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教育.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698672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教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教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教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教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古代教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国 古 代 教 育,中国封建社会是很重视教育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 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护士创造和发明。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么做人,而不是叫人怎么创业,怎么去开拓前进,怎么改造社会。,教:,育:,以骨肉之情感化,教导不顺之子谓之“育”。,原始教育,原始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生物学角度)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心理学角度)3、教育的需要起源说(即起

2、源于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哲学和社会学角度)通过生产劳动,把这样那样的社会物质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便是人类最初的教育形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教育本身。,原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 传授如何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其他生产经验。 “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 “伏羲氏教民结网捕鱼” “神农氏教民制耒耕作”,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1、生活同教育紧密联系,教育活动在生产劳动中进行。 2、由于分工不同,男女教育有所区别 3、教育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那么,学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文字记载显示:我

3、国在夏代就有了正式的学校。 但是,有文物佐证的学校,迄今所知,最早的时代实在商代。因为殷墟甲骨文里记载了殷商学校的名称,如“庠,序,学,瞽宗”等。,周代的学校: 宗法制度逐渐建立,教育制度更加完善,学校结构也更为完备。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为奴隶主贵族阶级开设,按学生年龄和程度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教育:小学一般设在王宫东南郊,由担任王宫守卫队长的师氏和保氏兼任教师,教育内容是德、行、艺(技能)、仪(礼仪)等方面。 大学教育:只有少数符合条件的贵族子弟和平民中经过选拔的优秀人才能进入大学。大学分为两种:“辟雍”和“泮(pan)宫”,也称学宫。 “辟

4、雍”设在天子的都城,“泮宫”设在诸侯的国都。 辟雍还是习射的场所,故又称射宫。泮宫规模简单。,2、乡学(设在地方) 地方乡学有四学:校、序、庠、塾。乡学由管理民政的大司徒兼管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三方面。 “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学科,它起源于夏代,商代有所发展,到西周日益完善。其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商周两代的学校教育,都是国家来管理的,即古书上说的“学在官府”,这是因为只有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才能入学受教育。,私 学 的 兴 起,春秋战国时期: 即社会动荡王权衰落官学衰废文化下移私学兴起,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的生产关系产生,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都迅速发生变化,作为

5、上层建筑的教育制度也随之改变,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一些知识分子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于是私学产生了。,孔子 (最早) 墨子 老子,荀子,孟子,庄子,孔子以后,官学与私学并重,形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双轨制。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官学和私学都有了相当的规模,教育管理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如齐宣王在都城内设立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因齐国君主在都城的稷门附近设立学宫而得名。稷下学宫历史悠久,它创办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历时150年。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养士之风走向制度化的产物,也是各学派展开思想论战

6、的园地。它由官方主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咨政议政的高等学府。领导人员称“祭酒”。,封建制度确定以后,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国家采取“内法外儒”的文教政策,积极兴办学校,招纳士子们就读。 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 两类,其中官学最为发达。,汉代官学,中央政府主办,鸿都门学(专科性质的学校),太学(汉武帝设立,中国历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地方政府主办,郡国学,庠(乡),校(县),序(村),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太学时兴时废,官学教育有所削弱。 隋唐:重振文教(建立唐律、唐礼;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学校体系进一步完善。 宋:沿袭唐制,重文教、兴理学,元

7、:推行汉法、重教兴学、勉励儒学、崇尚理学。 明:强化专制统治,提高皇权,特别重视控制知识分子,钳制其思想,禁锢学术。 清:实行军事统治,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同时又以儒术控制思想,笼络知识分子。,书院的兴起与衰落,书院是我国封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从宋代到清末,历时一千多年,早我国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一、起源与发展: 书院萌芽于唐朝末年,到宋朝时得到迅速发展。 二,书院的兴起背景:宋王朝建立以后,初步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是,朝廷的精力主要用于征战,无暇顾及教育,散居于草野之中的读书人产生了强烈的进身要求,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书院教育在这样的历史契机下兴盛起来。,

8、书院发展的起起落落,书院教育的第一个高潮(北宋初) 宋初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它们因为得到皇帝的御赐而名扬天下。,白鹿洞书院 (江西九江),岳麓书院(湖南长沙),睢阳书院(河南商丘),嵩阳书院(河南登封),石鼓书院 (湖南衡阳),北宋书院的衰落:宋王朝江兴办教育的重点逐渐转向官学,一方面是书院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其内政和外交的大量需要,另一方面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王安石等大力兴学,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多数读书人看到通过官学才能有进身的机会,自然不往书院求学,书院教育就冷落下来。,书院教育的第二个高潮(南宋)南宋期间,官学腐败,州县学校有

9、名无实,而兴盛起来的理学需要宣讲的场所,理学代表人物朱熹相继回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教学活动,亲自降雪,各地纷纷效法,蔚然成风,书院有了迅速发展。,北宋仅有书院37所,南宋达136所。 南宋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主持,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理学学术中心。,元朝对书院的政策,一是提倡利用,二是加强控制,尽力使书院教育官学化。 元朝建立后,由中央政府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南宋名儒不愿在元朝做官,退居山林讲学,元朝不反对,反而鼓励支持,元朝书院也比较兴盛,但元朝把书院的领导权控制在手里,书院的领导人和管理人员由政府委派,或经政府批准。,明朝初期

10、,转而重视官学,提倡科举,书院又一次衰落。书院教育的第三个高潮:明朝中叶以后,政治黑暗,科举腐败,以王守仁,湛若水等为代表的儒学名士借书院宣传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发动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书院教育重又兴起。 特点:学术活动与政治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活动威胁到封建专制统治,于是书院屡遭禁限。“东林书院” “东林党人”,https:/ 1、古代书院具有多重作用; 2、书院重视学术交流和辩论;(鹅湖之会、书院“讲会”) 3、书院形成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 4、书院采取多种方式教学; 5、书院招生实行“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古代书院的影响:,第一:书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第二:书院的产生使中国古代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多样化; 第三:书院的发展使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更加丰富和进一步深化;,古代的家庭教育,古代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孟母三迁” 我国的家庭教育应当说最早开始于西周。 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颜氏家训。 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稍后则是“四书五经”之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