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人的本质: 二元论与物理主义第一个问题:我是否可能幸免一死?是否有可能死后依然存在?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白人究竟是什么?什么才能称作人?我们是由什么组成的?“我”是如何形成的?人的基本构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活着的概念是什么?要搞清楚“我是什么?” 、 “活着是什么?” 、 “未来的我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些问题也就是个人同一性。什么是个人同一性的关键或本质?或者说,现在的我和下周在这里的我又有什么不同?对此,一方面要搞清形而上学中,人的构造是什么?同时要弄清同一性及持存的本质,具体说来就是个人同一性。所有问题的核心内容,死后能否继续活着?死后是否还有活的可能性?我能幸免一死吗?哲学上对
2、此早有反驳。反驳的观点相当简单,它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是在混淆概念,一旦弄清了混淆的地方,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我们阅读杰罗森伯格(当代哲学家)所写的文章,他给出了反驳方的观点,其中的一个观点,即在书上看到的第二种观点。观点的大意是:我们所说的“人死了”是什么意思?正常的理解是,死亡是生命的终结。那么如果这是对的,再问死后能否继续活着(也就是在问,生命结束后是否还有生命?)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换个问法,如果生命已经消逝了,是否还有生命呢?这就像是在问:我把盘子里的东西吃光了,盘子里是否还有东西?或者电影剧终以后还会放什么?这是些很愚蠢的问题。一切简单明了,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是, “
3、死后能否继续活着”却是哲学里最神秘,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再换一种稍微不同的方式问:我能幸免一死吗?幸免这个词怎么理解?我们说某人是幸存者,就是如果出现惨剧,他们没死。发生车祸时,你说,谁死了,谁幸存了。这个人幸存了,是指他还活着。所以我能活过来吗,等同于我能继续活下去么。那么什么是死亡?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因此,我的生命停止了我还能活吗?我会成为那个幸存者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这是毋庸置疑的!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飞机刚好在加拿大和美国的边界上坠毁,到处都是死人。他们该把幸存者埋在哪儿呢?葬在加拿大还是美国呢?答案是:他们不埋幸存者,因为幸存者就是那些还没死的人。所以,我能从死亡中幸存下来么,就成了
4、:我死了之后还能活着吗?答案很明显,既然你死了那就是死了,没能幸存下来就是死了。因此这个问题根本是无稽之谈,这至少是反驳者的观点。我不是轻视这些反驳,否则也不会花这些时间去阐述它。但是我们要更清楚地知道,我们究竟问的是什么问题?罗森伯格也在试图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一个可以合理提出的问题。毋庸置疑,杀一个人的办法很多,下毒、勒死,朝他心脏开一枪不同的手段导致死亡的方式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死亡伴随着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我是一个哲学家,不是很懂自然科学。只能认为,不论最初的死亡原因是什么,最后血液不再流动,氧气不能输送到全身,大脑缺氧,细胞中缺少氧气,于是细胞不能完成各种新陈代谢
5、,不能修复各种损伤,不能生成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接着细胞衰退,组织开始坏死、衰竭,最终肉体死亡了。我不能很确定以上是不是真的,但有些情况类似的可能是真的。我把以上整个过程画在了黑板上,由于我不知道某些具体的生理过程,我们可以叫它B1 ,B2 , B3 一直到 Bn。在 B1 之前,你的身体还在正常运作,也就是机体呼吸,复制2细胞,诸如此类。在这个过程的最后,也就是 Bn,身体死亡了。这里 B 是指身体,B1 到Bn 是死亡的过程。假设我们叫这个过程为 “肉体死亡” ,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继续探讨。我是否有可能在肉体死后继续存在,一直存在?我们不一定会找到答案,但至少这是个可以合理提出的问题。我的肉
