝土主要承受梁中和轴以上受压区的压力,钢筋主要承受中和 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即使受拉区的混凝土开裂后梁还能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直到受拉 钢 筋达到屈服强度以后,荷载再略有增加,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才破坏。由于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且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
2、料的温度 线膨胀系数十分接近,当温度 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二者之间的粘结,从而保证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协 同工作。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好, 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1.3 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和“混凝土结构设计” 两部分。前者主要讲述各种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截面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等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属于专业 基础课内容;后者
3、主要讲述梁板结构、 单层厂房、多层和高层房屋、公路 桥梁等的 结构设计,属于专业课内容。学习本课程要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注意扩大知识面;2)突出重点,并注意难点的学 习;3)深刻理解重要的概念,熟练掌握设计计算的基本功,切忌死记硬背。第 2 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思 考 题2.1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 是根据以边长为 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 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是根据以 150mm150m
4、m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与立方体 标准试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按照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确定的。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是采用直接轴心抗拉试验直接测试或通过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间接测试,测得的具有 95保证率的轴心抗拉强度。 由于棱柱体标准试件比立方体标准试件的高度大,试验机压板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对棱柱体试件高度中部的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比对立方体试件的小,所以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比立方体的强度值小,故 fck 低于 fcu,k。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 之间的关系为: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与立方体
5、抗压245.05.0kcu,tk )6.1(39.80ff强度标准值 fcu,k 之 间的关系为: 。,21c.2.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我国新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 和 C80,共 14 个等级。2.3 根 据 约 束 原 理 ,要 提 高 混 凝 土 的 抗 压 强 度 ,就 要 对 混 凝 土 的 横 向 变 形 加 以 约 束 ,从 而 限 制 混 凝 土 内 部 微 裂 缝 的 发 展 。因 此 ,工程 上 通 常 采 用 沿 方 形 钢 筋 混
6、凝 土 短 柱 高 度 方 向 环 向 设 置 密 排 矩 形 箍 筋 的 方 法 来 约 束 混 凝 土 ,然 后 沿 柱 四 周 支 模 板 ,浇 筑 混 凝土 保 护 层 ,以 此 改 善 钢 筋 混 凝 土 短 柱 的 受 力 性 能 ,达 到 提 高 混 凝 土 的 抗 压 强 度 和 延 性 的 目 的 。12.4 单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 强 度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有很大关系,骨料的性质、混凝土的 级配、混凝土成型方法、硬化时的环境条件及混凝土的龄期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包括上升段和下降段两个部分。上升段可分为三段,从加载至比例极限点 A 为第
7、 1 阶 段,此 时,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是弹性变形, 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直线;超过 A 点进入第 2 阶段,至临界点 B,此阶段为混凝土裂缝稳定扩展阶段;此后直至峰点 C 为第 3 阶段,此 阶段为裂缝快速发展的不稳定阶段,峰点 C 相应的峰值应力通常作 为 混凝土棱柱体的抗压强度 fc,相应的峰值应变 一般0在 0.00150.0025 之间波动,通常取 0.002。下降段亦可分 为三段,在峰点 C 以后,裂 缝迅速发展,内部结构的整体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应力应变曲线 向下弯曲,直到凹向 发生改 变,曲 线出现拐点 D;超过“拐点”,随着 变形的增加,曲线逐渐凸向应变轴方向发展,此段曲线 中曲
8、率最大的一点称为收敛 点 E;从“收敛点”开始以后直至 F 点的曲线称为收敛段,这时贯通的主裂缝已很宽,混凝土最 终被破坏。常用的表示混凝土 单轴 向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有两种,第一种为美国 E.Hognestad 建议的模型:上升段 为二次抛物线,下降段为斜直线;第二种为德国 Rusch 建议的模型:上升段采用二次抛物线,下降段采用水平直线。2.5 连接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至曲线任一点处割线的斜率,即为混凝土的变形模量。在混凝土受 压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作一切线,其斜率即为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2.6 混凝土在荷载重复作用下引起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当混凝土试件的加载应力小于混凝土疲
