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 课时:3.1.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从推导过程中体会到化归思想的作用;2.能够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掌握公式的正、逆向及变形运用,选用恰当的公式解决问题;3.能将简单的几何问题化归为三角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转换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各个公式之间的联系及结构特点;(在教师的点拨、提示下,学生自行完成证明)2.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
2、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3.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2.理解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的各种变形,提高逆用思维的能力;能将简单的几何问题化归为三角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转换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T公式的运用。难点: ()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1)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通过类比分析、探索、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2)反馈练习法:以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情况,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存在的
3、差距。2.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 ()(),SC公式。二、研探新知1两角和的正切 0)cos(, )tan( = sincosin)cos(i 当 时,分子分母同时除以 得:即: ( ()T)tan(+)= tan1t2两角差的正切以 代 得: tan()tan()1ttan1t即: ( ()T)【说明】: ()T公式的适用范围是使公式两边有意义的角的取值范围; ()公式的变形: tantan()1tan)tantan(1)注意公式的结构,尤其是符号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
4、思维 公式的正用:例 1 求值:(1) 1tan2;(2) tan85解:(1) tan2tt()46t461a312;(2) t85t(36075)tant5tn03公式的逆用:例 2(教材 10P例 2):求证: 1t3。解: 1tan5= t4tan5t(45)tan60【说明】:在解三角函数题目时,要注意“1”的妙用.相关例题:(1) 28tan17ta (2) 32tan8co15t公式的变用:例 3:求 n053t70an5 值。解:原式 ta()(ta)t017tta3凑角:例 4 已知 52)an(,2,求 )2n(例 5 (教材 10P例 1)已知 t,是方程 065x的两个
5、根为,求tan()= tattan()的值。一般情况: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20axbc(,)ac的两个根,求的值。解:由 0a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tnabac, 又 c,所以, tan()tan1t1bca例 6(教材 10P例 3). 如图,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相接,求证: 4解:由题意: tan2, tn3, tta()1t1,0,2, 0,所以, 4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1已知 ,(,),且 tan,是方程 230x的两个根,求 2.已知 2tan5, 1()4,求 tan()4的值。解: t()4tan()ta()1t()n42135【变题】:已知 2cot2,t()3,求
6、a2的值。解: , an, tan()t()t()tan()ta118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掌握 ()T公式及它的变形公式;2.对公式要灵活进行正用、逆用及变形使用,正切的和、差角公式以及它们的等价变形,即:tan1t)tan()tan1)()ta()t(这些公式在化简、求值、证明三角恒等式时都有不少用处.根据题中给定条件及所求的结论,认真分析题意,寻找恰当的方法,实现条件到结论的转化。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已知锐角 ,满足 sinsin0, coscos0,求 ;2求证: tan10t53ta1t53;3求值: 72724.已知 tan =1,tan = ,tan , , , 均为锐角,求证: + += 2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