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城文言片段翻译1.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悉殷,怀抱剧有秋气。每揽镜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寿者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恨。2.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之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甫离漆下,已渝染恶习,可叹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体高堂念远之情,以死相吓,丧心不孝,于斯而极!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拖词悲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若执迷不悔,吾将停止寄款,命汝休学回家,明年与汝弟同时结婚。细思吾言,慎之切切!”1、最近我比较容
2、易被身边的事物所感染自己的情绪(多愁善感) ,喜欢一个人独处,感觉就像秋季一样,萧条却让我喜爱。每次拿着镜子看镜中的自己,精神消弭脸庞又瘦了一圈,人的清瘦之相并不是长寿的标志。我害怕我的身体会这下不好下去,周女士会因为这样贻误终身。希望您体谅一下我的现状情形,帮助我把这个结解开,千万不要小不忍而乱大谋,造成今生的悔恨。2、我不惜花那么多的钱,让你去千里之外读书(笈:书箱) ,你埋头读书的都没有时间,还有时间照镜子?你不是妇人女子,为什么要用镜子?只有梨园(梨园:指戏子等)的学子,作为一个男人才会对着镜子看自己的身段,让世间的人耻笑。我不指望你天天在我的身边,而你自己却染上不好的习惯,真让人不敢
3、相信,让人憎恨!况且父母都还在,尚且不觉得自己老,你不体谅我们对你的思念之情也就罢了,还以死来吓唬我们,这是不孝顺的变现,你已经是表现到极端了!应当是你们学校都是男女同处一个学校,你看见漂亮的便有了心思,见异思迁,看不上家里的了;你写的信看起来时悲秋(悲秋:苍凉之意) ,我却看你其实是怀春(怀春:指有爱慕之心) ,你的想法根本逃不出我的洞察。如果你执迷不悟,我将停止给你寄款助你上学,我命你既可休学回家,明年和你的弟弟一起举办婚礼。希望你好好的想想我说的话,好好的想想!顾炎武廉耻翻译【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
4、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末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 ”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 ”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国家领袖人物)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我考察自三代以下,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
5、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冬寒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实在未尝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 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年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使之稍为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到处受到宠爱。 我当时低首不答。怪哉,此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通过这些本领能使自己做到卿相的地位,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 ”哎!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么? 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急要的工作;廉耻是士