9、劳强度 时,其加 载卸载应fc力应变曲线形成一个环形,在多次加载卸载作用下, 应力应变环 越来越密合,经过多次重复,这个曲线就密合成一条直线。当混凝土试件的加载应力大于混凝土疲劳强度 时,混凝土 应力应变曲线开始凸向应力轴,在重复荷载过程中fc逐渐变成直线,再 经过多次重复加卸载后,其 应力应变曲线由凸向 应力轴而逐渐凸向应变轴,以致加卸载不能形成封闭环,且应力应变曲线倾角不断减小。2.7 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徐 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 应力重分布的 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
10、成预应力损失。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 1)时间参数;2)混凝土的应 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4)混凝土的组成成分;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的形状及尺寸;7)钢筋的存在等。减少徐变的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的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 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的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2.8 当养护不好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四周受约束从而阻止混凝土收缩时,会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收缩裂缝;当混凝土构件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它产生的收缩只会引起构件的 缩短而不会产 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收 缩的主要因素有:1)水泥的品种;2
11、)水泥的用量;3)骨料的性质;4)养护条件;5)混凝土制作方法;6)使用环境;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减少收缩的方法有:1)采用低强度水泥;2)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3)采用较坚硬的骨料;4)在混凝土结硬过程中及使用环境下尽量保持高温高湿;5)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6)增大构件体表比。2.9 软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点和流幅,而硬钢则没有。对于软钢,取屈服下限作 为钢筋的屈服强度;对于硬钢,取极限抗拉强度 b 的 85作 为条件屈服点,取条件屈服点作 为钢筋的屈服 强度。热轧钢筋按强度可分为 HPB235 级(级,符号 )、HRB335 级( 级,符号 )、HRB40
12、0 级(级,符号 )和 RRB400 级(余热处理级,符号 R)四种类型。常用的钢筋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有以下三种:1)描述完全弹塑性的双直线模型;2)描述完全弹塑性加硬化的三折线2模型;3)描述弹塑性的双斜线模型。2.10 钢筋主要有热轧钢筋、高强钢丝 和钢绞线、 热处理钢筋和冷加工 钢筋等多种形式。钢筋冷加工的方法有冷拉和冷拔。冷拉可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但冷拉后 钢筋的塑性有所降低。冷拔可同 时 提高钢筋的抗拉及抗压强度,但塑性降低很多。2.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如下:1)钢筋的强度必须能保证安全使用;2)钢筋具有一定的塑性;3)钢筋的可焊性较好;4)钢筋的耐火性能较好;5
1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2.12 钢筋混凝土受力后会沿钢筋和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剪应力,通常把这种剪应力称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影响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 钢筋净间距、横向配筋及 侧向压应力、钢筋表面形状以及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等。保证钢 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 结力的构造措施有: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3)在钢筋的搭接接头范围内应加密箍筋;4)为了保证足够的粘结在钢筋端部应设置弯钩。此外,对高度较大的混凝土构件
14、应分层浇注或二次浇捣,另外,对于锈蚀钢筋,一般除重锈钢筋外,可不必除 锈。第 3 章 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思 考 题3.1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称 为结构的可靠性。它包含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个功能要求。结 构超过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 后就不能满足安全性的要求;结构超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后就不能保证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 结构破坏时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与否来划分的。3.2 所有能使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原因统称为作用,荷载则为“作用” 中的一种,属于直接作用,其特点是以力的形式出现的。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有:1)设计使用年限;
