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唐高祖李渊传晋阳起兵唐高祖(566635)是唐朝的开国君主,姓李,名渊。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其后屡经迁徙,至渊高祖李熙、曾祖李天赐均居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尧)。祖父李虎西魏时赐姓大野氏,拜柱国大将军,与宇文泰、独孤信等为著名的“八柱国家”,北周时追封为唐国公。父李昺,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爵。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母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妻子窦氏是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之女,其母为北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因此李渊与隋朝上层统治集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隋初李渊为千牛备身,得到独孤皇后的关爱,累转谯(今安徽亳县) 、岐(今陕西凤翔) 、陇(今陕西陇县)三州刺
2、史。大业初,为荥阳(今河南荥阳) 、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九年,迁卫尉少卿,掌管宫廷禁卫事,开始由文官转任武职。隋炀帝第二次征辽时,派李渊往怀远镇(今辽宁辽中附近)负责督运。杨玄感起兵反隋,又命李渊往镇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兼知关右诸军事。大业十一年夏,炀帝巡视太原,看到山西一带农民纷纷起义,便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 “承制黜陟选补郡县文武官,仍发河东兵讨捕群盗”。李渊留家河东,率军至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 ,打败了毋端儿部的起义军。又代樊子盖进攻绛郡起义军敬盘陀、柴保昌部。樊子盖在军,焚毁村坞,坑杀降人, “百姓怨愤,益相聚为盗”。李渊一反樊子盖所为,软硬兼施,对降人
3、往往“引置左右” ,于是降者“前后数万人,余党散入他郡”。大业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这年十二月任太原留守。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经燃遍全国,尤其是大河南北和江淮地区的农民军,正以摧枯拉朽之势,猛烈地冲击着隋朝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杨玄感兵变之后,隋炀帝越来越猜忌文武大臣。先后杀害了宿将鱼俱罗和董纯,逼死了名将吐万绪。又以郕国公李浑名应“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杀了他一家三十二人,因此使得人人自危。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使时,副使夏侯端就对他说:“天下方乱,能安之者,其在明公。 ”并且指出炀帝“切忌诸李,强者先诛,金才(即李浑)既死,明公岂非其次?若早为计,则应天福,
4、不然者,则诛矣”。李渊“深然其言” 。及任太原留守,他便对次子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这表明了李渊起兵的意图和策略。所以他到任以后,首先带兵在雀鼠谷击溃了活动于太原以南的历山飞别将甄翟儿部,稳定了山西的局势。 此据旧唐书高祖纪 , 新唐书作陇西成纪(甘肃静宁西南)人。历来对李唐先世的说法不一。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有考证,可参考。 参见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 。 周书卷十六“史臣曰” 。 资治通鉴卷一八二,炀帝大业十一年。 旧唐书卷一八七上夏侯端传 。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但在对突厥入侵的防御战中,前
5、时虽曾获胜,这次派副留守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作战,却遭到失败。炀帝下令系渊而斩王仁恭。李渊对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弟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 ”过了不久,炀帝又遣使者驰驿赦渊及仁恭,使复旧职。李渊高兴地对世民说:“天其以此使促吾,吾当见机而作。 ”于是“雄断英谟,从此遂定”。经过这次事故,李渊便2加速了举兵反隋的活动。李渊为人“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他是一个胸有成竹,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早就授意长子建成在河东“潜结英俊” ,次子世民在晋阳“