6、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 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教军民知道守礼,勉励他们守义,这是为了使之有耻。当人有了耻,从大处讲就能战攻,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 ”尉缭子说:“ 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习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而太公望对答武王则说:“ 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勇力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因为有礼,所以列朝治军者和粗野的武夫,都能遵循文王后妃的教化行事;难道还有欺凌平民、抢劫牛马,而对百姓实行残暴手段的么?”后汉书上记载:张奂任安定属国都尉,
7、 “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金环八枚,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酹地道: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 把金和马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发扬。 ”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岂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始的么!我对辽东的事件不能无感。 杜子美诗道:“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有一种刻本作 “廉耻将”。诗人本来的意思,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 ,讲到王佖做武灵节度使时,以前
8、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岸上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暗地运走木材,投入河流,桥始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佖贪而无谋,先重重地贿赂了他,然后加紧赶工造成了桥,并且筑了小城防守。从此以后朔方防御侵掠的战事就没完没了,至今还成为边患,都是由于王佖的贪财引起的。所以贪财的人作将帅便边关到夜间也洞开着无人防守。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或许也可以治国吧! 梁思成中国建筑之特征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
9、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 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 ,斗是“ 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 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
10、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
11、个明晰的印象。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这种风格,既有一定之规, “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灵活创新, “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 的一面。作者以 “词汇”和“文法” 为喻,说明了“建筑的文章” 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
12、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 和“ 词汇 ”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明确】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 词汇”,在现代社会把
13、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明确】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
14、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 文法” ,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 ,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魏其武安侯列传【译文】魏其
