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趋向分析.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70179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趋向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趋向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趋向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趋向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趋向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宁波大学答题纸(2020 学年第学期)课号: 课程名称: 改卷教师:学号: 姓 名: 得 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趋向分析刘广路,吴瑞红,陈爱霞摘要:在基本诊断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剖析教学评价应具备的特性及其普通的组合形式,并就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一定的透析,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确保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现状;趋向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既定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内容和手段,对体育教学活动的 过程和结果进行必要的测量、分析、比较,及 时取得反馈信息,针对问题进行调整教育教学

2、过程,从而从整体上 调控体育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同 时也能有效地保障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已由过去传授知识、技能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健康第一 为追求的教育理念转变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应与教学实践改革同步甚至先行,才能起到评价的导向作用,对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公正、客 观的综合评价不仅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为了解教师队伍素质、促 进体育教学的纵深改革提供依据,是 实施科学教学管理的需要因此,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1 高校体育评价系统的现状分析1.1 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目的的定位有偏差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

3、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 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某一阶段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为评价而评价的做法,把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以 评“达标”的近利追求,取代了评“教”、 评“学”的远景标向,评价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考核或其他评价程序用来对每个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价值与前途作出决定,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而且常常是不可逆转的决定这些决定与划分等级常常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全部生涯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和学习力量上的分配,常常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计划的性质成正比因此

4、,那种对体育教学评价认识上的功利偏差 导致教学过程技术化,不 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学完考完忘完”的弊癖,同时由于反馈效应的滞后也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削弱了教学评价的功能1.2 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不全面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内容往往重考试、轻教育,重技 术、轻兴趣,重结果、轻过 程,重生理评价、轻心理和运动能力评价,把重心放在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理 论的考核,注重学生身体的生物学改造,对教学目标中的运动参与、体育意识、合作精神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这类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很少兼顾而这些内容虽然较具隐蔽性,不易测量,但其功能是不可小觑的,它

5、们不仅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的深层动力机制上影响着体育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果,而且还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 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力,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因此,只有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要素组成,并对“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目标实现和健康第一整体落实产生积极的效应1.3 体育教学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受高校体育评价目的认识的偏差、评价内容设定窄化等条框的限制,在体育教学中重视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 绝对评价,忽 视过程性

6、评价、定性 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做法较为普遍 评价的定位仅仅 局限于可测量性评价指标的认定上,而将非可测量性评价内容置之不理终结性评价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回顾性评价,主要是为了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 绩评定然而,由于这种方法是 阶段学习或学期末结束时进行,因而失去了捕捉评价反 馈功能有效期的最佳时机,对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帮助改进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定量评价注重量化,强调可操作性、可比性是体育教学评价中的一种倾向,比 较适合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易量化的指标做出评价但忽视了心理反应、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品 质等 难以量化内容的评定,体育教学依然秉承着技能教育、体质教育一 统的

7、偏颇 绝对评价是直接指向了学生的先天身体条件,而不是指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努力和学习效果,采用同一个标准考核方法,用“ 一刀切”的简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量,而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相对条件不一,无视这一现象的存在而提倡的所谓“绝对公平” 的评 价幌子则是对于全面育人教育理念的亵渎1.4 教学主体的评价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之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评价结果可以相互印证、 组合使用、减少偏误、优化结论,从而增加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然而学生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收效乏力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体验者, 对教学质量

8、评价具有最直接的经验意义和最深入的认知,但同时它又表现出明显的功利色彩学生易于以自己的喜好或需要来评价教师及教学过程的效果,教师为了得到学生较高的评价也可能迁就和迎合学生的要求;再者,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对“学评教”的结果多以非公开的方式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又使学生觉得评价工作只是走过场,逐渐失去对于评价的热情与期待, “学评教”的评价环节走向了形式化,其意义得不到应有的发挥.2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特性的榷商2.1 兼顾综合性与全面性的评价内容测验内容、评价标准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标准,从而左右学生努力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和学习力量的分配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逐步确立与

9、认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必然应深化其在生理、心理、社会适 应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兼顾再者,体育活动的效果是各种体育过程的综合效应,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体育活动为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选择上提供了较大的可能空间因此,针对个体的评价必须考虑到个体体育活动的差异性和特定体育项目本身所具有的被考量特性,这 就要求评价指标应 具有较大的覆盖面,体 现 出综合性与全面性的特点.2.2 贯通个体性与发展性的评价标准对于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大学生而言,在个体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指标可采用自评方式,如借用过程性非学力自我评价方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测试与评价, 让学生深切地了解自己,但测试评价工作完成的好与不好