15、2)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的条件;3)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结构构件的抗力与构件的几何尺寸、配筋情况、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等因素有关。由于材料强度的离散性、构件截面尺寸的施工 误差及简化计算时由于近似处理某些系数的误差,使得结构构件的抗力具有不确定的性质,所以抗力是一个随机 变量。3.3 整个结构或构件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一 类 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即 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 载能力或者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态。另一 类是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 ,即 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中某 项规定限值
16、的状态。3.4 建筑结构应该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结构的设计工作寿命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它可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确定, 业主可提出要求,经主管部门批准,也可按业主的要求确定。 结构超过其设计 工作寿命并不意味着不能再使用,只是其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越来越差了。3.5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主要有平均值 和标准差 两个数字特征。 越大,表示曲 线离纵轴越远; 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扁而平;反之, 则数据越集中,曲线高而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的主要特点是曲线呈钟形,并以 x=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峰点横座标为平均值 ,峰点两侧
17、 处各有一个反弯点,且曲线以 x 轴为渐近线。3.6 P(xx 0)=1P(x x0)=1 。0)(xdf3.7 保证结构可靠的概率称为保证率,如 95%、97.73%。结构的可靠度就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结构的可靠指标 z/z,它和失效概率一样可作为衡量结构可靠度的一个指标。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定义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在设计工作寿命内,在正常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33.8 设 R 表示结构构件抗力, S 表示荷载效应, ZRS 就是结构的功能函数。整个结构或构件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 这个特定状态就是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Z0 表示结构处于可靠状态
18、;Z 0 表示结构处于失效(破坏) 状态;Z0 表示结构达到极限状态。3.9 Z RS0(即构件失效)出现 的概率即为失效概率 pf,可靠概率 ps1p f,目 标可靠指标就是使结构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其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不低于某一允许的水平时的可靠指标。可靠指标 与失效概率 pf 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都可以用来衡量结构可靠度。可靠指 标 可按公式 z z (R S) 确定。我国“规范”采用的概率极2S限状态设计法是一种近似方法,因 为其中用到的概率统计特征值只有平均值和均方差,并非 实际的概率分布,并且在分离导出分项系数时还作了一些假定,运算中采用了一些近似的处理方法,因而 计算
19、结果是近似的,所以只能称为近似概率设计法。3.10 我国“规范” 承 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表达式如下:1)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其表达式一般形式为: .),(.),/,/()( kCSkCSk2ikCQi1kQkG0 afRaffRCni 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其表达式一般形式为: .),(.),/,/()( kkSk1ikik0 fffni 式中, 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与安全等级对应,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0不应小于 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 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 5 年
20、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 0.9;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Gk永久荷载标准值;Q1k最大的一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Qik其余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一般 取G1i G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一般 取 1.35,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 1.0;可变荷载的G G分项系数 、 一般取 1.4;Q1iCG、CQ1、CQi分别为永久荷载、第一种可变荷载、其他可 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系数,即由荷载求出荷载效应(如荷载引出的弯矩、剪力、轴力和变形等)须乘的系数;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i不等式右侧