15、侯窦婴是孝文皇后堂兄之子,自他父辈以上,世世代代都住在观津,喜好宾客。孝文帝时,窦婴曾在吴国任丞相,后因病免官。孝景帝刚即位不久,任用窦婴为詹事。梁孝王是孝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喜欢他。一次,梁孝王入朝,孝景帝以兄弟之礼设家宴招待他。当时,孝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酣耳热之际,孝景帝随随便便地说道:“我去世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很高兴。这时,窦婴捧了一杯酒进献给皇上,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在汉家早有约定,皇上怎么能擅自传给梁王!”太后因此而憎恨窦婴。窦婴也看不上詹事这区区小官,就托病辞职了。窦太后把窦婴的名字从出入宫门的登记簿籍上除去,不准他来见皇帝。孝景
16、三年,吴、楚等国发动叛乱, (为了平叛)皇上把刘姓的皇族和窦家的人都考察了一下,觉得没有谁比窦婴更贤能,就下令征召窦婴。窦婴入朝拜见皇上,坚决推辞。他借口有病,说不足以当此重任。事至如此,太后也很惭愧。于是皇上说:“天下正有危难,王孙怎能推辞呢?”就拜窦婴为大将军,赏赐黄金千斤。窦婴便推荐了赋闲在家的袁盎、栾布等名将与贤士。皇上赐给他的黄金,都放置在两廊之下,属下的军吏来了,就让他们酌量着拿了去用,自己却从没往家里拿过一块金子。窦婴坐镇荥阳,负责统制进攻齐、赵两国的汉军。吴、楚七国的反叛全部平定之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那些游士和宾客都争相投靠到魏其侯门下。当时,孝景帝在朝廷商议大事,诸列侯都不
17、敢与条侯、魏其侯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孝景四年,景帝立栗姬之子为太子,派魏其侯做太子的老师。孝景七年,皇太子被废黜,魏其侯几次劝谏争辩都没有效果。魏其侯便声称有病,隐居于蓝田县南山之麓,一连好几个月,许多宾客和辩士都去劝说他,没有能使他回心转意。梁人高遂去说服魏其侯,他说道:“能使将军富贵的是皇上,能使将军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现在将军因为做太子的师傅,太子被废黜,你却不能去争辩,争辩了却没有能成功,又不能为此献身而死,你便藉口有病离去,拥着美女,赋闲隐居而不肯入朝。要是把这几件事对比着来看,这很明显是在故意张扬皇上的过失。假如皇上和太后对你发了怒,要加害于你,那就会把你一家老小全杀光,让你断子绝
18、孙!”魏其侯觉得他的话说得对,便不再装病,又像过去一样地入朝去觐见皇上了。(孝景后元年)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窦太后多次向景帝提及魏其侯,孝景帝说:“太后难道以为我特别吝惜,因此而不让魏其侯当丞相么?魏其侯这个人自以为了不得,沾沾自喜,办事草率轻浮,难以让他当丞相,承担重要的工作。 ”终于没有任用他,而任命建陵侯卫绾为丞相。武安侯田蚡,是孝景皇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生于长陵。魏其侯已经升为大将军之后,正处于兴盛的时期;而田蚡盼才刚刚是个郎官,还没有显贵,往来窦婴家中,为魏其侯侍宴奉酒,一会儿跪下,一会儿站起,好像是窦婴子孙辈的人一样。到孝景皇帝晚年的时候,田蚡蚣逐渐得到宠幸,日益显赫,作于太中大
19、夫。田蚡蚣很有口才,擅长论辩,学习过盘盂等收集古代铭文的书,王太后认为他很贤能。孝景皇帝去世,当天,太子即位,王太后临朝称制。太后执掌大权,或有镇压,或有安抚,大多采纳田蚡盼及其宾客的谋划与计策。田蚣之弟叫田胜,两人都因为是太后的弟弟的关系,于孝景后三年三月受封,田盼被封为武安侯,田胜被封为周阳侯。武安侯刚刚受封,又想当权作丞相,谦恭地对待宾客,推举在家未出仕的名士,让他们出来当官,想借此排挤、压倒魏其侯等其他将相。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商议安排谁来担任丞相、太尉的职务。籍福向武安侯游说道:“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之士一向归附他。现在将军刚刚兴盛不久,还不能同魏其侯匹敌,即使
20、是皇上有意要将军作丞相,您也一定要把这个职位让给魏其侯。魏其侯作了丞相,将军一定就是太尉,太尉、丞相,地位一样尊贵,而您又有了让贤的好名声。 ”武安侯就向太后透露了这个意思,由太后给皇上作了暗示。于是武帝任命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去向魏其侯祝贺,顺便又劝告道:“您天性喜好善良,嫉恨邪恶,如今好人赞誉您,所以您能当上丞相。可是您还嫉恨坏人,坏人多,他们也会毁滂您。您如果能够兼容善恶,那么您作丞相就可长久;不然的话,很快将因为受到诋毁而离职。 ”魏其侯不听他这一套。魏其侯和武安侯都喜好儒家学说,他们推举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把鲁国的申公迎到京城,准备设立明堂;让诸侯都回到自己的封