6、体死后我是否还能存在?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不是绝对否定。即使是否定,它也需要论据去证明出个所以然。这个答案也许是肯定的,我们都知道这一点。这又带回到我们的另一个思考,我是否有可能在我死后一直存在,这完全取决于另一个问题“我是谁?” 。老是问“我有没有可能在死后依然存在”会让人觉得很厌烦,其实如果把这个问题用术语表达,就是:我能从肉体死亡里幸存下来吗?因为我们刚刚明确指出,在这里所说的死亡,指的是肉体的死亡。进一步问也没关系,要清楚!我们问的不是肉体里是否有生命这个问题,而是另一习惯问法:我死后还在世吗?我死后还存在吗?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完全合理的问题,也是我们准备讨论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似
7、乎就得先清楚以下问题:我究竟是什么东西?我是什么?我是什么样的实体?我是什么组成的?这是个哲学问题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哲学问题!我先简述一下有关什么是人的两个基本观点它们不是哲学问题上关于人类构造的唯一观点。但我想,它们是两个最突出的,并且绝对是值得严肃对待的观点。第一个观点人可能是肉体和其他某物,如心灵的结合体。这个观点中需要讨论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心灵被认为是与肉体区分开来,截然不同的东西,用一个较为通俗的词表述,就是灵魂。人有,或者说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肉体,它是由一块块皮肤,骨骼和肌肉组成,可以称重,可被棍打,可被生物学家研究的东西,想必是由不计其数的分子、原子等构成。但
8、是在这个观点中,仍然有不是肉体的部分一个不是由物质实体构成,不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某物,它就是灵魂、意识、思想,这也许是人格的归属或者说是基础。这个观点的关键之处在于,从哲学角度对心灵的恰当理解,必须是在非物理的条件下去思考。非物质的条件!这个观点我们把它称作“二元论” 。之所以是二元论,是因为它由两个基本组成部分:肉体和灵魂。尽管我会提到,但我将很少用“灵魂”这个词,当我用“灵魂”这个词时,我是采用二元论思路。因为二元论认为,灵魂是非物质、非物理的,而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肉体就是物质实体,灵魂是非物质存在,这是二元论观点。另一个基本观点一元论。一元论认为,人只有一个基本,且唯一基本存在的东西,
9、那就是肉体。什么是人?人只不过是一种物质实体。人这个肉体可以做很多其他物质实体不能做的事。所以一元论观点我们称其为“物理主义” 。因为它认为人只不过是个物理对象。根据物理主义的观点,人是一个可以做以下事情的肉体:可以思考、可以理性、可以与人交流、可以制定计划、可以彼此相爱、可以写诗、可以探寻宇宙的奥秘两个基本观点:二元论认为,人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物理主义认为人没有灵魂,没有这样的非物质实体存在,人只是肉体。从逻辑角度而言,可能会有第三种观点。如果一元论认为,人只有灵魂没有肉体,物理对象只是一种幻觉。人们深陷这种幻觉之中,或是把它们当作物理对象。这个观点在哲学里被称作唯心主义。他们认为,所有存在
10、的事物都是心灵和思想,物理对象不过是被当作理念,心灵或是其他的一些东西罢了。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值得我们花几节课时间用心解读这个观点,但就我们的目标而言,它与我们讨论的话题并不相关,所以我将把它置于一边。当然还有其他观点。如:有一些观点认为,心灵和肉体是审视同一现实基础的截然不同的方式,这种现实基础既非肉体也非心智。此观点也值得在哲学课程中认真讨论,但就我们的目标而言,我仅仅只是提及它,并将其搁置一边。3我们将要关注的两种观点是:二元论和物理主义。根据二元论,心灵是非物质的实体,可以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可以把它称作心灵,也可以叫灵魂,还可以说是精神,但一般用灵魂来命名它。
11、一方面,灵魂可以指示和命令身体;另一方面,身体又能输出指令,使得灵魂能够感知。拿一根针扎我身体上的肉,我的灵魂、心灵就会意识到疼痛,所以这是种双向互动。二元论还持有更为复杂的观点,例如:交互作用对双方都不起作用。但就让我们限制在一个保守的范围内较好双向互动二元论观点。我的心灵控制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我的心灵。但总的来说,它们依旧是不同的事物,而它们之间仍旧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往往认为,灵魂在身体内,但又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只要打开身体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即灵魂的所在地。就二元论观点而言,灵魂是有位置的。可以从这里看到世界,就像你们每个人通过某个特殊位置去观察世界一样。这