21、为结构承载力,用承 载 力函数 R()表示,表明其为混凝土和 钢筋强度标准值( fCk、fSk)、分项系数( 、 )、几何CS尺寸标准值(a k)以及其他参数的函数。式中可靠指 标体现在了承载力分项系数 、 及荷载分项系数 、 中。CSGQ3.11 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它是根据大量荷 载统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具有一定保证率的统计特征值,这样确定的荷载是具有一定概率的最大荷载值,称为荷载标准值。可 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得乘积称为荷载的频遇值,可变荷载的准永久 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得乘积称为荷载的准永久值。考 虑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变荷载同时出现的可能性较
22、小,引入荷载组合值系数对基本标准值进行折减,即可 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标准值所得乘积即为荷载的组合值。因为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常 须区分荷 载的短期作用( 标准组合、 频遇组合) 和荷载的长期作4用(准永久组合) 下构件的变形大小和裂缝宽度计算,所以,对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验算,要按不同的 设计目的,区分荷载的标准组合和荷载的准永久组合。按荷载的标准组合时,荷 载效应组合的 设计值 S 取为永久荷载及第一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与其他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时,荷 载效应组合的 设计值 S 取为永久荷载的标准值与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之和。3.12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混
23、凝土强度标准值取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减 1.645 倍的标准差。混凝土材料强度分项系数是根据轴心受压构件按照目标可靠指标经过可靠度分析而确定的,混凝土强度的分项系数 规定取为 1.4。混凝土强度标C准值除以混凝土强度的分项系数,即得到混凝土 强度设计值。3.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取国家冶金局标准规定的钢筋废品限值作为钢筋的强度标准值。钢筋强度标准值除以钢筋强度的分项系数即得到钢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的材料强度标准值是取其强度平均值减 1.645 倍的标准差所得,其 强度设计值则是取强度标准值除以混凝土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钢筋的材料强度标准值是取其强度平均值减 2 倍的标准差所得,其强度设计值则是
24、取强度标准值除以钢筋材料强度的分项系数。第 4 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思 考 题4.1 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 的取值如下:当正截面处于非均匀受压时, 的取值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而不cu cu同,即 0.0033 0.5(f cu,k50) 10-5,且当计算的 值大于 0.0033 时,取为 0.0033;当正截面处于轴心均匀受压时,cu cu取为 0.002。4.2 所谓“界限破坏 ”,是指正截面上的受拉钢筋的应变达到屈服的同 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也正好达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时所发生的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 0.00330.5( fcu,k50) 1
25、0-5,受拉钢筋的应变cu f yE s。s4.3 因为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第阶段末(即 a阶段)可作 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第阶段可作为使用荷载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第阶段末(即 a阶段) 可作 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所以必须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各阶段的应力状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正是根据 a阶段的应力状态列出的。4.4 当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满足 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当 时发生少筋破坏形态;当 时发生bminminb超筋破坏形态。与这三种破坏形态 相对应的梁分别称为适筋梁、少筋梁和超筋梁。由于少筋梁在 满足承载力需要时的截面尺寸过大
26、,造成不经济,且它的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 度,属于脆性破坏 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由于超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使得配置过多的受拉 钢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 钢材的浪费,且它是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 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4.5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积 As 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 bh0 的比值,称为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简称配筋率,用 表示。从理论上分析,其他条件均相同( 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与截面尺寸)而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同的梁将发生不同的破坏形态, 显 然破坏形态不同的梁其正截面受弯承 载力