6、密招豪友” 。建成兄弟“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 ,“故得士庶之心”。当时晋阳令刘文静看到李渊“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 。及刘文静坐与李密联姻系狱,李世民前往探视,共商大计。刘文静根据当时天下大乱的形势,主张“驱驾取之” 。并且指出,招集大军, “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大业十三年二月,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马邑,进据汾阳宫,自称天子,国号定杨。李渊乘机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募集兵员, “旬日间众且一万”。又暗中派人往蒲州召儿子建成、元吉至晋阳,准备起事。副留守高君雅、王威对李渊颇怀疑惧,将为不利。五月甲子,李渊借口高、王二人“潜引突厥入寇” ,把他们杀了,正式起兵。李渊派刘
7、文静出使突厥,自为手启,卑辞厚礼,对始毕可汗说:“欲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惟可汗所择。 ”突厥可汗复书说,如李渊自为天子,愿以兵马相助。六月己卯,建成、元吉自河东到达晋阳,裴寂等乃因建成兄弟,请“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李渊完全照办了。西河郡不肯从命,李渊使建成、世民将兵攻破郡城,斩郡丞高德儒。自此李渊自称大将军,署置府僚,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温大雅为记室,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等为左右统军。自余文武官员,随才授任。以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领左三统军等;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
8、督,领右三统军等,各置官属。又“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遂定入关之计。 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 。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资治通鉴卷一八四,恭帝义宁元年。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旧唐书卷一高祖纪 。进取关中,建立大唐炀帝大业十三年(恭帝义宁元年)七月壬子,李渊以四子元吉为太原留守,委以后事。第二天,李渊自率甲士三万誓师,由晋阳出发,沿着汾河谷道南下河东。表面上打着“志在尊隋”的旗号,宣布尊立代王为帝。始毕派人送马千匹,驻在楼烦的突厥阿史那大奈也率兵相助。渊军行至贾胡堡(今山西灵石西南) ,代王侑(炀帝孙)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屯霍邑(今属山西) ,左武候大将军屈突通将骁果数万屯河东,阻
9、击渊军南下。这时正值秋雨连绵,道途泥泞,渊军不得前进,军粮也感匮乏。外间还谣传突厥将与刘武周乘虚掩袭晋阳,因刘文静出使突厥未归,不知虚实。李渊召集将佐商议对策。裴寂等主张“还救根本,更图后举”。建成、世民则力主进军。他们认为:“武周位极而志满,突厥少信而贪利,外虽相附,内实相猜。突厥必欲远利太原,宁肯近忘马邑。武周悉其此势,未必同谋。 ”再者, “今来禾菽蔽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李密恋于仓粟,未遑远略;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决。 ”李渊经过慎重考虑,终于作出了继续进军的决定。八月己卯,雨止天晴,军粮也从太原运来了,李渊便率军进攻霍邑。先以轻骑挑战,宋老生统兵三万由东门
10、、南门出而迎战,渊兵少却,宋老生以为李渊畏惧,引兵前进,离城里余而阵。殷开山率步兵抵挡宋老生,建成、世民绕向宋老生阵后,分别屯守东门和南门,断其归路。正当双方激战的时候,李渊派人高呼3“已斩宋老生” 。宋老生部众听了,阵势大乱,纷纷往回逃走,渊兵所向奋击,打得敌军“血流蔽地,僵尸相枕”,宋老生也被杀死了。李渊乘胜挥兵登城,攻克霍邑。进军临汾(今山西临汾南) ,克绛郡(今山西新绛) ,直抵龙门县(今山西河津) 。这时刘文静从突厥赶到,同来的还有突厥大将康鞘利所带的兵士五百、马匹二千。沿河守臣也纷纷来降。李渊以书招降冯翊农民军首领孙华。及渊进军壶口(今山西吉县西南黄河畔) ,孙华渡河来见,渊以孙华
11、为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领冯翊太守,赏赐甚厚,仍使回河西接应。又遣左右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及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等将步骑六千,自梁山渡河,以待大军。李渊自率诸军围河东,屈突通婴城固守。渊见城坚不易攻取,意欲引兵西往长安,与将佐商议。裴寂说:“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恃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矣。 ”李世民则持相反意见,他说:“兵贵神速,吾席累胜之威,抚归顺之众,鼓行而西,长安之人望风震骇,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取之若振槁叶耳。若淹留自弊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