12、个位置或多或少就在你的身体附近。当然,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二元论观点的引人之处在于,如果肉体与灵魂同时存在,当肉体死亡,长出蛆虫,尸体被分解,最后尘归尘土归土,所有一切都预示着肉体已经终结,但由于灵魂是非物质的,即便肉体已经被分解殆尽,它仍会继续存在。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就二元论者的观点而言,相信灵魂的存在,你就会相信死后你依然能够存在。那么什么是死亡呢?如果我的灵魂和肉体之间有着超紧密的联系,那么死亡就是这种联系的终结。由于肉体死亡了,它不再给灵魂输入指令,灵魂再也无法控制肉体使其活动了。但尽管如此,灵魂却依然可能存在。因此如果我们是二元论者,那么必定会非常非常认真地看待,能否幸免一死的可能性
13、。在此观点上有几点事情要指明。第一点是我已经谈论过的,人有点儿像灵魂和肉体组成的三明治,人是一种组合,所以一个人有两种基本构件肉体部分和灵魂部分。但如果我们想要寄托于相信灵魂的存在,而让死后能够继续活着有据可依,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严格的说法,不是说一个人是灵魂加肉体,而应当更严格的说:人即灵魂!因为如果说一个人是一对组合体灵魂加肉体,那么毁掉肉身,你就已经摧毁了这一组合体。组合体不再存在,那这人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我们相信灵魂,并籍此在幸免一死的问题上找到依据,那么必须说,肉体不是我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说,我只是个灵魂而已,只要灵魂不灭,我便存在。当然,我的灵魂与某个特定的肉体有着紧密的联系,
14、原则上讲你可以毁掉我的肉身,却无法摧毁我的灵魂。这就好比如说:我和我所居住的房子,有着特定的紧密联系,你可以摧毁我的房屋但无法摧毁我本人。所以我认为,这应归入二元论者的立场,一个人就是灵魂,灵魂和肉体有着非常亲密的联系,但是人并不是灵魂加肉体,人只是灵魂而已,即使灵魂与肉体之间的亲密联系被摧毁,人(即灵魂)可以继续存在。需要解决的第二点是,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同样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趣:第一个问题,灵魂存在吗?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讲,肉体和灵魂是截然不同的吗?难道心灵必须得被理解为一种非物质客体,也就是灵魂吗?这两种东西是一样的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灵魂和肉体是不同的吗?第二个问题,如果灵魂存在,我们是否
15、一定要相信,肉体死亡后灵魂依旧存活?如果灵魂存在,至少这为我们在死后继续活着创造了可能性,但这不能保证(由于缺乏进一步的论证) ,在肉体死亡后灵魂仍然存活。即使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在肉体被摧毁的同时,它也可能被杀死,或彻底摧毁(灰飞烟灭) 。当肉体死亡这些物理过程发生时,也就是从B1 到 Bn 过程中,由于我们毕竟是心物交互的二元论者,肉体与灵魂有一种非常紧密的因果关系存在,就比如当你戳我的身体,会引起我灵魂上的反应。所以,当 B1 到 Bn 的死亡4过程发生时,我的灵魂也许产生了另一种过程,可称之为 S1 到 Sn,这个过程导致了灵魂的毁灭,伴随着肉体的死亡,灵魂跟着逝去。根据我们仅有的事实
16、去判断,即使我们最终判定灵魂是存在的,它是一种无形的、独立的、与肉体截然不同的东西。但仍不能保证我们会在肉体死亡后活下来,这将是我们将要谈论的另一个独立问题。第三个问题,如果灵魂活下来,它会活多久?灵魂是否在我们肉体死亡后会永远存在?大多数人希望这是真的,希望有灵魂,那么我们可以长生不死。一周后我们将开始阅读柏拉图的“斐多篇” ,文章主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的两个朋友:西米阿斯与克贝的谈话证明了灵魂不朽这一命题。在该哲学著作中,所有对话的目的,是要论证灵魂不朽,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涉及。建立在二元论的基础上,即灵魂是非物质实体,它并非由一般的原子物质组成,是无形的。由此是否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灵魂无