21、地去,取消关卡禁令,按照礼法的规定统一服制,想用这样一些办法把国家治理得太太平平的。又检举窦氏诸亲属及宗室中品行不好的人,把他们从所属的族谱上除名。当时,各家外戚多被封为列侯,列侯又多娶公主为妻,大家都不愿意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去,因此每天都有许多谤毁窦婴、田蚡盼的话传到窦太后那里。窦太后喜好黄、老学说,而魏其侯、武安侯、赵绾;王臧等竭力推崇儒家学说,贬抑道家之言,所以,窦太后愈加不高兴魏其侯等人。到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武帝不要把政事奏知住在东宫的太后。窦太后大怒,将赵绾、王臧罢免逐出,并免去窦婴、田蚡蚣的丞相、太尉职务,任用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从此,魏其侯、武安侯
22、只好以列侯身份闲居在家。武安侯虽不任职了,但由于王太后的关系,仍然得到皇上的恩宠,曾屡次参与商议政事,多被采纳生效,天下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魏其侯,归附武安侯。武安侯也日益骄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没有把丧事办好而论罪,被免去官职。于是任命武安侯田蚡纷为丞相,任命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的士人、郡国的官吏及诸侯王都愈加依附武安侯了。武安侯田蚡盼这个人,矮小丑陋,生来就很显贵。他认为诸侯王大多年长,而皇上刚刚即位,年纪又轻,他以外戚的身份担任丞相之职,假如不能狠狠地把他们整一整,用礼法使他们屈服,那么天下是不会恭恭敬敬地服从的。那个时候,丞相到宫中奏事,坐
23、在那儿一讲就是好久,所讲的那些意见,皇上没有不听的。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家居之人一下子提拔到年俸二千石的高位,把皇上的权力都移到了自己手里。于是,皇上说:“你要委任的官吏是不是已经委任完了?我也想委任几个官员呢!”他曾经要求把属于考工室的地皮划拨给他,扩建宅第,皇上大怒道:“你何不把武库拿去算了!”这以后,他才收敛了一点。他曾请客宴饮,让他的哥哥盖侯王信面向南而坐,坐在下席,自己坐在上席,面向东而坐,他认为自己是汉朝的丞相,地位尊贵,不能因为兄弟的关系而私下屈辱了身份。武安侯自此越来越骄横,他建造的住宅,胜过了所有贵族的宅第。他所拥有的田园,都是最肥沃的土地。他派到郡县去采买器物的人奔走于道路
24、,络绎不绝。他家里,前堂排列着奏乐的钟鼓,树立着曲柄的旗帜,后房的妇女数以百计。诸侯奉送给他的金玉珍宝、狗马玩物,多得数都数不清。魏其侯自从窦太后去世后,愈加被疏远,不被任用,没有权势,过去的宾客都渐渐地各自退避离去,甚至还对他表现出轻慢与高傲。唯独灌将军对他态度不变。魏其侯终日默默无闻,郁郁不得志,因而也对灌将军格外地好。灌将军名夫,是颍阴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叫张孟,曾做过颍阴侯灌婴的舍人,得到宠信,被推举为官,做到二千石级别的高级职务。所以,他后来就冒用了灌家的姓氏,叫做灌孟。吴、楚反叛时,颍阴侯灌何任将军,隶属太尉周亚夫。他请求任命灌孟做他的校尉。灌夫也以统领一千人的小军官的身份与父亲一同
25、前去。灌孟年纪已老,他当上校尉是经过颍阴侯再三请求方才得到太尉同意的,灌孟因此郁郁不得志,每逢作战常去冲击敌军最坚固的阵地,终于在吴军中战死。军法规定,父子一起从军的,如有阵亡,未死的可以陪同阵亡者的遗骸归乡。灌夫却不肯随父亲的灵柩一起回乡,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愿意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 ”于是,灌夫披甲戴胄,拿着长戟,在军中招募了与他友好又愿意随他同去的壮士数十人。等到走出营垒的大门,大家都不敢再前进了。只有两个人以及灌夫属下的军奴十余个骑兵冲入吴军营垒中,一直攻到吴军将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数十人。无法继续前进,又掉头折回来,跑进汉军营垒,随他同去的军奴全部战死,只有他和自
26、己的战马一道归来。灌夫身上大的伤口就有十余处,幸亏当时恰巧有极为贵重的好药,因此才免于一死。等到灌夫伤口稍稍愈合,又向将军请战说;“我现在更加清楚吴军营垒中的布局了,请准许我再去一次。 ”将军对灌夫的勇气和精神很钦佩,深恐他在吴军中战死,就报告了太尉,太尉坚决阻止他再去。吴国的叛乱平定后,灌夫也由此而名扬天下。颖阴侯把灌夫韵事迹报告了皇上,皇上任命灌夫为中郎将。过了几个月,因为触犯法律而被免官。后来,灌夫家搬到长安来住,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没有一个不称赞他的。孝景帝的时候,灌夫官至代国的国相。孝景帝去世后,武帝刚刚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交通枢纽之地,又是强兵屯集之处,所以调灌夫去作淮阳太守。建元元
