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停车设施规划,交通工程总论,1,授课教师:邮箱:电话:,Contents,目录,7.4 停车场设计,7.1 车辆停放设施分类,7.2 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7.3 停车设施规划,2,车辆停放设施分类,3,7.1,路边(路内)停车场地:指在道路用地控制线(红线)内划定的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包括公路路肩、城市道路路边、较宽隔离带圈划停车位或利用高架路、立交桥下的空间停车。,1,按停车场地所处位置划分,路外停车场地:指道路用地控制线以外专辟的停车场,包括停车库、停车楼、和各类大型公共建筑附设的停车场地。,车辆停放设施分类,4,7.1,机动车停车场:包括中心商业区和出入口交通集散枢纽,公共活
2、动中心和公共交通回车场、终点站的机动车停放、维修场地。,2,按停车车型划分,非机动车停车场:包括各种类型的自行车停车场,以及助力车、人力三轮车等停车场地。,车辆停放设施分类,5,7.1,专用停车场:指专业运输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的停车场(库),如城市公交汽车(电车)公司、公路客货运枢纽站等,其专用停车泊位只为其内部车辆服务。,3,按停车设施的服务功能(对象)划分,配建停车场:指各类型公用建筑设施与住宅配套建设的停车场所,主要为该类设施业务活动出行者和住户提供提车服务。,社会公共停车场:指服务于各类出行活动过程中为车辆提供的公共停车场所,通常规划设置在城市商业活动、公共交通换乘站以及城市出入口附近
3、。,Contents,目录,7.4 停车场设计,7.1 车辆停放设施分类,7.2 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7.3 停车设施规划,6,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7,7.2,停车设施相关术语:,1,车辆停放特征,累计停车指数:典型停放点和区域内在一定时刻实际停放车数量。,停车设施容量:给定停车区域或停车场有效面积上单位时间间隔可用于停放车辆的最大泊位数。,停车需求: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间隔的停放吸引量。,停车供应:一定的停车设施区域内按规范提供的有效泊位数。,停车目的:出行活动中有目的的路边或路外停放。,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8,7.2,1,车辆停放特征,停放时间:车辆在停放设施的实际停放时间。
4、,停车密度:停车负荷的基本度量单位。它可以作两种定义:一是指停放吸引量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另一定义是指不同吸引点停车吸引两的大小程度。,停放车指数:某一时刻实际累计停放量与停车设施供应量之比。,停放周转率: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步行距离:停车存放后至出行目的地的实际步行距离。,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9,7.2,停车设施供应调查,2,停车调查方法,容量:停车车位数或面积,地点与位置,停车设施的设备情况以及标识指引与信息诱导设施,停车时间限制或营业时间,管理经营,包括归属、管理情况,收费标准,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10,7.2,停放车实况调查,2,停车调查方法,调查方案
5、拟定,停车调查方法往往因为调查目的的不同,一般采用实地调查和询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测时间一天内不得少于8h,对一个区域的停车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控制点。,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11,7.2,停放车实况调查,2,停车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分类,机动车停放间隔调查,调查员在一规定间隔时间段对指定停放场地上的车辆循环观测记录。间隔调查可分为记车号和不记车号两种。,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12,7.2,停放车实况调查,2,停车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分类,机动车停放连续调查,采用记车号方法在停车场出入口记录每辆机动车到达与离去时间,并询问停放目的、距出行目的地的步行距离、起讫点等特征。,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