27、也不同,通常是超筋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最大,适筋梁次之,少筋梁最小,但超筋梁与少筋梁的破坏均属于脆性破坏类型,不允 许 采用,而适筋梁具有较好的延性,提倡使用。另外,对于适筋梁,纵向受拉 钢筋的配筋率 越大,截面抵抗矩系数 将越大, 则由 M 可知,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s20c1sbhf5也越大,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越大。4.6 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最大值 Mu,max ,由此式分析可知,M u,max 与混凝土强度等)5.01(bb2c1hf级、钢筋 强度等级 及梁截面尺寸有关。4.7 在双筋梁计算中,纵向受压钢 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采用其屈服强度 ,但其先决条件是: 或 ,即要求y
28、f s2axs0ahz受压钢筋位置不低于矩形受压应力图形的重心。4.8 双筋截面梁只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弯矩很大,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所得的 又大于 ,而梁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混凝b土强度等级又不能提高时;2)在不同荷载组合情况下,梁截面承受异号弯矩时。应用双筋梁的基本计算公式时,必 须满足x h0 和 x2 这两个适用条件,第一个适用条件是为了防止梁发生脆性破坏;第二个适用条件是为了保证受压钢筋在bsa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x 2 的双筋梁出现在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 的情况下,此 时正截面受弯承sa yf载力按公式: 计算;x2 的双筋梁出现在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不能达到其)(
29、)/(s0sy0c1u ahAfxhbfMsa屈服强度 的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 载力按公式: 计算。yf )(0yuhAfM4.9 T 形截面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中和轴在翼缘内,即 x ,这种类型的 T 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截面尺寸为 h 的单筋矩形截面梁的受弯承 载力计算公式完全相同;第二种 类型为中和轴在梁肋内,即 x ,这种类型的 T 形fb fh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截面尺寸为 bh, 2, A s1(As1满足公式 )的双筋矩形截safs c1sy(bff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完全相同。4.10 在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及小于 C50 的构
30、件, 值取为 1.0;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及大1于 C80 的构件, 值取为 0.94;而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在 C50C80 之间的构件, 值由直线内插法确定,其余的计算1均相同。习 题4.1 查表知, 环境 类别为一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 时梁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 25mm。故设 as35mm, 则 h0ha s500 35465mm由混凝土和钢筋等级,查表得:fc14.3N/mm 2,ft1.43 N/mm 2,fy300N/mm 2,1.0, 0.8, 0.5511b求计算系数 16.04523.0192621 hfMcs则 ,可以。7bs 938.0)6.1(5.02ss
31、故 684593.0160sys hfMAmm2 6mm26850234.150)45.0(yts bhfA且 mm2,满足要求。.2.s选用 3 18,As 763mm2,配筋图如图 1 所示。4.2 梁自重: kN/m5.4.05kg则简支梁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M1 )(2QikCiQ1kGk0niM 8)8 kk0 lqlg1.0 22.5814.5.9(2.185.514kNmM2 )(1QikCiGk0niM 81)8 2ki2k0 lqlg1.0 2.5817.04.5.9(35. 80.114 kNmMmaxM 1,M285.514 kNm查表知, 环境类别为 二类,混凝土强度等
32、级为 C40,梁的混凝土保护层 最小厚度为 30mm,故设 as40mm ,则h0ha s45040410mm由混凝土和钢筋等级,查表得:fc19.1 N/mm2,ft1.71 N/mm 2,fy360N/mm 2,1.0, 0.8, 0.51811b求计算系数 13.0421.90582621 hfMcs则 ,可以。8.3bs92.0ss 4502 1图 17图 2故 mm26410928.36054sys hfMAmm2957.)45.0(ytsbf且 mm2,满足要求。180420.2. hAs选用 2 161 18,As657mm 2,配筋 图如图 2 所示。4.3 取板宽 b1000
33、mm 的板条作为计算单元。1 计算最大弯矩设计值 M方法一:M 砂浆 200.021 10.5+200.02110.50.4kNmM 砼板 2 50.06110.5+251/20.0211(1/31)=0.83kNmMGk0.4+0.831.23 kNm方法二:MGk kNm10 1023.1)5.8().8( dxxdx又 MQkP l111 kNm故雨篷板根部处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1 )(2QikCiQ1kGk0niM1.0(1.2 1.23+1.41)2.876 kNmM2 )(1QikCiGk0ni1.0(1.35 1.23+1.40.71)2.6405 kN mMmaxM 1,M22
34、.876 kNm(2)查表知, 环境 类别为二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时,板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为 25mm,故设 as30mm ,则h0ha s803050mm由砼和钢筋的强度等级,查表得:fc11.9 N/mm2,ft1.27 N/mm 2,fy300 N/mm 21.0, 0.5501b则 097.5109.8762201 hfMcs,可以。.bs894.021ss故 mm205.318760sys hfMAmm24.15824.)45.(yts bf且 mm2,满足要求。6010.2. hAs选用 6120,As236mm 2。垂直于纵向受拉钢筋布置 6250 的分布钢筋。4.