12、有所属,不可不早招怀也。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 ”李渊综合两种意见,扬长避短,决定留兵围困河东,自统主力军西进。遂自壶口渡河,舍于朝邑长春宫(在今陕西大荔朝邑镇西北) , “关中士民归之者如市”。李渊分军两路,命李建成、刘文静率王长谐等数万人屯永丰仓(今陕西华阴东北) ,扼守潼关,以备东方援敌;命李世民率刘弘基等数万人,掠取渭水北岸之地,对长安采取钳形攻势。资治通鉴卷一八四,恭帝义宁元年。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 资治通鉴卷一八四,恭帝义宁元年。李渊在关中的亲属,听到渊军到来的消息,纷纷响应。他的女儿(柴绍之妻,开国后封为平阳公主)在鄠县(今陕西户县)别墅散家财,招集南山亡命,得数百人。又遣
13、家人马三宝说降邻近的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部,众至数千。李渊的从弟李神通也在鄠县起兵,众至数千。李渊的女婿段纶在蓝田起兵,有众万余。其中平阳公主的势力最大,招集诸部攻下盩厔(今陕西周至) 、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 、始平(今陕西兴平)等县,众至七万人,号称“娘子军” 。李世民一路西进,所到之处, “吏民及群盗归之如流”。及至泾阳(今属陕西) ,胜兵九万,与“娘子军”相会,声势大张。李渊乃命建成率永丰仓精兵,自新丰西进长乐宫,世民回师北屯长安故城。李渊引军西行, “所过离宫园苑皆罢之,出宫女还其亲属” 。十月辛巳,渊至长安,驻营春明门(长安城东面三门之一)外。合军二十余万,大修战具,围
14、攻京城。十一月丙辰,发起攻势,一时“云梯竞耸,楼橦争高,百道齐来,千里并进”。军头雷永吉等先登,守军溃散,遂克长安。李渊入城,迎代王侑于东宫,迁居大兴殿后。渊还居长乐宫, “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禁”。杀隋大臣右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等,余无所问。于是文武将佐请李渊即帝位,李渊不听,仍在观望和等待时机。王戌,迎立十三岁的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甲子,渊自长乐宫入长安。隋恭帝授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称令,视事于虔化门(在大兴殿前东偏) 。 “诏军国机务,事无大小,文武设官,任无贵贱,宪章赏罚,咸归相府”。置
15、丞相官属,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李纲为司录。李建成为唐国世子,世民为京兆尹、秦国公,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三月,隋炀帝在江都为宇文化及等所杀,消息传到长安,隋恭帝被迫让位,李渊便在文武官吏一片劝进声中,于五月甲子正式做了皇帝,国号唐,改元武德,是为唐高祖。4以世子建成为皇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其余官属,自相国府长史裴寂以下,均进位有差。李渊从晋阳起兵到长安称帝,正好费了一年的时间。 资治通鉴卷一八四,恭帝义宁元年。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削平群雄,统一全国李渊称帝时,群雄纷争。北方边境有李轨、薛举、梁师都、郭子和、刘武周、高开道;黄河流域有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孟海公、徐
16、圆朗;江淮之间,有杜伏威、李子通、陈稜;江南一带,有沈法兴、林士弘、萧铣。面对这一形势,李唐的战略方针是,首先巩固关中根据地,然后进军关东,逐步统一全国。以上邦(今甘肃天水)为都城,雄踞陇右,自称秦帝的薛举,当李渊攻占长安之后,即令其子薛仁果(一作杲)率兵进攻扶风郡城(今陕西凤翔) ,被唐军打退。武德元年(618)六月,薛举亲自统军进攻泾州(今甘肃泾川) ,高墌(今陕西长武西北)一战,唐将刘文静等以轻敌失败,薛举方欲乘胜前进,突然病死军中。其子仁果继位,居于折墌城(今泾川东北) 。李世民乘机进军高墌,与秦将宗罗相持两月有余,乘仁果粮尽、将士离心之际,在浅水原大败宗罗,进围折墌,薛仁果穷蹙降唐。
17、平定薛仁果之后,唐军便把锋芒指向河西的李轨。除联络吐谷浑以孤立李轨外,主要用分化手段来瓦解李轨集团。武德二年五月,唐高祖派安兴贵至姑臧(今甘肃武威) ,招抚号称凉帝的李轨,轨不从。安兴贵乃与其弟安修仁引胡人发动兵变,颠覆了李轨的政权,河西五郡并入唐的版图。正当唐廷经营西北的时候,代北的刘武周大举进攻太原,唐军战败,太原留守李元吉弃城逃走。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南下攻取浍州(今山西翼城) ,兵势直达夏县、蒲坂,关中震骇。唐高祖“悉发关中兵”,命李世民统领抵御。世民自龙门渡河,驻军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 ,与宋金刚部僵持五个月之久,到武德三年四月,唐军乘宋金刚军粮匮乏,向北撤退的时机,迅猛追击。在吕州(