6、13,7.2,停放车实况调查,2,停车调查方法,调查方法分类,询问调查,采取抽样访问方法对存车人停放目的、步行距离、停放时间、管理意见等进行征询问答。,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14,7.2,停车行为特征调查,2,停车调查方法,停车行为调查一般采取观测调查和问询调查结合的形式。问询调查通常可以分为两种:行为(RP)调查和意向(SP)调查。,行为(RP)调查:对以实现的选择行为的调查,调查实际选择行为的结果和选择方案特性。,意向(SP)调查:在假设条件下驾驶人如何选择的意向调查。,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15,7.2,航测法停车调查,2,停车调查方法,对于地面停车场(包括停车泊位及车辆停放实况),
7、还有通过比对两张不同的空中摄影照片来判读停车数量。,优点:真实、直观,可多次测量和校验;以同一精度测定动态和静态资料;省时省力。,缺点:易受气候条件影响,无法掌握高层建筑和绿化覆盖密集区域的停车场、库内情况;光线反射和阴影反差。,Contents,目录,7.4 停车场设计,7.1 车辆停放设施分类,7.2 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7.3 停车设施规划,16,停车设施规划,17,7.3,1,停车设施布置原则,布局尽可能与设施的停车需求相适应,停车步行距离要适当,大城市的停车场分散设置比集中设置要好,路外停车设施容量应占极大比重,停车设施规划,18,7.3,2,停车设施容量的估算,式中:,其中:,
8、停车设施规划,19,7.3,2,停车设施容量的估算,式中:,停车设施规划,20,7.3,3,停车需求预测,生产率模型,第d年i区基本日停车需求量(车位数);,式中:,第d年i区第j类土地使用单位停车需求生产率标准车位数/(单位指标d);,第d年i区第j类土地使用量(面积或雇员数);,用地类型总和。,停车设施规划,21,7.3,3,停车需求预测,相关分析模型,第d年i区高峰时间停车需求量(车位数);,式中:,第d年i区就业岗位数;,第d年i区人口总数;,第d年i区楼地板面积;,第d年i区企业数;,第d年i区零售服务业数;,第d年i区小汽车拥有数;,停车设施规划,22,7.3,3,停车需求预测,出
9、行吸引模型,出行过程中停车需求(产生与吸引)与出行车次多少及其分布有密切的联系。建立停车需求与出行OD的关系模型,特别是计算不同出行目的的车辆出行起讫点量分布所产生的停车吸引量(出行过程的停车需求)很有价值。,停车设施规划,23,7.3,4,近期停车设施规划重点,拟定中央商务区(CBD)内禁停、路内外限停的地段与时间。,对CBD采取规定时间控制某些车辆进入,鼓励换乘和合乘政策,达到控制停车需求。,限制超时和违法罚款;严格停车收费。,加强建筑物与住宅配建停车位的设置标准制定和政策落实工作。,停车场(库)形式选择应因地制宜。,Contents,目录,7.4 停车场设计,7.1 车辆停放设施分类,7
10、.2 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7.3 停车设施规划,24,停车场设计,25,7.4,1,拟定设计车型,车辆类型,尺寸 (m),我国将设计车型定为小型车,停车场设计,26,7.4,2,停放方式与停发方式,停放方式,平行式停车:占用停车带较窄,车辆驶出方便、迅速,但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少。,垂直式停车:车辆垂直于通道方向停放。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较多,用地比较紧凑。,斜式停车:因地制宜,停车带宽随车身长和停放角度而异,车辆进出、停发方便。,停车场设计,27,7.4,2,停放方式与停发方式,停发方式,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停车较慢,发车迅速,平均占地面积少,是常用的停发车方式;,前进式停车,后
11、退式发车:停车迅速,发车费时,不宜迅速疏散,常用于斜向停车,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停车迅速,发车迅速,但平均占地面积较大,常用于公共汽车和大型货车停车场。,停车场设计,28,7.4,3,单位停车面积,单位停车面积是指设计车型一辆所占用地面积,它应包括停车车位面积和均摊的通道面积,以及其他辅助设施面积之和。应根据车型、停车方式以及车辆停发所需的纵向和横向跨距要求确定。,停车场设计,29,7.4,3,单位停车面积,路边停车单位停放面积,单位停放面积,车型,路边停车的单位停放面积要小于路外停车场标准,主要原因是路边停车场的进出通道可以借用道路通行,另外中心区的用地紧张,促使单位停放面积减小。,停车
12、场设计,7.4,4,通道、出入口设计,通道宽度:垂直式取10-12m,平行式取4.5m左右。,通道形式有直坡道式、螺旋式、错位式、曲线匝道等,设计时考虑其宽度、最大纵坡和最小转弯半径。,出入口个数、宽度、视野:位数大于50,应设两个出口;大于500,34个。出入口间净距大于10m。车辆双向行驶出入口宽度不小于7m;单向行驶出入口宽度不 得小于5m。,停车场设计,31,7.4,5,自行车停车场设计,自行车停车场地规划原则,尽可能分散多处布置,充分利用人流稀少的支路、街巷空地,避免停车场出入口对着交通干线,明确停车场内交通组织,尽可能单向行驶,固定式停车场应有车棚、车架、地面铺砌,半永久和临时停车场地也应树立标志或画线,停车场设计,32,7.4,5,自行车停车场设计,停车方式,垂直式,斜列式,单位停车带面积、停车带、通道设计,本章课程内容回顾,7.4 停车场设计,7.1 车辆停放设施分类,7.2 车辆停放特征与停车调查,7.3 停车设施规划,33,