27、年,灌夫调入朝内任太仆。二年,灌夫与长乐宫卫尉窦甫一起饮酒,为饮酒的礼数不均衡而发生争执,灌夫已经喝醉,出手打了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弟弟。皇上怕太后杀灌夫,把他调到燕国去当国相。过了几年,又犯法被免了官,闲居在长安家中。灌夫为人刚直,喜欢借酒使性,不爱当面阿谀奉承别人。对贵戚中有权有势、地位在他之上的人,不仅不愿意多加礼敬,反而总要设法压倒他们;对一般的士人地位在他之下的,愈是贫贱,他愈是恭敬,以平等的礼节与他们交往。在大庭广众之中,灌夫常常喜欢表彰奖掖后辈。因此,士人都很称颂他,推重他。灌夫不喜欢文章辞赋和经术,却爱好施行侠义,打抱不平,讲信用,守诺言。与他交往的人,尽是些能力出众却不守法度
28、的豪强。灌夫家产累积达数千万之巨。每天的食客常有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为了垄断水利田园,灌夫家族及宾客争权夺利,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颍川的小孩子们在儿歌中唱道:“颍水清清,灌家安宁;颍水浊浊,灌家灭族。 ”灌夫闲居在家,虽然富有,然而却没有权势,那些卿相、侍中一类有官位的宾客越来越少。等到魏其侯失去了权势,也很想依靠灌夫整一整那些以前巴结他而后抛弃他的人,而灌夫也想依靠魏其侯的关系与列侯、宗室有个交往,抬高自己的身价。两人相互援引借重,来来往往亲密的像父子一样。彼此非常投契,非常要好,没有一点嫌忌,只恨相识得太晚了。灌夫的姐姐死了,灌夫为她服丧。一天,灌夫去拜访丞相,丞相慢悠悠地说道:“我本想和
29、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的,可惜恰巧碰上了你在服丧。 ”灌夫说:“将军肯屈驾光临魏其侯家,我灌夫岂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让我告诉魏其侯做好请客的准备,将军明天早上早早光临。 ”武安侯答应了。灌夫把邀请武安侯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魏其侯。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许多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屋,早早地布置起来,直到天明。天蒙蒙一亮,魏其侯就让门下的人在宅前等候。但一直等到中午,丞相还是没有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了这事了吗?”灌夫心里很不高兴,说:“我虽在服丧,但仍然答应陪他来赴会,他应当前来才是。 ”于是,灌夫驾了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答应灌夫的话只不过是开开玩笑而已,根本没有真要去的意
30、思。等到灌夫找上门来,丞相还睡着没起来。于是,灌夫进去见他,说:“昨天幸蒙将军答应到魏其侯家去做客,魏其侯夫妇置办了酒宴,从一大早到现在,都还没敢动一口呢!”武安侯作出惊讶的样子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酒,忘掉了跟你说过的话。 ”武安侯就让驱车前往魏其侯家,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气愤。喝酒喝到将醉,灌夫起舞助兴,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然不肯起身,灌夫便在席间的谈话中讲了冒犯丞相的话。魏其侯就把灌夫扶走了,向丞相赔礼道歉。丞相就在魏其侯家喝酒,一直喝到夜里,欢欢喜喜地尽兴告辞而去。元光四年的春天,丞相上奏说,灌夫家在颍川,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苦,请求皇帝查办处理。皇上说:“这本来就是丞相职内的事情,
31、何须请示。 ”而灌夫也掌握了丞相的一些秘密事,如非法牟取财利,接受淮南王的贿金,并说过很不适当的话语等,后来宾客在中间调停劝解,双方才停止了纠纷,彼此和解。夏天,丞相娶燕王的女儿为夫人,太后下了诏令,要列侯与宗室都去贺喜。魏其侯去找灌夫,想邀他一起去。灌夫推辞说:“我多次因酒醉失礼而得罪丞相,而且丞相近来又跟我有些过不去。 ”魏其侯说:“这事已经和解了。 ”硬是拉他一起去了。饮酒饮得很畅快,武安侯起身向来宾敬酒,座位上的客人全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还礼。过于一会儿,魏其侯向大家敬酒,只有那些同魏其侯有旧交的人离开席位还礼,余下半数的人只是欠欠身子长跪作答而已。灌夫心里很不高兴。他起身离席,依次敬
32、酒,敬到武安侯时,武安侯只不过直起了身子,又推辞说:“不能再喝一满杯了。 ”灌夫很光火,嘻嘻地强笑道:“您将军是贵人,这酒就请干了吧!”但武安侯还是不肯干杯。敬酒敬到临汝侯席上,临汝侯正凑在程不识跟前低声耳语,又没有起身离席还礼,灌夫满腔怒火正无处发泄,就痛骂临汝侯道:“你平常把个程不识诋毁得一钱不值,现在碰到长辈向你敬酒,你就偏学个小孩子模样唧唧咕咕咬耳朵!”武安侯对灌夫说:“程不识将军与李广将军同是东、西二宫的卫尉,你现在当众凌辱程将军,难道就不为李将军留些余地么!”灌夫说:“我今天就准备着头落地,刀穿胸,还管他什么程呀、李呀的!”在座的客人们见到这种情形,就假装上厕所,渐渐离去。魏其侯也
