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3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70009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3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3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3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3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 现代文阅读 练案13 论述类文本阅读(2)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练案13论述类文本阅读(2)本练案共 4 页,设计试题 12 个,赋 36 分,训练时间 36 分钟一练本科上线一、(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导 学 号 61342720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

2、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获得超额利润,并导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 “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

3、效应。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保安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

4、方利益;各国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2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

5、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人权和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选自常健解决人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 ,2017 年 6 月 15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习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

6、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解析A“中国长远利益”缩小原文含意。B“开放贸易壁垒”无中生有。C“主要是针对”主次不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文章立论的前提是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B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求人们承认现实并直面现实。C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特点以及对策。D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解析B 文章分析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并因此要求人

7、们承认现实并直面现实。强加因果,据对原文的理解没有因果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格局相互依赖感还不是很强。B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上都很难独善其身,如果荷兰国家的主权债务出现了危机,甚至会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3C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实现。D只有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解析A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但是人类利益格局相互依赖感还

8、不是很强。 “依赖感不是很强”错,于文无据。二练冲刺名校二、(湖北鄂南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导 学 号 61342721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 ,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

9、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 ,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 ,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

10、“拔萃” ,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

11、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4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解析

12、B“先后成为取士科目”中“先后”二字于文无据。C“进士一科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错误。隋代无介绍,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以后,才“最为社会所重” ,宋至王安石才独留进士科。D 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A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 ,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B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 , 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C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 ,后世科举中的“秀才” “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D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

13、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解析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及第的“前进士”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B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C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

14、有关。5解析“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错。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三练金榜夺魁三、(河南省漯河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导 学 号 61342722敦煌莫高窟 492 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意天乐神。他们原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一对恩爱夫妻。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这是飞天

15、的兴起时期。此时深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北凉时期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十分相似。初创时期,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

16、束圆髻。身体比例逐渐修长。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从西魏到隋代,这是创新时期。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敦煌飞天,亦

17、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从初唐到晚唐,这是鼎盛时期。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

18、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6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从五代至元代,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摘自寻根2007 年第 2 期,有改动)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飞天原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后来成了古神话中的一对恩爱夫妻。B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时期的飞天,运笔豪放,着色大

19、胆,显得粗犷朴拙。C中原式飞天,是中原洛阳人在莫高窟里塑造的,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D成熟时期的唐代飞天,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飞动之美。解析A 原文说“他们原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一对恩爱夫妻” 。B 外延扩大。 “运笔豪放”等特点是北凉时期的飞天。C 偷换概念。不是“中原洛阳人”而是从洛阳带来的中原画风,不是简单的塑造,而是“新创”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文章按照兴起、创新、鼎盛、衰落四个时期的顺序论述了敦煌飞天的演变过程。B文章从所画的范围、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简述了北凉与北魏莫高窟飞天的差异。C介绍西魏

20、时期的两种飞天主要是为了说明这时期的飞天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D在论述敦煌飞天的演变时,时时描述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使文章具体可感。解析只是“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 ,这一段主要是说明飞天在中国有哪些创新。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有一些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所以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B如果没有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变化,也就可能没有中原式飞天。C唐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造型上与唐前期有很大的不同,与时代的变化有关。D敦煌飞天的演变是时代的演变,没有唐前期的时代精神就没有唐飞天的飞动之美。解析强加因果。四、(全国名校第二次大联考)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导 学 号 61342723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7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 ,“乘云气,御飞龙,而

22、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 “以形媚

23、道” ,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 ,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 ,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

24、命。“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 ,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 ,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

25、 ,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 “志道” “弘毅” ,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老庄这些,历代山水画家都受到他的影响。8B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因为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所以具有较高的审美感受力,从而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C “以形媚道”的中国山水画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

26、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D中国山水画通过为欣赏者提供了深邃而广阔的审美空间来使欣赏者获得审美愉悦和人格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解析A 历代画家几乎都受到他的影响。B 王维和诸多画僧主要受到佛教的影响。C“以形媚道”的中国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A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中庸里的话,充分证明了儒家的道德感悟是和山水联系在起的。B认为儒道释哲学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这是文章论述当代山水画家应该承担文化使命的前提。C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是

27、文章的中心论点。D建立于深山中的寺庙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论证佛教和山水紧密融合的例证之一。解析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让山水画的精祌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是说山水画家和大众没有认识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B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能否传承山水画精神的内核,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能否得到延续和发展。C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山水画的欣赏者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D “正本清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解析是当代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没有认识到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