18、今山西霍县) 、介休(今属山西)一带,经过几次激烈的战斗,把宋金刚打得大败。宋金刚和刘武周一起逃往突厥,后来都被突厥杀死。唐军完全占领了山西地区。这样就巩固了关中根据地,扫除了进兵关东的障碍。这时关东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遭到洛阳王世充的沉重打击,已经失败降唐,后来又因图谋东山再起被杀。据有河北地区的窦建德,击溃了由江都北上的宇文化及统率的隋军残部,又渡河消灭了占据周桥(今山东定陶)的孟海公。王世充则在洛阳自称郑帝,雄踞河南,与河北的窦建德遥相对峙。江淮之间,杜伏威在与李子通、陈稜等的斗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统一了这个地区。长江中游仍有萧铣割据称王。武德三年(620)七月
19、,李世民奉命率领大军出关,进攻王世充。世民屯军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 ,指挥各军对洛阳采取大规模的包围形势。洛阳虽有坚城利器,但围困既久,粮食短缺,死者相属。王世充面对强敌,几次派人向窦建德求援,建德起初颇存观望,意图坐收渔人之利。后来看到洛阳十分危急,认为“郑亡则夏不能独立”。于是乘战胜孟海公的余威,在武德四年三月率兵援救洛阳。李世民面对这一新的情况,对战守的利害进行了剖析,决定采取“围郑击夏”的策略。亲率精锐,驰往武牢,据险御敌。窦建德迫于武牢之险,无法前进。留屯累月,军心懈怠,竟为唐军所败,建德被俘。王世充见大势已去,投降了唐军。李世民一举消灭了窦、王两大劲敌,加速了统一关东地区的进程。
20、 旧唐书卷二太宗纪上。5 资治通鉴卷一八八,高祖武德三年。唐廷既杀窦建德,对他的旧部多加迫害,并下令征召建德故将范愿、董康买等赴长安,范愿等畏祸,共推刘黑闼为首,起兵漳南,各地纷纷响应。不到半年时间,就恢复了窦建德的故地。黑闼自称汉东王,仍都洺州。旧时官员, “半复本位”。武德五年初,李世民再度出兵,打败刘黑闼,黑闼逃奔突厥。这次唐军虽然赢得了战争,仍然没有赢得河北的人心。过了两个月,刘黑闼在突厥骑兵的掩护下又回到河北,仍然得到旧部曹湛、董康买等的支持, “山东豪杰多杀长吏以应黑闼”。旬日之间,刘黑闼就完全占领了以前失去的旧境,并拥兵南下, “相州以北州县皆附之”。这次唐高祖派太子建成率军攻打
21、刘黑闼,并对俘虏宽大处理,以安定人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刘黑闼在被唐军打败退却途中,为部将诸葛德威所执,被送洺州杀害。还在唐高祖攻克长安时,就派光禄大夫李孝恭招慰山南,击破朱粲。自金川(今陕西安康)出巴、蜀, “檄书所至,降附者三十余州”。孝恭被拜信州(旋改夔州)都督。大治舟舰,训练水师,积极备战。武德四年九月,唐以李孝恭为荆湖道总管,统水陆十二军,进攻占据江陵(今属湖北) 、自称梁帝的萧铣。铣将文士弘拒战失败,萧铣出降。唐军一举平定了荆湖地区。淮南的杜伏威,已于武德二年归附于唐。中原既定,伏威奉诏入朝,留输公祏据守。武德六年,公祏“诈言伏威不得还江南,贻书令其起兵”,遂举兵反唐,称帝于丹阳。
22、唐高祖命赵郡王李孝恭率诸将水陆并进,以讨公祏。七年三月公祏败死,江南全部平定。武德七年,高开道为其部将张金树所杀,金树以地降唐。同年,唐将李世勣讨平徐圆朗。至此,唐廷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旧唐书卷五五刘黑闼传 。 资治通鉴卷一九,高祖武德五年。 资治通鉴卷一八四,恭帝义宁元年。 旧唐书卷五五辅公祏传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的皇后窦氏生有四子,除第三子玄霸早夭外,长子建成立为皇太子,为人宽厚有干才,辅助高祖处理政务,稳定后方,支援前线,起过重要的作用。次子世民,封秦王,才艺不凡,经常领兵出征,战功卓著,随着李世民威望的提高,与李建成之间便产生了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
23、个斗争中,高祖第四子齐王元吉一直支持李建成。还在武德二年,太子詹事李纲就规劝过建成, “不宜听受邪言,妄生猜忌”。指的就是对李世民的猜忌,这可能是他们之间矛盾的开始。到李世民削平关东以后,矛盾就更深了。刘黑闼再度起兵时,太子中允王珪、洗马魏徵提醒建成说:“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因而建议他去讨伐刘黑闼,以图“立功” , “因结山东英俊”。建成为树立自己的威望,实践了这一建议。为了加强军事势力,建成私募骁勇二千余人,屯守东宫左右长林门,号称“长林兵” 。又拉拢后宫妃嫔,特别是高祖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使之吹捧自己,短毁世民。还联合元吉多次策划谋害李世民。至于李世民呢,封德
24、彝就曾指出:“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 ”这并非妄测之辞。在李世民的周围,早就团聚一批才能出众的文官武将,还有蓄养在外的勇士八百余人。他虽因赏赐李神通田庄事,得罪过张婕妤,但也“遍见诸妃” ,“有以赂遗”。他的妻子长孙氏也在高祖和妃嫔之间, “尽力弥缝”,以争取后宫的支持,但收效不大。6武德六年以后,李世民深感“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矛盾更加尖锐了。七年六月,唐高祖避暑仁智宫(今陕西宜君西南) ,建成乘居守之机,私下叫庆州总管杨文干“募健儿送京师,欲以为变”。这事被揭发后,高祖大怒,召建成至宫究问,又令世民前往讨伐举兵反叛的杨文干,并说:“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宜自行。