33、起身离去,招手示意让灌夫快走。武安侯便生气地说道:“这都是我的过错,我把灌夫惯得太骄横了。 ”就命令手下的骑士扣留灌夫。灌夫想走不能走,籍福站起身来替灌夫向武安侯道歉,又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叩头赔礼,灌夫愈加恼怒,拒不赔礼道歉。武安侯就指挥骑士们将灌夫捆起来,关在驿站的客房里,召来长史说道:“今天设宴招待宗室,是奉太后的诏令而举办的。 ”于是,弹劾灌夫在宴会上辱骂宾客,犯有“不敬”之罪,将他关押在少府的官署“居室”里。接着又查办以前就提出过的灌夫的不法行为,派遣官吏分头追捕灌氏家族各支裔,都判为杀头示众之罪。魏其侯感到非常惭愧,出资让宾客们去替灌夫请罪,却没有能得到谅解。因为武安侯的官吏都是他的
34、耳目,而灌氏家族的人都逃亡躲藏起来了,灌夫又被关押着,所以无法告发武安侯那些见不得人的秘密事。魏其侯挺身而出,一心要救灌夫。他的夫人劝谏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跟太后家的人作对,难道还能够救得了吗?”魏其侯说:“我这个侯的爵位是自己挣来的,现在由我自己丢掉它,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我决不能让灌夫独自去死,而我窦婴倒独自活着。”于是,他瞒着他的家人,偷偷地出去上书给皇帝。皇帝立即召窦婴入宫,窦婴就把灌夫酒醉失言的事详细地说子一遍,认为灌夫的过错不足处以杀头之刑。皇上赞成他的看法,赐给魏其侯饭食,说道:“到东宫当廷进行辩论。 ”魏其侯到了东宫,极力赞扬灌夫的优点,说他酒醉失言有过错,而丞相却以其他
35、的事情来诬陷他。武安侯又拼命地攻击灌夫的所作所为,说他骄横恣肆,犯有大逆不道之罪。魏其侯觉得已无可奈何,因此也讲起丞相的短处来。武安侯说:“天下幸而安乐无事,我能够以皇室的亲戚担任要职,爱好的是音乐、狗马、田宅。我所喜欢的不过是能歌善舞的倡优和手艺精巧的工匠这一类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昼夜招集天下豪杰壮士,跟他们一起议论商量,满肚子牢骚,心怀不满,或仰观星象于天,或俯首筹划于地,斜眼窥伺着东、西两宫,总希望天下发生变乱,而企图有一番大作为。我还真不知道魏其侯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呢!”于是,皇上向在朝的大臣们问道, “他们两人谁说的对呢?”御史大夫韩安国说:“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为国战死,灌夫却将生死
36、置之度外,又手持长戟冲进了尚未探明虚实的吴军中,身上受了数十处的伤,勇敢的名声冠于三军,这是天下少有的壮士,如果不是有严重的罪恶,只是喝酒中发生口角争执,是不足以附会上其他的过错来判处死刑的。这样看来,魏其侯的话是对的。丞相又说,灌夫交结恶霸,侵侮小民,积累的家产有数万金之多,横行颍川,欺压宗室,侵犯皇族,这就是所谓的树枝大于主干,小腿粗过大腿,不加整治,必定断裂 ,这样看来,丞相的话也是对的。这只能由英明的主上亲自裁定他们的是非。 ”主爵都尉汲黯认为魏其侯说的对。内史郑当时起初认为魏其侯说的对,后来却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其余的人都不敢发表意见。皇上对内史的骑墙态度很生气,说:“你平日几次议论
37、魏其侯与武安侯的是非短长,今天当廷辩论,你却侷促畏缩得像那车辕之下的马匹。我把你们这帮人全宰了!”便罢朝起身入内,献食于太后,侍奉太后进餐。太后也已经派了人探听消息,他们把廷辩的情形详细地报告了太后。太后很生气,不肯进餐,说:“现在我还活着,而别人已经在欺负我的兄弟了,假如我死了以后,那别人就该像杀鱼切肉似地宰割他了。况且皇帝难道是个石头人吗?现在皇帝尚在,这帮大臣就懵懵懂懂地不知所从,假如皇帝不在世了,这帮人还有可以信赖的吗?”皇上请太后原谅,说:“魏其侯和武安侯都是皇家外戚,所以才当廷进行辩论。不然的话,这种事只要一个狱吏就可以裁决了。 ”当时,郎中令石建把魏其侯与武安侯的情况分别向皇上作
38、了说明。武安侯退朝以后,走出止车门,招呼御史大夫韩安国同乘一车,生气地说:“我跟你共同对付一个秃老头子,你为什么竟踌躇不定,模棱两可呢?”韩御史过了好一会儿才对丞相说:“您为什么那么不自爱呢?魏其侯攻击您,您就应当摘下官帽,解下印绶,辞职而归,您就说:我因为亲戚的关系,有幸担任了丞相的职务,本来就不能胜任,魏其侯讲的都是对的。 这样一来,皇上一定会赞赏您有谦让的美德,不致把您罢免,魏其侯见您如此,一定内心羞愧,无地自容,干脆关上门咬断舌头自杀。现在人家骂您,您也骂人,就好像是商贩和女人斗嘴吵架一样,您为什么那样不识大体呢!”武安侯赔罪道:“争辩的时候,我太急了,想不到该这样去做。 ”后来,皇帝
39、让御史按照文簿上所记载的灌夫的罪状追究,核查出魏其侯所说的灌夫的情况多与事实不符,因而被认为犯有“欺谩”罪。御史弹劾魏其侯,并关进了都司空的牢狱中。还在孝景帝的时候,景帝临终前曾给魏其侯留下遗诏,诏书说:“如果发生了不方便的事件,可以不按程序灵活地论事上奏。 ”到了魏其侯被拘禁,灌夫将被判处灭族之罪,情势日趋紧迫,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向皇帝明说这件事了。魏其侯只好让他的侄子上书皇帝报告了受遗诏的事,希望能够再次被召见。奏书呈上,但是查核尚书所收藏的内廷档案,景帝逝世时并没有这份遗诏。这份遗诏只在魏其侯家中收藏着,是由魏其侯的家丞加盖印章封存的。于是魏其侯又被弹劾伪造先帝遗诏,论罪应当斩首示众。元光