17、法被实体过程所摧毁呢?毕竟,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从 B1 到 Bn 这是一个物质过程(物理过程) ,而灵魂这种无形的实体,是否会遵循这个规律被物质,也就是物理过程摧毁呢?这是个很棒的问题!我不认为可以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当然有这个可能,柏拉图为我们证明了,一旦我们理解了灵魂的哲学本质,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摧毁灵魂。但我认为它并非自然地得出结论,原因是我们在和心物交互二元论打交道时,已经承认,肉体是可以影响灵魂的。身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波长把光线反射进我的眼睛,所以我的灵魂也有各种各样的视觉。我刚才举了戳我身体的例子,这是一个物理过程,它造成了我灵魂中心灵过程的改变。一旦我们承认,在二元论
18、框架下物质的肉体可以影响非物质的灵魂,那么似乎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否认物理过程,也就是从 B1 到 Bn 的过程中,也很可能导致灵魂从 S1 到 Sn 的过程,并最终走向毁灭的惨剧。另一个好的提问:我的灵魂极有可能存在于某个位置,至少我似乎能从这看到世界。但也许我们压根就不应该讨论灵魂到底在哪的问题。因为,如果灵魂是个非物质的东西,那么一个非物质的东西会有位置吗?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知道,我压根就对非物质的东西如何运作没什么概念。我在尝试概述二元论的观点时说过,自己并不相信灵魂,不相信二元论的正确性。所以, “灵魂是否在空间上有它的位置”这个问题,留给那些相信这个理论的人去解决吧。就我们论题来讲,
19、我觉得这无关紧要。如果你觉得灵魂的确存在于某处,那它们到底在哪?反正应该是在我身上的吧,起码在我肉体还活着的时候是这样的。也许在死亡那一刹时灵魂会摆脱肉体的束缚,游荡起来更加自如。有时候人们会讨论关于灵魂出窍的事例。在某个特定时间灵魂出窍之后,又重回肉身。或者还有可能,灵魂压根就不存在于某个特定的位置。也许认为灵魂有位置的那种想法,本身就是一个错觉。因为通过视觉我知道,肉体有位置,随之假设灵魂也有位置,我的肉体当然是存在于空间的某处。而正确的思路也许是,想象某个人在一个房间里面,拿着一个类似于电视遥控器之类的东西,他正在观看芝加哥发生的事,而他本人却坐在纽黑文的一个房间里。这样你就能明白,他之
20、所以认为自己身处芝加哥,是因为他的视觉信息来源于芝加哥,而这正是为什么人们会认为灵魂有位置,我们被我们存在的地方就是肉体存在的地方所蒙蔽,但这其实只是一个哲学错觉。其实,就我们的论题来讲,我觉得这些都无关紧要,尽管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但我不打算再去深入地探讨它。第一个问题,灵魂到底存不存在?第二个问题,灵魂在肉体死亡中能幸免吗?第三个问题,如果能幸免, 它能永生吗?它会继续存在直到永远吗?灵魂是不朽的吗?5现在开始考虑第一个问题,到底有没有理由去相信灵魂的存在。这是关于人本质的第一个基本观念。人有灵魂,一种超越肉体非物质的东西。这种观念是大家普遍共识的,你们当中许多人可能都相信这种观念。那些并
21、不相信这一观念的人,至少也愿意相信它。有很多相信这个观点的人,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我们需要扪心自问的是,这种观念是对吗?我们有理由去相信它的正确性吗?转而讨论第二个基本观念物理主义观点。它的核心思想是,人只是个肉体,一个物质实体,一个生物学可以钻研的东西。但有个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我们说人只是个肉体时,它比其他物理对象能做的事有趣得多。譬如这根粉笔,它是个物理对象,它能干的不是很多,能拿它在黑板上写字,能把它掰成两断,一松手它就掉下去了。不是什么有趣的物质实体。这手机,它也只是个物质实体,但它能干的事比一根粉笔能干的有趣多了,它能干一堆粉笔干不了的事。再举一个物理对象的例子:我雪莱卡根。我是个相当了不起的物理对象。按照物理主义的观点,人是个能干出某些令人惊叹事情的实体,是会思考的肉体,是会深谋远虑的肉体,会逻辑推理的肉体,是有感情的肉体,我们是可以感到害怕;可以创造、拥有梦想和抱负的肉体,是可以彼此沟通的肉体,是一些用一个词总结,我们是被称作人类的肉体。但是物理主义认为:尽管如此,人只是个纯粹的肉体。我们把这个话题留到下堂课再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