25、还,立汝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诛杀骨肉,废建成作蜀王,地既僻小易制,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 ”世民很快平定了杨文干,但高祖在元吉与诸妃的请求及封德彝的游说下,改变主意,仍令建成回京居守, “惟责以兄弟不睦” ,归罪于东宫和秦府的臣僚王珪、韦挺和杜淹,加以流放而已。后来,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酖之,世民心痛吐血,高祖因此对他说:“观汝兄弟,终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竞。汝还行台,居于洛阳,自陕以东,悉宜主之。仍令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建成、元吉认为放走世民,于己不利,暗中阻挠,一面派人上书谏止,一面派人对高祖陈说利害,高祖遂罢此议。这时建成加紧活动,翦除世民的羽翼,或进行收买。房玄龄、杜
26、如晦皆以谗言被逐出秦府,尉迟敬德、段志玄等成为收买的对象,形势显得非常紧迫。 旧唐书卷六二李纲传 。 旧唐书卷六四隐太子建成传 。 新唐书卷七九隐太子建成传 。 旧唐书卷五一太穆皇后窦氏传 。 贞观政要卷五。 旧唐书卷六四隐太子建成传 。 旧唐书卷六四隐太子建成传 。因此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恰在这时突厥入寇,建成荐元吉代世民督诸军北征。 “元吉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府三统军秦叔宝等与之偕行,简阅秦王帐下精锐之士以益元吉军”。率更丞王晊又向世民告密,说建成将乘为元吉饯行时暗害世民,并尽坑敬德等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世民便与房玄龄等密商发动政变。世
27、民向高祖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并说:“臣于兄弟无丝毫所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亦耻见诸贼!”高祖听了很惊讶,告诉他说:“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六月四日,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伏兵玄武门,杀死了建成、元吉。高祖方泛舟海池,尉迟敬德戎服入见,高祖大惊,问道:“今日乱者谁耶?卿来此何为?”敬德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时裴寂、陈叔达等均在,高祖对裴寂等说:“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萧瑀、陈叔达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高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
28、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高祖只好表示同意,并下达“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手令,才平息了这场事变。过了六天,高祖便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到了八月间,便正式传位于太子,以太上皇徙居大安宫,不再预闻国事。高祖晚年亲见贞观时期的太平景象,有一次在未央宫为高级官员举行的宴会中,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使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高祖笑道:“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太宗举杯上寿道:“臣早蒙慈训,教以文道,爰从义旗,平定京邑。重以薛举、武周,世充、建德,皆上禀睿算,幸而克定。三数年间,混一区宇,天慈崇宠,遂蒙重任。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发左袵,并为臣妾,此岂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高祖欢喜极了,宴会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罢。贞观九年(635)五月庚子,唐高祖病卒,年七十,葬于献陵(在今陕西三原) 。 资治通鉴卷一九一,高祖武德九年。7 旧唐书卷六四隐太子建成传 。 资治通鉴卷一九一,高祖武德九年。 旧唐书卷一高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