40、五年十月,灌夫及其家属全部被处以死刑。魏其侯过了很久才听到这个消息,听到后就万分悲愤,得了大病,不肯再吃东西,只想一死了之。后来听说皇帝并没有要杀掉魏其侯的意思,魏其侯才恢复了进食,医治疾病,朝廷也已经决定不将魏其侯处死。忽而此时又传出流言蜚语,说魏其侯有恶毒攻击皇上的言论,并传到皇上那里。因判定此在十二月的晦日于渭城的街市上将魏其侯当众斩首。这年的春天,武安侯生了大病,一个劲儿地大声呼喊自己有罪,赔罪不止。请了能够看得见鬼魂的巫师来看他,巫师看到魏其侯与灌夫两个鬼魂共同监守着武安侯,要杀掉他。武安侯最终就这样死了。他的儿子田恬继承了爵位。元朔元年,武安侯田恬因为穿着短衣便服进入宫廷,犯有“不
41、敬”之罪。 (被削除爵位和封国。 )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的事被发觉了,朝廷查办了这一案件。淮南王几年前进京朝见皇上,当时武安侯田蚡蚣是太尉,到灞上迎接淮南王,对他说:“皇上现在还没有太子,大王您最为贤能,又是高祖的孙子,如果皇上去世,不是由大王您来继承王位,还会是谁呢,”淮南王非常高兴,送给武安侯许多黄金财物。皇上自魏其侯事件起,就认为武安侯行为不端,只是由于太后的缘故,无可奈何。等到听说了武安侯接受淮南王送的黄金等事,皇上说:“假如武安侯还在的话,就把他全族杀灭。 ”太史公说:魏其侯和武安侯都因为是外戚的关系而受到重用,灌夫则因为关键时刻有决断建奇功而名声显赫。魏其侯之被提拔,是由于平定吴、楚
42、七国之乱,武安侯之身居高位,则在武帝初即位与王太后当权的时候。然而,魏其侯实在是不懂时势的变化,灌夫不懂权术又不知退让,两人纠合在一起,终于酿成灾祸。武安侯仗恃着自己的地位而喜欢玩弄权术,为了酒宴上的纷争引起的怨恨,陷害了两个贤人。唉,真可悲呀!迁怒于人的人,自己的生命也没有能够延续。大家都不拥戴的人,毕竟得不到好名声。唉,真可悲啊!灾祸就是从这里来的呀!关汉卿 南吕 一枝花 杭州景看遍天下的锦绣河山,享尽全国的大好风光。刚刚归附元朝的杭州,曾经是南宋朝廷的温柔乡(国都) 。绿水秀丽,青山奇峋,国家各处都值得我好好游历。此处真的太富贵: 全城里精致的刺绣帷幕,上乘的飘逸风帘随处可见,喧嚣热闹,
43、人声嘈杂成繁华一片。 梁州第七 百十里四通八达的街道整整齐齐,数不胜数的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没有半块被闲置的土地。松涛里的轩室、竹林间的悠径,培育草药的园圃、充满花香的小路,种植茶叶的园子、稻田里交错的阡陌,竹海掩映后的山坞,梅云笼罩下的潺潺溪流。行至一处就能随口吟咏一句好诗,走上一步就能看见一扇华美的屏风。杭州以西那美丽的盐场就似一带贵重的琼瑶,吴山色彩万千宛若油碧的翡翠层层叠叠。哎呀呀,看看钱塘江象是万顷的玻璃闪闪发光。还有清澈的溪泉翠绿的江水,华丽的游船在其上自由自在地悠闲来往。浙江亭紧紧挨着江流,正对着那险峻山岭、高耸峰峦上的棱峋怪石,足以欣羡、足能使我写下文章来记录。尾家家户户都隐约映
44、衬着蜿蜒的流水,在绵延的翠绿山脉上楼阁突出显现,远远地看着西湖边暮色下的山势起伏。看了这山峦,望了那峰巅, (如此的美景)即使我有画笔,也不知道该画哪一边。“钱塘自古繁华” ,特别是南宋以杭州为都城,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少见的美丽城市。这篇杭州景就是赞美杭州的绮丽风光,市井繁华的著名作品。【一枝花】描写杭州的历史变迁和都市的繁华景象;【梁州第七】具体描写杭州美丽的风光景色;【尾】称赞杭州景色的美不胜收。作者以清丽自然的语言、欣喜赞叹的笔调,描述了杭州“堪羡堪题” 的锦绣风光,以及“ 楼阁参差”、 “人烟凑集”的繁华景象。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深情厚意。作品运用铺叙手
45、法,写景细腻生动而富有特征。同时,把写景和抒情、描写和议论巧妙地结合起来,鲜明的景物与浓烈的感情水乳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关汉卿这套散曲抒发了自己对杭州景色风物的切身感受,又渗透了自己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深厚感情,同时又寄寓了他对山河更替,朝代兴亡的无比感慨,显示出不同于前人歌咏杭州景色的特色。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 (幼年时的亲密无间,还有你我当年在莫斯科促膝谈心的情景,这一幕幕的往事都还历历在目。 ) 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 (你我两家是世交,所以于公于私,我都理当向你提出意见,希望你能够明察。 )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