10、不与学生体育成绩挂钩,只作为进行学期考核的参考依据,其评价标准显然具有个体性个体评价还可以在不同的学年或学段根据学生水平调整某些指标的权重,以突出或削弱这些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评价内容的配额比例状态以及评价内容的域度范围是处于非平衡、不固化状态的,按照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的结果效应进行评价,体现评价标准的发展性2.3 彰显开放性与动态性的评价方式由于评价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评价者不可能准确收集到全部评价指标的信息,这就需要被评价者以主观自评的方式参与评价过程,评价者则以系统论的非平衡性原理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教学评 价,因此 评价处于一种开放式的态势而 这种开放式评价通常包含了评价者与被评价

11、者对未来效果的预测与期望,觉察需要改进的不足,这就使个体评价具有了动态性因此,评价不是纯技术性的工作,也不单是现象的客观叙述,应该体现其斥弊淬优的特性.2.4 优化多维性与互补性的评价功能教学评价的功能应包括:诊断、反馈、定向、证明、教学等 5 项功能评价在功能定位上不仅要保留传统评价的鉴定、甄别功能,同 时还 要有激励功能、 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与之互补这些评 价功能的实现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检验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切实收效问题因此,评价具有功能上的多维性与互 补性是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支持性特征.3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的趋向分析3.1 建立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诊

12、断性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中终结性评价由于其易操作、简便性等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反映出教学的最终结果作为回顾性评价,其目的是要获得对教学过程实施效果的整体评价,其焦点则放在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上,但由于评价方式和教学过程不同步,因此对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反馈而体育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 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学 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创新能力、道德修养等,都应在“ 过程” 中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则注重了教学评价的这种过程性,在教学过程的某一适当阶段进行及时的考评,弥补了终结性评价反馈效果滞

13、后的弊病因此, 3 种不同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才能使整个教学评价处于一种动态的体系环境中3.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定量评价使体育教学评价具有科学性、规范化,一直以来定量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 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时,不仅要考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获得,还要把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作为考查的指标,这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在里面,如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而 这些指标靠定量评价是难以量化的,根本测不到如果忽视这些方面,体育教学 评价将是片面的而定性评价则适用于非量化指标的评价,以泛化的教育评语对学生各

14、个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考量,适应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维度检测的设定遵循体育与健康教学范式的理念转型,必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全面、真实地反应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学 习情况.3.3 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完善主体广泛的评价系列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 应当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教 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学生的成绩评定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但也应当重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大学生是具备一定评价知识的群体,他们能够实际参加体育教学的评价活动,并能对 自己和他人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就要改变评价主体 单一的现状,使 评价主体既有体育教

15、师,又有其他任 课教师;既有家长又有学生群体,建立师生自评、教 师评 价、学生 评价、同行评价的完整评价体系,从而使评价成为教师 、学生、家长等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 动,体现“评价主体互动化”3.4 重视对学生体育生活化意识形成的评价高校体育教学的最根本任务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其中包括体能和运动能力、体育锻炼能力、体育娱乐能力、体育欣 赏能力等,这些都是大学生走入社会进行自主锻炼的必要条件提高学生对自身健身的自觉性,将被动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自觉行为,养成良好的健身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作 为新时代准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要求,更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高校体育从业者要反思过去传统的

16、评价体系,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采用激励机制,强化学生对体育教学价值的深层认识,将体育 锻炼的习惯真正嵌镶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反馈,把他们的进步幅度纳入体育学习的成绩评定工作之内在 评价中要考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情况,使体育教学评价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体育锻炼意愿参考文献:1杨家坤.高校体育教学 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5):127-128.2毛振明.体育教学 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2-297.3周爱东.高校 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中教学评价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13

17、1-132.4石冰,王良清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成绩“ 一一制” 评价体系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132-134.本文观点:建立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体育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个人看法:高等院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合格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中坚力量,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的内部优化举措研究的开展与实施,则切实关系到教育效应的全面开花高校体育教学中,在体育评价这一重要环节上,与科学化、综合化的评价理念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体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对评价体系的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更好地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且对终身体育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