35、4 fc 14.3 N/mm2,ft1.43 N/mm 2,fy300 N/mm 2, 1.0, 0.551b查表知, 环境类别为 一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梁的混凝土保护层 最小厚度为 25mm,故设 as35mm ,则h0ha s45035415mm804mm 2 mm2sA 193450230.45)45.0(yt bhf且 mm2,满足要求。182 s又 0.55.3.40.97c1yf b满足适用条件。故 Mu )5.(20c1bhf )203.51(203.413. 89.84kNmM70kN m,安全。4.5 fc 11.9N/mm2,fy 300N/mm 2, 1.0,
36、0.8, 0.55 11b查表知, 环境类别为 二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梁的混凝土保护层 最小厚度为 25mm,故设 35mm。假 设受拉钢筋sa放两排,故 as60mm,则 h0h as50060440mm取 ,则bsA)(5.1s0ybb2c1fM )3540( )5.01(.9.629628mm 2sAysy0c1bfAfh 306283429.5. 2548mm 2受拉钢筋选用 3 223 25 的钢筋,A s2613mm 2;受压钢筋选用 2 20mm 的钢筋, 628mm 2。配筋图如图 3 所示。4.6 (1)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时fc19.1N/mm 2,ft
37、1.71N/mm 2,fy 360N/mm 2, 1.0, 0.8, 0.518 11b鉴别类型:假设受拉钢筋排成两排,故取 as60mm ,则h0ha s75060690mm )10269(105.901)2(ffc1 b672.32kNmM500kN m属于第一种类型的 T 形梁。以 代替 b,可得f 10.69501.220fc1s hb则 ,可以。8.bs947.02ss故 mm216.36560sys hfMAmm2407504.)4.(yt bf且 mm2,满足要求。325.02. hAs选用 7 20,As2200mm 2。图 32 03564图 310(2)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38、 C60 时fc27.5N/mm 2,ft2.04N/mm 2, 360N/mm 2,yf0.98, 0.4991b鉴别类型:假设受拉钢筋排成两排,故取 as60mm ,则h0ha s75060690mm )10269(105.2798.0)(ffc1 b948.64kNmM500kN m仍然属于第一种类型的 T 形梁,故计算方法同(1),最后求得 As2090mm 2,选用 7 20,As2200mm 2。由此可见,对于此 T 形梁, 选用 C40 的混凝土即可满足设计需要,表 明 提 高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对 增 大 受 弯 构 件 正 截 面 受 弯 承 载力 的 作 用 不
39、显 著 。4.7 fc 14.3N/mm2, 300N/mm 2, 1.0, 0.55yf 1b鉴别类型:假设受拉钢筋排成两排,故取 as60mm ,则h0ha s50060440mm )80214(803.140)2(ffc1 b183.04kNmM250kN m属于第二种类型的 T 形梁。 )2()(01fffchbM )80214(843.091.52kNmM2MM 125091.52158.48kN m 286.0423.018562c1s bhf则 ,可以。.bs827.0ss11mm21450827.304156sy2s hfMAmm2763380)(.)(yffc1s b 145
40、27632215mm 2sA1s2选用 6 22, 2281mm 2s第 5 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思 考 题5.1 集 中 力 到 临 近 支 座 的 距 离 a 称 为 剪 跨 ,剪 跨 a 与 梁 截 面 有 效 高 度 h0 的 比 值 ,称 为 计 算 剪 跨 比 ,用 表 示 ,即 a h0。但 从广 义 上 来 讲 ,剪 跨 比 反 映 了 截 面 上 所 受 弯 矩 与 剪 力 的 相 对 比 值 ,因 此 称 M Vh0为 广 义 剪 跨 比 ,当 梁 承 受 集 中 荷 载 时 ,广 义 剪 跨 比 M Vh0 a h0;当 梁 承 受 均 匀 荷 载 时 ,广 义 剪
41、 跨 比 可 表 达 为 跨 高 比 l h0 的 函 数 。剪跨比 的大小对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无腹筋梁,通常当 1 时发生斜压破坏;当1 3 时常发生剪压破坏;当 3 时常发生斜拉破坏。对于有腹筋梁,剪跨比 的大小及箍筋配置数量的多少均对斜截面破坏形态有重要影响,从而使得有腹筋梁的受剪破坏形态与无腹筋梁一样,也有斜 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三种。5.2 钢筋混凝土梁在其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剪弯区段内,将发生斜裂缝。在剪弯区段内,由于截面上同时作用有弯矩 M 和剪力 V,在梁的下部剪拉区,因弯矩产生的拉应力和因剪力产生的剪应力形成了斜向的主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抗拉
42、强度不足时, 则 开裂,并逐渐形成与主拉 应力相垂直的斜向裂缝。5.3 斜裂缝主要有两种类型:腹剪斜裂缝和弯剪斜裂缝。腹剪斜裂缝是沿主压应力迹线产生于梁腹部的斜裂缝, 这种裂缝中间宽两头细,呈 枣核形,常 见于薄腹梁中。而在剪弯区段截面的下边缘,由较短的垂直裂缝延伸并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发展的斜裂缝,称 为剪弯斜裂 缝, 这种裂 缝上细下宽,是最常见的。5.4 梁斜截面受剪破坏主要有三种形态: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斜压破坏的特征是,混凝土被腹剪斜裂 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压坏,破坏是突然发生的。剪 压破坏的特征通常是,在剪弯区段的受拉区边缘先出现一些垂直裂缝,它们沿竖向延伸一小段长度后,