46、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形势虽然非常错综复杂,但是从全局来看,国共两党合作就一定会有利于国家,两党陷入纷争就一定会使民族的元气受到损害。 ) 有识之士,虑己及此。事关国民党兴亡绝续,望弟再思。 (有识之士,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到国民党将来的兴亡存败,希望老弟你能够再考虑考虑。 ) 局促东隅,终非久计。 (居处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 ) 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如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 ) 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
47、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 ) 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远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真诚等候回音。 )一、写作方法 1、说理与驳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如:信旨“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首先树立正面观点,从国内、国际角度,通过鲜明的事实来劝说,又用“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道理,再次正面劝说,最后用引用所谓“罪人” 之说反驳对方。本文运用说理与驳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实质就是先阐述正面观点,再批判错误的思想行为,即先说后驳。这样既可以把正确的观点阐述得更加深透,又可以加强议论的针对性,使文章
48、更有说服力。运用先说后驳的表达方法,只要把正面的观点阐述的较为清楚,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只要点出其要害就可以了。 2、文章中有明显的先说理后反驳的表达方式。如:本文第二点劝说,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就是通过两次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三次合作的必然,进行说理,然后从所谓“投降”、“屈事”、 “吃亏”、 “上当” 之说进行反驳。从内容上说,上段第一点的劝说,已从国家、民族利益角度说明,本段又从国民党的兴亡利益来阐明信旨。这种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另一方面反驳错误言论,做到了批评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鼓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如遇到此类需解劝的事情,在
49、写信中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2、问题探究 1、在致蒋经国先生信正文中,作者从三个不同角度劝说蒋经国举行和谈。 “共竟祖国统一大业”三段结尾依次是“ 慎思再思三思” 从语气感情线索上考虑是加重了思想感情,而在结构内容上起不起作用? 有成语“三思而后行” 。语出 论语 公冶长 ,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意思是:季文子每次办事都是考虑再三然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便说:“只要思考两次也就可以了。 ”这个成语到现在引申为: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反复考虑,然后才去做。 联系在本文的作用:在和谈这件事上敬告对方要反复思考,然后再去行动。作者能够力劝对方的材料很多,只是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由于书信体的“开门见山” 、 “长话短说”,作者只能用最典型的三方面事例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态度,达到劝说目的即可。 2、句段理解:中心句:“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这是本课中心句。作者围绕着共同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劝说蒋经国先生为这一伟大事业作出贡献。它是从三个方面阐明的:“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国共“三次合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