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 “历史公式”,轻松学好历史 甘肃省临夏中学 王鹏1. 历史背景、原因=主观(内因)(经济、政治、思想)+客观(外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经济、政治、思想)直接根本原因概况 17 18 世纪欧洲出现 “中国热 ”的原因。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主观)中国文化典籍翻译 到欧洲并引起反响(客观)。概况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2.历史特点=宏观特点(趋势、规律)内在特点(产生的原因、目的
2、、性质、过程、特殊性等)外在特点(历史地位、发展状况、历史影响等 )如:归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特征,宏观上的特征:酝酿着大一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具体的特征: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并确立;诸侯数目逐渐减少,秦国逐渐强大; 封建经济出现局部繁荣 (手工业、商业、城市 ),经济要求市场统一; 百家争鸣、尤其是发家思想的传播; 民族交往频繁,开始走向融合。3.性质 =属性任务+结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4.影响(积极、消极)、意义 =(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
3、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近代工业产生 (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 (3)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或答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5.评价=【两点论(进步 +局限 、主观客观)重点论】(经济+ 政治+文化)+影响a.( 2004 年全国高考)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
4、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b.( 2005 年高考全国卷 )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积极作用,增强内部的认同感、凝聚力,缓和矛盾,增强区别其他的意识。能够鼓舞人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而斗争。消极作用:只承认自己民族的优点,不顾其他民族的情绪,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结果容易引发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战争。6.启示=结论经验教训努力方向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2006 年高考试题全国卷 )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继续发展仍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附:规范答卷的十条标准1.不会也不空,在答题框内答题。2.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3.先概括,后说明4. 要点全面,“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5.“12 分一句话 ”,“每一句话都得分”。6.合理安排答题空间7.字体要工整,不出错别字,不要轻易划掉。8.条理清楚,逻辑严谨9.切莫答非所问,张冠李戴10.史论结合,切忌空发议论。Go to source web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