43、就斜向延伸形成一些斜裂 缝,而后又 产生一条 贯穿的较宽的主要斜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迅速延伸,使斜截面剪 压区的高度缩小,最后 导致剪 压区的混凝土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斜拉破坏的特征是当垂直裂缝一出现,就迅速向受压区斜向伸展,斜截面承 载 力随之丧失,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很接近,破坏过程急骤,破坏前梁 变形亦小,具有很明 显的脆性。5.5 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的力学模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带拉杆的梳形拱模型,适用于无腹筋梁,这种力学模型把梁的下部看成是被斜裂缝和垂直裂缝分割成一个个具有自由端的梳状齿,梁的上部与纵向受拉钢筋则形成带有拉杆的变截面两铰拱。第二种是拱
44、形桁架模型,适用于有腹筋梁,这种力学模型把开裂后的有腹筋梁看作为拱形桁架,其中拱体是上弦杆,裂缝间的齿块是受压的斜腹杆,箍筋则是受拉腹杆。第三种是桁架模型,也适用于有腹筋梁, 这种力学模型把有斜裂缝的12钢筋混凝土梁比拟为一个铰接桁架,压区混凝土为上弦杆,受拉 纵筋 为下弦杆,腹筋为竖向拉杆,斜裂缝间的混凝土则为斜压杆。后两种力学模型与第一种力学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1)考虑了箍筋的受拉作用;2)考虑了斜裂缝间混凝土的受压作用。5.6 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1)剪跨比;2) 混凝土强度; 3)箍筋配箍率;4)纵筋配筋率;5) 斜截面上的骨料咬合力;6)截面尺寸和形状。5.7 梁的斜压和
45、斜拉破坏在工程设计时都应设法避免。为避免发生斜压破坏, 设计时,箍筋的用量不能太多,也就是必须对构件的截面尺寸加以验算,控制截面尺寸不能太小。为避免发生斜拉破坏,设计时, 对有腹筋梁,箍筋的用量不能太少,即箍筋的配箍率必须不小于规定的最小配箍率;对无腹筋板,则必须用专门公式加以验算。5.8 (1) 在均匀荷载作用下(即包括作用有多种荷 载,但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小于总剪力值的75的情况),矩形、 T 形和 I 形截面的 简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sby0svy0tsbcu in8.25.17. AfhfhfV式中 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
46、力设计值,VcsV c Vs;Vsb与斜裂缝相交的弯起钢筋的受剪承 载力设计值;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各肢箍筋的全部截面面 积,A svn Asv1,其中 n 为在同一截面内的箍筋肢数,A 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s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Asb与斜裂缝相交的配置在同一弯起平面内的弯起 钢筋截面面积;s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b矩形截面的宽度,T 形或 I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h0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2)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即包括作用有各种荷 载,且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
47、总剪力值的 75以上的情况),矩形、T 形和 I 形截面的独立简支梁的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 sby0svy0tsbcu in81.751 AfhfbhfV式中 计算剪跨比,可取 ah 0,a 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截面或 节点边缘的距离,当 1.5 时,取 1.5;当 3 时,取 3。5.9 连续梁与简支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支座截面附近有 负弯矩,在梁的剪跨段中有反弯点,因此连续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受弯矩比 的影响很大。对于受集中荷载的连续梁,在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下,由于剪跨段内存在有正负两向M/弯矩,因而会出现 两条临界斜裂缝 。并且在沿 纵筋水平位置混凝土上会出 现一些断断续续的粘结裂缝。临近破坏时,上下13粘结裂缝分别穿过反弯点向压区延伸,使原先受 压纵筋变成受拉,造成在两条临界斜裂缝之间的纵筋都处于受拉状态,梁截面只剩中间部分承受压力和剪力,这就相应提高了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