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粹】明清家具中国古代家具源远流长,远可以上溯到夏商周时期,那时的家具高度由比较低矮向高度适中发展,坐姿从席地而坐、跪地而坐转向垂足而坐。这种细微的变化,却与哲学、建筑学、文明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首先是人体工学的诞生,坐具以舒适为宜,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其次是古人脱离穴居、巢居上升或下降到地面,建筑物的窗口位置不断变化,从屋顶天窗到墙上较高位置再到合适的高度也就是垂足而坐也能观察到户外。这种坐具与窗户的高度的统一,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的心理变化,从躲避外界到观察外界再到研究外界,从排斥外人到接纳外人再到与外人互动,所以释名释宫室如此解释窗户:“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一方面是系统思维和人格
2、本体论的萌芽,升高坐具,降低窗户,让世界为人服务。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清朝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明式家具造型完美、格调典雅、装饰得体、工艺精良,是历史上其他时代的家具无法比拟的。清代家具水平虽不及明式家具,但工艺精湛、雍容典雅,不失为古典家具的代表。明清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简约,质朴简洁、豪放规整,以造型取胜;清代家具繁琐,厚重典雅,引入海外元素,富皇家气息,以装饰见长。在选用材料上,明清家具无不体现其选材之美。明式家具极少使用其他木材,主要采用黄花梨木和紫檀木两种硬木,还有最昂贵的金星紫檀。在桌椅和橱柜制作中黄花梨用得最多,且没有镶嵌和雕镂等过多的装饰,只有极少雕刻。明式家具
3、极少上漆,以突出木色纹理, 体现材质美和自然美,形成自己清新雅致,明快简约的风格。清式家具在清中期以后开始使用鸡翅木、酸枝木、铁力木、花梨木等。大件酸枝木家具较多,雕刻花样不少,并且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蓝等,花梨木家具也有不少雕刻和镶嵌,而且融入了西方装饰元素,使之增添了近代产品的色彩。在雕刻技法和纹饰方面,明清家具无不体现其装饰之美。首先明清家具在纹饰的题材上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如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夔龙纹、拐子纹、饕餮纹、乳钉纹、勾纹、回纹等在明清家具中随处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雕琢手法的浮透雕、圆雕、阴阳线纹、博古铲槽、双线勾纹、阴阳向背之花朵纹、谷纹、玉璧纹等在明清家具的雕刻
4、中信手拈来;优良的传统题材浮雕或镂雕龙凤、灵芝祥云、如意莲荷、历史人物、神仙道士、狮子麒麟、飞禽走兽、松、竹、梅、花卉山石、鱼虫雀鸟等充盈期中。其次是引人注目的明清家具的腿足雕刻使之成为成功的典范。如马蹄式、珠卷式、如意式、漩窝式、卷云纹、方回纹等,还有气势雄浑的罗汉床、睡床的粗壮腿足脚头上的龙、虎、兽头雕刻装饰,就连家具经常采用的牙条、牙板、角牙、圈口、卷口、档板、结子等,也成了明清家具的雕刻装饰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总之,明清家具或整体或部件,都可以当做雕塑小品来欣赏。再次是明清家具的雕刻题材寓意深刻。“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在传统的吉祥图案中,用谐音、比拟、象征等手法使各种事物赋
5、有特殊而又比较固定的含义,如牡丹富贵,石榴多子,鹿禄,蝙蝠、桃子、佛手福,喜鹊喜庆,鱼富足,瓶平安,桔、戟吉,馨庆,象祥,葫芦子孙万代绵长,等等。 明清家具常见的典型雕饰图案有:八宝:其中又分佛八宝指宝 伞 、 金 鱼 、 宝 瓶 、 莲 花 、 法 螺 、吉 祥 结 、 宝 幢 、 法 轮 ,亦称八吉祥;道八宝也叫暗八仙,为古代传说中的八道家手中所持的芭蕉扇、宝剑、花篮、笛子、宝葫芦、鱼鼓、阴阳板、莲花(或荷叶);杂八宝指祥云、金锭、银锭、宝珠、犀角、珊瑚、方胜、古钱、灵芝、馨、鼎、芭蕉叶等八种吉祥物。百事如意:由柏、柿子、如意或灵芝组成,比喻万事如意。福寿三多:由佛手、桃子、石榴组成,喻多
6、福多寿多子孙。福庆有余:一般用于柜门上,由蝠、馨、双鱼组成,喻多福庆、生活富足。福庆长庆:由蝠或佛手、馨组成,比喻多福长寿。五福捧寿:由五只蝙蝠围绕寿字飞舞。岁寒三友:以松、竹、梅三种不畏严寒的植物构成图案,用于励志,比喻坚忍不拔,也象征着友谊。锦上添花:底子上雕饰精美细致的几何纹样,锦地上浮雕各样花卉,比喻好上加好。牡丹戏凤:比喻富贵吉祥。运用榫头卯眼和楔钉销砦,明清家具无不体现其结构之美。明清家具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造型美、材质美,更在于它的结构美,那就是它运用了榫卯结构和楔钉销砦。榫卯结构是指明清家具中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处理接合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下部分叫卯,合起来叫榫头卯
7、眼。榫卯有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用于面与面、两条边或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穿带榫、扎榫等,还有传说为鲁班发明的燕尾榫;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和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还有一类较复杂,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如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家具的榫卯结构和京剧一样驰名,都视为中国的国粹。原因在于:榫卯结构历史悠久,比汉字出现还早,7000 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了;榫卯结构比铁钉和胶水连接还结实耐用,事实证明
8、,一些榫卯结构的家具用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也没有散架,这种家具还便于拆装运输,便于维修;榫卯结构最具有科学性和文化价值,其结构方式非常符合工程力学原理,最为重要的是榫头卯眼的阴阳互动、因失而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东方哲学思想,使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所构成的互补和互动关系或曰互动效应,深深影响着当今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并在新颖的文化背景下构建了新兴的人与人、组织与组织、国与国之间互动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明清家具的价值核心所在。此外还有,明清家具对楔钉销砦的使用。常听一些老木匠说:“备个楔儿”、“钉个钉儿”、“栽个销儿”、“打个砦儿”。这里的“楔”,是胀紧榫
9、卯间隙使之牢固的楔形木钉;“钉”,是锁定半榫不使其脱落的装置;“销”,是固定而又能保留一定的活动余地相邻两个部件的装置;“砦”,是界定部件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的装置。楔钉销砦这四种看似不起眼的辅助零件,在明清家具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充分反映了高超的中国木工技术和能工巧匠们的聪明才智。融入儒道佛精神,明清家具无不体现其思想之美。受儒家礼教的影响,明清家具在制作上先考虑的是端庄尊严,再讲究器形之美,最后才讲究舒适。按照儒家的礼仪,“坐如钟,行如风,立如松”,一个人的坐姿必须端庄,因为“坐不正”为非礼,因此,坐在明清家具的坐具上,必须正襟危坐,哪怕是不舒服也得遵礼。明式圈椅扶手的走向趋于收势,拔步床
10、用廊、便所等包裹内部空间,体现的是儒家内敛的处世态度。即便是一张椅子木方的粗细变化,也没有突兀和恣意张扬,而是按照一定的韵律逐渐变化,井然有序,显现了儒家“君臣父子”的秩序感。在器型和纹饰上也完全尊奉儒家礼制,皇家贵族用的是龙榻龙座,雕刻的是龙飞虎啸,平民百姓的用具则是平实且只装饰花鸟虫鱼。庄禅思想突出了人格本体论,强调人对日常生活的感性快乐和对自身自由的追求以及崇尚自然的情怀。明清家具选用对人最具亲和力的原木、崇尚板材的自然纹路,是“天人合一”的切合,是对自然的膜拜。明清家具的纹饰以竹、花鸟、山水等为内容,造型追求简洁、通透、空灵,再加上方、圆、线、面的组合,有禅意,能让人在禅定中顿悟,体现了古人“也卧,也坐,也思想”的审美态度。明清家具之所以得宠于当今古典家具市场,是因为它名木与雕技相映生辉、古朴与华丽交相并存、光素和繁缛皆为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携带着平实、自然和空灵之风,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身,以榫头卯眼简洁、形象地彰显了古老的东方文化神韵,既有形式美,还有内涵美。2011-7-22 于城步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